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瞻基惊讶的看着自己的母亲。
是的,这件事他从来都不知道,所以震惊于自己母亲的胆魄。
这话犯忌讳啊!
“谁开的头,就会报应到他自己的子孙身上,从没错过。不管哪朝哪代,都没错过!”
太后看着朱瞻基,淡然道:“然后……。遗祸子孙。”
……
大明,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大明。
官道上车水马龙,无数物资在分赴各地。
无数军队在操练,而他们的敌人却只是一个名词,看不到,摸不着,打不了……
不管文官和科学如何争斗,可他们为了权柄大明,在科学的逼迫下,只能竭尽全力,不敢懈怠。
于是文武称职,大明在持续前进。
……
“你是一个不错的皇帝,至少能弄个盛世的名头。”
书房里,面对突然冒出来的皇帝,方醒并未慌张,只是叫人去弄酒菜。
朱瞻基坐在对面,看着桌子上的那壶酒,再看看地面的酒渍,就说道:“来一壶酒。”
就像是酒楼般的,小刀从外面进来,送上了一壶酒。
“盛世的基础是皇爷爷打下的。”
朱瞻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次倒酒。
方醒的眼睛里多了不少血丝,看着有些吓人。
“是,文皇帝……他拥有能让任何人崇敬的功绩。”
“朕……我……”
“咱们都对你太苛刻了些。”
“所以这就是你没进宫恭贺,顺便找我麻烦的原因吗?”
“是的,我不喜欢那个女人,顺带……我希望那个孩子能大气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不安,不服……不高兴,到了那时能如何?所以不如开始就疏远些,免得到时候总是左右为难。”
方醒在阐述他对那个孩子的看法,朱瞻基只是点点头,并未意外。
他也知道自己的那个孩子,那个朱祁镇给大明会带来的麻烦,所以也说了自己的态度。
“太子之位……依旧。”
……
宫中的人在猜测着太后对那个孩子的态度,大抵都觉得会冷落。
太后的地位太过超脱,所以她想弄谁,那人还真的只有被弄的命。
就在宫门即将关上的时候,朱瞻基才回来。
与此同时,太后叫人去了孙氏那里。
“娘娘说了,孙氏生了皇子辛苦,这些药材敢用就用,不敢就送回去。”
“不敢不敢,不,是敢的,不不不,是……”
周嬷嬷语无伦次的模样让王振心中讥笑不已,然后出来说道:“我们娘娘还在昏睡,殿下的身子康健,等我们娘娘醒来,奴婢定然禀告。”
于嬷嬷看着王振,说道:“你能做主?”
这是来找茬的!
也是来敲打的。
别看你生了皇子,别看皇帝为了你状若疯癫,可你得知道,若是愿意,太后就能收拾你。
当然,到了那个时候,怕是太后和皇帝母子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了陌路,朝中也在剧烈的争斗着。
所以王振飞快的应答道:“咱家忝为娘娘身边的人,倒是管了些人。”
周嬷嬷有些不满的看了他一眼,王振心中冷笑着,觉得这个女人真是莫名其妙。
就算是有了皇子,就算是有了皇帝的宠爱,可这一切都还早着呢。
现在就想争权夺利,真是愚不可及。
他必须要庆幸自己在宫外生活的那些年,这让他比宫中的人多了阅历,不,是多了许多阅历。
所以他深知宫中的水深,特别是太后还在的情况下,他必须要小心谨慎。
于嬷嬷冷眼看着他们之间的眉眼官司,说道:“那就好,还有,娘娘吩咐。”
所有人都束手而立。
于嬷嬷很满意他们的反应,说道:“要照看好殿下,却不可溺爱。”
“是。”
于嬷嬷前脚才走,周嬷嬷就想去禀告给孙氏,却被王振拦住了。
阻人前程,那就是杀人父母啊!
何况进了宫中之后,大多人都把父母亲人抛在了脑后,就为了一个前程在活着。
“王振,你这是要和我为敌吗?”
周嬷嬷阴测测的问道。
王振飞快的看了一眼从里面出来的德春,说道:“你就那么蠢吗?娘娘还在昏睡,你想找死?”
周嬷嬷瞬间就偃旗息鼓了。
孙氏的真正心腹是德春,她和王振还要隔一层。
隔一层的滋味不好受啊!抓心挠肺的难受和憋屈。
而要成为孙氏的身边人,首先就得把德春渐渐的挤到一边去。
王振忽悠走了周嬷嬷,就到了门外站着,就像是一个迎宾。
可在这个时候,再想来迎奉孙氏的嫔妃都不会来。
但门外依旧多了不少假装路过的人,都在艳羡的看着。
皇帝多了个皇子,而且那么着紧孙氏,就差一个皇后的位子就圆满了啊!
王振微笑站在那里,真的像是一个迎宾。
可却一直没有客人进来,皇帝也未曾来过。
直至天黑,里面传来了孙氏醒来的消息,王振这才跺跺脚进去。
到了里面,周嬷嬷和德春都没在,王振冷笑一声,然后叫人给自己弄了一碗面。
他也没进屋,趁着外面凉快,就蹲在角落吃了面条。
等周嬷嬷出来后,看着笑吟吟的,可见是得了夸赞。
德春出来,对王振说道:“娘娘问你话。”
这个时候连王振都不好进去,所以他在门外束手而立。
“娘娘问你,今日可有事。”
第2196章 彼此的妥协
发生了什么事?
还没走远的周嬷嬷回身,心想这话应该是问我啊!
德春看了她一眼,周嬷嬷讪讪的走了。
王振斟酌了一下语言,说道:“陛下焦急,太后娘娘那边……皇后娘娘很是和善,据说兴和伯在宫外等候,后来却提早走了。”
“就这些?”
德春觉得王振在敷衍了事,在孙氏生出了皇子的当口,她觉得该是扬眉吐气的时机了。
只是刚才孙氏敲打了一番周嬷嬷和她,只说要谨慎,她这才收了些得意之情。
王振低眉顺眼的道:“是,就这些。”
德春冷冷的看了王振一眼,转身进去。
里面已经被清理的干干净净的,只是空气中那股子血腥味却依旧残留着。
按照太医院的说法,这时候什么香料都别用,等消散罢了。
可是要坐月子啊!
一个月不洗澡,外加不用香料,那味道能把人熏倒。
孙氏就躺在床上,她的面色有些白,看着有些虚弱。
见德春进来,她叫人扶起自己。
德春说道:“娘娘,王振说陛下焦急,皇后和善,兴和伯在宫外等候,却先走了。”
孙氏闭上眼睛,然后用有些沙哑的声音问道:“太后娘娘呢?”
德春说道:“他说太后娘娘那边,然后就转说了皇后和善。”
孙氏想了想,说道:“下次说话不可少,出去吧。”
这是不高兴了,德春看了她一眼,然后告退。
孙氏的眼中有些疲劳过度的淡然,等德春出去后,她再次躺下。
稍后产婆们依次进来,还带来了朱祁镇的消息。
皇帝一直在想着大名,却忘记了取小名,所以现在才到。
“殿下的身子好着呢,刚才又哭了一下,御医就在守着……”
孙氏默默的看着虚空,突然问道:“月儿呢?”
这是她产后第一次问了自己的女儿。
跟着进来的周嬷嬷说道:“娘娘,公主还在太后娘娘那里,说是正在吃东西。”
孙氏闭上眼睛,后面说的话都无法再让她动容。
“陛下给殿下取了小名,说是从民间的最好,就叫做玉哥。”
孙氏只是眼皮子微微颤动一下。
“陛下先前出宫了,不知道去了哪,不过回来后,据说是喝了酒……”
……。
“玉哥?”
太后看着明月在下面抓沙包玩耍,就点点头,说道:“本宫知道了。”
玉哥,玉,看似王者之器,可那是皇位啊!
这是来自于皇帝的妥协,他只想让自己喜欢的女人母子安然无忧。
若是跟着玉米用了食物来做小名,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太后接受了这个妥协,说道:“过几日本宫去看看玉哥。”
太后也做出了妥协,于是和平降临。
……
宫中添了一位皇子,该祝贺的就上了贺表,勋戚们送了礼物,加上宫中适时传出太后娘娘令赏赐宫中的消息,更是火上添油,锦上添花。
只有方醒没动静。
不,是方家没动静。
一没贺表,二没贺礼,这个态度算是独树一帜。
于是外面就传言,说兴和伯这是力挺皇后之子,其他皇子都是他的敌人。
方醒听了只是笑笑,但李二毛却遇到了麻烦。
都查院里的气氛不大好。
自从刘观‘投靠’了皇帝之后,有些御史在背地里抱怨着,说都查院已经失去了独立性,成了皇帝的‘狗腿子’。
这种人自然是要被刘观敲打呵斥,并处置了好几个。
皇子出生,都查院里自然多了些气氛,却是在争论。
他们在争论着这个皇子对大明的意义。
“多一个皇子,国本才能稳固。”
“是啊!国本稳固了,大明才稳啊!”
“咱们也该上贺表吧?”
“不,咱们是都查院,上了贺表,那是什么?”
一群御史在嘀咕着该不该上贺表,一个冷冷的声音从边上传来。
李二毛觉得这些人真的该被清理去大半才行,可目前刘观是盟友,却不好动。
这些人在装疯卖傻,想去捧那个女人的臭脚,李二毛觉得有必要先恶心他们一下。
几个御史见到是他,有人就冷笑道:“我说是谁那么厉害,原来是李大人。”
另一人说道:“李大人的老师乃是太子少师,自然要坐稳了地方。”
“是啊!坐稳喽!千万别偏。”
几个御史冷嘲热讽,李二毛拱手道:“皇长子,不,嫡长子……。”
几个御史的面色顿时就难看起来。
嫡长子继承制啊!
你们谁想否认?
几个御史拂袖而去,随后都查院就传出了方醒一系要力挺皇后和皇长子的消息。
随后就传出了什么结党的话,渐渐的有了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你要请假?”
“是的大人。”
刘观看着这个以往很沉稳的年轻人,说道:“告诉兴和伯,不足惧,这是在煽动,陛下不会听这个。”
李二毛拱手,沉稳的出去。
刘观挠着头皮,听着沙沙作响,喃喃的道:“别人收几个弟子都在一路升官,老夫呢?哎哟!”
他呆滞的缓缓收回右手,低头看着指甲里的血,然后剧痛从头顶传来。
“这是凶……还是吉?”
……
李二毛是去了方家,见到方醒时,方醒才将睡醒,看着懒洋洋的。
“。…弟子有些口不择言,倒是让他们抓到了话柄。”
李二毛只是有些愧疚,却未惶然。
“你觉得如何?”
天气热了,方醒不大想出门,所以刚才就拒绝了徐景昌的邀请。
李二毛说道:“老师,陛下宠爱那个女人,这是早就有之,可陛下却不是那等弃国顾家的帝王,一时的宠爱算不得什么。”
方醒不置可否的继续问道:“国本如何?”
李二毛早就想过了这个问题,他从容的说道:“老师,皇长子虽然还看不出聪慧与否,不过作为嫡长子,老师,弟子想问问……”
“问吧。”
“老师,听闻皇后娘娘以前有些振作,可最近却又有些消沉,难道是为了皇长子?”
方醒端起茶杯,幽幽的道:“你说呢?”
李二毛释然道:“是了,也只有这般才能解释。娘娘已经觉悟了,只要谨守分寸,那么殿下的太子之位就会顺理成章,这才是大智若愚啊!”
第2197章 为君为官皆不易
我叫徐景昌,大明定国公。
我家祖辈都是大明的功臣,大明第一功臣。
但我是个倒霉蛋!
“德华,你给个痛快话,陛下是什么意思?”
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
秉承着这个道理,徐景昌来到了方家。
方醒无奈的道:“什么意思?”
徐景昌没好气的道:“你知道我的意思。”
方醒摇摇头,在那位朱祁镇同学出生之后,京城的气氛多了一些变化。
而徐景昌就是这些变化中的一员。
“好吧。”
徐景昌坐下后,有些沉闷的说道:“哥哥我家里算是大明功臣吧?”
方醒点点头说道:“中山王于大明开国有大功,老定国公为了永乐朝去了,都有大功。”
“对啊!可为何要盯着我呢?”
徐景昌摇摇头,自嘲道:“徐家分做两家,那家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二十年之内不会有起来的可能。”
徐钦去了之后,魏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