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武则天的佛缘 >

第8章

武则天的佛缘-第8章

小说: 武则天的佛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錾碚庑┐笮蘸雷澹谴笮蘸雷宀谎。坏搅颂拼淙豢际敌锌凭倏际哉庵秩〔胖贫龋笮蘸雷宀斡肷缁嵴紊畹木置娌⑽吹玫匠沟赘谋洌源宋行牡拿诺诠勰钜廊辉谝恍┤送纺灾姓季葜匾匚弧V髟滋仆醭睦钚栈实郏淙徊皇歉呙糯笞宄錾恚巧朴肜献邮峭蛔嫦龋阋运得魉窃诿诺谏系目捶āK遣皇欠炊悦诺冢窍敕ɡ床咕茸约好诺诓桓叩南忍烊毕荨5搅颂诨实鄣背螅铝畋嘁恍碌拿诺谄仔蛑椤妒献逯尽罚诨实勖魅芬螅匦胍阅壳肮倬舾呦挛曜祭幢唷U庋钚盏比皇堑谝晃唬硗馐章剂巳芬陨瞎倮舻男帐虾驮ㄔ础!妒献逯尽吠瓿珊螅彩章293姓,1651家。然而在这如此多被收录的门第中,却没有武士彟的家族。这就是说,在太宗皇帝和编修者的眼中,武士彟不过是一个商人出身的新贵族,不仅和世代为高官的门阀大族相去甚远,而且与当朝当大官的寒门出身者也不能相提并论。武则天觉得这还不是问题的所在。因为她发现,太宗皇帝的门第观念不只局限于政治格局,而且特别看重与皇家联姻及皇家子孙的血统问题。他在给太子选妃嫔时,特别要有关人员务必选高门大族,并明确讲:“我不想使我的子孙出生于微贱的女人之身。”武则天从此得出了一个结论:自己未得恩幸和宠爱,不是自己的容貌不行,而是太宗皇帝担心一旦自己身怀皇子,就违背了太宗皇帝关于皇子皇孙血统的立场。

    这是太宗皇帝对她出身寒微的某种程度的轻视。武则天也曾想过,自己父亲家族的社会地位太低,母亲杨氏应该说是出身高门大族,怎么这就没有被太宗皇帝注意到呢?武则天很快就发现,这又牵扯到太宗皇帝心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母亲杨氏是亡隋的宗室,杨氏家族很久以来也是名门望族,有很深的社会根基,应该说这个家族符合太宗皇帝关于门第的观念。可是,这个家族是前一王朝的皇族,对此,尽管太宗皇帝对隋室的杨氏子孙未有明显的排斥,杨氏子孙中有的人还被任命为高官,但其中有个度,即杨氏族人不得拜相;同时,太宗皇帝对杨氏子孙们都特意作了安排,以防不测。武则天感到,自己身上那点隋室血统的存在,肯定会受到太宗皇帝的特别警惕,这种警惕的程度可能不强,但在防微杜渐的意识支配下,必然会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审视了各种客观原因之后,武则天便开始从自身寻找不得宠的原因。武则天发现,自己自幼形成的强悍刚烈的性格,并不受太宗皇帝的欣赏。太宗皇帝有一匹名叫狮子骢的马,无人能够制服。一次她在宫中侍奉时,就向太宗皇帝建议说:“卑妾能够制服这匹马,但需要三样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锤,三是匕首。马不听话,先用铁鞭抽;再不听话,就用铁锤砸;还不听话,就用匕首刺。这样,它还能不驯服吗?”太宗皇帝听了武则天上述一番话后,只是褒奖了她几句,并未使人按她的建议去做。武则天觉得,这件事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性格,只引起太宗皇帝暂时的兴趣,反而使他对自己强悍刚烈的性格产生了另一种想法。她逐渐才发现,太宗皇帝需要的是能与他本人产生性格互补的阴柔女子,并不喜欢像自己这种性格强悍刚烈独断专行的女人,自己在太宗皇帝面前张扬这种性格,换来了太宗皇帝的几句称赞,但在根本上犯了太宗皇帝的大忌。

    从14岁到20多岁,看来武则天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将要在寂寞和无聊中消失,这是她多么不甘心的啊!她继续在为自己奋斗,太宗皇帝的媚娘只要有机会,就会牢牢地抓住不放。她知道,自己为太宗皇帝驯服狮子骢的建议太残忍了,又充满了杀机。这种残忍和杀机,绝不该用女人的头脑去想,也绝不该在女人的手中发生。但自己却想了,也说了,结果还没有最终到来,这一点她非常清楚,她等待着最终结果的到来,并做好了抗争和挣扎的准备。

    贞观末年一件大事的发生,使她预感到最终结果将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了。她几乎陷入了灭顶之灾。

    当时不止一天在大白天里看见太白星,这是凶兆,朝廷掌管星宿占卜的太史对这一凶兆作了具体解释,指出这是“女主昌”的征兆。“女主昌”就是说一个女性将要为天下之主,而且正在逐渐昌盛。当时,在民间还流传着一本叫作《秘记》的书,专门编收了一些预示吉凶的预言,其中有一句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和大白天里见到太白星的征兆预示一样。晚年的太宗皇帝变得特别迷信,对这些星象的征兆和预言十分重视,开始按照这些征兆和预言的暗示,来寻找符合的人和事,进行对号入座式的搜寻。

    武则天就要大祸临头了。

    因为她知道,太宗皇帝在这一点上和历朝历代的帝王一样,他们不愿意自己一姓的社稷江山被人夺走,他们希望自己一姓的社稷江山永世长存。在这个过程中,哪怕是稍有一点点威胁他们一姓统治的事和人,都要大开杀戒。况且这次既有星象的征兆,又有预言的流传,肯定会有威胁自己政权的人存在。

    但是,武则天很幸运,李唐王朝的名将李君羡替自己当了牺牲品。这李君羡早年追随太宗皇帝左右,破王世充、刘武周之时,每战必单骑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被封为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负责掌管玄武门的警卫。可以说李君羡是将身家性命全部交给了李唐王朝的忠臣。但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成了星象征兆和流传预言的牺牲品,而且还使武则天躲过了一劫。一天,太宗皇帝龙颜大悦,在宫中设宴款待有功的名将,酒席正酣,有人建议行酒令,并要求把自己的小名嵌入酒令之中。轮到李君羡行令,他自报小名叫五娘,一个地地道道的女人名字,太宗皇帝听后大吃一惊,但当时他只是笑了笑说:“什么样的女子能有你这样英勇刚健呢!”宴会之后,太宗皇帝便寻思开了:李君羡小名五娘,应了女性这一征兆,他的官称为左武卫将军,封邑又是武连县公,其中又有两个“武”字,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预言不都相应验了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全都应验在他的身上!太宗皇帝下决心要整治他了。不久,这李君羡被罢免了左武卫将军及掌管禁军的军职,被贬出京师长安,改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被贬出京城之后,太宗皇帝仍然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后来听说他与一个自称通晓佛法能不食而生的骗子员道信往来密切,太宗皇帝便指使御史劾奏他与妖人交往,企图图谋不轨。太宗皇帝以此为借口,终于下诏将他处死。

    这是一起“冤假错案”。武则天侥幸的躲过了这一劫,她首先应该感谢的是李君羡,该李一死,暂时平息了太宗皇帝对星象征兆和流传预言的追查和对号入座,使武则天能够有机会继续在宫中生活,继续能侍奉在太宗皇帝左右。

    武则天打心眼里感谢李君羡。40多年后,武则天终于当上了女皇,李君羡的家人感到当初该李是为女皇而死的,上表称冤,此时的武则天,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马上下诏,批准了李氏家人的申冤,她自己也正想要报恩慰灵,同意追复李君羡的官职,以礼制重新改葬了他。此为后话。

    杀了李君羡之后不久,太宗皇帝对星象的征兆和流传的预言仍不放心,便请来当时著名术士任官为太史的李淳风,向他请教如何祈禳星象之兆和流行的预言,当然这是在十分机密的情况下,相互间的一次交谈。

    太宗皇帝问李淳风道:“民间流传的《秘记》中所说的那句预言,能够相信它的确存在吗?”李淳风回答说:“为臣我仰观天象,俯察历数,天象的征兆和占卜的结论是一致的。所谓武姓女子已在陛下您的皇宫中了,而且为您的亲属,到今年不超过30岁。这个女人将来定会称王天下,要把李唐的子孙全部都杀尽。这事的征兆已完全形成显示出来了。”太宗皇帝听后,浑身嗖地一下凉了半截,马上问道:“我们把怀疑的人和那些与此有相似之处的人全都杀掉,这样行吗?”李淳风回答说:“这是天命所定,人力是无法改变的。若采取陛下您的手段,结果是那个将要称王的武氏女子不死,被杀的可能都是无辜的人。现在这个人已年届30岁,人也将要老了,或许她还能有慈悲之心,将来为祸时可能还不至于太过分。陛下如果现在就要借机杀戮一批无辜,也可能把这个女人也杀死了,但上天还会再安排一个更年轻的女子,这个更年轻的一定会大肆施行毒害,到那时恐怕陛下的子孙就没有一个能活着的了。”听完李淳风的这段话,太宗皇帝全身都凉了。

    他处在极度地犹豫之中。他看着李淳风,半晌没有说出一句话来。他想,若将此人杀了,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祸害却越大了,李唐的子孙会一个不留地被上天另外安排的人杀光;若留下此人,却要祸害大唐的江山。但愿她能大发慈悲,有节制地作乱吧。李淳风像看透了太宗皇帝的心思一样,又向太宗皇帝说道:“我还预感到,陛下若将此人留下,可能会使李唐的统治中断几年或十几年,但李唐的社稷江山在她之后还会继续延长。陛下若将她杀了,她很可能会变成一个男子,到时候就会损灭李唐的皇族子孙,使一个也留不下来。”李淳风的这一席话,使太宗皇帝作出了不滥杀任何人的决定。

    星象的征兆也罢,流传的预言也罢,从此再没有被人提起过。倒是在武则天即将当女皇和刚当上女皇的一段时间里,当初星象的征兆和流传的预言又兴起了一阵子,这时的情况,可以说是别有用心的炒作。

    太宗皇帝立李治为太子后,心力已大不如从前了。他命宫中妃嫔轮流在自己的寝宫当值,武则天接近太宗皇帝的机会更多了。

    现在,她不像原来那样急于接近太宗皇帝。每当轮到自己当值侍奉太宗皇帝时,她虽然不卑不亢,但从心眼里开始恨这个人了。每当她在太宗皇帝的温存中想起自己如花似玉的年龄,就是被这个男人所消磨时,憎恨的心情就更甚了。

    她不反抗,也不过于主动,只是在消极地承受。这既不是当年企盼的那种恩幸,也从中无法感觉到作为一个女人的欢愉,其中也没有痛苦,一切好象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没有感情的萌动,没有情欲的兴奋,也没有当初“阿弥陀佛”的低吟,一切都很自然。

    这大概是一位20多岁的女性,不得不屈从一个50多岁老头子的共同感受。

    武则天依然想从晚年的太宗皇帝身上学到更多的为政手段,她仍然在领悟太宗皇帝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

    她发现,晚年的太宗皇帝对佛教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基本不信变成了崇信,从防范变成了推崇以至于笃佛。史籍称太宗皇帝晚年气力不如从前,就颇留意佛法。除主观原因之外,武则天发现佛教教义及当时的一些高僧大德,尤其是玄奘对太宗皇帝的影响,是他对佛教态度产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玄奘俗姓陈,河南洛州陈留(今河南偃师)人,隋大业末年出家,曾遍访名刹,博览经论,他认为以前翻译的佛经多有讹谬,因此想去西域广求真本,来参验佛经的讹谬。贞观初年,唐王朝批准了玄奘的请求,使他西行求法。玄奘西行求法共17年,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春返回长安。玄奘在返回途中,就给太宗皇帝上表报告自己将要返回的消息,太宗皇帝得知后,马上诏复玄奘说:“听说法师您到西域和天竺(古印度)求法今已回归,朕欢喜无量,可即速回来和我相见。”太宗皇帝要求朝廷给玄奘返回沿途各地方官吏发布命令,使给玄奘提供方便。当时,太宗皇帝为东征辽东而移驾到了东都洛阳,他命京师留守房玄龄等人厚礼相迎玄奘,并将玄奘急速送来东都洛阳。玄奘被送到洛阳后,太宗皇帝立即召见玄奘于洛阳深宫之内殿。当时正值武则天在内殿侍奉,她看到玄奘“面奉天颜,谈叙真俗”,与太宗皇帝叙事谈了整整一天。史书载此次会见“从卯至酉,不觉时延,迄于闭鼓”。即相当于从早上六时一直到下午七时。在这次谈话中,太宗皇帝建议玄奘还俗为官,玄奘没有从命。太宗皇帝又要求玄奘尽快将西域见闻写出来,玄奘立即答应了。玄奘由洛阳返回长安后,便开始了他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撰述和译经活动。

    这次会见使武则天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使她对玄奘有了无以覆加的敬佩和崇敬。她敬佩玄奘法师的毅力,她崇敬玄奘法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