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到大明-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爷。”
伴随着娇媚入骨的声音,几个女子迎了过来,顿时白天那个板着张脸,‘嫉恶如仇’的刘奎不见了。
“这是第二次了。”
辛老七在纸上记录了一下时间,然后对方五说道:“注意不要惊动对方。”
方五自信的道:“七哥你放心,刘奎最多一个时辰后就得出来,惊动不了。”
而在另一处,两名家丁也盯住了正在外室那里的赵国章。
在夜禁时间到来之前,刘奎从那个院子里走出来,又恢复了肃穆的气质。
躲在屋檐下走出了一条街后,刘奎上了来接自己的牛车,回想着刚才那几个女人的味道,不禁砸吧着嘴,陶醉在其中。
刘奎家住在建安,距离朝天宫不远。老牛拉着这辆朴素的车慢慢的前行着。车里的刘奎也不着急,反正今日他也不准备‘幸’家里的那几位女人。
“老爷,今日还是走左边崔八巷吗?”
前面赶车的车夫问道,在车里躺着的刘奎懒洋洋的道:“不走那里走哪里?还是你觉得你家老爷被人看到了是好事?”
作为御史出入那种地方是忌讳,所以刘奎每次从那种地方回家时,都会绕道崔八巷。
牛车驶入崔八巷,也就进入了黑暗之中。
刘奎有些疲倦的骂道:“装穷!这些锦衣卫的家伙,家里的钱财都堆积成山了,可连个灯笼都舍不得点。”
前面赶车的车夫借助着马车上的气死风灯,小心的赶着老牛前行,闻言就腹诽着:你说锦衣卫有钱,可咱家也不差钱吧!可你还不是装抠门?居然连辆好点的车都舍不得置办。
这时刘奎听到了右边一户人家传来了女人的叫骂声,就问道:“前面就是赵国章吧?”
“是的老爷,他家的妻妾又开始闹事了。”
刘奎不屑的道:“连家里都安抚不好,还敢出去不归宿!不读书终究是莽夫啊!”
车夫想起家中被欺压的正室母子,不禁撇撇嘴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一夜,赵国章没有回家,家里的妻妾闹腾了半夜,周围邻居也习以为常的当听戏。
这一夜,方醒睡得很踏实,连外面起风了都不知道。
一夜之间,仿佛深秋就来临了。
清早起床,方醒看着满院子的落叶抱怨道:“别人看着落叶都能写首诗,可我却只想吃叫花鸡。”
张淑慧顶着白里透红的小脸出来问道:“夫君,什么是叫花鸡?”
方醒笑道:“就是叫花子吃的,哪天我做一次让你们尝尝。”
“我才不信呢!”
张淑慧俏皮的白了方醒一眼,然后就去了议事厅。
方醒笑了笑,在台阶上跺跺脚,就去了前院。
辛老七已经等候多时了,见到方醒,就把昨晚跟踪的情况说了一遍。
“少爷,赵国章是锦衣卫,所以敢夜不归宿,可刘奎却要装正人君子,在夜禁前必须要到家。”
“昨晚赵国章的几个妻妾打作一团,后面他的两个儿子也开打了,比唱戏的还热闹。”
赵国章的两个儿子不同妈,当妈的在干仗,儿子肯定会去帮忙,最后多半都是以混战而收场。
辛老七觉得自己有十多种办法能干掉赵国章,至于刘奎,他不知道方醒的用意所在,不过一起干掉也没问题。
“果然都是国之栋梁啊!”
方醒揶揄道,然后看着阴沉沉的天空,和煦的微笑道:“既然都是人才,那就做个伴岂不是更好吗?”
辛老七只知道点头,至于为什么要拉上那位御史,他根本就不关心。
“秋天真是个好天气!”
第189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
国子监之事过去后,马苏觉得同窗们看自己的眼神都有些不对,特别是那几个平时不大对付的。
“马苏,你的老师怎么没动静了?”
散学后,大家都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可有两个学生却嬉笑,挑衅的数落着马苏。
马苏收拾笔墨的动作定了一下,然后抬头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是说方醒问心无愧,所以无需大张旗鼓。
那人冷笑道:“那可是皇太孙,你那老师蛊惑国本,迟早是去诏狱的下场!”
马苏昂首道:“仁者见仁,只有心胸狭隘者才会在私下议论别人,”
那人讥笑道:“不会是你的老师当了缩头乌龟吧?小小的举人,也敢在国子监咆哮,可惜再怎么挣扎,他也是一辈子居于吾等之下!”
房间里的气氛一窒,大家都静悄悄的看着马苏。
这等侮辱人师的话语,只要是有血性的男儿,当然忍不下去。
果然,马苏的脸色一变,冷道:“事前缩头,事后大言,这就是你的成就吗?那我还真不敢苟同。”
“就是,毛俊那天也在,可他当时缩在后面,一句话都不敢说。”
“我教你一个乖,这就叫做门槛猴,门槛内外,完全是两个人,窝里横啊!”
“不要脸,虽然我不喜欢那个方醒,可也见不惯毛俊这种小人行径!”
“……”
毛俊的脸颊颤动,对这些闲话置之不理。
“方醒不过是仗着运气好,得了太孙殿下的青眼,这才嚣张跋扈。”
毛俊的脸上闪过嫉恨的神色,哈哈道:“我告诉你马苏,已经有御史准备弹劾你的老师了,到时候我看方醒怎么骗人!”
“你敢说我的老师骗人?”
这年头辱人老师如辱人父母,而且方醒待马苏那真是慈父一般,所以马苏的眼睛马上就红了。
“我就说了,你想怎地?”
毛俊的得意的道,还四处梭巡,极为自豪。
“去尼玛的!”
没走的人目瞪口呆的看着国子监的好学生马苏挥舞着拳头冲了过去,都以为他是在自取其辱。
“毛俊看着比马苏大了一截,他居然敢去揍毛俊,这不是找打吗?”
“辱人老师,就算是打不过也得打啊!”
“呃!马苏居然……”
今天马苏是昂着头走出的国子监,哪怕脸上带着青紫,可神情振奋。
“跟谁打架了?”
回到家,听到母亲这么问,马苏窘迫的道:“母亲,今日有人说了老师的坏话,我忍不住就和他打了一架。”
其实马苏还没说的是,他和那个毛俊事后还被绳愆厅打了手心,所以他现在就把肿胀的左手收在了身后。
方醒知道了也只是嫌弃道:“打架都没打赢!”
于是第二天早上马苏就倒霉了。
“小马。”
马苏刚跟着出完操,就被辛老七叫住了。
辛老七的眉心能夹死苍蝇的道:“你的身体还是太单薄了,以后单独练。”
方醒看着马苏在辛老七的指导下练习拳脚,然后对方五说道:“那两人如何了?”
方五说道:“刘奎家里的正妻想和离,可刘奎不干,所以最近不大着家。赵国章的日子很规律,去那些外室和秦淮河边的频率一个样。”
“你又输了。”
看着马苏被辛老七轻易的制住了,方醒淡淡的道:“寻找规律,准备动手!”
方五兴奋的道:“是。”
方醒骑着大白马,还是独自一人去户部。
大白马兴奋的在行人稀少的官道上奋蹄,直到前方出现了一人一马。
方醒眯眼看着纪纲,然后就看到他的后面追来的十多骑。
眉心上的一个大伤疤,周围还敷着伤药,红黑相间的看着有些恶心。
这样的纪纲还是方醒第一次见到,所以他笑道:“纪大人大清早的就堵着我的路,是想法办我吗?”
“你是谁?居然敢拦住我们的路!”
“滚开!”
纪纲还没说话,可他的扈从就已经开始叫骂了。
锦衣卫跋扈大明,什么时候还需要给人让路了?
纪纲伸出手,朝身后摆摆,然后就是一阵静默。
两道目光在半空中相遇,就像是……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纪纲在这个时候居然荒谬的想到了这两句诗。
这里离神机营不远,那些早上起来的军士看到这副景象,都纷纷嬉笑着,指指点点的。
可当时间渐渐逝去,那些嬉笑也跟着消失,一股诡异的气氛在官道上升起。
方醒端坐在大白马上,而大白马今天也很争气,居然打着响鼻,冲着纪纲的那匹好马在挑衅。
纪纲哑然失笑,然后森然道:“你莫不是以为自己有恃无恐?”
方醒看看左右,才知道纪纲是在对自己说话,就笑道:“我有什么资本你不知道吗?”
两人在打哑谜,旁人根本就猜不到刚才对话中的意思。
纪纲才对方醒生出恶意,可得力手下就在秦淮河边给人爆了头,至今凶手还没找到。
以前的方醒还得靠着皇太孙老师的名头来避开恶意,可如今不一样了。
如今的方醒可是出了一本书的人,哪怕这本书的内容不得主流舆论的喜欢,可依然是不得了。
皇家负责印刷的部门已经连续高速运转很久了,可市面上的‘数学第一册’依然是供不应求。
这是什么?
这就是大势!
因为方醒不要一文钱的润笔,而且朱瞻基也没有从中提取好处,所以这本书的价格低的令人发指。
当这本书行销于大江南北之后,当方醒的名字随着这本书开始在人们的口中谈论起后。
这大势就不一样了!
这等争议性的人物,没有皇帝的支持,没有确凿的证据……
谁敢动他!
“哼!”
纪纲冷哼一声,然后用他那标志性的眼神看着方醒道:“姓方的,别忘了你只是个举人!”
方醒看着时间不早了,就去了和纪纲消遣的心思,笑道:“我是举人我骄傲,而你却只是个秀才!”
纪纲当年被老师逐出师门是他的最大痛处,等他位高权重之后,没人敢再提这个伤疤。
可今天方醒就提了,而且还是有恃无恐。
方醒看着纪纲那铁青的脸色,心中好笑。
明的老子不怕你,暗的吗,你有本事就晚上来摸方家庄吧,只要你不怕折损人手。
第190章 挑拨,布局
方醒和纪纲在神机营的外面碰面的事情没几个人知道,也没人去传播,所以很快就消散了。
天气渐冷,关外的瓦刺人也消停了不少,可朱棣的情绪却一点都没随着局势的缓和而消退,反而是更加的亢奋了。
“瓦刺缺粮了?”
朱棣看着跪在地上的纪纲,嘴角抿紧,眼中闪烁着一股火焰。
我需要战斗!
大明需要战斗!
纪纲伏身道:“是的陛下,瓦刺人今年和阿鲁台几次小冲突,虽然取胜,可却因为兵力调用过大,牛羊的长势不大好。”
报应啊!
朱棣心中喜悦之极,然后难得的给了送来好消息的纪纲一个柔和的表情。
纪纲窥看到这个表情后,就装作犹豫的模样说道:“陛下,臣……”
朱棣嗯了一声,纪纲急忙惶恐的道:“陛下,臣近日听到了一种传闻,恐有侮圣听,不知该说不该说。”
朱棣最烦的就是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他握着朱笔的手腕都绷紧了。
“陛下,有人说,聚宝山千户所就在聚宝门外,而且还不是掌握在可靠人的手中,一旦生变,恐皇城……”
“滚!”
朱棣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来,纪纲急忙叩首,然后倒退着出去。
大太监在边上暗自冷笑:你纪纲以为陛下是傻子吗?
不说神机营就在离聚宝山不远的正阳门外,光是皇城周围的兵力就能让万人以下的敌军突袭不成,倒折把米。
而且刚才纪纲的话里有挑拨朱瞻基和朱棣之间关系的嫌疑,要不是朱棣对朱瞻基没有猜疑,那就不是一句滚了。
要知道朱棣是推翻自己的侄子上位的,所以他对宗室的管理很严格,建文帝手中没有完成的削藩在他的手里基本上是大功告成了。
所以目前的朱棣根本就不会想到会有朱家人敢有谋逆之心。
大明和唐朝时不一样。
唐朝时,世家门阀林立,人家根本就看不上所谓的皇家,在编写世家谱时把李家的排名拉到了后面,李世民还没辙,最后还是武则天用铁腕解决了皇家地位不高的问题。
所以李隆基这位踩着武后扫清的道路上位的皇帝很得意,享受了许久的荫萌,随后却被安禄山把他从梨园中惊醒。
而大明之前的世家门阀早就被蒙古人的铁蹄扫光了,留下了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给施政者。
李世民干掉自己的兄弟上位,而且还软禁了自己的老爹,这导致他在当时读书人的眼中就是个笑话。
所以所谓的唐宗根本就不敢展露一点暴戾出来,不然史书上他就是弑兄囚父的渣渣,这也让魏征得以青史留名。
而朱棣却不同,他是在侄子削藩的逼迫下起兵,而且上位后不断的打击蒙元残余,为以后大明的边疆提供了一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