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760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760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平府收监了一些人的事根本就没引起金陵这边的关注,古可庆依旧沉稳的在吏部做事,直至朱瞻基和方醒到了金陵。
    魏智对古可庆也很是满意,所以在朱瞻基到了金陵后,就把吏部的事大多扔给了古可庆,他自己却在寻找着自己接任之后的漏洞。
    这天魏智去朱瞻基那里混了个脸熟,然后回到吏部,古可庆就来禀告这几天的事务。
    听完后魏智很是满意,说道:“辛苦了,回头本官在殿下面前会为你美言几句。”
    古可庆拱手道:“多谢大人,不过……那兴和伯出游还未回来,这也不知道是来干啥的。”
    魏智今天的心情不错,就说道:“谁知道呢!不过殿下和他的关系非同寻常,所以也不会去约束他,就当是休沐吧。”
    古可庆笑道:“那倒是不错,只是殿下到了金陵之后,也没见有什么改动,怕是……大人,怕是来……”
    魏智讳莫如深的道:“此事不是咱们做臣子能揣度的,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自然无事。”
    古可庆笑道:“是,大人说的是……”
    随后的几天吏部波澜不惊,直至都查院那边出了大事,魏智这才叫人去找古可庆来。
    可去了半天没见人,就在魏智的怒火开始郁积的时候,那小吏回来了。
    “大人,古大人今日没来。”
    嗯?
    魏智皱眉道:“都查院那边出事了,殿下召见侍郎以上的官员,估摸着是要教训一番,古可庆并没有向本官请假,为何没来?”
    就算是有急事,可按照规矩,古可庆也得派遣人来向魏智告假。
    魏智起身道:“罢了,殿下若是怪罪,就算他自己倒霉。”
    ……
    等到了朱瞻基那里,魏智看到了同僚,也看到了……方醒。
    “殿下,吏部左侍郎古可庆今日未到,臣惶恐。”
    朱瞻基淡淡的道:“该来的自然会来。”
    等人到的差不多后,朱瞻基沉声道:“太平府的案子发了。”
    什么案子?
    众人懵逼,其实不怪他们,因为每年各地抓捕的人数不少,谁都不会去关心这些事。
    方醒站在朱瞻基的左侧,说道:“太平府的古可立被人打死,其后太平府知府张玉清抓捕了行凶之人,然后……他们全数被折磨致死……”
    古可立?
    瞬间所有的目光都有意无意的瞥向了魏智。
    魏智想起今天古可庆没来,心中一跳,说道:“殿下,今日古可庆并未向臣告假。”
    众人顿时心中一个咯噔,觉得大概是要有大事要发生,不禁都看向了方醒。
    这厮每次来金陵都没好事,这次出游,回来后太平府的案子就发作了,可见出游是假,查案子是真。
    刑部尚书王舒越面色大变,急忙辩解道:“殿下,太平府那边当时说是已经抓到了打死古可立的凶手,可臣以为人还在太平府啊!”
    刑部居然没有及时跟进,这个就是失职!甚至是渎职!
    方醒说道:“张玉清被抓后马上就把事情的原委道了出来,事情发生后,他就找了古可庆,督查院的兰伟业是古可庆的同年,为他们从中庇护。而张玉清和兰伟业的目的,不过是看好古可庆的仕途,于是三人狼狈为奸,草菅人命!”
    哦!
    顿时众人的心都松了下去,大家不由自主的呼气,听着竟然就像是发出了叹息声,于是都被吓了一跳。
    如果只是为了泄私愤而弄死了那几个人的话,而且还有着他们先打死了古可立的情由,也就是官员为幼弟之死泄愤而已,牵连不大。
    只是想起一下就去了三个官员,大家难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于是更觉得方醒就是南方官场的苦手。
    朱瞻基冷冷的道:“可那古可立被打死的缘由你等可知道吗?”
    众人摇头,朱瞻基冷笑道:“他酒后说了,先帝死的好!”
    呃!
    群臣心惊!
    卧槽尼玛的古可立,你喝了点猫尿就开始胡言乱语,这下可摊上大事了吧!
    “殿下,臣管束不力,有罪。”
    魏智瞬间做出了决断,去了冠请罪。
    刑部尚书王舒越更是懊恼,只得跟着请罪。
    朱瞻基冷冷的看着他们,说道:“本宫还没有迁怒谁的习惯,你等失察之罪自然由父皇来处置,本宫只希望看到金陵官场的风气一清,否则…涤浊扬清,这也是本宫此行的目的!都散了吧。”
    群臣心中揣揣,缓缓出去,等出了大宅时,就看到了古可庆。
    被绑在木棍上,被两名军士挑着过来的古可庆。
    “自作孽啊!”
    群臣就像是在躲避瘟神般的站的远远的,然后看着古可庆被抬进了大院里。
    ……
    “多谢了。”
    等群臣走后,方醒向朱瞻基道谢。
    朱瞻基笑道:“不过是顺手而为罢了。”
    本来朱瞻基是可以借机发作,然后拿下魏智和王舒越,可他却引而不发。
    这就是在拿把柄,让两人投鼠忌器的把柄。
    “德华兄,父皇很难。”
    朱瞻基幽幽的道:“他想和皇爷爷一般的伸展手脚,可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大动干戈倒是能压下去,可后果是什么?父皇没有皇爷爷的威信,文官们必然是阳奉阴违,而武人却会趁机而起,到了那时,局势就麻烦了。”
    方醒劝慰道:“就算是换了一批人,可依旧是换汤不换药,所以还得要给他们找个对手。”
    朱瞻基点头道:“所以我才压下了此事,到时候就能多些把握。”
    南方文风鼎盛,而方醒来到这里,必然是要传播一番科学。可阻力会很大,能压住魏智和王舒越,至少会少些麻烦。
    “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扳手腕,你强大,他们就会蛰伏,你弱小,他们就会得寸进尺,陛下借力打力用的倒是不错。”
    朱高炽借着上次的文武之争压下了文官们的试探,算是胜了一局。
    可那些文官们却是一个团体,若是朱高炽不能分化他们的话,那以后还是如身在荆棘中,寸步难行。
    方醒想起了后来的党争,这里面究竟有没有帝王心术呢?
    分而治之,斗而不破!
    这个难度太大了呀!

第1549章 造一艘‘小船’(感谢‘夜夜夜夜寂寞’成为本书第83位盟主)
    金陵造船厂里,此刻船台上空荡荡的。而且岸边,一道:“龙骨密集,很坚固,抗浪好,只是桅杆和帆却值得商榷,咱家会找几个老工匠来看看,到时候也改一改。”
    方醒并未打算让郑和全盘接受,再说大明的船舶制造也有自己的长处,无需全盘抄袭,他说道:“郑公,要不咱们上道奏章?”
    郑和摇摇头道:“陛下就算是有心,可朝中必然会抗争,刚稳定的朝局又会变化,这不划算。”
    他虽然长期在外,可对朝局却是时时关注,所以在朱高炽下旨后只能是无奈领命。
    方醒干咳道:“咱们只是造一艘船嘛!小船!”
    郑和目光闪烁,沉吟道:“是啊!咱们只是造一艘小船。”
    “还有,这船你是怎么想到的?”
    郑和有些好奇的问道。
    方醒腹稿都不用打,说道:“上次出海时,在那边遇到了不少天方人,他们那边和泰西人有接触,后来把自己的船和泰西人的船融合了一下,这是最新的,他们都还没开始建造。”
    郑和就像是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急匆匆的道:“兴和伯,咱们赶紧回去,然后写一份奏章,联名上去。”
    方醒点点头,两人离了船厂。
    ……
    回到城中,方醒把此事告诉了朱瞻基。
    “郑和上次就抱怨过不能出海,后来就没了精神,此事倒是可行,至于朝中,父皇会权衡利弊,文官们若是施压太过,父皇也不会给他们好脸色。”
    朱瞻基抛开此事,目光幽深的道:“父皇让我来金陵坐镇,期待的就是吏治和赋税,最后就是民风,南边的有些人,对太祖高皇帝和皇爷爷有些不满,所以父皇登基后就施行仁政,开始我对涉及官吏的部分不满意,觉得父皇对他们太好了,可后来……”
    朱瞻基想起了朱高炽那晚对自己说的话,就苦笑道:“父皇还是想合舟共济,所以一边行仁政,一边拉拢官吏,只是结果却有些让人失望了。”
    “人心永不知足!”
    宋朝对文官的好,古今罕见,可结果如何?
    方醒抛开这个话题,说道:“赋税的话……陛下才将让吏部和户部联手清查投献,不过很艰难,若是想彻底清除,非百万大军坐镇不可,而且还得要做好死上万人的准备。”
    利益一旦成型,想去撼动它,必须要极大的勇气。
    “慢慢来,只是赋税这一块有些麻烦,只能从商税下手。”
    朱瞻基说道:“北边的商税慢慢有了气色,可南边的却推行不力,我认为在于乡党,就像是你说的大张了所有人,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理解了夏元吉的无奈。”
    方醒说道:“可金陵的大市场却都交了税,这就是一个源头,只是如何推进下去,这个让人头痛。”
    “关键还是在于政令通达,上下一心。”
    朱瞻基从容不迫的道:“再有就是要把条款弄好,什么行业收税,收多少,什么行业,多大生意的不收税,把这些弄好之后,才能推进。”

第1550章 方醒请客(为盟主:‘风起叶落雪’贺,加更!)
    大清早,方醒就亲自把莫愁送到了神仙居的门外。
    莫愁回身,一头乌黑的秀发挽成了发髻,多了些明媚的脸上浮起了羞涩,低声道:“老爷,妾身回头就去伺候您。”
    妾的地位低下,可方醒并没有这种想法,所以他凝视着那张带着粉红色的玉脸说道:“我最近会忙一段时日,到时候我自会过来,你安心就是了。”
    莫愁扬起小脸,喃喃的道:“老爷,妾身觉着已经有孩子了呢!”
    方醒莞尔道:“时日还短,到时候请了郎中来看看就是了。”
    转身走了一段距离,方醒回身,看到莫愁正痴痴的看着,就笑着挥挥手,然后上马离去。
    大市场里的商家们都开门了,看到方醒后,大多是拱拱手,叫一声伯爷,然后目视着他前行。
    大市场里有家叫做盛昌的商家,很大,当初一口气租下了三个相连的大店铺。
    三家店铺被打通,大门一起打开,王成言端着茶杯出来了。他看看天色,皱眉道:“阴天,咱们的金玉不显色,今日要咬死价码,不许退让。”
    身后的掌柜笑道:“老爷放心,咱们盛昌在南边可是首屈一指,没那钱的也不敢进来。”
    五十余岁的王成言保养的相当好,看着也就是四十许人,他微微一笑,眼神却冷冷的,“一个回纹杯,家底不厚实的都不敢摸,只是金陵户部有人在大市场里守着,好不容易赚些养家钱,也得被扣走一块,这就是与民争利!”
    掌柜赔笑道:“老爷,这是从北平那边传来的规矩,不交的就不能进。”
    王成言喝了口茶,仰头呼噜漱口,然后喷在自己的身前,这才回身,不屑的道:“北平那些同行的胆子太小了,他们若是聚集起来闹一闹,难道还不能减免?人太老实了,就会被欺负!”
    这时掌柜低声道:“老爷,马大人家里的管家来了。”
    王成言侧脸看去,看到一个锦袍男子正迈着八字步过来,急忙就堆笑道:“马先生来了?怪道今日起床听到雀儿叫,果然是贵客上门,快请进。”
    来人微微点头,挤出些笑容说道:“王掌柜生意兴隆,我家老爷想买根银钗送给夫人,就让在下来看看。”
    “哎呀!银钗?小店有,马大人……哎!本想半价卖根金钗给马先生,可又怕被马大人呵斥,罢了,请进请进。”
    “我家老爷可不会收好处,你趁早打消这等套近乎的念头。”
    “是是是……”
    ……
    可等进了里面之后,那锦袍男子却盯住了那个回纹玉碗。王成言在微笑,可笑意却不达眼底,说道:“马先生好眼力,这是……一位老大人看中的器物……”
    锦袍男子悻悻的看向了那个镶嵌了宝石的金钗,随意的问道:“多少?”
    王成言挑眉道:“马先生要的话,随意给个价就行了,大家交个朋友。”
    锦袍男子侧身看着他,脸上渐渐多了些笑意,然后两人一同笑了起来,笑声中满是默契。
    ……
    “打蛇打七寸,做任何事都要理清头绪,找到线头。”
    朱瞻基拿着一张表格看了看,然后说道:“要动,就先从那些豪商开始动,不过先避开米粮粗布药材这些百姓着紧的东西,就冲着那些富裕之家才能买的东西下手。”
    方醒赞同道:“对,商税要循序渐进,从高到低,关切民生的货物暂缓,稳住价格,至于奢侈品,舍得花钱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