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259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259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谁都知道只能是大皇子。
    可越看得重,心中就越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不禁会哄骗自己。
    他微微抬头,看了孙贵妃一眼。
    “该是大皇子。”
    孙氏静静的坐在梳妆台那里,静静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王振只觉得心中沮丧,也少了些许往日的谨慎:“娘娘,一旦定下之后,就再无翻盘的机会了!”
    孙氏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脸,只觉得肌肤嫩滑。
    她看着自己的眼睛,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深处多了不忿。
    小小的嘴唇粉红欲滴,可那嘴角却微微下弯。
    “是该是大皇子。”
    孙氏再次说了一次,仿佛是在坚定着自己的信念。
    王振心中苦笑,然后告退出去。
    他站在屋檐下,默不作声的看着人来人往。
    那些太监宫女的脚步有些散乱,若是在往日,他肯定会出去呵斥一番。
    甚至有人看到了边上的王振,依旧是懒洋洋的端着盘子进去。
    在确定了太子不会出自于这里之后,人心就散了。
    王振微微低头,嘴角微微翘起,然后施施然的出了这里。
    一路上他见到的都是喜气洋洋。
    册封太子是一件大事,宫中的人都会得到赏赐。
    所谓普天同庆就是这个道理。
    “王公公,喜事啊!”
    有人拱手笑眯眯的向王振道喜。
    王振笑道:“是喜事,国本一定,当然是喜事。”
    看着这人愕然,王振心中冷笑,然后拱拱手继续过去。
    就凭你们也想看咱家的笑话?
    这一路他见到的是喜气洋洋,也见到了幸灾乐祸。
    你的主子没前途了,以后会慢慢的变成冷灶。
    王振一路到了乾清宫外围,然后花了些钱,请了一个太监去给俞佳报信,只说自己求见。
    一刻钟过去了,上面依旧没人出现。
    他站在乾清宫的下方,默默的看着坐在边上休息的宋老实。
    宋老实靠坐在基石边上,手中有水壶,身边有摊开的油纸,上面是点心。
    他先咬一小口点心,然后缓慢的咀嚼着。
    稍后他就拿起水壶,小心翼翼的喝一口,然后陶醉的闭上眼睛。
    简单就是幸福。
    王振记得这是方醒的话,可他却只是看了一眼,然后双手抱腹,静静的等待着。
    宋老实吃了一半点心,然后把点心包好,水壶收好,又开始扫地。
    “让一让。”
    王振抬抬脚,扫帚从他的脚底下扫过,然后就看到上面出现一人。
    “公公正在忙着册封的事,没空见你。”
    王振微笑道:“劳烦了。”
    他拱拱手,转身离去,台阶上的太监看着他的背影,呸了一口道:“往日得意洋洋,今日就成了落水狗。公公说了,落水狗不打就是仁慈,还见什么面!”
    这声音很大,王振肯定是听到了。
    他的脚步依旧稳定,仿佛今日没带耳朵出门。
    那太监见没羞辱到王振,就有些恼羞成怒,正好宋老实走了上来,他就喝骂道:“傻子,滚!”
    才骂完他就后悔了。
    宋老实的眼中多了伤心,然后渐渐的多了水光。
    稍后乾清宫就传来了消息,俞佳亲自出手,把一个太监打成了猪头。
    ……
    无数人在翘首以盼。
    可皇宫之中,皇帝依旧平静。
    立储从来都不是帝王的喜事,而是类似于丧事。
    立下了接班人,就意味着你将不断老去,直至归于陵寝,然后那个小子将会踏上丹陛,走进宫殿之中,坐上那把至高无上的椅子,接受皇帝已经后悔了在这个时候册封太子时,宫中出来十余骑。
    马蹄敲打在长街上,信使们冲进了军营。
    戒备!
    还有半个月就要册封太子时,皇帝令在京诸卫开始戒备。
    这是一个信号!
    各种猜测的流言暂时停歇了一下,那些人就像是泥土里的虫子,被天空的雷霆吓到了,纷纷钻进了更深处。
    惊蛰,就这么伴随着春雷来了。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

第2467章 湖上会面
    章丘白云湖历来都是文人游玩的胜地。
    湖面微微波动,朝阳映照在上面,仿佛万千小鱼在湖面跳动,鱼鳞闪烁。
    一叶小舟在湖中缓缓而行。
    船夫在后面摇撸,船娘在船队做早饭。
    她打开船板,用兜子在下面捞了一阵,然后捞了几条鱼上来。
    “客人请放心,这鱼是昨晚,新鲜着呢。”
    客人只有两位,后面还有一艘船稍微拖后一些。
    方醒见那几条鱼还活蹦乱跳的,就说道:“活的就行。”
    坐在他对面的是个须发斑白的男子。
    男子抚须道:“此处景致不错,以往倒是疏忽了。”
    船娘开始做早饭,那鱼鳞崩的到处都是。
    方醒俯身捡起一片鱼鳞,鱼鳞有些腻,他伸手在船外洗洗。
    湖水清澈干净,岸边杨柳依依,前方却多了一丛丛的芦苇。
    船头一个小炉子上正在熬煮着稀粥,香味浓郁。
    “兴和伯,此处离京不远。”
    船头的些微炭火气息飘了过来,男子吸吸鼻子,伸手在鼻子前方扇动几下,眉头微微皱起。
    这是一个养尊处优的人。
    方醒喜欢这股味道。
    “我喜欢这种味道。”
    他同样吸吸鼻子,却有些悠然神往的惬意。
    “小时候在乡下,那时候刚收了大米,田间的稻草一堆堆的点燃,然后那股子味道就和牛粪味道混合在一起。”
    方醒在回忆着,有些无法回首的怅然和悠然神往。
    “老农走在前面,老牛不用驱赶就跟在后面,老农舍不得让老牛劳累,就自己扛着牛挖子,看着很蠢笨,却和天地契合,就算是最出色的画师来了,也找不到那个场景的一丝错处。”
    男子叹道:“兴和伯,我家也是耕读……”
    说到耕读,他不自在的看了方醒一眼。
    原先的耕读是个褒义词,可自从方醒揭露了那些所谓耕读世家的底细之后,耕读就成了借机兼并的代名词。
    “你种过地?”
    方醒笑着问道。
    男子点点头,说道:“每年都要下地,哪怕只是扶犁,并非一无所知的书生。”
    方醒点点头,说道:“那你可知秋收之后,接着就要犁地的道理?”
    男子愕然,本想辩驳,却想起了家里那堵后来重修的围墙,只得微微摇头。
    轰隆!
    晴空万里,却传来了一声霹雳。
    “这是春雷,惊蛰惊蛰,蛰伏的那些虫子都该醒来了。”
    方醒把手放进水里,说道:“孩子要亲生,田地要冬耕,最大的原因就是除虫。把那些躲在泥土里的虫子翻出来,让寒冬冻死他们。”
    “而惊蛰……那些仅存的虫子必然是不肯甘心,所以又会兴奋的从地底下钻出来,看看外面的动静。”
    方醒笑道:“所以地要勤耕,经常让那些虫子被老天爷冰冻日晒。今日惊蛰,下个月,等清明时,农人会再次翻耕土地,等谷雨时还会耕地施肥,所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家可懂这个辛苦吗?”
    男子轻轻拍打着船舷,微笑道:“兴和伯这是化刀枪于唇舌之间,可是想要对我家下手吗?”
    男子的气度颇为从容,神色间更是有书本气。
    “下月就要定下国本,兴和伯滞留山东,这是想看住什么?”
    男子咄咄逼人的道:“若是想看住我家,那么家主自然会自缚去京城请罪,若不是,何苦大张旗鼓!”
    他冷冷的道:“一位伯爵,一位宰辅,一位左侍郎,好大的排场!”
    船娘把切片的鱼肉放进粥里,微微搅动一下,那味道就渐渐的出来了。
    “就放些盐,别的都不要。”
    方醒看到船娘一脸舍不得的用小勺子从小坛子里舀出一些猪油,急忙就制止了。
    船娘说道:“客人,这油我们自家都舍不得呢!”
    方醒说道:“别放油,到时候钱钞不会少你。”
    船娘再确定了一遍,就欢喜的伺候着火候。
    鱼粥的鲜香渐渐散发出来,方醒吸吸鼻子,有些迫不及待了。
    稍后船娘就弄了两碗鱼粥过来。
    方醒喝了一口,然后闭眼慢慢的品味着。
    男子冷眼看着他,说道:“兴和伯果然是饕餮吗?”
    方醒默默的喝着粥,最后把碗交给船娘,然后擦嘴,喝了一口才泡来的绿茶。
    绿茶略微有些苦涩,但在嘴里全是鲜香的时候却最为恰当。
    绿茶有些浓郁的茶香渐渐洗去鱼粥的鲜香,方醒心满意足的道:“只吃一碗鱼粥,方某就对此行心满意足了。”
    饕餮贪吃,贪财,就是欲壑难填的代名词。
    男子刚才耐心的等着他喝粥,自己却只是略微闻了闻,那碗粥丝毫未动。
    船娘想过来收碗,却怯于他没动过。
    “拿去!”
    男子指指身边的碗,船娘就把碗筷收了,然后就拿着这碗鱼粥去了船尾处。
    方醒回头看着船娘在喂摇撸的船夫喝粥,夫妻俩低声的说着话,神色欢喜。
    “这就是百姓的日子,你家多年富贵之极,想来觉得他们都是蝼蚁吧。”
    男子想驳斥,但方醒冷冷的扫了他一眼,就心中一颤,说道:“你要什么仁?天子之仁吗?那就是天下的灾难。或是重臣之仁,那同样也是灾难,唯有视万物为刍狗,那才是盛世之基。连这个都不明白,兴和伯,太子少师的头衔还是去了吧。”
    “百姓从来都不是草编的狗!”
    方醒说道:“此次册封必定顺畅,然后太子就成了稀世珍宝,无数人想成为他的老师,而你们是最大的一股力量。本伯在此提醒一句,你家最好继续蛰伏着,是龙也得给我趴着!”
    男子的面色不变,仿佛自己真是龙子龙孙。
    “我家不管俗事,所以兴和伯你今日和在下在此聚会,却是白费了心人可要鸭蛋吗?”
    “这湖不错,养出来的鸭子肯定也不错。”
    方醒点头道:“若是有,那就弄几百个来,让人带回去给家人吃。”
    “有的呢!别说是几百个,几千个也有。”
    船娘欢喜的叫自己丈夫赶紧摇撸,等靠岸她好去村里叫人收集鸭蛋。
    男子见方醒和船娘认真的谈着鸭蛋的价钱,心中不禁微微一哂。
    等船靠岸后,后面的船上就下来了十余人,方醒的家丁,还有男子的随从。
    两人站在岸边,男子拱手道:“在下就此别过,兴和伯,我们之间不该是对手,这是家主说的。”
    方醒拍拍手道:“对手与否,这不是方某决定的。还是那句话,流水不腐,大潮就在眼前,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动,只在于你们自己。”

第2468章 一盘散沙
    从天津卫到北京,这一路见到的都是一片灰蒙蒙。
    这片灰蒙蒙不是指天气,而是指土地。
    不管是空荡荡的土地,还是几乎是一棵树上一个鸟窝的树林;不管是茂密还是空旷,入目就是一片灰蒙蒙。
    南国早已春意盎然,北方却仿佛还在沉睡。
    孟瑛急匆匆的进了都督府,一路到了大堂,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薛禄的资格最老,就问道:“保定侯这是被陛下呵斥了?”
    孟瑛没好气的道:“呵斥什么!陛下镇定自若,话说你们的奏章可写了吗?”
    要册封太子,而外面的气氛有些诡异,在这种时刻,军方要及时向皇帝效忠。
    “早就送去了。”
    薛禄看了在场的武勋们一眼,说道:“宫中的排演已经好了,陛下令各部警戒京城,这是莫大的信任,谁要是出了岔子,不用陛下说话,自己找根绳子上吊吧。”
    陈钟坐在最外围,见孟瑛和薛禄带起了气氛,大家热烈的探讨着即将举行的册封仪式。
    “好热闹啊!”
    外面来了徐景昌,他面色红润,但神色却有些恼怒。
    “定国公这是被谁招惹了?”
    孟瑛刚进宫,在向皇帝汇报了京城的戒备和防御情况时,皇帝并未表达赞许,这让他的心情不是很好。
    徐景昌进来见没自己的座位,就骂道:“这是不把徐家当做是武勋了?谁干的?”
    徐景昌的心情很糟糕,原因就是金陵的魏国公府以魏国公身体不好为由,来参加太子册封仪式的竟然都是女人。
    这是徐家用自己的渠道飞速传递而来的消息,让徐景昌心情糟糕的消息。
    更糟糕的是,不知道钦天监是什么想法,定下的吉日只是一个月之后,也就是说,魏国公的道贺人肯定是赶不上趟了。
    徐景昌知道这是皇帝的亲疏之分。
    册封太子绝不是今年决定的,也就是说,若是皇帝看重魏国公府,那么年前就该给信号,让他们能提前赶到京城。
    两人都火大,薛禄干咳道:“什么武勋勋戚,只要能为陛下分忧,能为国分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