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佛缘-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后又重新平静了下来,又沉浸在成佛的感觉之中。
这一天,高宗皇帝和武后突然接到了玄奘法师的遗表,原来玄奘法师已经圆寂了。玄奘法师在自己感觉身体大为不适时,便将门人弟子召来,和他们一一作别后,便给高宗皇帝和武后写了一份遗表,表中历数高宗皇帝和武后对佛门的无量功德,大谈佛门对唐王朝所做的各项事情,希望当朝皇帝和皇后能一如既往归心佛乘。遗表写完,玄奘法师便被袈趺坐,默念弥勒佛号,不久便圆寂于玉华寺。且说高宗皇帝和武后接到玄奘法师的遗表时,方知玉华寺内玄奘法师已行将去世,急忙命宫中御医前去玉华寺,但御医未至便传来法师圆寂的消息。
玄奘法师自贞观年间从印度返回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佛经的传译上,他共翻译佛教经论74部,总计1335卷,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一个与封建帝王关系较为密切的佛学理论家和佛事活动家,玄奘法师深知“不依国主,法事难行”的道理,他返国后,先是紧紧依靠太宗皇帝,采取各种手法,用佛法逐渐征服这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使其在晚年以未广作佛事为遗憾;后来,他又紧密靠拢高宗皇帝和武则天,不失时机地晓之以佛理,动之以亲情,使佛教与皇权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特别是武则天,她从玄奘法师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受到了许多启示,她也从玄奘法师讲述的佛理中明白了佛教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了佛教的依附性和可利用性,也从佛教中寻得了平衡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她从佛教中寻得了自己人格升华的理想目标。
玄奘法师圆寂后,高宗皇帝和武后决定罢朝三日,他们二人沉浸在莫大的悲痛之中。高宗皇帝数次对武后说:“朕失国宝矣!”他还对朝臣说:“惜哉!朕国内失玄奘法师一人,可谓释众梁摧矣,四生无导矣!”意思是说玄奘法师一人的去世,使佛教失去了顶梁柱,使佛教的四众弟子永远失去了一位好导师。武后也颇有同感,她建议高宗皇帝下敕,一定要经营好玄奘法师的葬事。史载,高宗皇帝就玄奘法师的葬事,连续下发了五次敕命,要求用金棺银椁收敛玄奘法师;送葬之日,要求京师长安及附近诸州的全部官员亲送。当时,从玉华宫到终南山下兴教寺,送葬人达百万余,大道两旁,遍响哭泣之声,男女老少皆为之垂泪。皇宫中的高宗皇帝和武后,也是悲哽流涕,不胜伤感。这大概是高宗皇帝登基之后,仅亚于国葬的一次丧葬活动。
这是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发生的一件大事。也就是这一年,武后的垂帘听政完全公开化了,朝野内外将她与高宗皇帝并称为“二圣”,“二圣”理朝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武后终于可以随时随地走到前台来了。但是,此时此刻,她还没有真正走出来,她要寻找能够走出来的借口。为此,她费尽了心机。原本想从佛教中寻找依据,但佛教的依据暂不成熟,另外自己感业寺为尼的经历,虽然佛门并未将她看作外人,而且把她作为现世菩萨和弥勒的化身,对她倾注了无限的希望,但自己真正成佛的机缘还未成熟,成佛还处在理想阶段。她要找到一个僧俗人士、朝臣为官、腐儒顽愚都能接受的借口和依据。最后,她终于找到了这个依据和借口,这便是封禅。
封禅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大典。战国时齐鲁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天地。登泰山筑坛祭天为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为禅。古代封禅是有条件的,不是每个帝王都可以随便去封禅的。一般来看,封禅大典的条件主要有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仓储充盈、四海升平等。从秦始皇开始,大约只有十几个皇帝登封泰山,唐太宗皇帝一生都想行封禅大典,但条件一直不具备,只有作罢。到了高宗皇帝和武后二圣理朝时期,除上述条件具备外,李勣征服了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唐休璟等人收复了安西四镇(均在今新疆地区),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可谓四海宁静。封禅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但是,历代封禅大典都不准女性参加,真正需要女性时,又都是让臣僚代替。武后欲通过亲自参加封禅大典来真正提高自己的地位。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十月,武后正式上疏高宗皇帝,建议封禅。她在疏文中说:“封禅的旧有仪式,由皇帝主持祭天,祭地时只用皇太后的名号,由三公主祭,这是不合适的。我愿率宫内外有爵位的命奴,亲自主持祭地仪式。”高宗皇帝将这个建议交付群臣讨论,不少臣僚认为不妥,有些人却认为可行。在这种情况下,高宗皇帝决定武后可作为祭地的亚献,即高宗皇帝先祭,武后第二位祭。此事议定后,朝廷上下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封禅大典作准备。按旧例,封禅大典须在正月初一日举行。因此,来年正月初一日便是高宗皇帝与武后所企盼封禅大典的日子。
麟德三年(公元666年)正月初一日,高宗皇帝率文武百官登泰山,祭天于泰山之颠;初三日,高宗皇帝从泰山上下来,抵梁父山祭地。高宗皇帝祭地毕,所有官员退下,武后在命妇的簇拥下,敬酒祭地,是为亚献。初五日封禅大典完毕,高宗皇帝和武后登临时搭建的朝觐坛接受百官朝贺,二圣命大赦天下,改元当年为乾封。
武后参加封禅大典并行祭地亚献的目的非常明白,应该是她费尽心机从后台走到前台的前奏,或者是她准备出来的前奏,这是毫无疑问的。在客观上,这次封禅活动对于提高古代妇女的政治地位,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武后满怀信心和希望地陪同高宗皇帝回到了长安。由于封禅的成功,武后异常兴奋和高兴,她要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向什么方向释放,采取何种方式释放,她已经考虑好了。
她建议高宗皇帝为这次封禅的成功,敕命全国各州皆新置佛寺一所,各度僧三十人。在她看来,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功德,是她在向天下宣告自己在拥有了正式的政治地位后,要继续垂青佛门,因为自己就是天下僧俗信众的弥勒佛,是成千上万无数僧俗信众的归心之所。
也就是在这种兴奋和愉悦的心情中,武后突然觉得是了结一段因缘的时候了,时机已经成熟,她已经谋划好了了结这一因缘的全部程序。
还是在武则天刚被册封为皇后的时候,武氏家族也因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顿时显赫了起来。除对武后母亲、姐姐册封外,高宗皇帝还封武后的堂兄弟武惟良为司卫少卿,武怀运为淄州刺史,武后同父异母兄弟武元庆为宗正少卿,武元爽为少府少监。武氏这几个兄弟当了朝官后,并不买帐,而且还说这是祖上的荫德,根本不是武后带来的福荫。武后母亲杨氏夫人将这些人的看法报告武后,并对这几个兄弟当年欺侮她们寡母孤女的行径哭诉了一番,武后听后,不觉怒从心中起,咬牙切齿地说一定要让他们几个兄弟知道自己的厉害。不久,高宗皇帝下令武惟良为始州(今四川剑阁)刺史,武元庆为龙州(今四川平武)刺史,武元爽为濠州(今安徽凤阳)刺史,把他们三人全部外放。据说,这是武后的主意,名义上还是新皇后为防范外戚势力扩张所采取的一项大义灭亲的举动,而且还令不少朝臣肃然起敬。但明眼人一望便知这是武后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一个手腕。
武元庆抵达任所后不久,自知难逃复仇之剑,便忧虑过度而死。武元爽在任所因受其它事的牵连,再度被贬振州(今海南崖县),不久便死在任所。只有武惟良在始州任所,武怀运依然在淄州任所,他们兄弟二人也感到非常害怕,每日小心行事,企图聊保天年。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与武后的因缘还没有了结,他们是在幻想。
其实,了结这一因缘的主角并不是这武氏二兄弟,而是武后的外甥女贺兰敏蓉,即那个步其母亲后尘投入高宗怀抱的魏国夫人。为了能够顺利地了却这一因缘,武后要使自己的心情尽量平静下来,她也能做到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在长期的后宫生活中,或在参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只要她默念佛号,双眼微闭,就能够使自己平静下来。她曾把这种内心的变化归结为佛法的作用,归结为自己与佛法的缘份。她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一生与佛法结缘的微妙之处,佛法使她自小就树立了不是一个女童应该有的自信,佛法使她度过了宫中才人多少个寂寞的夜晚,佛法使她在感业寺领悟到了自己生命的大乘之道,佛法也使她经过复杂的过程幸运地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佛法更使她成为众人仰慕的女主,佛法还要使她终成大道。她离不开佛法,或者说佛法也离不开她。
就这样,武后在对佛法的领悟中,在佛法使她获得的平静中,开始了她了结与那个少女那两个兄弟的因缘。
武惟良和武怀运作为地方长官,奉诏命陪高宗皇帝与武后参加了封禅大典。大典结束后,他们也随驾返京,满怀希望地等待着高宗皇帝的赏赐。他们在闲暇之余,带着礼物登门拜访杨氏夫人,在历数他们自己诸多的不是之后,希望眼前这位婶娘能在皇后面前多多美言,使他们重新回到京城。长期吃斋念佛笃信佛教的杨氏夫人原本不想将这两位侄子的话转达给皇后女儿,因为她知道,皇后女儿绝不是省油的灯,她可能不会主动去招惹别人,但如果别人招惹了她,她一旦起了杀心,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和阻挡的。杨氏夫人在“阿弥陀佛”的念佛声中,还是把两个侄子的意思转达给了女儿,她希望女儿此时真的能为武氏家族做一点好事,不希望武氏家族的子侄们都沦落无闻。
武后不但答应了母亲杨氏夫人的请求,还说要安排一次家宴,与大家见一见,共叙家庭友情。在她的安排下,武惟良和武怀运受宠若惊地带了礼物来见当朝皇后,同时被邀请的还有被封为周国公的武敏之(贺兰敏之)和魏国夫人贺兰敏蓉。就在一家人虚虚实实一团和气的氛围中,坐在武后身边的魏国夫人忽然紧抱胸口,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倒在了地上,在场的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魏国夫人抽搐着、呻吟着,苍白的脸上全是汗水,绝世的美丽面孔变得扭曲了,嘴角缓缓地流出一股殷红的鲜血,转瞬之间便离开了人世。
杨氏夫人在念佛声中开始嚎啕大哭,她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她又无法说出来。这时的武惟良和武怀运被吓得不知所措,颤颤兢兢在立在旁边,不知如何是好;武敏之紧抱着妹妹的尸体,已经昏蹶过去了。只有武后是清醒的,她似乎没有悲伤,似乎知道这个结果,把目光转向了武惟良和武怀运,大声喝斥道:“你们怎么敢下如此毒手?”“不!不是我们!我们是冤枉的!”但无论他们怎样争辩,一切都无济于事,他们背上了毒杀皇后的恶名。第二天,高宗皇帝命将武惟良和武怀运斩首示众,罪名是毒杀皇后。高宗皇帝在表面上是为武后消除罪魁祸首,实际上在内心里是为那个年轻美丽的魏国夫人申冤。但是他根本没有想到,这是武后在了结一段因缘。因为史籍明载,这是武后的一箭双雕之计。
武后终于要放下手中的屠刀了。
自从她再度进宫以来,到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武后觉得太累了,她要真的平静下来一段时间。在每日上朝垂帘处理完朝政之后,武后开始频繁来到母亲杨氏夫人的宫中,她只有在母亲的念佛声中,才觉得自己已真正放下了屠刀,才觉得自己真正得到了平静。同时,她的频繁到来,也在抚慰母亲那颗善良的心。因为母亲在行香念佛的日子,默默地看到了自己与姐姐韩国夫人和外甥女魏国夫人的纠葛,也了解身为皇后的自己是如何为此吃醋的,也清楚这两个女人是怎样消失和死去的。武后不能在母亲面前提起她们,杨氏夫人也无法在皇后女儿面前把这些事情说清楚。有时,她们母女二人都在口念佛号,都在为这两个女人追福祈祷,共同为超度这两个女人的亡魂而拜佛焚香。
只有在母亲杨氏夫人的宫中,武后的忏悔和祝祷才是真心实意的。只有这种真心实意的忏悔和祝祷,才会使武后得到真正的平静。但是,这种平静也是短暂的,并没有维持多久。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八月,武后母亲荣国夫人因享年已高,一病而逝,终年九十二岁。皇后的母亲去世,在当时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朝廷和高宗皇帝十分重视。高宗皇帝特诏命京师长安九品以上文武官员和命妇都往武府哭悼,还特准武后出宫到其家为母守灵。
这时的武后,悲痛欲绝,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