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特三姐妹传-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幽闭的心灵
勃朗特三姐妹都曾沉浸在想象的王国里,编织着她们的白日梦。随着年龄的增长,夏洛蒂和安妮逐渐摆脱了远离现实的幻梦,步入了正常的生活轨迹。而艾米莉却完全拒绝了现实生活,坚决固守在富于激情的想象中,乐而忘返。这种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想象中,达到了出神入迷的状态,使得艾米莉的天分不受现实的束缚,更能自由自在地成长。她虽然抛弃了普通的生活需求,将自己锁在了无拘无束的冥想幽室里。却能通过独特的视角,让生活的侧面成为她想象的素材,并赋于充沛的激情。这种单纯想象的筑造,让她觉得快乐;安全;而且像麻醉品一样,能使她逃遁其中,痴迷不悔。艾米莉在三姐妹中个头最高,也最漂亮,双眸炯炯有神,蕴含着勇气和智慧。她有倔强的个性,鄙弃一切世俗观念,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英国著名作家毛姆在一篇文章里描绘说:“她是一个古怪的,神秘的,像影子一般的人物。她从来没有直接被人见到,却仿佛是在一个旷野池沼中反映出来的一样。你必须从这儿那儿的一个暗示以及零星轶事里猜测她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超然不群,是一个生硬的、使人感到不舒服的人。”她的一生中除了两个姐妹,没有任何别的伙伴,孤独和避世使得她的天分显得怪异和令人困惑,却具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她属于那种极为罕见的天才,无法离开自己的幻想世界,在自己狭小领地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无法生存。艾米莉只离开过霍渥斯三次,但每次都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只有在霍渥斯,她才觉得放松和快慰,才能好歹维持健康。艾米莉第一次离家是和夏洛蒂一起到伍勒小姐学校去读书,虽然有姐姐陪伴,但强烈的思乡病让她难以忍受,身体渐渐地虚弱下去,最后不得不被人送回了家。夏洛蒂在她的书信中写到:“从她自己的家园,换到一所学校,从她自己那寂静无声,与世隔绝,然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换到一种纪律严格,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是她所无法忍受的。在这里,她的天性太强,压过了她的坚忍。每天早晨,她一觉醒来,家和荒原的景象就涌进她的脑海,使得这一整天变得昏暗无光。除了我,谁也不知道她害的是什么病,我可知道得太清楚了。在这样的苦苦挣熬中,她的健康迅速垮了下去。她那苍白的脸,消瘦的身子和慵倦的神态,预示着很快衰弱下去的征兆。我心里感到,她若不回家,一定会死去。抱着这种信念,征得家中同意,把她接回家去。”艾米莉回到家里,又投身到了她那独享的幻想王国中,构思着庞大的贡达尔编年史,并主动承担起了做饭、熨衣服的职责。由于生活所迫,转年,她又到劳希尔的帕切特小姐学校去当教师。单调的日常琐事和思念荒原的焦虑,使她又一次地痛苦不堪。她坚持了六个月,终于被允许回家。艾米莉必须留在家里,已成为全家公认的事实。勃朗特先生微薄的年薪无法让几个姐妹闲呆在家中,为了照顾艾米莉的不能离家并使姐妹能相守在一起,大家决定在霍渥斯自己办一所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姐妹三人首先必须获得外文的学历。在姨母的资助下,艾米莉和夏洛蒂踏上了布鲁塞尔求学的行程,这是她最后一次离家。在布鲁塞尔,艾米莉学习非常刻苦,并在假期教几个比利时住校生钢琴,以代替学费。但她孤僻的个性和与当地学生宗教的差异使她对别人友好的表示拒之于千里之外。她总是缄默不语,和夏洛蒂相守为伴,虽然个头比姐姐高出很多,却常靠在姐姐的身上,遇到有人跟她们说话,也是夏洛蒂来回答。艾米莉耿直任性和藏而不露的天性使她和热情的埃热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经常发生冲突。埃热先生认为艾米莉具有一种男人中都少见的逻辑和思辩的才能。”她那强劲有力的理性可以从旧的知识中推演出新发现的领域,她那顽强的意志可以不畏惧任何反对的意见或是困难,她绝不让步,必要时可以献出生命。”他对艾米莉的固执己见和强大的想象力印象深刻,也认为艾米莉的天分稍高于夏洛蒂。后来姨母病逝,姐妹俩人赶回霍渥斯,处理了后事。艾米莉再也不想去布鲁塞尔,去生活在异教徒中,忍受思乡的痛苦。最后,夏洛蒂一个人回到了布鲁塞尔,继续完成她的学业。艾米莉又狂热地退居到自己的小天地中,所有的智慧都转向她内心世界的领地,凭借着她充满激情的想象力编写了大量的散文和诗,这种超然物外的消遣,使她的心情颇为欢畅。她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精打细算地利用时间来看书,写东西。她经常一边揉面一边看书,不管她读的书多么有趣,一点也不妨碍她把面包做得又松又软,香味扑鼻。艾米莉沉思默想的幻景是她内心的秘密,是她独享的。别人不能侵犯,也无法施加影响。她将充满激情和纯真无邪的体验都贮存在想象的世界中,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永远不会失去。艾米莉固执地只靠自身决不依赖别人的作法体现了她刚毅果敢的一面。有一次,她看见一只跑过来的陌生的狗,就善心地拿了一罐水喂它。那条狗却疯狂地向她猛扑过来咬了她一口。艾米莉沉着地奔到厨房,用火钳烙焦了被咬的伤口。她没对任何人说起,独自勇敢地承担着危险。还有一次,别人送给了艾米莉一条叫基伯的狗。这条狗的脾气很怪,如果对它好,它会非常忠心,可谁要是揍它,它就会兽心大发,扑上去咬住对手的喉咙。一天,基伯躺在了干净的白床单上,没有人敢叫它下来。艾米莉得知后,非常愤怒,抓住它的后颈往下拖。基伯两条后腿硬挺挺拼命抵抗,发出了狂野的咆哮。艾米莉来不及找棍棒,没等它扑过来,就赤手空拳对准它发着凶光的眼睛猛揍,直打得它眼睛肿了起来。艾米莉终于制服了它,将它领回自己的窝里。过后,她又亲自给它进行热敷治疗。此后,基伯一直忠实于艾米莉,在她的葬礼上,它走在了哀悼者的最前面。这两个引人入胜的小轶事,体现了艾米莉的善良和勇敢。”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小孩还要单纯,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最能体现艾米莉神秘独特的性格。她非常喜欢到荒野眺望远处的风景,徘徊在山涧和怪石之间,和大自然浑然融为一体。狂风,暴雨,星辰,荒漠让她忘记了孤独和痛苦,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二)独特的诗才
勃朗特三姐妹的诗歌,只有艾米莉的诗作最有价值,她以朴素见长,格律富有音乐性,感情充沛,引人入胜,篇篇都是诗人自己内心激情的流露。艾米莉曾被誉为19世纪22位杰出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老禁欲主义者》,《纪念品》,《囚徒》,《晚风》等;英国著名诗人及评论家马修高度称赞她是”拜伦之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最杰出的诗人。艾米莉的大部分诗篇都是描写大自然,幻想的贡达尔王国的悲惨事件或自己的亲身感受。她常独自徘徊在荒野中,体验大自然中与人灵息相通的那一瞬。如《晚风》:这流浪子(晚风)没有把我舍弃,它的亲吻如此温柔细腻,“来吧”,它甜蜜地叹息:我征服你,不顾你的意志。难道我们并非青梅竹马?难道我对你不长期倾心?就像你那样久恋黑夜,它的寂静把我的歌儿唤醒。当你的心已经长眠,在教堂的墓石下面,我还有时间哀伤而你却孤寂凄凉。艾米莉的诗都具有阴郁的性质,带着强烈的感伤和渴望的气息。流露出内心孤独的痛苦和对未来幸福的空洞的幻梦。她在自己狭小封闭的小天地里独自体会着精神的激荡和苦恼的折磨:我独自坐着;夏夜的白昼在微笑的光辉中逝去;我看见它逝去,我看着它从迷漫的山丘和无风的草地消失;在我的灵魂里思潮迸出,我的心在它的威力下屈从;在我的眼睛里泪水如涌,因为我不能把感情说个分明,就在那个神圣的,无人干扰的时辰,我四周的严肃的欢悦悄悄溜进。我问我自己”啊,上天为什么不肯把那珍贵的天赋给我,那光荣的天赋给了许多人让他们在诗歌里说出他们的思索。”“那些梦包围了我,”我说:“就从无忧虑的童年的欢乐时光起;狂热的奇想提供出种种的幻象自从生命还在它的风华正茂时期。”然而如今,当我曾希望歌唱,我的手指却触动一根无音的弦;而歌词的叠句仍然是“不要再奋斗了;一切都是枉然。”《我独自坐着》艾米莉的诗还深受拜伦和雪莱抒情诗的影响,在作品中常描写“拜伦式”的流浪者形象。她在一首诗中叙述了一位来客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走进了牧人的茅屋,他的眼睛深处隐藏着人所不知的苦痛,这个英雄谈到自己时说:从我生在世上,斗争就是我的全部道路,法律,人和命运,一直将我追逐。因为我使人流血,苍天对我恨之入骨。我要扬帆远航,驶向什么国度?在这大地,在这岁月,我的气质被邪恶制服,要救它于空虚,唯有你能办妥。我的苦难不可胜数,我现在又在受折磨,还我所爱吧,还我多年的泪。艾米莉作为一位诗人拥有极为罕见的品质,她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幻想之中,外界的喧嚣无从干扰她,她在想象的王国中和与她相通的那个强大的精神对话:它来了,驾着西风,乘着漫天遨游的黄昏的气浪。随同那环抱点点繁星的明净薄暮天穹;风,吟着沉思的曲调,星,燃着柔和的火光,这当儿,万种影象丛生,迷离变幻,勾起我渴念无穷。我渴念的事物,成年后不再知晓,数着行将坠落的泪滴,因心生敬畏而欣喜若狂;我心灵的天空布满烈焰,但不知这烈焰来自何方,雷暴,抑或骄阳;首先降临的是和平的静谧,无声的安宁;万种忧思与焦虑,霎时消失殆尽;缄默的音乐,悄然的和声,将我心抚慰,这乐声梦中从未显现,直至尘寰于我荡然无存。艾米莉的诗中有不少叙事的章节,描写了人的种种欲望和痛苦,大部分都属于贡达尔王国历史中的一些片断。她在这里塑造了许多女主人公,都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和不幸。特别是因争夺王位而被逐出贡达尔王国的女王阿尔梅达,她失去了恋人,住宅和自由,受尽囹圄之苦,将自己的孩了遗弃在冰天雪地里,最后终于被自己的女敌手阴谋杀害。这些诗作都散发着一种力量和真实的气息,挚诚动人,栩栩如生。艾米莉还在作品中对当时动荡的社会作了独特的影射,在1846年写的一部篇幅不大的诗中,它描写了革命和国内的战争。她写了被马蹄践踏了的丰收的庄稼,写了被分裂的人民相互残杀。间接地反映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及19世纪头50年的社会动荡和阶级搏斗,意味深长地表达了颠沛无告的百姓对自己有权享受的幸福的无限渴望。艾米莉的诗歌以独特的视角,神秘的境界,真挚充沛的感情在英国诗坛中独树一帜。她是少有的倾诉内心强烈激情的女诗人。
(三)《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唯一的一部小说。它刚刚问世就遭到了评论界的猛烈谴责,因为这部小说以强有力的笔触描写了邪恶和不正常的人物,令许多读者产生了反感。艾米莉过世两年后,激进民主派青年诗人锡德尼·多贝尔第一个认识到了她的才华;他称《呼啸山庄》是“非凡天才的初试锋芒”。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才有人认为”在19世纪,《呼啸山庄》是一位女作家所能写出的最好的散文诗。”此后艾米莉的声誉蒸蒸日上,《呼啸山庄》也被看成能和莎士比亚伟大戏剧相媲美的天才之作,书中粗犷、天真无邪的气质,以及朴素恢宏的散文风格,显示出了永久的艺术魅力。艾米莉天性不合群,喜欢索居独处。但她非常爱读书,深受哥特式小说的影响,童年时期就爱听父亲讲述爱尔兰的复仇故事,长大后也总是津津有味地听仆人、邻居和姐妹讲一些传闻趣事。这些民俗传说的积累,直接成为她创作的素材,再加上她强大的想象力,充沛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得《呼啸山庄》成为不朽之作。夏洛蒂在《呼啸山庄》再版序中这样概括了《呼啸山庄》的感情效果:“这位雕刻家在一处寂静的荒山上发现了一块大理石,他审视着它,看到可以从这块岩石上刻出一个头,一个野蛮、恶毒、刁钻古怪的头,刻出一个形象,这形象至少有一种壮丽的因素,力量。他用一把粗糙的凿子进行加工,他也没有模特,除了来自他的沉思的幻想。经过一定的时间和劳动,这块岩石终于具备了人形;他巍然屹立在那里,巨大,黝黑,双眉紧锁,半是雕像,半是岩石。作为雕像,它是可怕的,形同鬼魅一般;作为岩石,它几乎是美丽的,因为它的色泽是一种柔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