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8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8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苏年纪还小,只许跑单边,至于张泰顺……你得跑完!”
    马苏一怔,正准备要求一致,可方醒已经吹响了哨子。
    “计时开始!”
    张泰顺还在发楞,他是经常练武,可这种跑法还是第一次听说过。就在他发愣的时候,方醒已经如恶魔般的开始咆哮了。
    “你们还在等什么?都给老子跑起来!”
    辛老七第一个带头,领着大家开始往外跑。
    方醒拎着棍子,从墙根边上推来一辆自行车,悠闲的跟在了后面。
    “菜鸟,你的速度太慢了!赶紧跑起来!”
    方醒用棍子抽打着落在后面的家伙,架在自行车前面的手电筒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其实不用照,这些家生子闭着眼睛都不会跑偏,可方醒要在第一天给他们一个震撼,所以就动用了手电筒。
    “好亮啊!少爷那个是什么东西?”
    “你特么的还有力气说话?那就跑前面去!”
    方醒一棍子就抽打在说话的人背上,这人嚎叫一声后,赶紧就跑到了前面,和辛老七一起领跑。
    “都跑起来!节奏,注意呼吸的节奏,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保持住。”
    方醒一边抽打着落后的家伙,一边教着他们呼吸的方法。
    跑过长跑的都知道,呼吸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旦呼吸乱了,那你的节奏也会乱,体力消耗更是快的一塌糊涂。

第36章 操练家丁
    马苏只觉得自己的肺在燃烧,双腿软的随时都能倒下去。听着身边那些急促的呼吸声,他咬紧牙关,紧紧的跟在了张泰顺的身后。
    而张泰顺也有些喘,他以往可只是练习骑射,对于这种长距离的跑步一点都没有涉猎。刚开始时他还觉得是小菜一碟,可随着时间的延长,连呼吸都有些困难了。
    辛老七想起了最近少爷带他到书房看的那些“仙器”,里面的那些人在演练着拳脚,都是招招致命的厉害手段。
    “跑起来,不许减速!”
    方醒又追来了,嘴里呼喝着,棍子抽打着,硬是逼着队伍继续前进。
    第一趟到底,只是完成了四分之一的路程,在方醒的催促下,所有人都拼命的往回跑。
    在往回跑到主宅前时,马苏被方醒拉了出来。
    “不许停,慢慢的走,回去就准备课本。”
    马苏点头。脸色煞白,浑身颤抖着走回了主院。他还得准备课本,等晚点要教那些青壮识字。
    “狗娘养的,你们这帮子废物,都赶紧跑起来!”
    剩下的人,包括张泰顺在内,都被方醒追成了狗。
    终于,在天麻麻亮之后,所有人都完成了任务,吐着舌头回到了主宅的外院。
    方醒看到有人已经坐在地上了,就喊道:“不许坐,所有人都站起来。”
    什么?跑完了还不许休息?
    这些青壮都觉得太狠了,可少爷的命令他们还是不敢违背,于是都唉声叹气的站起来。
    方醒站在前方,双手握拳,说道:“都跟我学,双拳握紧,憋气,憋到你忍不住为止。”
    这是方醒从某位不靠谱的‘特种兵’身上学到的,据说可以增长耐力,至于管不管用,反正没坏处就是了。
    结束后,所有人集中洗漱,然后吃早餐。
    早餐很丰盛,大块的猪肉,每人一个鸡蛋,而馒头更是不限量的供应。
    这日子也太好了吧?
    刚吃过苦头,所有人都被这堪比过年的伙食给惊住了,再也不觉得这种训练是煎熬。
    吃!使劲吃!这就是大家此时唯一的想法,连张泰顺都不例外。
    往日那令人皱眉的大肥肉,张泰顺依然是吃的嘴角流油;那大馒头往日只能吃一个,今天他吃了四个。
    等打着饱嗝吃完了之后,边上的大桶里还有汤。
    “紫菜虾皮汤!”
    紫菜这玩意儿仓库里很多,在以后都是养殖的多,真心的不值钱。
    吃完早餐后,就是学习时间,老师是马苏。
    张泰顺搬了根板凳坐在了方醒的身边,两人就在院子里晒着太阳,觉得日子从未有这么好过。
    “德华兄,你训练这帮子人干嘛用?”
    “看家护院!”
    方醒第一时间回答道,换谁问都是这个答案。
    剩下的课程张泰顺自然是不用参加了,所以他没看到的是,文化课后,这些青壮都由辛老七带队,在庄子一个偏僻的地方继续训练。
    擒拿格斗,人体要害认识,最后就是刀法和长枪阵列。
    而更残酷的训练会被安排在一个月后,等这些青壮的身体适应了训练之后,那些大料就开始了。
    张泰顺在方家庄过的很惬意,每日早上出操,然后等马苏教完文化课后,就由方醒传授各科知识。
    可当他某一天看到庄子里的人,特别是那些孩子们都在听马苏授课时,顿时就对方醒刮目相看了。
    “德华兄,难道你不怕这些人开智了之后,会成为方家庄的不稳定因素吗?”
    不稳定因素这个词还是方醒最近授课时说的,张泰顺此时借来倒也很恰当。
    方醒淡淡的道:“愚民者最愚蠢,你看古今历史,哪个朝代不是在愚民,可最终如何?”
    论起愚民,大明朝也不落后,只不过远远比不上以后的那个留发不留头的蛮族政权。
    方醒似笑非笑的说道:“你是不是认为,只要老百姓都乖乖的,什么都不想,这样是最好的,对吗?”
    张泰顺一窒,有些窘迫的道:“德华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千古不易之至理也!”
    老夫子的话也许就是这个意思,也许真是被后人曲解了,方醒不去争论,只是说道:“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你只需要去看它的少年,我有一文,请泰顺观之。”
    方醒的毛笔字很丑,他自己解释说是清醒后就忘了那些笔法。
    张泰顺就在边上看着,渐渐的,在这丑陋的毛笔字上,他的热血了。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宇内,则国雄于宇内。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放下手中的毛笔,方醒活动着酸痛的手腕,然后默默的装了个逼,转身就走。
    张泰顺本是少年,在看到这篇雄文之后,不禁热血,可当他抬头看到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后,不禁走近一看。
    ——实事求是!
    ——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
    张泰顺不是笨蛋,所以在默默的沉思之后,脸上就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这还是装了个逼。方醒不过总结了一下对弟子的基本要求,顺便还‘窃取’了那位心学圣人的一句话。
    “实事求是,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当傻瓜,书上说什么大家就信什么,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任何事物,在自己没有去了解之前,不要轻易的下结论,人云亦云是最可悲的傻子!”
    方醒现在越来越适应老师的角色了,面对着几十号人,他侃侃而谈。
    “而知行合一,这就要求大家把学到的东西,和心中的最终理念结合在一起,最后用行动来实践它。”
    方醒不想要求这些人去做圣人,更不想他们以后去做哲学家,所以就把这句话曲解了一番。
    下面的人都聚精会神的在听着,有几个还在做笔记,其中就包括了张泰顺和马苏。
    “最后就是学以致用,这也是我对你们的要求。”
    方醒负手而立,发带随风飘动,看着颇有些谪仙的风采。
    “学以致用,这就要看你们学的是什么,任何东西都有用处,比如说数学,……”
    方醒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堆,下面的人都是专心致志。
    这年头可不会有什么大儒到处讲课,而且方醒的观点新奇而富有说服力,所以连张泰顺都是笔走龙蛇的快速记录着。

第37章 拒绝和进城
    张泰顺这几天有些沉默寡言的,不时还喜欢到庄户家走动走动,问了一些疾苦。
    而等辛老七教导那些青壮练功时,有时候他也会在边上看看,甚至还会和辛老七较量一番,只是一次都没赢过。
    辛老七不得不说就是一个练武奇才,在学了方醒用视频方式转教给他的那些搏斗技后,张泰顺已经是走不了三个回合了。
    “你输了。”
    辛老七轻轻的放开张泰顺的手臂,然后肃然对青壮们说道:“刚才都看清楚了吗?”
    “清楚了!”
    声音很整齐,辛老七满意的点头道:“那好,接下来就是配对练习,大家都戴好护具,还有就是下手注意分寸。”
    “这人天生就是要上战场的。”
    张泰顺揉着肩膀走到方醒的身边啧啧称奇。
    辛老七平时看着有些傻傻的,可当他站到了教官的位置上后,一股凝重的气息就陡然而生。
    方醒笑道:“算了吧,现在的大明军队都是那些勋贵们一手掌控,辛老七去了多半是木秀于林,哪天被人暗算了都不知道。”
    张泰顺点头认同这个看法,要知道,方醒不但是教这些,还会教大家一些他自己总结的兵法。
    后世的战争案例多不胜数,方醒自己先学习,然后再纸上谈兵的传授给这些人,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靠谱。
    可自从张泰顺听过一节战略课后,他就再也没有缺过方醒的课程。
    这个时代的资讯匮乏,而且勋贵们都把自家的兵法藏得严严实实的,只传给自己的儿子,导致兵法的各种缺陷和单一。
    方醒不知道的是,他的练兵方法如果传出去的话,会引发什么样的轰动。
    张泰顺特别赞同方醒的一句话。
    ——将军只需要按照上级的命令行事,可统帅却需要拥有审视全局的眼光!
    “德华兄,何不如去参加秋闱,也好为我大明出一份力啊!”
    张泰顺觉得方醒就这么蹲在方家庄,默默无闻的挥洒生命,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生存方式。
    目前的大明政局还算是稳定,草原上的蒙古人也在前年被朱棣给打得屁滚尿流,不敢南顾。
    不过随着蒙元人的衰弱,瓦刺开始了崛起,并觊觎着中原的花花世界。
    所以朱棣想迁都北平,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直接在国门建都,可以缩短决策和反应的时间。
    方醒打了个哈哈,“我这人懒散惯了,进了官场多半是被人坑的角色,估计还没等到我发挥作用,就已经泯然众人矣。”
    官场就是个大染缸,出淤泥而不染的只是凤毛麟角。
    张泰顺无奈的苦笑道:“如果有人能护持你呢?”
    “那也不行!前年就有相师说过,我这辈子就不是当官的命!”
    方醒毫不犹豫的断绝了张泰顺鼓动自己出仕的念头。
    不过看到张泰顺有些沮丧的模样,方醒就安慰道:“万事无绝对,也许某一天陛下想招我去当幕僚呢,你说是吧。”
    幕僚不是官,只能算是私人智囊。
    “对啊!”
    张泰顺一拍大腿,觉得这个主意真是不错。
    “你就瞎扯淡吧!”
    自己在瞎扯淡,可张泰顺居然还觉得这个主意正点,这不是闲极无聊是什么?
    按照朱棣那个脾气,方醒也不敢去当他的幕僚啊!不然迟早脑袋不保。
    “赶紧去观察辣椒的长势,顺便看看那些仔猪对青储饲料的适口性怎么样。”
    方醒拍拍屁股就走了,张泰顺楞楞神,最后只得拿着纸笔去了庄户家。
    辣椒的长势不错,看着那些小小的辣椒挂在上面,张泰顺的口水就有些忍不住分泌出来。
    这玩意好啊,做火锅,炒菜都用得上。
    要是大军出塞能有这个东西,想必对御寒也有些用处吧。
    至于大白菜更是种得满地都是,方杰伦已经准备好了坛子,就等着收获后腌制泡菜。
    如果有泡菜随军,那……
    “就剩下干粮了。”
    张泰顺在纸上记录着,一会儿就去了农家的猪圈。
    猪圈的味道不好闻,不过张泰顺这段时间已经适应了。他询问着身边的庄户,然后又倒了点青储饲料下去,看着仔猪们争先恐后的在抢食,张泰顺有些忧郁了。
    如此的斑斑大才,居然甘愿缩在一个小农庄里,难道他真是对大明心灰意冷了吗?
    “殊惠,今日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到城里去逛逛吧。”
    回到内院,看到张淑慧和小白正在做针线,方醒就有些过意不去的说道。
    “真的?”
    小白一听就差点蹦了起来,手中的针线也丢到了一边,摇着张淑慧的手臂,哀求她一定要去。
    张淑慧看着外面的阳光有些意动,就说道:“出去可以,不过不许乱花钱。”
    方醒只要她答应就好,闻言马上就叫来了辛老七。
    “叫上几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