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第10章

雷公炮制药性解-第10章

小说: 雷公炮制药性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四草部下
石莲子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胃膀胱三经。主噤口痢,及湿热渗入膀胱,为白浊淋沥等证,清 
心解烦,开胃进食,去壳用。 
按∶石莲苦寒,宜泻少阴之火,心火既清,则胃与膀胱不能独热矣,故皆入之。此别是 
一种,非莲子比也。 

卷四草部下
合欢皮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心经。主安五脏,利心志,杀诸虫,消痈肿,续筋骨,令人欢乐无 
怒,轻身明目,花主小儿撮口,煎汤洗拭,跌打伤疼,热酒调下。 
按∶合欢味甘,何以独入心家?经所谓以甘泻之之说也。心得所胜,而痈疮诸患为之自 
释矣!其叶细细相并,至夜则合,又名夜合花,似绒拂可爱,俗又谓之乌绒。 

卷四草部下
萱草根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脾肺二部经。主砂淋水气,酒疸身黄,小便赤涩,身体烦热,大热 
衄血,安五脏,利心志,令人喜悦忘忧,轻身明目。采其嫩苗,功亦相仿,花名宜男,最利 
胸膈,孕妇佩之,转女为男。 
按∶萱草之甘,宜归脾部,而肺则其所生者,故亦入之。嵇康养生论云∶合欢蠲忿,萱 
草忘忧,《图经》亦共言之,当非虚语。 

卷四草部下
刘寄奴草
内容:味苦,性温无毒,入心肺二经。主下气,除症破血通经,疗霍乱水泻,止金疮出血,汤 
火所伤,亦堪捣敷,酒蒸曝用。 
按∶寄奴之苦,宜归心脏,而温暖之性,又与脾部相宜,故两入之。盖心实主血,脾实 
裹血,所以专疗血证,唐本云∶多服令人利,亦以其宣泄耳。 
雷公云∶采得后去茎叶,只用实。凡使先以布拭去薄壳皮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出, 
晒干用。 

卷四草部下
覆盆子
内容:味甘酸,性温无毒,入肝肾二经。主肾伤精滑,阴痿不起,小便频数,补虚续绝,益气 
温中,安和五脏,补肝明目,黑发润肌。亦疗中风发热成惊,女子食之多孕,久服延年。去 
黄叶及蒂,水淘净,酒蒸曝干用。 
按∶覆盆之酸,宜归肝部,而肾则其母也。且温补之性,适与相宜,故咸入之。《衍义》 
云 
雷公云∶凡使用东流水淘净,子叶并皮蒂尽了,用酒蒸一宿,以东流水淘两遍,又晒干 
方用。 

卷五木部
白茯苓
内容:味淡微甘,性平无毒,入肺脾小肠三经。主补脾气,利小便,止烦渴,定惊悸,久服延 
年。去皮心研细,入水中搅之浮者,是其筋也,宜去之,误服损目。赤者专主利水。抱根而 
生者名茯神,主补心安神,除惊悸,治健忘。马兰为使,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 
艽、龟甲,忌醋及酸物。 
按∶茯苓色白,是西方肺金之象也。味淡,是太阳渗利之品也。微甘,是中央脾土之味 
也,故均入之。夫脾最恶湿,而小便利则湿自除,所以补脾既能渗泄,燥脾似不能生津已。 
洁古何为称其止渴,良由色白属金,能培肺部,肺金得补,则自能生水。且经曰∶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诚以其上连于肺,得肺气以化之,津液从之出尔。药 
性所谓白者入壬癸,亦此意也。而渴有不止者乎?至于惊悸者,心经之虚也,而心与小肠相 
为表里,既泻小肠,而心火亦为之清矣,故能定之。丹溪曰∶阴虚未为相宜,盖虞其渗泄尔。 
然味尚甘,甘主缓,亦无大害,非若猪苓一于淡渗,而大伤阴分也。《药性》云∶小便多而 
能止,大便结而能通,与本功相反,未可轻信。赤者属丙丁,专入膀胱泻火,故利水之外无 
他长。茯神抱根,有依而附之之义,惊悸者魂不能附,健忘者神不能守,宜其治矣。《广志》 
云∶茯神松脂所作,胜茯苓。《衍义》曰∶气盛者泄于身,不抱本根,结为茯苓,有津气而 
不甚盛,不离其本,结为茯神,考兹两书,各相违悖。然仙经服食,多需茯苓,而茯神不与 
焉。两说之是非,于是乎辨。 

卷五木部
琥珀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脾小肠三经。主辟百邪,安五脏,定魂魄,止心痛,消瘀血, 
利水道,通五淋,破症结,去目翳,敷金疮。 
按∶琥珀乃松脂入地千载化成,得土既久,宜入脾家。松之有脂,犹人之有血与水也。 
且成珀者,有下注之义,又宜入心与小肠。《内经》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便道闭塞而不 
通。服琥珀则神室得令,五脏安,魂魄定,邪何所附?病何自生邪?于是便道通,而瘀血诸 
证靡弗去矣!夫目得血而能视,心宁则荣和,而翳何足虞!金疮者,惟患其血逆于腠尔,能 
止之和之,未有不瘳者也!丹溪曰∶古方用以燥脾土有功,脾能运化,则肺气下降,故小便 
可通。若血少不利者,反致其燥急之苦。别说云∶茯苓生成于阴者也。琥珀生于阳而成于阴 
者也,故皆主安心利水而治荣。 
雷公云∶凡使红松脂、石珀、水珀、花珀、物象珀、翳珀、琥珀,红松脂如琥珀,只是 
大脆纹横,水珀多无红色,如浅黄多粗皮,彼石珀如石重,色黄不堪用。花珀纹似新马尾, 
松心纹一路赤,一路黄,物象珀其内似有物,极为神妙;翳珀为众珀之长,故号曰翳珀;琥 
珀如血色,安于布上拭,吸得芥子者真也。凡入药中,用水调侧柏子末,安于瓷祸中,安琥 
珀于末中了 

卷五木部
松香
内容:味苦甘,性温无毒,入脾肺二经。主安五脏,除伏热,解消渴,逐诸风,疗痈疽恶疮, 
及白秃疥瘙,风气金伤,止血杀虫定痛。松子,益气补虚;松花,清心解烦;松叶,生毛发, 
去风湿,灸 冻;松节,主骨节久风,脚痹疼痛。久服俱能辟谷延年。 
按∶松香甘温之品,与脾部相宜,而肺者脾之子也,故两入之。伏热等证,悉属二经, 
乌得不治。子花节叶,主疗小异,亦亲上亲下之道也。 

卷五木部
柏子仁
内容:味甘辛,性平无毒,入肺脾肾三经。主安五脏,定惊悸,补中气,除风湿,兴阳道,暖 
腰膝,去头风,辟百邪,润皮肤,明耳目。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止吐衄崩痢,除风冷 
湿痹,乌须黑发,灸 冻疮,久服延年。牡蛎、桂、瓜子为使。畏菊花、羊蹄草、诸石及面 
曲。 
按∶柏子仁辛归肺,甘归脾,浊阴归肾,故均入之。柏叶之苦涩,属金而善守,最清血 
分,为补阴要药。须用嫩叶,春采东,夏采南,秋采西,冬采北,才得节候生气。 
雷公云∶凡使先以酒浸一宿,至明,漉晒干,用黄精自然汁,日中煎,手不住搅,若夫 
天阴,即于当中着火,用瓶器盛柏子仁,着火,缓缓煮,成膏为度,每煎三两柏子仁,用酒 
五两浸。干为度。 

卷五木部

内容: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其在下最浓者,曰肉桂。去其粗皮,为桂心,入心脾肺肾四经。 
主九种心疼,补劳伤,通九窍,暖水脏,续筋骨,杀三虫。散积气,破瘀血,下胎衣,除咳 
逆,疗腹痛,止泻痢,善发汗。其在中次浓者,曰官桂,入肝脾二经。主上焦有寒,走肩臂 
而行枝节。其在嫩枝四发者,曰桂枝,专入肺经,主解肌发表,理有汗之伤寒。四者皆杀草 
木毒,百药无畏,性忌生葱。 
按∶桂在下,有入肾之理,属火,有入心之义。而辛散之性,与肺部相投。甘温之性, 
与脾家相悦,故均入焉。官桂在中,而肝脾皆在中之脏也。且经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以辛补之。又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桂味辛甘,二经之所由入也。薄桂在 
上,而肺胃亦居上,故宜入之。桂枝四发,有发散之义,且气味俱轻,宜入太阴而主表。丹 
溪曰∶仲景救表用桂枝,非表有虚而用以补也,卫有风寒,故病自汗,以此发其邪,则卫和 
而表密,汗自止尔。《衍义》乃谓仲景治表虚,误也!本草言桂发汗,正合《素问》辛甘发 
散 
之义。后人用桂止汗,失经旨矣。大抵桂为阳中之阳,壮年火旺者忌食,惟命门火衰不能生 
土,纳谷不化,及产后虚弱者,宜之。细考桂有数种,论之者无虑数十家,或言种异,或言 
地殊,各不相侔,咸无所据,询之交广商人所贩,惟陈藏器所谓虽分数等,同是一物,此说 
最当。别说亦称之矣,今采其意以详别如上。 
雷公云∶凡使去薄者,要紫色浓者。去上粗皮,取心中味辛者用,每斤大浓紫桂,只取 
得五两,取有味浓处生用。如未用,即用重裹熟绢,并纸裹,勿令犯风。其州上只有桂草, 
无桂心,用桂草煮丹阳木皮,遂成桂心,凡使即单捣用。 

卷五木部
槐实
内容:味苦,酸咸,性寒无毒,入心肝大肠三经。主五内邪热,肠风五痔,汤火疡疮,男子 
囊坠肿痛,阴疮湿证,妇人阴中痛痒,崩中漏下,明目补脑,杀蛊去风,黑发延年。酒服能 
催生堕胎。枝,专主洗湿热诸疮,治九种心疼。皮,主中风拘挛,齿痛疳 ,消痈解毒,止 
痛长肉。胶,主肝脏风,筋脉抽掣,及急风口噤,四肢不收,或毒风周身如虫行,破伤危急 
。花与实同功,又主心痛及疔肿热毒,赤白下痢,小儿惊痫,景天为使。 
按∶槐实之苦,能泄心火,酸寒之性,能伐肝经。经曰∶酸苦涌泄为阴,其功主降,故 
又入大肠,以理下焦诸证,且催产难,夫虫之生也因于湿,风之生也因于热,湿热既去,又 
奚庸虞。花枝皮叶,主治大同小异,久为痔疮要药。 

卷五木部
木香
内容: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入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经。主心腹一切气疾,癖症块,九种心疼, 
止泻痢,除霍乱,健脾胃,消食积,定呕逆,下痰壅,辟邪气瘟疫,杀疟蛊清物。宜生磨 
用,火炒令人胀,形如枯骨,苦口沾牙者良。 
按∶木香辛入肺,苦入心,温宜脾胃,肝者心之母也,膀胱者肺所连也,故均入焉。盖 
心乃一身之主,气血之所听命者也,有主则能塞气,肺气调则金能制木,而肝火自伏矣。凡 
人有怒,则肝气拂逆,而反忤其元气,心有从肝之情而不能制,则肝气于是乎盛,或为拂逆, 
或为气冲,得木香则心气畅而正气亦畅,肝气何拂逆之有哉?实心之行夫肝也,非肝之自行 
也。东垣以黄连制之,恶其气行过于通畅,不无走泄之患尔。 
雷公云∶凡使其木香是芦蔓根条,五盘旋,采得二十九日方硬如朽骨,硬碎,其有芦头 
丁,盖子色青者,是木香神也。 

卷五木部
山栀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肺大小肠胃膀胱六经。主五内邪热,亡血津枯,面红目赤,痈肿 
疮疡,五种黄病,开郁泻火,疗心中懊 颠倒而不眠,治脐下血滞小便而不利。皮走肌肤之 
热,仁去心胸之热,解羊踯躅及 虫毒。 
按∶山栀味苦归心,轻飘象肺,入肠则供肺为传道者也,小肠受盛与心应者也,胃亦上 
焦之腑也,膀胱亦肺部之约也,故咸入之,以理邪热诸证。洁古曰∶轻清上行。丹溪又曰∶ 
屈曲下行。两家之说,似相左矣。不知惟其上行,最能清肺,肺气清而化,则小便从此气化 
而出。经曰∶膀胱藏津液,气化则能出者,是也。虚火炎者,炒黑用。烦郁呕逆者,姜汁炒 
用,此外并宜生服。 
雷公云∶凡使勿用颗大者,号曰伏。凡栀子无力,须要如雀脑并须长有九路,赤色者上。 
凡使先去皮须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金末用。 

卷五木部
吴茱萸
内容:味苦辛,性热有小毒,入肝脾胃大肠肾五经。主下气消痰,寒气噎塞,心腹刺痛,霍乱 
转筋,香港脚攻心,止咳逆,逐风邪,消宿食,除血痹,盐汤炮去毒用。蓼实为使,恶丹参、 
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按∶吴茱萸辛热之剂,宜入五经,以理寒证。多食大损元气,肠虚者忌之。 
雷公云∶凡使先去叶梗,并杂收子,用大盆二口,使盐水洗一百转,自然无涎,日干, 
任入丸散中用。修事十两,用盐二两,研作末,投东流水,四投中分作一百度洗,则有大效。 
若用醋煮 

卷五木部
山茱萸
内容:味甘酸,微温无毒,入肝肾二经。主通邪气,逐风痹,破症结,通九窍,除鼻塞,疗 
耳聋,杀三虫,安五脏,壮元阳,固精髓,利小便。去梗用,蓼实为使,恶桔梗、防风、防 
己。 
按∶山茱萸大补精血,故入少阴厥阴。六味丸用之,取其补肾而不伤于热耳。若舍是而 
别求热剂,以为淫欲助,犹弃贤良而搜佞幸也,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