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风云-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终于知道皇太极有多阴了,原来这家伙是想先解决朝鲜,再来解决自己。袁崇焕立即给皇太极写了一封信,严词质问,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呢?一边写信说修好,一边又攻打我们大明的附属国。你不是讲诚信吗?你的诚信哪里去了?老兄,我奉劝你不要活在过去的“七大恨”里,要开阔心胸,展望未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你说是吧,做人得看开点儿,要以和为贵。
袁崇焕也没闲着,一边跟皇太极书信往来,一边下令修固城墙。袁崇焕修的可不只是宁远城,他修的是宁远的前哨锦州城。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袁崇焕别出心裁,把几万民工直接调到锦州。除此之外,袁崇焕还主动出击,占领之前沦陷的一些城池,像大凌河、前屯、中后所、中右所之类,将防线全面加固,恢复了关外的屏障。
修城池不够,袁崇焕还召来了大量的农民,对他们说:“只要你们在这里定居,就可以免费得到地。”这么做的好处是老百姓种田积极性高,城内的军粮就多。再加上大家都把这块地方当作自己的家,敌人来了肯定是拼着老命抵抗。
这些事当然也逃不过皇太极的眼睛,所以又轮到皇太极痛斥袁崇焕不讲诚信了。
双方都不讲诚信,怎么办?只能打了,有时候诚信也是打出来的。
忽悠整忽悠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六日,皇太极率领六万大军,从沈阳出发,向锦州进攻。著名的“宁锦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踌躇满志的皇太极并不清楚等着他的究竟是什么。
说实话,一向能忍的皇太极这次做得有点儿急躁了。但他也是有苦衷的,因为新一轮的饥荒又来了,不抓紧时间赶快抢劫一番,估计老百姓温饱都成问题了。再加上袁崇焕正在修筑关外防线,等他修得像磐石一样坚固,以后打起来就更困难了。
为了粮食,大家把命豁出去。皇太极号召八旗子弟。
为了粮食,大家一定要赶走奴贼。袁崇焕动员大家。
应该说在开打之前,袁崇焕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因素。先说天时,在辽东垦殖多年,粮食都很充足,后金却发生了饥荒;再说地利,城池都已经修得差不多了,我们居高临下守城,还怕你们不成;最后说说人和,宁远之战后,袁崇焕的威信和人气急剧攀升,可以说,袁崇焕发话,比皇帝还管用,大家信他啊!
也许除了一个人,满桂。满桂这个人性格比较冲动,人品其实也还不错,他跟袁崇焕的关系非常微妙。在宁远之战时,有一件事满桂对袁崇焕非常不满,这件事的起因是一个叫赵率教的人。
赵率教是河北蓟阳人,跟满桂一样都是非常不错的将领,袁崇焕很欣赏这个人。宁远之战时,赵率教驻守前屯,和敌人打得正激烈的时候,满桂忽然派人请求赵率教支持,赵率教没理他。为啥?很简单,你兵力吃紧,我这里更紧啊!
仗打完之后,满桂心里老是惦记着这事,气势汹汹地要赵率教给一个说法。于是,袁崇焕出场了,袁崇焕的意思是两位都是国家栋梁,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斤斤计较。满桂是火暴脾气,认为袁崇焕偏袒赵率教,对袁崇焕很不服。
袁崇焕刚来的时候,满桂是宁远总兵,袁崇焕不过是宁前道。论官职,满桂比袁崇焕要高,不过明朝讲究以文制武,所以袁崇焕实际地位比满桂要高。这满桂心里肯定是有点儿别扭的。
宁远之战后,满桂升到右都督,袁崇焕升到兵部右侍郎兼辽东巡抚,官职依然不如满桂,可实际地位还是比满桂高。满桂不高兴的时候,就奚落袁崇焕是个书生,袁崇焕凛然地说:“你道本道是个书生,本道却是将首。”
后来因为两人不断掐架,朝廷便让满桂镇守山海关,袁崇焕镇守宁远和锦州。袁崇焕不打无准备之战,修好城墙后,他又检视弹药库和粮仓,发现一切都还充足。就等你了,皇太极。
然而,皇太极真正来的时候,袁崇焕还是感到一些慌乱。因为皇太极行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从出兵算起,五天的时间,皇太极的军队就包围了锦州。
非常荒唐的是,锦州城是没有正式守将的,袁崇焕还没有安排好,所以让赵率教在那里暂且管理几天。赵率教完全没有料到皇太极这么快就打了过来,看着城下黑压压的大军,赵率教暗叫倒霉。倒霉归倒霉,碰上了就跑不掉,只能想办法去应对。
赵率教毕竟是久经考验的将军,冷静下来后,就用绳子放下两个人,找皇太极谈判。皇太极煳涂了,我大军都已经来了,你才开始谈判。谈判也好,只要能投降,我是欢迎的。
皇太极于是给使者一封招降信,让他们带上去。之后,皇太极开始静静地等待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最是理想。但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一直等到晚上还没有任何信息。皇太极决定继续等,到了第二天,还是没有回信。皇太极感觉有点不太对,便走到高处了望,发现明军正在抢修工事。
不行,忽悠高手皇太极被人忽悠了。皇太极一声令下,打。
锦州城的兵力不到两万,皇太极的兵力是他的三倍多。应该说,锦州城没有理由攻不下来。皇太极纠集大军后,忽然下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命令:停止进攻。
皇太极的这个命令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也好理解,他忽然看到城楼黑洞洞的炮口,想起老爹怎么死的,一时间有些胆战心惊,心想即使攻下了锦州城,估计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皇太极派出使者谈判,希望城内守军弃明投金。赵率教懒得理他,皇太极又派出使者喊话,到第三次派出使者时,赵率教已经不耐烦了:“你还是个老大不,要打就快点打。”
皇太极叹气,这人不懂政治,只好硬碰硬了,大手一挥,兄弟们上啊!可惜,宁远之役给了八旗军重大心理创伤,城楼上的大炮一发射,大家就人心惶惶。大家攻了几次,没敢玩命,就后退了。后来,任凭皇太极叫骂,大家都不敢往前冲了。
皇太极是个仁君,总不至于把自己这些胆小的士兵全部都砍死。只好又坐下来写招降书,让人送到城门口,结果人还没走到城门口,就被人射死了。皇太极又写了一封,让人送,结果无人敢送。事情到了这一步,皇太极只好让人把招降信射进城内,早这么想的话,就少丢一条人命。
皇太极这些表现实在有点水,可见他军事上不能得“优”。你的士兵怕成那样,别人还会投降,如果投降的话,那真是有病了。皇太极锲而不舍地派使臣来城下喊话,说有事好商量,有什么问题不能在谈判桌上解决。
也许是皇太极的执着打动了赵率教,赵率教让人传话:“要谈判的话,派使者是不行的,要派使臣。”
皇太极很高兴,心想甭管你什么要求,只要愿谈,什么问题都是有希望的。皇太极挑了两个使臣,可是这两个人来到城下的时候,竟然无人理睬。两人干瞪眼,讨个没趣又打道回府。
被人忽悠得这么惨,皇太极决定第二天不惜一切代价攻城。可是第二天,城内的使者居然来向皇太极道歉,说:“昨天很不好意思,我们破事儿太多,你们又来得比较晚,实在不方便开门啊!你们今天再派人过来,要早点儿哦,我们一定会好好款待。”
皇太极真是好脾气,你们这些汉人真难缠,好,我就再给你们一次机会。皇太极又派出了两个使臣,使臣来到城下的时候,明军还是不开门。所谓款待就是让他们在烈日下暴晒,这两个使臣还挺敬业的,居然赖在城楼下不走,也不担心被明军射死。
赵率教终于来到城楼上,对两个使臣说:“你们还是退兵吧,退兵的话我们大明可以给你们一笔辛苦费。”
皇太极几乎要崩溃了,再也顾不得大汗的身份,破口大骂,这帮混蛋、流氓……
就在这时,突然又有使者走了进来,对皇太极说:“谈不是不可以的,你要谈我们怎么会不谈呢?就算你不谈我们也要谈啊,不过呢,城楼上地方小,空气流通不畅,所以不能在城里谈。在城外谈多好啊,空气新鲜,青草幽香。”
皇太极看这些人耍流氓,也决定流氓一下,他写了一封信:“你们这些人老是躲在城里,这不是英雄好汉的行为。是好汉的就出来真刀实枪地打,你们要是怕的话,你们可以出一千人,我呢就出十个人,我们十个打你们一千个,如果我们输了,我就退兵。如果你们输了,你们就把城内所有的财物都给我。”
皇太极这招就是耍流氓了,他希望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术把明军引出来。不过,他也太小看了泱泱大国的文化,这些发明的专利权肯定是属于大汉民族的,用这招来忽悠未免有点儿班门弄斧的感觉。
这封信送进城后,石沉大海,就像很多文学青年投的稿子一样。皇太极当时有一种受伤的感觉,你要是不接受的话,至少也得给我写一封退稿信啊!你们到底玩弄着什么把戏啊?皇太极不懂,皇太极不理解,忽然觉得自己对汉文化的了解还很肤浅。
是的,有时间还得恶补恶补,不过这节骨眼上肯定是没时间了。
其实,赵率教也不是成心忽悠皇太极,没办法,人家打上门来了。为了保家卫国,忽悠忽悠敌人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就在赵率教忽悠皇太极的时候,袁崇焕已经在调动兵马支持,他调的是满桂,人马只有一万。
不过千万别小看这一万人马,这一万人马是辽东最为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这支部队主要是由辽人组成,武器装备那是没话说,就连马匹也是最精良的。
满桂本来是想解围的,没想到半路上碰到了莽古尔泰的巡逻兵。双方一阵厮杀后,彼此都在心里感慨:“这厮不好惹,还是回家吧!”
满桂的表现让袁崇焕很失望,但也不能责怪他,毕竟人家才那么点儿人。袁崇焕决定使出一个新招,他秘密派人送一封信给锦州城,没想到这封信被皇太极给截住了。皇太极一看大惊失色,只见信上写着:赵率教同志,你不用担心,锦州被围,领导是清楚的;你就好好在那儿守,领导已经调集各路援军在宁远集结,蒙古援军也即将赶到,至少有七万人马;你就放心地守城,援军来了后,大家里应外合,一举歼灭贼军。
皇太极又被袁崇焕忽悠了,袁崇焕很聪明,辽东的人马大家都知道有多少,所以忽悠说领导从其他地方调集援军,还有蒙古军。水平确实相当高。
皇太极为防被围,将一部分军队撤除包围,在城外驻防。皇太极这人肯定让人非常烦,他攻又攻不下来,还不断地让人射箭劝降。这时,赵率教已经烦不胜烦,若干天后,皇太极没发现任何援兵。又决定攻城,可惜就是攻不下来,除了给自己的国家制造一些寡妇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到了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已经对自己失望到极点,板着脸下了一道众望所归的命令:“撤退。”
所谓撤退就是饶过骨头去找肥肉,在皇太极的眼里,宁远是一块肥肉。让人不解的是,你皇太极连锦州都拿不下来,怎么能拿得下宁远呢?坐镇宁远的正是袁崇焕本人啊!
皇太极可能也来不及想那么多了,总之,如果就这么回去,实在太丢人。
硬碰硬
皇太极可能真的是被明军整得失去理智了,否则不会作出这么没有水准的决策。
他留下极少的人马监视锦州,自己率领大部队向宁远扑去。我们且不说赵率教一旦出城,明军前后夹击,就说这宁远城明显比锦州要坚固,力量也更强大。软骨头都啃不下来,怎么去啃硬骨头。
人一旦认死理了,一百头牛都拉不回。
当皇太极来到宁远城下时,他差点儿从马上摔了下来,他看到了一幕让自己无法相信的场景,简直就像海市蜃楼。
以前听说后金要攻打,明军总是把城门关得紧紧的,上面架着一大排大炮,各种弓箭啊、滚木啊、礌石啊,全部都准备好了。
这次的情景却完全不一样,明军列好了方阵,站在城门外,可惜没有手举花环,否则皇太极还以为是欢迎自己的。宁远的守军有三万五千人,兵力虽然比皇太极差了点儿,但个个高昂着头,看上去非常自信的样子。
饶是皇太极学问渊博,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袁崇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下令士兵停止前进。皇太极看了好半天,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等他明白过来后,发出一声咆哮:“袁崇焕,你看不起我,你当我是软柿子!”
皇太极精神已近崩溃了,自从出了个袁崇焕,原本一帆风顺的后金做啥啥不顺,当年跟着父亲攻打宁远,父亲死掉,宁远还在。几天前,自己打锦州,锦州毫发无伤,自己倒死了不少战士。袁崇焕这厮居然有城不守,在城外向我示威。老虎不发威,还真要被人看成是病猫了。这一仗如果不打的话,我皇太极以后在臣民面前就抬不起头了。
皇太极要打,但有人认为不能打,而且还是三个人:代善、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