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569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569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炽明白个屁,儒学早就刻入到他的骨髓中,浸透到他的血液中。
    “儿臣明白。”
    “那些文臣最喜欢说的就是以前的某位帝王手不释卷,以此来诱惑你这个一心想青史留名的傻子!”
    “我家自有制度,你皇爷爷,还有朕何曾听从过文人的摆布?你若是还执迷不悟,迟早……滚吧!”
    朱棣说不下去了,再说下去,那就是直接揭开皇帝和文官之间的那张和谐面皮,传出去影响太恶劣了。
    朱瞻基扶着朱高炽走了,朱棣颓然坐在椅子上。
    调教继承人的难度并不低,特别是这个继承人还是儒家的粉丝,天然就对文官有好感。
    ……
    兵部,马苏正在收拾着属于自己私人的东西。
    今天将是他在兵部的最后一天,然后回家休息三日,马上去户部报到。
    “马苏,你真不在兵部干下去了?”
    孙俊‘惋惜’的道:“尚书大人可是说了,只要你留下,一起手就给你七品,这个可是和国子监的学生一个待遇了,而且在大人的手里,国子监的学生不可能会得到实职,你这个可惜了呀!”
    陈建也‘遗憾’的道:“哎!你若是留下来,以后说不准能做到侍郎的位置呢!”
    马苏把几本书放进木箱子里,然后把木箱子的扣子合上,上锁,这才笑道:“我说过自己只是过客罢了,人来人往,终究有聚有散,祝二位宦途一路畅通。”
    什么惋惜,什么遗憾,可马苏分明感受到了兴奋。
    是啊!有马苏在,这两人都不能出头,所以马苏的离去,最高兴的大概就是他们了。
    “我们送你。”
    孙俊和陈建都起身,热情的道。
    职场上,能保持着和气那就别撕破脸。
    两人簇拥着马苏往外走,一路上遇到的户部官吏都默默的看着马苏,但却不像是要送行的模样。
    “马苏!兴和伯蛊惑陛下,欲改军制,你可知晓?”
    一个板着脸的男子站在对面,眼中全是恼怒。
    这是兵部主事袁琪江,马苏没和他打过交道。
    “袁大人。”
    马苏拱拱手没答话。
    孙俊有些愕然,脚下微动,很快就和马苏拉开了距离,神色看着有些遗憾。
    而陈建却先是不动,好像是要和马苏同进退,可在看到袁琪江的身边聚拢了不少官吏后,他赔笑着退了。

第1173章 祖制不可违
    感谢书友:‘七个母音’的万赏!
    金忠就在不远处的屋檐下站着,只露出半个身体,冷冷的看着袁琪江。
    官大一级压死人,可马苏的编制却不在兵部,所以他相当的坦然。
    袁琪江冷哼道:“军户乃是祖制,兴和伯莫名其妙的提出改制,这是对太祖高皇帝的大不敬!”
    马苏微笑道:“袁大人可是对家师有意见吗?那可去方家庄求见,想必家师非常乐于与袁大人探讨一番军户户籍的利弊。”
    兰炳烈得知消息急匆匆的赶来了,他站在马苏的身边拱手道:“马苏来兵部只是学习,袁大人若是有政事要商讨,何不如上份奏章,当然,去方家庄也行。”
    马苏还给袁琪江留了点儿面子,可兰炳烈却直接就刺破了袁琪江的真面目。
    什么狗屁的祖制,不过是军户要是改制后,地方和兵部的一些人失去了那些好处罢了。
    至于找到马苏,不过是泄愤而已,而且袁琪江还不敢撕破脸,只是在祖制上做文章。
    这是在担心什么?
    宽宏大量!
    袁琪江的眼皮子跳动着,眯眼道:“本官不与你等啰嗦,违背祖制,人人皆可议论,现在外面知情的怕是不止一千人了吧,哼!”
    他既然提及方醒,作为弟子的马苏当然不能不反击。
    拱拱手,马苏说道:“袁大人乃是老户部,想必对大明军队的弊端了解甚深,马苏不才,敢请问袁大人,国与家,孰轻孰重?”
    袁琪江的脸腾地一下就变成了染料铺,五颜六色,难看到了极点。那胸膛急剧起伏,显然是气的想吐血。
    不过是对自己可能失去一块财源而愤愤不平罢了,偏偏要摆出一副捍卫祖制的模样,只能让人鄙夷!
    但是一般人都不会这样当众打脸,起码得圆滑些。
    这又是一个小‘宽宏大量’啊!
    可再说下去,弄不好就有御史会寻根探底,一份弹章让他去诏狱喝茶,所以
    袁琪江冷哼一声,拂袖而去,马苏也不恼,对兰炳烈拱拱手,低声道:“不过是私心作祟,我知晓,无需和他翻脸。”
    兰炳烈笑道:“我在会同馆,他袁琪江怎么着也管不到我的头上来,放心好了。”
    会同馆大使不过是九品官儿,和袁琪江的正六品差距甚大,兰炳烈也算是豁出去了。
    马苏点点头,说道:“若是他敢找茬,千万别憋着,告诉恩师。”
    兰炳烈笑道:“何必去请恩师,金大人就会收拾他。”
    马苏哑然失笑,“是了,金大人别看一天老糊涂,那是在装糊涂,若是有人敢去摸虎须,那可就有好看的了。”
    金忠一旦发火,那怒吼声能传遍兵部上下。
    马苏点点头,然后提着自己的木箱子向着兵部大门走去,而孙俊和陈建两人却在窃窃私语。
    “袁大人是个什么意思?”
    “若是军户改制,他要少许多好处。”
    “他胆子不小啊!居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事,也不怕金大人发火吗?”
    “法不责众,收好处的人多了去,只要下手别太狠,谁也动不得。”
    金忠就站在原地看着,目光冷冽。
    ……
    “老师,弟子在兵部的学习结束了。”
    马苏到家,就先去找到了方醒。
    “有什么感悟?”
    方醒抱着平安在给他穿棉衣,平安大概是觉得棉衣穿上后笨拙,就有些抗拒,一直在反抗着。
    书房里有一个小铁炉子,烟管转折之后从玻璃窗上面伸出去,屋子里暖洋洋的。
    方醒折腾着把棉衣给平安穿上,然后抱着他站在自己的膝盖上颠着,眼睛都笑眯起来了。
    马苏冲着平安做个鬼脸道:“老师,金大人虽然是冷眼旁观,并不时纠正,可兵部上下终究失于管控,下面的人心思各异,没有形成合力。”
    “人心一散,做事的效率就不高,甚至内部倾轧也是寻常事。”
    “兵部管调动,可弟子觉着他们的水准不够,做事有些墨守成规,实际上就是没底气去提出异议。”
    “那你提了吗?”
    方醒把平安放在腿上坐着,正好铁炉子上烧的水开了,就示意马苏泡茶。
    马苏放了茶叶,冲水,然后赧然道:“弟子没有提出看法,只因觉得自己是去学习的,贸然提出来,那就是在打破兵部的规矩,虽然表面风光,可背后却会寸步难行。”
    方醒有些恍惚的看着茶杯上的水汽渺渺,喃喃的道:“以前我把这等察言观色,审时度势视为官场文章,讨厌但却不可不从,现在看来,依然无法改变这些潜规则。”
    马苏垂眸道:“是的老师,旧有的规则拥有着大量的支持者和保护者,若是轻易触碰,必然会群起而攻之。”
    “老师,弟子觉得吏治还需要厘湥В匦胍忧考喙埽裨蚰壳暗拇蠛镁置娌还枪垩淘疲靡徽笥稚⒘恕!�
    “嗯!”
    平安一直都很安静,方醒搂着他,把他的脑袋靠在自己的怀里,然后说道:“我有时候在想着,若是大明的吏治能一夜之间就好转那该多好,可这只是梦呓。太祖高皇帝的手段不可谓不严厉,锦衣卫四出,查到贪腐就剥皮实草,可最终依然杀不绝,至今吏治已然下滑。”
    “不过当时的俸禄太低……”
    朱元璋和朱棣都觉得官吏就应当要清廉,可却不肯增加俸禄,这个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好了,你在家休息三日,然后再去户部报到。”
    ……
    户部也没有好日子过,夏元吉正吩咐人去核算军制改革后的花费,他自己却看着目前户部的结余在心疼。
    “大人,花销主要是在招兵和退役时,还有一个就是要准备粮草,而这些以前都是军户自己屯田提供的。”
    赵源真现在分管的是宝钞的发行和管理,类似于央行行长的职责。
    夏元吉放下账册,说道:“关键是从此就成为定例,我户部每年还得要抓紧拓展财源,咦……那个方德华,果然是狡猾!做事情居然是一环套一环!”
    赵源真近期潜心研究宝钞和大明经济的情况,闻言也是苦笑道:“大人,那兴和伯莫非还借着此事逼咱们收商税?”
    夏元吉歪着头想了想,然后叹息道:“本官也不知道啊!不过可能性很大。毕竟那个家伙知道商税的推进慢。本官有时候在想,若是他来坐本官这个位置,兴许能干的更好,不,是一定能干的更好。”
    赵源真摇头道:“大人,兴和伯可是名将,还是知行书院的山长,做生意的本事也让人眼红,可不会来和您抢。”
    夏元吉笑道:“是了,他不乐意被拘在一个地方,每日案牍劳形,罢了,本官还得想想此事。”
    ……
    朝中在商议取消军户户籍一事很快就曝光了,为此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大为恼火,只是朱棣没吭声,所以不好查。
    而不出所料的是,果然有不少奏章飞进了皇城,而内容都是一个。
    “说是祖制不可违,军户制度乃是太祖高皇帝的遗泽,动不得!哈哈哈哈!动不得!”
    朱棣把奏章仍在地上,起身大笑道:“朕的大明远迈前朝,若是父皇看到如今的大明,也得夸朕几句吧。可偏偏就有人喜欢提什么祖制,这是在陷朕于不义!”
    杨荣赶紧劝道:“陛下,那些人或许有些迂腐,可却不敢冒此大不韪。”
    朱棣摆摆手,等杨荣等人退下后,他冷笑道:“什么祖制?对你等有好处的就是祖制,对你等没好处的就不是祖制,面目可憎!”

第1174章 兴和伯的算计颇深
    感谢书友:“啸月、苍狼”的万赏!
    ……
    “兴和伯莽撞了!”
    杜谦风度翩翩的说道,神色轻松。
    “受此事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那些将官,若军士全都是几年一换,他们就拿捏不住……”
    虽说已经清理过了一次各地卫所,可要想彻底杜绝喝兵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杜谦分析道:“只要取消军户,再鼓励检举,此等弊端即可消除大半,所以臣才说兴和伯莽撞了。”
    朱瞻基点点头,“关公刮骨,不刮即死,刮了疼痛难忍,你说该不该刮?”
    杜谦的笑容不变,说道:“自然该刮,可时机却很重要,才将清理的卫所,若是接着就取消军户,下面的那些将官们怕是要牢骚满腹了。”
    除非自己调离,否则手下的兵一辈子都跟着自己,这个格局一下子被打破了,那些将官们肯定会无所适从。
    朱瞻基淡淡的道:“一旦朝中下了决断,不适应也得适应,和他们能得到的好处比起来,大明军队的长久不衰才是目的,将官嘛,难道武学就不能培养吗!”
    杜谦的笑容一敛,“殿下,兴和伯的算计太深,您不可不……”
    “他若是算计太深,那就该先提议改军制,而不是先说武学之事!”
    杜谦的面色一整,拱手道:“臣孟浪了。”
    若说对那些武将们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就是武学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拥有一项独门本事,子子孙孙都可以靠着这门本事过上好日子。
    可突然有人办了个书院,专门教授这门本事,而且水平更高。
    尼玛!这是在挖咱们的根啊!
    “你且去吧。”
    朱瞻基有些惆怅,觉得大明的问题遍地皆是,一个军制改革就能让朝野上下这般兴师动众,那吏治呢?
    心情不爽,朱瞻基就回了后院,一路上遇到几个‘巧遇’的女人。天气已经冷下来了,可依然穿着薄衣作妩媚、或是楚楚可怜状。
    “啊嘁!”
    一个红衣女人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朱瞻基摇摇头,大步走过这段‘巧遇路’。
    在亭子那里,朱瞻基想想还是去了孙氏那边。
    孙氏的屋子暖洋洋的,还有些淡雅的清香,一进来就想慵懒的坐下,不再离去。
    “殿下。”
    孙氏看到朱瞻基进来,就笑着起身相应。
    “要冷茶!”
    朱瞻基的模样一看就是有心事,孙氏亲自去弄了冷茶来奉上,然后柔声道:“殿下,国事总是操劳不完,您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身子骨可得保养好了。”
    朱瞻基一口喝了冷茶,垂眸道:“有人说兴和伯算计颇深,颇有离间之嫌。”
    朱瞻基一般不会在后院提及政事,可方醒和他的关系有些特殊。
    孙氏借着添茶的机会就想好了应答。
    “殿下,您不是说兴和伯不喜事繁吗?那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