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006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006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伯爷,那些人在喝酒!”
    方醒大马金刀的坐在屋檐下,闻言吩咐道:“盯着,另外注意他们的动向,看看还有哪些人不甘心。”
    来人急匆匆的去了,方醒看着外面,说道:“这些人不会甘心,所以……去请了常宇来。”
    等常宇来了之后,方醒说道:“济南府都要动起来,彻底清理往年的地契,是投献的……”
    他似笑非笑的看着常耀,常耀苦笑道:“都能查出来。”
    方醒满意的道:“若是有百姓告状,彻查,不肯返还田地的直接抄家,全家流放!”
    “兴和伯,这是不是重了些,勒令归还就是了。”
    常宇想起外间传言,说方醒这是在公私两便,打击士绅的同时,还能帮科学一把。
    方醒冷冷的看着他,说道:“各地需要移民,百姓已经移了不少,士绅也得做个表率吧!到那边去改造,教书育人都行,也算是为他们这些年的盘剥赎罪!”

第1993章 强援,大敌
    皇帝的旨意来了,那么就说明朝中已经形成了共识。
    不,是勉强形成了共识,表面上的共识。
    现在大义就在方醒的手中,他就是正义的化身!
    除非是否定君王,否则你无法抗拒他的杀机。
    常宇拱手道:“兴和伯,此事急促,肯定要见血……”
    “那就让鲜血流淌,滋润这块经常干旱的土地。”
    方醒的眼神凌厉,悍然道:“本伯阅历了无数革新,只记得史书上有一行字。”
    “刀枪!”
    “没了刀枪,一切都是虚妄!”
    常宇仿佛看到了血流成河,他有些恍惚的起身道:“本官这就去安排,兴和伯,少造些杀孽吧……”
    他脚步僵硬的走出驻地,抬头看看天空,叹道:“这是何苦来哉啊!”
    回到衙门,他召集了人来议事。
    “济南府各处官吏都要给本官打起精神来,清理!把投献的田地都正本清源,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旨意里并未提到山东布政司的官员,姜旭泽觉得自己逃过了一劫。
    人总是这样,在大难不死之后,认为自己依旧能再来一次。
    他的头部不动,眼珠子往左右微微动了动,然后说道:“大人,若是发生了争执……”
    常宇肚子里一团火气,闻言就没好气的道:“那就拿下!”
    姜旭泽的头部依旧不动,缓缓露出一个微笑,说道:“那就是……要动手了吗?”
    常宇缓缓侧脸,看着坐在自己边上的姜旭泽,认真的道:“没有什么动手,有的只是抗法!你若是想不明白,那就回家歇息,等想通了再回来。”
    姜旭泽微微垂眸,带着微笑道:“大人,本官是右布政使……”
    常宇冷笑道:“那你就上奏章弹劾本官吧!”
    两位大佬之间火星四溅,其他人都默默的看着自己的鞋子,仿佛上面有着颜如玉,黄金屋。
    姜旭泽继续微笑着,就此偃旗息鼓。
    常宇看着下面的官员,沉声道:“本官知晓你等多有自己的心思,不过此事关系重大,有什么心思都给本官收起来,否则律法无情,兴和伯可是一直在等着拿人开刀!”
    这是最严厉的警告!
    “那边已经在清点了,你等下去要督促他们,千万别玩什么疏忽,不然以后闹腾起来,不管你们那时是知府还是首辅,都得倒霉!”
    “去吧!”
    常宇起身,看着官员们一一出了大堂,这才疲惫的吩咐道:“告诉兴和伯,要开始了。”
    ……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哇……”
    胡善祥无奈的对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端端说道:“玉米还小,你且等他三四岁时再教吧。”
    端端看着在胡善祥怀里嚎哭的玉米,像个小大人般的叹息道:“母后,弟弟爱哭,不好。”
    胡善祥噗嗤一下就笑了,她一边哄着玉米,一边说道:“你当年也爱哭,哭起来一宫的人都没法睡了。”
    哄了半晌,玉米打个哈欠,然后沉沉睡去。
    胡善祥小心翼翼的把孩子交给奶娘,然后问怡安:“济南那边如何?”
    朱瞻基最近经常来这里看孩子,时不时有人来禀告事情,胡善祥多多少少听到了些济南的事。
    怡安一直和太后那边有联系,所以消息灵通。
    “娘娘,兴和伯……”
    胡善祥看到她面带难色,不时瞅一眼端端,就说道:“端端先去你皇祖母那里。”
    端端乖巧的应了,然后被人带着过去。
    “说吧。”
    胡善祥走到殿外,怡安跟在后面,低声道:“兴和伯在济南大开杀戒,那些士绅逼迫,兴和伯动用了军队,据说差点就火拼起来了,老天爷,几道:“小月儿如何了?”
    孙氏起身,扶着朱瞻基笑道:“月儿好些了,御医都说这孩子的身体底子好。”
    她以前给朱瞻基说过,这一胎的孩子身体肯定健壮……
    王振趁着机会,悄然找上了朱瞻基身边的一个太监。
    “听说济南杀人了?”
    王振有些紧张的模样让那太监不屑的挑眉道:“兴和伯出去哪有不杀人的。”
    王振叹息道:“公主小,娘娘就想着少些杀孽,给孩子积些福报……”
    皇帝身边的太监自然是自视甚高,他不屑的道:“旨意都下了,以后会杀的更多,这是国家大事,皇后娘娘那边都没忌讳,就你们这里事多。”
    从玉米出生之后,宫中原先吹捧孙氏的人少了许多,不然这个太监也不敢说出这番话来。
    王振惶恐的拱拱手谢罪。
    朱瞻基走后,这番话就传到了孙氏的耳中。
    “杀戮啊……”
    孙氏面带忧色,叹息道:“那些可都是读书种子!”
    王振低声道:“谁说不是呢!而且那些人不少啊!满朝文官,谁不是从读书人转过来的。”
    孙氏端坐着,目光幽幽,良久说道:“月儿大些后,记得要勤学……”
    王振欢喜的道:“睿智不过娘娘……”
    秋风吹动了窗棂,后面传来了孩子的啼哭,孙氏起身,腰板挺直的说道:“要静,谨!”
    “是,娘娘。”

第1994章 开始吧
    一场秋雨之后,济南城仿佛萧条了许多。
    街头上的人少了,就算是有,也都是行色匆匆。
    此刻的济南城里谣言满天飞。
    兴和伯准备调集大军,杀光那些士绅!
    城外已经被处死了超过三十余人!
    城外那些军队杀红了眼,无辜者死伤惨重!
    各种谣言不一而足,在知道情况的人看来就是笑话。可,话本,看的津津有味。
    闻言他把书合上,说道:“全部聚拢到堂前来。”
    外面渐渐多了脚步声,方醒起身走到门外。
    堂前已经站满了人,后面的进不来,只能在外面站着。
    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而方醒注意到的却是布衣,以及那个曾经被自己扇耳光的锦衣男子。
    他没有去在意这个,作为那家的代表,他可以把锦衣男子打出去,可这却代表着他的心虚。
    不,不是心虚,而是怯了!
    “你是状师?”
    方醒一句话就让锦衣男子面红如血。
    状师,也叫做讼棍,起源很早,可在本朝却视状师为邪徒。洪武和永乐两朝,这些人几无存身之地,直至现在才能偶尔听闻。
    锦衣男子想争辩,却被方醒的目光扫过。
    那目光中带着杀机!
    天上阴云密布,地面秋风劲吹。
    方醒负手而立,说道:“朝中对投献诡寄已有定论,尽数归还,你等可有异议?”
    一片默然,一股颓废和不甘的气息在士绅中酝酿着。
    “谁反对?”
    还是无声!
    一阵风吹过,荡起一片落叶冲了过来。
    落叶擦过一人的脸,这人猛地抬头,目光悲愤,欲言又止,最后却都化为一声不甘的叹息。
    形势比人强,两边站着的那些军士都在等着出手,那刺刀看着让人脊背发寒,谁敢动?
    方醒等了一下,然后说道:“诸位看来都是深明大义之人,本伯必将上奏陛下,以后自然有好处。”
    下面的不甘更浓郁了。
    什么好处?
    田地都没了,家中的钱钞再多,可也只是坐吃山空啊!
    “开始吧!”
    方醒点点头,有小吏大声喊道:“都跟着来,仔细看看自家的契书,有异议当马上提出,否则事后不管,最后画押!”

第1995章 有人造反?
    “杨举,看看自家的契书,可有误谬?”
    前院,十余张桌子一字排开,那些士绅依次上前画押。
    杨举走上前,拿起官府重新做的契书,上面写着他从某年某月开始收取的投献,原先自家有多少田地的数据。
    他的手在颤抖着,泪水啪嗒啪嗒的滴在契书上。
    小吏只是冷笑,说道:“糊了也是你的!”
    这些士绅以往可是得意得很,呼朋唤友,在衙门里也是春风得意,可今日却像是小媳妇般的委屈了。
    小吏觉得很痛快,以往他不敢惹这些士绅,他们的关系盘根错节,弄一个小吏太简单了。
    他冷冷的指指笔架上的毛笔,然后静静的等待着。
    杨举举目四望,他看到了那个锦衣男子,正站在前方,茫然无措。
    “这些都是杨某辛辛苦苦挣来的啊!为何要强行剥夺?为何?”
    小吏冷笑道:“那些都是投献,杨举,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你可要和当初做假文书的那人见见吗?”
    杨举的眼泪神奇的消失了,他拿起毛笔,痛苦的犹豫了一下,然后落笔。
    无人敢反抗!
    锦衣男子这才知道方醒没把自己赶出去的真正原因。
    让你看看,看看这些人的怯弱和内强中干。
    他看到了,所以失望。
    这时有人喊道:“去禀告伯爷,有三人未到!”
    这是……
    锦衣男子不禁靠近了院门。
    “伯爷,有三人未到。”
    “可确定在家?”
    方醒淡淡的问道。
    “在,昨日下面的人就盯着了这些人,都在家,没人敢跑。”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方醒冷冷的道:“去抄家,马上!”
    “伯爷有令,抄家!”
    “抄家!”
    命令传到门外,早已在等候的军士大声应诺。
    那些等候的士绅们有的惊慌,有的庆幸,有的……欢喜……
    于是脚步声回荡在城中,三队军士小跑着,渐渐远去。
    锦衣男子追了出去,他看着左右,低声道:“去看看。”
    “去看看吧。”
    锦衣男子猛地回身,方醒在他的身后上马,然后说道:“想看就看,顺便告诉你家里的长辈,逆势而动,从未有过好结果。”
    ……。
    城西的一处宅子,大门紧闭,可墙头上却有一人在向外窥看。
    方醒先一步赶到了这里,他策马转了一圈,问道:“多少田地?”
    那队军士已经跑来了,于谦说道:“五十多顷地。”
    “伯爷!”
    百户官喘息着跑过来,方醒满意的说道:“不错,动手吧!”
    百户官回身,带着麾下缓缓逼近大门。
    这是在调匀呼吸,恢复体力,顺便能震慑敌人。
    墙头上的那个脑袋已经消失了,大门内有杂乱的脚步声传来。
    于谦不忍的道:“兴和伯,若是他们幡然醒悟,那就……”
    方醒冷冷的道:“军令如山,朝令夕改不可取!”
    “开门!”
    锦衣男子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匹马,独自追了过来,正好看到大门打开。
    “小的病了!大人,小的病了,愿意……”
    百户官一拳就把当先的男子打倒在地,他厉声道:“全数拿下!抄家!”
    军士们涌进了大宅,顿时里面一阵慌乱的尖叫。
    “跪下!全都跪下!”
    “站住!”
    “放下刀,否则格杀勿论!”
    “放下!”
    “举枪……”
    “不……”
    “齐射……”
    “嘭嘭嘭嘭!”
    火枪的轰鸣和惨嚎声从里面传来,锦衣男子嘴唇颤抖着,偏头对方醒说道:“你……你还真的敢动手……”
    方醒肃然道:“这是军令,军令的背后是国,是大明。”
    锦衣男子失笑道:“你……的话倒是冠冕堂皇。”
    于谦忍不住呵斥道:“心中无国,国必然不会护着你!”
    锦衣男子只是冷笑,千年以来,谁敢不护着他家?!
    “跪下!”
    “拿绳子来!”
    稍后,十多个男女被带了出来。
    为首的男子看到方醒,就哀求道:“伯爷,小的知错,愿意退田……”
    方醒冷冷的看着他,却没有应声。
    “走!”
    这些人将会被关押在营地里,等事情结束后,统一被迁移出去。
    解决国内的问题时,顺带弄些移民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