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武料敌;
使敌之气失而师散;
虽形全而为之用;
此道胜也。
———《尉缭子?战威?第四》
艾森豪威尔走后; 范佛里特很有些失落感。
从老同学、新总统在整个朝鲜的行程期间对自己的冷漠态度
中; 范佛里特似乎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军旅生涯即将走到尽头。这
也难怪; 老同学刚当选; 自己却送给人家一个败仗作为贺礼; 于公
于私; 怎么说; 都差那么点意思。
换了自己; 那气性儿没准儿更大。
然而范佛里特毕竟是范佛里特; 随随便便就认输他可不干。
和所有有血性的军人一样; 范佛里特也想打个好仗再走人; 走
得轻轻松松———就像人家李奇微一样; 是在“ 联合国军”节节向前
推进的情况下升官或者离任的; 那多潇洒! 即或是个小仗; 只要能
有些微进展; 那就怎么都能说出花来; 而不至于给世人留下打了败
仗被换下来的尴尬。
挑来选去; 范佛里特选中了刚上阵的第二十三军的阵地。
陆军中将这是欺生。
第二十三军12 月22 日才将东海岸的防务移交给从上甘岭撤
出的第十五军; 经过连续5 个昼夜的急行军; 于除夕前接手第三十
八军的将军洞至粟木洞间29 公里阵地的防务; 正与“联合国军”方
1132
开
国
第
一
战
面的美步兵第七师主力和韩军第二师相对峙; 相互之间已经有了
班排规模的小接触。
范佛里特决定再赌一把!
克拉克很同情范佛里特———这位老学长时运太不济啦。
同时; 身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他也想用一次胜利的战斗行动
来向新总统表明; 自己在“ 金化攻势”中未能得手; 并不说明第八集
团军是一支战斗能力不佳的军队; 那个杀到“平壤———元山”一线
的计划也绝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 要想结束战争; 还得在
“ 打”字上下功夫。
于是; 克拉克对老学长的最后一搏予以首肯。
范佛里特选定的目标是“ T 字山”———芝山洞南侧高地。
这个高地在中国军队作战地图上准确的称谓是205 高地; 因
其形似“ T”字; 故“联合国军”方面称其为“T 字山”。由于它位于城
山、芝山防御阵地的前沿; 其南段又与“ 联合国军”阵地相连接; 战
术上有一定价值。
据侦察报告; 这个高地也就是一个排的守备分队。
范佛里特认定这是个软柿子。
1953 年1 月12 日凌晨3 时; 范佛里特先发起了一次试探性进
攻。
与上甘岭一样; 免不了是炮火先把那个巴掌大的山头给犁了
一遍; 然后炮火一延伸; 在4 辆坦克掩护下; 近两百名步兵就吵吵
嚷嚷地往山头上冲击。
这是美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团一个加强连。
美步兵第七师两个月前刚在上甘岭碰了个头破血流; 兵员损
失甚为严重; 撤出后经过整补; 刚刚恢复了些元气。这次换了方位
再打; 那劲头虽然已大不如在“三角形山”的时候; 但在炮火飞机掩
护闹哄哄地打进攻战还是显得挺有气势的。
上边已经跟他们说啦; 这个高地的中共军是新上来的; 不经
打。
1133
第四十七章
一山难取
克拉克脸上无光
全线反击
王建安心中有数
果然; 步兵们眼瞅着离山顶只有几步之遥了; 还没一点动静。
美国兵们很得意: 没错; 这上边儿的人已经被打光了。
范佛里特的情报很准; 这高地上的确只有一个排的守备分队。
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七师第二○一团第一连第三排。
这个排的排长名叫乐志洲; 是个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了; 虽
说到朝鲜来这几个月光在东海岸挖工事带看海景了; 跟美国鬼子
交手过招这根弦可一直没松过。请老大哥部队介绍经验哪; 学习
坑道作战方法哪; 干部们到第一线兄弟部队实习哪; 这几个月里也
长了不少见识。第二十三军全军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劲儿; 要把
华野老四纵那股子精神头露出来给美国少爷兵们瞧瞧!
跟第十五军交接那功夫; 又巴结着人家套了不少干货出来。
美国兵打炮那会儿; 他们正在坑道里抽烟说笑哩。
炮火一延伸; 外边那观察员瞅瞅差不多了就喊了一嗓子:
“ 敌人上来了!”
大伙儿把烟屁股一扔; 操起家伙冲出洞去。
噼哩叭啦; 一阵冰雹式的手榴弹、手雷、爆破筒飞了出去; 劈头
盖脸地砸在美国兵的头上。霎时间; 清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地响
了起来; 再过了片刻; 那盯着找人的机枪、冲锋枪声就响成了一片。
美国兵扔下一片尸体连滚带爬地下了山。
一个上午; 美国兵前前后后折腾了4 次这样的冲击。
最后蹲在那高地上的还是乐志洲们; 还是完完整整的一个排。
他们只有一人牺牲; 6 人负伤。
一个加强连的美国兵; 躺下的有50 多个。
这买卖; 真划算!
范佛里特悲哀地意识到; 自己的机会转瞬间就要失去了。
然而身为二战名将; 即使是剩下一线希望; 他也要奋力一搏。
范佛里特打定主意; 在他的权限范围之内并求得小师弟克拉
克的支持; 调集目前能调集的最大兵力和火力; 在总统就职典礼那
天; 发起一次决定性的攻势作战; 把“ T 字山”从中国军队手中拿下
1134
开
国
第
一
战
来; 给总统献礼; 也给自己挣回点脸面来。
克拉克这次很痛快地支持了老学长。
他明白; 这位老行伍要干到头了; 就由着他再搏一把吧!
不过; 克拉克给这次攻势的命名; 却显得比“摊牌作战”要保守
得多———“ 第八集团军空、炮、坦、步协同实验”作战; 行动代号“ 鞭
挞”。
听见没有? 实———验!
虽然命名很保守; 排场却很张扬。
一反在“ 三角形山”对无冕王们的百般防范; 克拉克这回很卖
力地为老学长扯了一回场子。除了组织第八集团军的高级军官们
来观战外; 还招呼来12 名记者。来者都发了一份有6 页厚、用3 种
颜色套色、印制精美的“ 实验”说明书和一份附有“ 实验”主要项目
和进程的“ 剧情说明”。
记者们最本能的反应是得到了一张百老汇的节目单。
有了克拉克撑腰; 范佛里特这回是势在必得。
为了一举取下这个“ T 字山”———中国人说是“ 丁字山”; 真他
妈的是个“ 钉子山”; 从20 日开始; 连续4 天; 远东空军每天都出动
40 余架战斗轰炸机投掷炸弹及凝固汽油弹; 同时; 5 个炮兵营近百
门105 毫米以上火炮也进行不间断的破坏射击。
到了临近进攻前一天; 火力突袭达到了最高潮。
那一天; 不算地面炮火; 光是远东空军的战斗轰炸机群就在这
块高地上投下了136000 磅炸弹和14 箱凝固汽油弹。
这个火力支援的档次; 仅次于上甘岭作战的头一天。
在“联合国军”炮火准备期间; 在与“T 字山”相似的地形上; 美
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团一个加强营的攻击部队进行了多达9 次的
反复演练; 直到每个人都了如指掌地熟悉了自己的任务。为确保
胜利; 临行前; 这个加强营还得到两个喷火器分队的配属。
这种准备不可谓不充分。
25 日;“实验”正式开始。
1135
第四十七章
一山难取
克拉克脸上无光
全线反击
王建安心中有数
“ 实验”完全是按“ 节目单”上的顺序发展的:
8 时~12 时; 远东空军出动F … 84“雷电”式战斗轰炸机196 架
次; 每批8 架; 每架携1000 磅炸弹; 可着劲儿地反复蹂躏205 高地。
与此同时; 近百门火炮齐发; 轰击近4 小时; 除205 高地外; 还向城
山、芝山阵地进行牵制性炮击。在炮火掩护下; 美步兵第七师第三
十一团一个加强营和33 辆坦克在山下攻击出发阵地完成集结。
炮火刚一延伸; 坦克分队立即前出; 马达轰鸣; 炮火频闪。
这是为了分散守备部队的注意力。
按预定计划; F … 84 战斗轰炸机编队又用炮火和凝固汽油弹把
山头深耕细犁了一遍。
这时信号弹飞了起来; 步兵开始攻击。
冲在最前头的是小约翰?阿博加特斯少尉的E 连第二排。
这时高地上的守军仍然是第二十三军一个排。
还是第二○一团第一连; 只是换了一个排上阵。
头几天敌人炮击的时候; 他们都躲在坑道里休息; 到了晚上才
出来整修白天被炸坏了的表面工事。连续4 天; 修了炸; 炸了修;
始终耐心做好准备; 一门心思候着敌人步兵自己送上门来。
这回是真的送上门来了。
和12 日那场战斗几乎一模一样; 守备高地的第二○ 一团第一
连第一排量敌用兵; 在敌人炮火延伸后; 以小组为单位视敌人进攻
规模从坑道中跃出; 先劈头盖脑把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什么的砸下
去; 把敌人压下去; 然后再机枪找着人点名。
第一批手榴弹就把小约翰?阿博加特斯少尉给炸成了重伤。
美步兵第三十二团E 连的景况很悲惨; 一排被守备分队的支
援炮火压制在山岩下; 三排拖着一大批伤兵连滚带爬好容易才逃
了下来; 二排好好歹歹总算冲上了山头; 却被隐蔽在坑道里出来支
援的中国人一阵冲锋枪爆破筒给清扫得只剩下几个人; 费了老大
劲才跑了回来。
结果范佛里特精心策划拉了几天的那些过门儿; 全没用。
1136
开
国
第
一
战
战至下午15 时30 分; 5 次集团冲击均被打退。
看着再打下去实在没戏; 团长劳埃德?摩西上校只好下令撤
退。
折腾了大半天儿;“T 字山”还在中国人手里。
“ 这场大规模的表演在哭泣声中结束了。”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托兰这样描绘了克拉克和范佛里特
炮制的这次节目的演出效果:
共投掷了224000 磅炸弹、8 箱凝固汽油弹; 支援的大炮、坦克、
重迫击炮和机枪、步枪还发射了1500000 发炮弹和子弹。中国军
队的损失不到65 人; 美军3 个排共伤亡77 人;“ 鞭挞行动”本可以
无人知晓; 但一位刚刚到达的记者写的一篇陆军和空军的高级将
领攥着三色计划单观看一场表演的报道活灵活现地描述了这幕
“ 剧情”。
笔者需要给托兰先生更正一下的是; 这场战斗对于“ 联合国
军”方面来说是一场“ 大规模的表演”———你看看他们拉的那个架
势嘛; 但对于中国军队来说; 却是一场不值得一提的排级单位的小
打小闹; 小到差一丁点儿就名不见经传———如果不是“ 联合国军”
自己把它预先包装得那么光艳夺目的话。甚至在《中国人民解放
军陆军第二十三集团军军史》中; 对这场战斗也就是轻描淡写的几
笔; 前后不过几百个汉字; 提及的人名也就两人:
“战斗小组长刘开发右眼负伤; 血流满面; 仍然顽强坚持战斗;
??”
“ 排长负伤后; 三班副陈志同志挺身而出; 不顾燃烧弹烧着了
衣服; 烧焦了耳朵; 以顽强的毅力代替排长指挥。??”
这个排的伤亡仅11 人; 而不是托兰先生所说的“65 人”。
这说明; 依托坑道工事的中国军队; 仗越打越精了。
对于范佛里特来说; 这场失败的攻势是个加速器。
加速把他推出了军界。
一场小战斗因为无冕王们的鼓噪; 在美利坚合众国议会掀起
1137
第四十七章
一山难取
克拉克脸上无光
全线反击
王建安心中有数
了大波澜———议员们集体反串了一回事后的诸葛孔明先生:
“ 这是正常的军事行动; 还是供贵宾观赏的角斗士表演?”
“ 这种让美国青年白白送命的‘实验’; 价值何在?”
“ 总统是否准备以这种方式结束战争?”
“ 这样下去; 美国的死亡名单必定会更长??”
??
你说克拉克还敢再“ 实验”吗?
你说; 艾森豪威尔还敢由着范佛里特性子胡来吗?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对这场战斗的评价是:
这是一次代价高昂的教训; 再次证实了无论是从空中或是从
地面上的火力都不足以将躲藏在挖得很好的战壕里的敌人消灭。
这场有限战争的优势是在防守的一方。
是啊是啊; 可问题是; 为什么轮到你防守时; 情况却相反呢?
事后孔明们的发难; 势必要由事前马谡来担待。
2 月10 日———也就是“T 形山”战斗和总统就职典礼的半个月
后; 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陆军中将詹姆斯?范佛里特奉命离职回
国; 遗职由美陆军助理参谋长马克斯韦尔?泰勒中将接替。
不过; 艾森豪威尔还是给老同学垫了个台阶。
退出现役之前; 范佛里特晋升上将军衔。
范佛里特仍然极为委屈; 回到家中仍然牢骚满腹:
“ 我已十分了解中国红军; 我的判断是: 如果重新召我回去同
其作战的话; 我会满怀信心地踏上归程的。”
这不是诅了个牙疼咒吗?
“范佛里特的任期成为打一场有限战争的争论和受挫的话
题。”
很多年后;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托兰这样写道。
他认为这是范佛里特将军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