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月27 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作出决定:
向志愿军致以全体朝鲜人民签名的感谢信;
在平壤修建中朝友谊塔;
各地修建所属地区的志愿军烈士墓;
建议向参加朝鲜战争的志愿军官兵授予“ 祖国解放战争纪念
章”;
举行盛大纪念活动欢送志愿军回国??
朝鲜境内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大都留在了朝鲜三千里江山之
间。
包括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这件事本来是个很难处理的棘手问题; 中国人的传统是活要
见人; 死要见尸; 遗骨都要运回故乡入土为安。然而大家一听说毛
主席的儿子也是安葬在朝鲜; 没有人再有异议。
中国人民对这位有过伟大功绩犯过严重错误的领袖一直满怀
深深的感念之情; 除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外;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由
头。
然而毛泽东却毕生精心收藏着爱子的衣物和遗物。
按韶山风俗; 逝者生前遗物; 特别是衣物; 都要随之焚毁。
这一次; 故土情结很深的毛泽东违拗了故土的风俗。
多年后; 当他又一次回到故乡时; 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篇———
《七律?到韶山》。
其中最著名的两句就是:
“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哦; 赢得战争的毛泽东; 痛失爱子的毛泽东??
1958 年3 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撤军回国。
3 月9 日; 平壤6 万群众举行盛大欢送会; 100 多名白发苍苍的
阿巴吉、阿妈妮拥上主席台; 将一束束鲜花献给了志愿军代表。
当他们驶入国门之时; 丹东市万众空巷; 欢迎子弟兵归来。
4 月以后; 第十六军、第五十四军、第一军、第二十一军相继撤
军回国。
10 月; 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撤离朝鲜。
21 日; 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上将、政治委员王平上将率总部官兵
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向留在这里的战友们告别。
24 日;“朝鲜人民致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的感谢信”由朝鲜最
高人民议会代表派专人送达北京。至8 月底; 这封信上已有
6827000 余人签名———这个签名人数; 是当时北朝鲜人口数的2??3。
也就是说; 除了婴幼儿; 朝鲜北部几乎全体人民都签了字。
与此同时; 志愿军全体官兵签名的“ 告别信”也装订成册; 送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
平壤市群众隆重集会; 欢送志愿军官兵返国。
25 日; 平壤市30 万群众涌向平壤车站; 欢送志愿军官兵。
那是一片鲜花的海洋;
那是一片眼泪的海洋;
不到两公里的街道; 志愿军总部官兵们走了一个多小时。
对比一下甲午之役仓皇退出朝鲜的满清官兵; 你作何感想?
26 日; 志愿军部队全部撤出朝鲜境内。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名; 随着她神圣使命的结束; 成为了历
史。
10 月29 日; 首都各界群众在北京体育馆隆重集会; 欢迎祖国
的健儿胜利归来。北京市市长彭真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会长
郭沫若将一面巨幅锦旗献给了这些“ 最可爱的人”??
“ 你们打败了敌人; 帮助了朋友; 保卫了祖国; 拯救了和平。
你们的勋名万古存!”
29 日; 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怀仁堂接见了杨勇、王平为
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
第五十四章
当和事佬
尼赫鲁玲珑两顾
迎子弟兵
周恩来酣畅一醉
“ 都回来了吗?”毛泽东问。
“ 是的; 我们全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好; 回来好啊; 你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热烈欢迎你们!”
“ 光荣属于祖国和人民!”杨勇、王平立正答道。
当晚; 周恩来总理主持盛大宴会; 欢迎志愿军代表团。
那次; 海量的周恩来手拿茅台酒; 与代表团的每一个人碰杯。
人人都饱含热泪与自己的总理碰杯。
全都是一饮而尽。
谁也数不清总理究竟喝了多少杯酒。
最后; 这位向来风度翩翩绝无失态的大国总理醉了。
许多人是第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 看到自己的总理酣畅一醉。
庆功酒醉人; 胜利更醉人。
这位大国总理后来频频在国际事务中大展其雍容风采; 为新
中国赢来了众多的朋友; 让美国总统把手伸过太平洋; 让新中国
“ 打”回联合国; 重新坐上了常任理事国的宝座。
这一切一切; 都源于一个很重要的背景:
是新中国这支人民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出色表演; 为他
增加了雄厚的底牌。
陈毅元帅快人快语; 一语道破个中机关:
“抗美援朝战争让世人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如果说世界上有
个美国不好惹; 那么现在还有个中国; 也不好惹!”
笔者键击至此; 满孚一大白; 也醉了!
尾 章
否极泰来 旧时代尘埃落地
今非昔比 新中国光焰冲天
越过高山; 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我们勤劳; 我们勇敢。
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
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们爱和平; 我们爱家乡。
谁敢侵犯我们就叫它灭亡。
东方太阳; 正在升起;
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
??
———王莘:《歌唱祖国》
朝鲜战争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在半个世纪中相继故去。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战争爆发前6 年去世。
在完成雅尔塔交易后不到两个月的1945 年4 月12 日; 这位连
任三届的合众国总统死于美国佐治亚洲温泉; 终年63 岁。
他没有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和战后分赃计划的实现。
苏联大元帅约?维?斯大林于死于朝鲜战争期间。
他于1953 年3 月5 日在莫斯科逝世; 终年74 岁。
他比罗斯福幸运; 他看到了雅尔塔那场交易的结果———这个
结果与他和罗斯福的交易清单大相径庭。
战后的新中国出乎意料地崛起; 冲破了雅尔塔的既定格局。
这是一个出乎斯大林原来预料的结果。
虽然他与中国共产党人在意识形态上是盟友———就像与南斯
拉夫铁托们一样; 但在相当程度上传承了帝俄传统的他也明白: 他
再也不可能以对蒋介石的那种傲慢来对待中国人了。
这一点; 他从那个爱吃辣椒的毛泽东身上已经有所领教。
虽然美国军队在亚洲的朝鲜半岛被牵制有利于苏联的全球战
略利益; 使他远离战火就能削弱美国这个头号对手; 从而确保他在
欧洲的战略利益; 但在战火中崛起的新中国已绝非当年那个仰人
鼻息之邦这一点; 又未必是他原来预料的结果。
你能说他走的时候没有一丝惆怅之情?
两位始作俑者———也就是设局者; 都没有看见战争的结局。
参与设局者哈里?杜鲁门看见了结局; 带着一腔悲凉之气。
他把美国带入了一场不该进入的战争; 而且连收拾残局的机
会都没有挣到; 所有的过错都是自己的; 所有的功劳都是别人的。
他死于1972 年; 时年88 岁。
中途入局者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比较幸运; 捡了一个很难捡的
烂摊子; 所有的过错都是别人的; 所有的功劳都是自己的。
他死于1969 年; 时年79 岁。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约翰?杜勒斯以后仍然
不断地惹是生非; 给美利坚合众国摆摊子; 摆完摊子后撒手就走;
不管身后收摊子的主儿是多么地辛苦; 多么地麻烦。
他死于1959 年; 时年71 岁。
金日成是朝鲜战争几方领袖人物中最年轻的一位。
也是最后去世的一位。
他卒于1994 年7 月8 日; 享年82 岁。
著有回忆录《与世纪同行》。
美国人最终还是没有容下李承晚这个不识时务的老头子。
1960 年; 他被美国人策划的一场政变推翻。
美国人不想要他的命; 还让他在美国居留。
1965 年; 他死于夏威夷; 时年90 岁。
未入局的蒋介石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要没这场战争; 常胜将军粟裕的战船早就开进了基隆港; 红旗
也早就插上了阿里山; 按蒋先生那脾气; 是绝不会去给共产党当阶
下囚的; 剩下的路; 要么是一枪了结自己———估计蒋先生没这勇
气; 要么是远走他乡当寓公———估计蒋先生会走这条道。
哪还有蒋公子经国后来那番让台湾经济起飞的功业哟!
不过早也好迟也好; 都是中国人自己家的事儿。
大家还是再在一个锅里搅勺子的好!
1975 年; 蒋介石死于台北; 享年88 岁。
仓促间被卷入这场战争的毛泽东是个大赢家。
他领导的军队中途入局; 战线在鸭绿江边; 战罢议和; 战线在
三八线上。他让邻邦已成死局的国家顷刻得救; 让对手已成定局
的胜利瞬间移位。一战扬威; 震慑对手数十年; 百年雪耻; 稳定邦
国半世纪。
真正是;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
所以说; 即使朝鲜战争是个平局; 抗美援朝战争也是个胜局。
其实最最了不起的; 是他冲破了雅尔塔强权政治家们设计的
战后政治格局; 打碎了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种种枷锁和羁绊; 使病弱
古国几乎在一夜之间; 以一个真正团结统一的完整国家形象; 挺立
于世界的东方。
毛泽东———这个响亮的名字; 响彻五洲三大洋!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 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和平建设时期的
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内; 背离了他在长期革命活动中所倡导所实
践的“ 实事求是”的精神; 使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经曲折;
几度徘徊。特别是在“大跃进”大病初愈之际; 又发动“史无前例的
文化大革命”; 使新中国大伤元气。
而让中华民族走向兴盛发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恰恰是这
位当年“ 身无半文; 心忧天下”的潇湘英杰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真是一个最大最大的人生悲剧。
笔者键击致此; 心中的悲哀真是难以言喻。
毛泽东于1976 年9 月9 日———也就是他军事生涯的起点秋收
暴动日; 在北京去世; 享年82 岁。
留下波澜壮阔的一生; 任人评说!
朝鲜战争双方的战场统帅也都不在人世了。
中国军队战场主帅彭德怀后来命运多舛。
回国后; 彭德怀就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主持军委工作; 并任国
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59 年在庐山会议上; 这位刚直不阿功勋卓著的元帅犯颜上
书; 直陈“ 大跃进”之贻害种种; 被罢官削职; 坐了冷板凳。后来; 又
在史无前例的“ 文化大革命”中逢遭劫难; 身陷冤狱; 于1974 年11
月29 日在北京含冤去世; 享年76 岁。
十多年前; 笔者读完他冤狱中写就的《彭德怀自述》后; 感慨万
端; 怆然涕下; 曾赋就《六州歌头》一首以为凭吊:
一篇读罢; 悲愤气填膺。
魂兮去; 遗文在; 恸山河; 撼人心。
刚烈一生贯; 起平江; 上井冈。
举长征; 奋铁骑; 荡倭平。
关陕擎天; 半壁江山定; 万众欢欣。
提雄师百万; 踏破绿江冰; 痛击强梁; 凯歌兴。
话当年事; 忧民疾; 沥肝胆; 谏直言; 竟获罪!
怼天日; 谁鉴临; 此冤情?
囹圄书衷曲; 身已陷; 意犹坚。
非耶是? 重与论; 天有情。
日月重光华夏; 雄鸡啼、歌舞升平。
含千秋遗痛; 犹唤故将军; 泪雨如倾!
壮哉; 一代民族英雄; 生为民族; 死为民族!
悲乎; 一代中华英杰; 生于忧患; 死于忧患!
这种悲剧; 千万千万不要重演!
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曾三易主帅。
“ 联合国军”第一任主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下岗后
一直牢骚不断; 写过回忆录; 做过买卖; 再也没有掀起过什么大浪
头。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拉塞尔?韦格尔先生曾在《美国陆军史》中
很冷峻很客观地道出了个中缘由:
??虽然国会就此进行了长时间的听证; 麦克阿瑟
的形象还是在人们心目中很快消退了; 淡漠了。公众高
兴欢迎一位表达了他们对于有限战争感到失望的战斗英
雄; 但要公众接受麦克阿瑟不惜冒全面战争的风险去挽
救挫折的做法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1964 年; 麦克阿瑟死于华盛顿; 时年85 岁。
“ 联合国军”第二任主帅马修?李奇微上将在双方战场统帅中
享年最高; 他于1993 年去世; 时年98 岁。
在“ 联合国军”几位主帅中; 他是最有作为的一位。
朝鲜战争后; 他曾就任美陆军参谋长; 1955 年退役。
“ 联合国军”第三任主帅马克?克拉克上将很不幸运。
他在战场上没有什么作为; 几乎是出手一次; 败北一次; 最后
还得扮演一个“ 不值得羡慕的”签字画押的角色。
战争一结束; 这位陆军上将即退出了现役。
著有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1984 年; 时年88 岁的克拉克去世。
让我们再一次站在历史经纬线上来考察一下抗美援朝战争
吧!
1840 年; 英国人只动用了15000 余名陆、海军官兵和48 艘战
舰; 就陷定海、取吴淞; 直趋南京; 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