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风云-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在孝庄的斥骂下,顺治又打算御驾亲征。郑成功最终还是被清军打败,主力损失了一大半。清军进入福建后,郑成功感到势单力孤,决定寻找新的根据地。
明朝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地区。郑成功被清军打败后,一筹莫展之时,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何廷斌,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地区评议会的通事。他见了郑成功后,建议郑成功收复台湾地区,将台湾地区作为抗清的最后根据地。何廷斌还给郑成功进献了一幅台湾地区地图,提供了一条避开荷兰军队的航线,并自告奋勇充当郑成功的向导。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人,指挥三百艘战船向祖国宝岛台湾进发。先占领澎湖列岛,再横渡台湾海峡,绕过荷兰炮台,在北港登陆。围困荷兰殖民者八个月后,荷兰殖民者投降,郑成功成为台湾的老大。
康熙元年五月,郑成功因病去世,享年三十九岁。
左良玉“叛变”与史可法殉国
马士英拥立弘光帝的时候,左良玉的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好你个马士英,拥立皇帝这么大的事也不跟我打声招呼,太看不起人了吧!说实话,以左良玉的势力,这时候他有看不起别人的本钱,别人断没有看不起他的资格。
左良玉虽然没有把持朝政,官也不是特别大,但是他拥兵八十万。别说你马士英,就是皇帝小子他也没放在眼里。
左良玉几次想出手,摆平弘光政权,但江西督军袁继咸和湖南巡抚何腾蛟经常劝他要以大局为重,“老左啊,现在什么时候了,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啊”。
左良玉一听,也是啊,免得给世人留下话柄,只好勉强默认弘光政权的合法性。左良玉在摸不准形势的情况下,派了一个人去南京,这个人是他的心腹黄澍。黄澍的官职很小,到了南京后却非常拉风。有一次,他当着皇帝的面和马士英掐架,他居然揪着马士英的领口,狂扇了马士英几巴掌,随后滔滔不绝地列出了马士英十八条罪状。
真牛,朝堂之上,连皇帝都怕马士英,他居然把马士英不当人。可见,当时左良玉的力量。左良玉放个屁比皇帝发表一通演讲还管用。
马士英也不是软蛋,别人这么欺负自己,作为一个文人,他当然不能在朝堂上跟黄澍打架。但是,他也有他的手段,他充分利用了文官优势,找人弹劾黄澍,准备一鼓作气把他整死。
左良玉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光火,施加军事压力:如果不放人,我恐怕很难控制自己的部队了。马士英没办法,固然他整人的功夫绝对一流,但是面对军事压力却只能服软。
黄澍逃回来后,极力在左良玉面前煽风点火,控诉马士英的种种罪行。黄澍还提到太子案,说马士英企图谋害南都太子,我们不妨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向南京进军。除掉了马士英,整个朝政就是你左爷说了算。
左良玉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社会阅历那是相当地丰富,他见黄澍的话句句在理,而且这些理全都对自己有好处,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我们来看看左良玉这个人,这个人绝对不一般,当年他剿匪非常给力,基本上李自成、张献忠都不是他的对手。眼看张献忠就要命丧在他的手中,忽然张献忠说,你今天要了我的脑袋,崇祯明天就要你的脑袋。张献忠这句话改变了左良玉的人生观,以前他是闷头做事,后来发现不行啊!做人还是得懂一些阴谋,否则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在剿匪的过程中,左良玉的部队发展到几十万人。可以说,左良玉的部队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这些人往往不是什么善类。左良玉能够把这些人管得服服帖帖,说明左良玉这个人真不一般。
用现在的话说,左良玉能让这些人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混,绝对是一个很给力的领导。左良玉给力的地方就是不约束你们,你们爱抢就抢,爱杀人就杀人,爱放火就放火,我们好才是真的好,何必管别人死活。
所以,左良玉固然得到弟兄们的爱戴,但他的军队名声确实很臭。不过,左良玉丝毫不在乎名声,我能让这么多人吃饱饭,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已经很了不起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吧,吃别人的饭让别人无饭可吃吧!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左良玉以“清君侧”的名义,顺流而下,到了九江时,遇到九江总督袁继咸。左良玉立即给袁继咸写了一封信:“老兄,跟我一起兵谏吧!肃清朝中妖孽,重振朝纲。”
袁继咸是个明白人,回道:“你这哪是兵谏,分明是兵变。”
左良玉表示:“真是兵谏,我可是奉了太子的密诏。”
袁继咸:“那好啊,拿出密诏。”
左良玉:“你怎么就死脑筋,要与时俱进。这事对你我都有好处,马士英这个混蛋把持朝政,搞得民怨沸腾,我们不干谁干?”
袁继咸语重心长地说:“你就不要掩饰叛乱的行为了。侯爷你这一发兵,不是自己人搞乱自己人吗?清军已经在虎视眈眈,侯爷这么做可是正中他们的下怀啊!侯爷不记得了,你这个侯爵的身份可是朝廷封的,你这么做可是忘恩负义啊!”
左良玉觉得袁继咸说的有道理,于是暂停进攻九江,然后连夜给皇上写了一封信:皇上,我不是针对你的,只要你主动清除马士英一党,我就停止进攻。
可惜,为时已晚。
左良玉不想干,他手下的将士们想干,左良玉的将士们和袁继咸的将士们勾结,商量好了,一起打南京。左良玉已经控制不住形势了,加上这时,左良玉重病在身。看着自己的将士们攻进九江城,和里面的一些守军勾结,大肆抢劫和屠杀,左良玉长叹一声:“我对不起袁继咸啊!”
说完,左良玉就一命呜呼。这时,部将拥立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为主帅,继续扛起造反的大旗。左梦庚接受部下的建议,秘不发丧,继续以左良玉的名义烧杀抢掠。
听到左良玉兵变的消息,马士英慌了。他立即撤回江北防线的黄得功、刘良佐、刘孔昭等人,不要防守清军了,全力阻击左良玉。史可法也接到渡江勤王的命令。
多尔衮一看机会来了,命令多铎调集大军,准备渡江。
弘光帝不得不召集大臣开会,商讨对策。很多人反对撤回江北防线,本来就很难抵挡清军,你现在撤回,不等于是门户大开吗?
弘光帝赞同这个观点:是啊,左良玉好像不是针对我的,还给我写了一封信呢,不能撤回江北防线。
马士英气得跳了起来:“你们不要为左良玉袒护了,左良玉分明是造反,以下犯上。我们宁可死在清军的刀下,也不能死在左良玉的手中,这是原则,死在敌人手中不是耻辱,死在乱臣贼子的手中才是耻辱。”
马士英很清楚,左良玉一来,自己必死无疑。
史可法也来到南京城下,要求觐见皇帝,遭到马士英的拒绝。弘光帝被迫接受马士英的建议,攘外必先安内,每每听到这句话就让人心痛。
左梦庚不是左良玉,他率领大军和黄得功等人激战,最后被击退了。当然,黄得功等人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清军坐收渔翁之利。
清军顺利南下,整个江南就暴露在清军的屠刀下面。史可法带着部队退守扬州,当时大量的难民涌进扬州,扬州成为抗清前线最后一道防线。史可法能不能守住扬州孤城呢?
史可法不是袁崇焕,扬州也不是宁远城,再加上清军已经今非昔比,史可法的形势绝对是不容乐观的。多铎给史可法写了一封招降信,大意是说,扬州城肯定是守不住的,先生还是识时务投降吧!同时,多铎还让降将李遇春在城楼下做思想动员,结果遭到史可法的痛斥,史可法大骂李遇春投降变节,猪狗不如。
应该说,多铎给足了史可法面子,看降将招降无用,便让老乡带著书信去招降。史可法是一个硬骨头,招降信看也不看,直接扔进火堆里。多铎不断地给他写信,他不断地把信扔进火堆里。
史可法也自知城池守不住,写了五封遗书。第一封是给老母亲的,在信中,史可法自我批评,说自己是个不忠不孝的儿子,不能挽救国家,儿子现在决定与城池共存亡,希望老母亲能理解,不要太过悲伤。
史可法第二封信和第三封信分别是写给夫人和叔侄兄弟的,希望大家不要难过,好好生活。
史可法第四封信是写给养子史德威的,史可法没有儿子,将军中副将史德威收为养子,他把自己的后事交给史德威,希望史德威能够把自己葬在太祖高皇帝身边或者梅花岭上,梅花岭就在扬州城内,史可法此举显然是为了表示自己的人格像梅花一样高洁。
史可法第五封信是写给多铎的,他开门见山地对多铎说,我肯定会为国家殉难,只求高皇帝能够明白我一片忠心。
这是一场惨烈的防守战。史可法固然抱了必死的决心,多铎也是抱定了不拿下城池绝不后退的决心。据说,清军的尸体堆积到城墙的高度,最终城池被攻破。史可法准备举剑自刎,被手下将士夺下,护着他从一个小门逃跑,结果被清军捉住。
多铎对他比较礼遇,满面笑脸地说道:“久仰先生大名,如果先生能够归顺大清,不仅可以做大官,还可以一展抱负。先生想必听说过洪承畴洪老先生吧,识时务者为俊杰,希望先生能够考虑考虑。”
史可法大怒,说道:“洪承畴算什么东西,活得猪狗不如,你要我学习他,做梦去吧!”
多铎是一个非常没有耐性的人,在史可法面前,他耗尽了自己的耐性,手一挥,砍了吧,省得麻烦。
在史可法临死前,低下高昂的头颅,请求多铎不要伤害城中百姓。我们不知道多铎是不是答应了他,即使答应了,多铎也食言了。他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屠城。于是,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屠城开始了。
几个世纪以来繁华的扬州城顿时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马士英下落之谜
说起大奸臣马士英,很多人恨得咬牙切齿。我们先别恨他了,从历史上看,他也不是十恶不赦之人,多少还是做了一些好事。比如,阮大钺想借大悲案清洗东林党时,就是被马士英阻止的,我们不管他阻止的动机是什么,但这种行为本身是好的。
马士英是贵州贵阳人,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郎中、知府。崇祯五年,当上宣府巡抚,上任不到一个月,他就重金贿赂当朝权贵,被太监王坤告发,被贬到南京。在南京时,马士英和阉党阮大钺过从甚密,因此被东林党人骂为奸臣。
东林党骂人的功夫虽然厉害,但也不是什么君子之党。我们就说说东林党的首领钱谦益,钱谦益这个人,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个正人君子,后来清军攻破南京后,他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
我们发现,他的操守还不如一个女人。这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事实。
清军攻入南京后,钱谦益带头剃发,夹道欢迎清军。钱谦益有一个老婆,这个老婆名声非常大,虽是青楼女子出身,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的名字叫柳如是,近代学者陈寅恪还为他写了一部《柳如是别传》。
柳如是,浙江嘉兴人,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首。她的出身非常贫寒,童年的时候就被人拐卖。从此零落风尘,最后进入青楼。
柳如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青楼女子,她的名字“如是”便是取自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见过的男人实在太多了,但很少有动心的,直到遇见了钱谦益,她喜欢上钱谦益不是因为他是个官,有房有车,而是因为钱谦益才华横溢。钱谦益比柳如是大三十六岁,看在才华的面子上,柳如是丝毫不介意。
明朝灭亡后,许多遗民自杀殉国。作为东林党的领袖,钱谦益选择了苟活下去,还在清朝做了官。柳如是对此非常愤怒:“先生,你如果不殉国的话,还有什么面目见世人?”
钱谦益脸色苍白,支支吾吾:“活着多好啊,干嘛要死呢……”
钱谦益降清后,柳如是立即和他划清界限,拒绝跟他一起北上。和柳如是的气节相比,钱谦益这个才子的人格是多么渺小啊!
至少在这点上,马士英比钱谦益要强,马士英的下落虽然是个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没有降清。在各种传说和记载中,马士英不是被清军杀,就是出家了,做了和尚或者道士。
在马士英和阮大钺把持朝政的时候,有人曾经在马士英的门口贴了一副对联:闯贼无门,匹马横行天下;元凶有耳,一兀直捣中原。
上联骂马士英,下联骂阮大钺。两人非常愤怒,下令彻查这件事,也没查出什么结果。马士英虽然是个奸臣,但并没有搞好各方面的关系,最要命的是他得罪了当时最大的军阀左良玉。清军进攻弘光政权时,左良玉也大军开进。弘光政权破灭后,马士英下落不明。
根据《明史》的记载,兵败之后,马士英带着残兵准备进入福建,结果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