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140章

大清风云-第140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顺便说说刘清的结局,刘清的结局不怎么好,但也不怎么坏。白莲教平定之后,嘉庆亲自召见刘清,高度赞扬他是一个大清官,是巴蜀人民的幸运。嘉庆还准备提拔刘清为四川布政使,相当于省内二把手,主管财务。然而,刘清却以才力不够拒绝了。
刘清真的才力不够吗?不是这样的,刘清很明白,如果自己担任布政使,一定会认真清理整顿财务,这样做必然会得罪很多人。如果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不符合自己做官做人的原则。权衡之下,还是不当这个官。所以,刘清改而请求嘉庆给自己一个武官的职位,于是嘉庆让他做了山东登州总兵。
女中豪杰王聪儿
在白莲教起义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王聪儿。
王聪儿是湖北襄阳人,出身贫苦,父亲是衙门里的一个勤杂工,工资微薄。后来,王聪儿的父亲因劳累而重病,由于无钱医治,很快就去世了。
从此以后,王聪儿就跟着母亲到处流浪,靠打短工和乞讨为生。童年时期的王聪儿就饱尝人间苦楚,后来母女俩实在活不下去了,母亲只好把她卖给一个马戏团,王聪儿聪明漂亮,吃尽苦头之后,终于成为一个“流浪艺人”。
在跟着马戏团流浪的日子里,王聪儿更是阅尽人间沧桑,看到社会角落里种种黑暗和肮脏,这跟乾隆看到的世界完全是两样。自高自大的乾隆只看到自己的文治武功,丝毫没有看到文治武功背后百姓悲惨的生活。
生活的艰辛、世道的腐败让王聪儿很早就有了一种反抗意识,她恨透了腐朽的清王朝,恨透了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
闯荡江湖的时候,王聪儿结识了白莲教众,并成为其中一分子。十六岁时,王聪儿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这个人是襄阳的一个差役小头头,名唤齐林。齐林是身在衙门心在白莲教,两人这一结合,不仅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也激荡出了事业的豪情。
让齐林非常吃惊的是,王聪儿组织能力非常强,白莲教很多人都很崇拜她,这个二十来岁的女人居然是谋划起义的首要人物。在起义之前,王聪儿已经是湖北白莲教的首领了。
齐林和王聪儿计划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元宵节起义,夺取襄阳县。没想到计划败露,齐林被清廷捕杀。失去丈夫后,王聪儿更加悲愤,但她没有消沉,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在众人的推举下,当上了起义军的领袖。王聪儿豪气干云,视封建礼教为粪土,当众剪去长发,横刀跃马,领导着教众走上轰轰烈烈的反清之路。
嘉庆元年(1796年)三月,王聪儿带领齐林的徒弟姚之富和齐林的哥哥齐国谟等人,在襄阳黄龙垱发动起义。
王聪儿是一个头发长、见识也长的女人,她努力把乌合之众改造成一支有纪律、有编制的军队。她将起义军分成五营,还设立各级文武官员,用“万利”作为年号,造反本就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本就是性命,利就是江山。王聪儿还提出了“兴汉灭满、未填承运”的口号,比孙中山先生的“驱除鞑虏”提前一百多年。
在襄樊,王聪儿与清军展开大战,结果清军溃不成军。胜利之后,王聪儿带着义军奔向荆楚重镇襄阳。义军将襄阳城团团围困起来,不过襄阳是个军事重镇,要想攻下来没那么容易。而且嘉庆紧急调遣各路兵马支持襄阳,在清军的围堵之下,王聪儿只好放弃攻取襄阳,带着义军战略性撤退,来到河南,在邓州、新野一带和其他义军会师。
王聪儿与清军的第二次大战发生在湖北安陆府钟祥县。战争贵在神速,当王聪儿带领军队抵达钟祥时,清军才反应过来,匆匆调遣陕西总兵杨秀前去堵截。杨秀兵力有限,在起义军大潮面前显得相当弱小。钟祥很快沦陷,被义军占领。
嘉庆手忙脚乱,痛骂王聪儿是众贼之首,让总兵永保整合湖北军队,对王聪儿实行围剿。
面对清军的围攻,王聪儿显得相当镇定。她没有选择被动挨打,反而根据地形主动出击,经常打得永保措手不及。她还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假装攻击清军的粮仓,吸引清军的兵力,从而让清军兵力分散,疲于应付。
永保被王聪儿整怕了,这个女人实在太厉害。永保想,与其等着被骚扰,不如选择一个特别的日子全力出击。永保选择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发动突然袭击,准备速战速决,攻下起义军大本营。
可惜,他还是低估了王聪儿。王聪儿事先侦察到清军进攻的计划,做好了周密的部署,当清军到来之时,发现起义军早已准备好。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激战到深夜,双方都死伤惨重。由于起义军拖家带口,王聪儿决定兵分两路撤退。清军穷追不舍,在陈家河一带,起义军调转马头,痛击清军,歼灭了大量的清军。
嘉庆非常气愤,将满腔怒火发泄到永保头上,下令将永保逮捕入狱,换上了惠龄。这一战胜利后,王聪儿感到一丝安慰,这些天来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却也让她深深体会到造反大业的艰难。
陈家河告捷不久,四川白莲教的首领徐添德和王三槐分别在达州和东乡发动起义。确认此事后,王聪儿决定带领军队进入四川会师。为了摆脱清军追击,王聪儿将起义军分成很多队,忽东忽西,让清军不明所以,被王聪儿牵着鼻子走。沿途,王聪儿劫富济贫,更多的人加入起义军。
没多久,王聪儿就在陕西汉阴与高均德会师,又在镇安与王廷诏、李全会师。清军被王聪儿的迂回战术彻底搞蒙了,疲惫不堪。嘉庆气得七窍生烟,痛骂惠龄无能。
在镇安会师后,王聪儿故意作出向北进攻的架势,结果清军立即中计,将兵力调到北边。王聪儿见此,立即带领主力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过汉水。当惠龄赶到汉水边时,只能对着江水发呆了。
嘉庆彻底对惠龄失望了,立即将他革职,换上陕甘总督宜绵。
王聪儿渡过汉水后,清军副都统阿尔萨朗慌忙派兵拦截,也许是太慌乱了,阿尔萨朗赶到后,和起义军激战,不幸中枪身亡,清军的前锋参领和副参领也都阵亡。这一战,起义军歼灭清军健锐营千余人。
此时,四川首领徐添德率领的起义军正被清军包围,处境艰难。王聪儿长枪一指,迅速奔向清军的后方,对清军发起了勐攻。面对猝然袭击,清军慌忙调转枪口。看到援军来了,徐添德的部队大为振奋,和王聪儿前后夹击,打得清军落花流水。
造反是件悲催的事
川楚白莲教会师将整个反清起义推向了高潮,但高潮往往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低潮的到来、败亡之路的开始。
这次会师在史书上又被称为“东乡之会”,十几万起义军第一次聚在一起,真有天南地北兄弟来相聚的感觉。表面上,会师之后,起义军的力量更加壮大了。然而,这只是一种错觉,自古造反的人,自刘邦、项羽以来,就是貌合神离。大家本来都是平起平坐的,这个时候谁也不甘心推举一个最高领导人,然后大家都听这个领导人的命令。虽然这么做,无疑对造反大业有利,但人性的特点告诉我们,肯定是谁也不服谁。当王的感觉多好,谁也不想受别人制约。
结果,起义军首领们商议后,决定用不同的颜色作为起义军的旗号。襄阳王聪儿和姚之富率领的起义军用黄色作为旗号。
会师之后,起义军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各个首领斗得相当厉害,各自都想称王称霸,至少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王三槐就是因为不堪起义军高层内斗,转而被清官刘清收买。
面对革命火势的蔓延,嘉庆采取了坚壁清野和训练团练的策略,给予了起义军沉重的打击。团练和乡勇往往比清廷正规军还能打,而坚壁清野的政策又让起义军缺少粮草来源,与群众隔绝。
当困境到来时,起义军并没有齐心合力,共渡难关,反而互相责备,有人甚至说:“我们四川的事情湖北人搅和个啥,哪儿来的回哪儿去。”这种言论无疑是针对王聪儿的,王聪儿可以受得了这个气,湖北的起义军可受不了,离乡背井可不是为了找气受,既然在这里受气,不如回到老家继续革命事业!
王聪儿也觉得继续在四川待下去不是长久之计,起义军分裂是迟早的事情,干脆打回家乡,再闯出一片天,方显巾帼本色。
出来闯不容易,要回去更不容易。首先是回去的路上布满清兵,为了分散清兵,王聪儿还是采取了之前的迂回策略。到达归州后,兵分两路,一路由王聪儿和姚之富率领,进攻兴山,抵达宝康和南漳,再回到襄阳;一路由王廷诏率领,由东攻远安、当阳,最后两军会师。
其中,夔州是起义军回湖北的必经之路。王聪儿打算先占领白帝城,没想到清军已提前在夔州和白帝城布下重兵。清军自以为万无一失,但王聪儿率领义军突然袭击清军的营地,清军立即还击。这时,埋伏好的四五千起义军冲出来,两军交火,一直斗到晚上,起义军暂时撤退。
到了半夜三更之时,起义军突然偷袭清军大营,直到清军援兵到来,起义军才撤退。
回到驻地之后,王聪儿决定改变打法,不分昼夜轮流对清军进行骚扰。两个昼夜之后,终于冲破关卡。随后,王聪儿率军往归州和巴东进发。嘉庆连忙让官兵在中途进行围截,清军统帅明亮匆匆赶到巴东,被王廷诏的部队迷惑,结果与王廷诏激战。
王聪儿正好率领两万主力军队前往兴山、保康、南漳。当明亮发现中了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后,已经没法追上王聪儿了。王聪儿本想经由宜城、钟祥前往襄樊,然而中途清军关卡重重,只好放弃这个计划,率领部队进入湖北西北山区地带。
很快,王聪儿就意识到湖北是待不下去的,决定进入陕西南部。前往陕西的路上,起义军在长坪与清军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击毙了清军护军统领惠伦。这次胜利给予处于低潮的起义军很大的鼓舞,然而这也是最后的胜利。
此时,正有几万清军和不计其数的乡勇从各个方向涌来。王聪儿的起义军退到湖北郧西三岔河后,已经无路可退。
三岔河地势非常险峻,到处是悬崖峭壁和苍天古树,固然适合防守,但更适合围住。王聪儿不会想到这里就是她二十二岁生命走向终点的地方。
王聪儿本打算且战且退,进入陕西,然后再回到四川。可惜,她的气数已尽,冲不出这凶险的地方。三岔河里布满清军,到处是炮声,在清军强大的火力面前,王聪儿没有恐惧,当她知道没有可能逃出此地后,从容选择自杀。她带着几十名女兵跳崖,姚之富也跟随她的脚步,场面悲壮慷慨,催人泪下。
造反真是一项悲催的事业。
德楞泰立即派人到山下寻找王聪儿和姚之富的尸体,割下他们的人头,送到京城邀功。王聪儿虽然失败了,但是给了清廷心脏沉重的一击。
杀了王聪儿,还有后来人
王聪儿牺牲以后,她英勇壮烈的形象反而激起了其他起义军更加强烈的反抗。
襄阳起义军的余部在高均德和李全的率领下,和德楞泰、明亮在陕西展开了激战,起义军打着“为王聪儿报仇”的口号,英勇杀敌,多次击败清军。
嘉庆三年(1798年)六月,湖北蒲圻和崇阳的白莲教众听到王聪儿牺牲的消息,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为王聪儿报仇。木工出身的王天万在蒲圻发动了八百人,接着又在崇阳召集了一千人,自称都督应劫大元帅,号召大家起义。
王聪儿虽然被清廷剿杀了,但是起义的火势反而更加旺盛。各地起义军在王聪儿牺牲后又坚持战斗了八年,直到嘉庆十年(1805年)五月十九日,起义军最后一个元帅王世贵倒下。
在这些起义中,有四次值得一提的大战役。
首先是大鹏寨战役,这次战役发生在嘉庆三年(1798年)九月,战斗开始后不久,罗其清和李全领导的起义军占领了四川营山县的军事重地大鹏寨。起义军得到了大量的粮食,接着又修起了坚固的堡垒。清军纠集了四路大军围攻大鹏寨,双方相持了三个多月。期间清军多次强攻都没有成功,无奈之下,清军又采用老办法,召集当地乡勇打头阵。
乡勇罗思举是本地人,熟悉地形,他带着清军从后面的悬崖爬上大鹏寨,采用夜间突袭加上火攻的办法,打败了起义军。这次战斗使起义军元气大伤,但他们并没有因此丧失锐气。
第二次大的战役是苍溪战役。这次战役是由起义军领袖冉天元指挥的,在起义军中,冉天元是一个善于打伏击的将领。嘉庆四年(1799年)八月,他带兵来到四川巴山,随后进入苍溪境内。
得知这个消息后,清军主帅额勒登保率兵赶过来,将起义军包围在苍溪的人头山上,清军由三路对起义军发起了进攻,企图全歼冉天元。冉天元并没有被清军的势头吓住,他从容指挥,坚守高地,巧设埋伏,持刀士兵在前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