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988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988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瞻基想了想,觉得应该是文皇帝去了之后,方醒就陷入了一种颓废状态,只是惯性和责任感在支撑着他前行。
    “德华兄……”
    他不禁脱口而出,然后有些懊恼。
    可方醒却没有惶恐,甚至还开了个玩笑:“别啊!你好歹也是三个娃的爹了,话说玉米长势咋样?”
    朱瞻基反唇相讥道:“土豆长势喜人啊!”
    两人相对一视,然后都大笑起来。
    熟悉的感觉又来了,朱瞻基也多了几分精神,说道:“李二毛的奏章倒是恰到好处,你此次刚清理了南海,暹罗那边被方政从陆路打怕了,海上的船队更是让他们闻风丧胆,这就是大明最安全的时候。”
    “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既然朱瞻基都心动了,方醒觉得机不可失,就说道:“既然要动,首先就要统一朝中的认识,否则此事必然不成。”
    可这会带来纷争,但朱瞻基还是点点头,应承了此事。
    “我先去说说,探探口风。”
    方醒一旦察觉到自己的颓废,马上就会用行动来洗去那些拖延和迟疑。
    雷厉风行的那个兴和伯又回来了呀!
    看着方醒大步出去,俞佳觉得阳光好像都明媚了些。
    朱瞻基一直在微笑着,从朱棣去了之后,他觉得自己好像就在孤军奋战。
    方醒虽然一直在帮他,可……可却有些懒散,以前的那种主动性很少再看到了。
    “去皇后那里。”
    心情大好的朱瞻基去了胡善祥那里,亲自过问了她的身体,并威胁了御医,最后还亲了小玉米一口,丢下一宫的啼哭声跑了。
    胡善祥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的,而御医却如丧考妣。
    他差点以为朱瞻基是暗示自己对胡善祥下手,直到随后皇帝的赏赐蜂拥而至,他这才释然。
    而方醒却直接去找到了夏元吉。
    “夏大人,敢不敢支持一把!”
    夏元吉觉得方醒的姿态有些锋芒毕露了,就诧异道:“你这是想从窝里蹦出来了?”
    方醒哈哈一笑,说道:“身体有些老毛病,休息了一阵,这不大事来了,我岂能躲在家里?夏大人,一句话,你支不支持此事?”
    夏元吉头痛的道:“本官知道此事的重要性,现在不弄,等以后怕是谁都弄不了了,可陛下准备好了吗?准备好承担后果了吗?”
    方醒目光炯炯的道:“我先扛着,有什么不满,有什么手段先冲着我来。”
    “你终于还是回来了啊!”
    夏元吉有些唏嘘,说道:“老金忠去的时候,本官以为大明最后一位慷慨之士都没了,可你终究还是出来了。”
    方醒抹了一把脸,说道:“文皇帝去了之后,我有些颓废了,总觉得这世上少了一个值得我尊重,并为之效力的长辈,这一颓废就到了现在。”
    夏元吉欣慰的道:“好啊!此事既然你要出头,本官也没话说。”
    “读书人是一代一代的,他不是说这一代没了优待也跟着没了,那些人大多经过一代的经营,在地方上的关系盘根错节,而且科举经常举办,享受特权的人越来愈多,加上那些官宦人家,大明是在负重前行啊!”
    方醒随即就去了兵部,张本一听他的来意就说道:“此事是好事,只是本官却觉得有些不妥,担心会引发些不测,不过既然陛下决定要做,那本官肯定尽力。”
    张本的顾虑也是大部分官员的顾虑,当然,更多官员感受到的是唇亡齿寒。
    今天取消了那些人的优待,以后我辈的子孙怎么办?
    方醒在六部尚书那里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辅政学士那里他没有去问,因为那是朱瞻基的地盘。
    杨荣代替朱瞻基开始了统一意见。
    “……此事会撼动国朝的根基,杨大人,这不是虚言,那些读书人若是失去了这个优待,就泯然众人矣,谁还肯忠心耿耿?谁还肯一心苦读?”
    黄淮的身体愈发的差了,说完就剧烈的咳嗽起来。
    这话是内部的话,杨荣开始时就说过,今天的话谁若是泄露出去,他第一个出手。
    既然坦诚说话,杨溥也开口了。
    “此事于国有利,只是对以后的坏处却很明显。诸位想想,失去了这些优待,国朝取士就那么点人,剩下的人怎么办?”
    杨溥摇摇头,眉头皱的紧紧的:“寒窗苦读十年,可终究是一场空,谁愿意读?”
    杨溥这不是在为了反对而反对,他是在担心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反应。
    杨荣点头道:“这个担忧本官也有,可……咱们居庙堂之高,若是视而不见,百年后恐怕又将会见到户部仓库空荡荡的场景了。”
    一旦土地兼并延续下去,那就是滚雪球,越滚越大。
    杨溥承认这个问题存在:“杨大人此言不差,前几朝的崩溃大多源于百姓失地,赋税减少,大明不能走那条路。可……大明目前的疆土扩大了多少?需要多少百姓去填补?本官以为,百年之内都填不满那些地方。”
    这是给朱瞻基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咱们先不动,人口多了,田地被兼并多了,不够了,咱移民。
    大家都对此有些意动,甚至连杨荣都难免。
    对于已经平稳的朝政来说,杨荣不希望看到动荡。
    而方醒却截然不同,恢复了斗志的他恨不能马上找个人来开片。
    “德华,听说你要动读书人的饭碗?”
    来人是陈嘉辉,方醒满腔的激情都无法发泄,只得请进书房,然后解释了一番必要性。
    陈嘉辉宦海老臣,对这些再熟悉不过了,他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晓,只是你却在捅马蜂窝,一旦马蜂被激怒了,满头包是小事,大明可就乱了。”
    “而且你想过没有?一旦开了头,谁能收拾残局!”
    如离弦之箭啊!
    方醒说道:“此事现在不做,以后谁都不敢做。”
    这个答案在陈嘉辉的预料之中,他叹道:“陛下年轻,你也年轻,准备怎么弄?”
    “先弄个地方试试。”
    “给他们些希望?只是谁去那地方主持……怕是不好过啊!”
    “小侄会主动请缨。”
    方醒从容的道:“陛下能够支持,这已经是在冒着风险,我如何能置身之外?干了就是!”

第1958章 会死人的
    朱瞻基从登基以来,虽然偶有革新,但都没有脱离大明原有的框架。
    就说宝船出海吧,那也是朱棣的首创,朱瞻基不过是继承而已。
    李二毛……
    李二毛走进了都查院,他感到那些同僚的眼神都不大对。
    敬佩?
    不,看疯子吧!
    这个疯子,他居然捅了个大窟窿出来。
    一个小吏从侧面走来,近前说道:“李大人,王大人叫你。”
    李二毛点点头,一路去了王彰那里。
    王彰好像生病了,正用一块毛巾盖在自己的额头上,见他进来,就指指对面。
    “你……是怎么想的?”
    大抵是伤风了,王彰说话的鼻音很重。
    李二毛没坐,他站着说道:“大人,下官以前是樵夫,以前每年粮长都会来收粮,村里的道:“小孩子操练有个度,不然以后长不高。”
    土豆嘴里嚼着肉,胡乱的点头。
    平安也是这般,两兄弟都想赶紧去书院。
    “这是急什么呢?”
    小白嗔道。
    土豆把嘴里的食物咽下,端起碗喝了豆浆,嚷道:“二娘,书院今天要开运动会,我和平安要参加,一定能弄到一床棉被回家。”
    平安也赶紧吃了,起身道别,和土豆一溜烟就跑了。
    “大哥,二哥,我也去……”
    无忧的召唤并未得到回应,她委屈的趴在方醒的腿上,用双手揉着眼睛,装哭道:“爹,大哥和二哥不理人。”
    方醒摸着她的头顶,佯怒道:“回头爹就收拾他们。”
    无忧不哭了,哀求道:“爹,我想去看。”
    “夫君,时辰差不多了。”
    张淑慧起身去里面拿方醒的衣服,小白也赶紧叫人来收拾了,然后去帮忙。
    穿戴整齐,方醒抱起无忧说道:“晚些让嬷嬷们带你去看,还有淑慧,你们若是无事也可以去看看,解先生会安排好地方的。”

第1959章 朕会顶着
    一个大肉包足以填饱方醒的胃,可他却觉得还有些馋,于是一路进宫的路上,他在一个老婆婆的摊子上又买了五个锅贴。
    老婆婆的生意不错,周围有三个相同的小摊,可大家都乐意来她这里买。
    方醒在付钱时随口说了一句:“老人家的生意好啊!”
    老婆婆接过铜钱,用那浑浊的眼睛看着方醒,骄傲的道:“我每日寅时起来做炒粉丝,家里人都尝过,满意了才来卖。”
    方醒若有所得的上马,一直到宫中,他依旧在回想着那骄傲的神色。
    我努力,所以我成功。
    广场上站着不少人,天色幽暗,周围的灯笼一闪一闪的,方醒觉得就像是一群僵尸在聚会。
    “兴和伯这是没吃早饭?”
    杨士奇的话里带着火气。
    不只是他,其他人多多少少都带着火气。
    原本海晏河清的大明被李二毛把水搅浑了,谁的日子能好过?
    方醒把最后一点锅贴塞进嘴里,对着杨士奇点点头,然后一路走过。
    无数目光在他的身上聚焦。
    厌恶、艳羡、嫉妒、仇恨……
    方醒坦然走到了前方。
    他站在中间,目光在左右转动。
    以往他喜欢混在文官队列里,因为他爵位的属性不明,所以从朱棣到朱瞻基都任由他闹腾。
    可今天他最终却走进了武勋的队列里。
    这人改性子了?
    张辅也有些诧异,问道:“今日你可以不来的。”
    “我的脸皮不厚。”
    方醒打个嗝,然后拿出一个精巧的小瓶子喝了一口茶,舒坦的叹息着。
    李二毛弄出来的事,他怎能让朱瞻基独自来扛。
    朱瞻基随后就到,一番礼节后,开始了议事。
    近期的大事都过了一道,无人有异议。
    天色亮了,那些太监们小心翼翼的把灯笼熄灭。
    这大抵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一次御门听政,以至于不少人都在偷偷的打哈欠。
    “从太祖高皇帝以来,朝中对读书人多有优容,对于寒门子弟,减免赋税劳役,这本是助学……”
    大菜上桌了!
    瞬间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而且有些无意的在瞥着方醒。
    朱瞻基昨晚睡的很早,所以现在精神不错。
    “人心不足,本是优待寒门学子的善意,却泛滥了,泛滥成灾了!”
    朱瞻基的话里渐渐带上了火气。
    清晨的风从广场上吹过,带来了一丝凉意。
    再过们都以此为己任,说到底还是方某的主意。”
    朱瞻基默然,群臣默然。
    方醒微笑道:“陛下,臣以为……济南府极佳。”
    ……
    大朝会结束,可留下的波澜却远远没有平息。
    “方醒把此事的责任接了过来,不枉本官点了一下。”
    杨士奇的本意就是不想让朱瞻基直面此事,免得事败之后,君王的权威荡然无存,大明怕是要开始动荡了。
    杨荣颔首道:“杨大人先前的时机把握的极好,否则陛下大概要出面了。”
    杨士奇叹息道:“兴和伯早有此意,他倒是有担当,却不怕粉身碎骨吗?”
    金幼孜冷笑道:“他是准备名垂青史的人,粉身碎骨怕什么?”
    黄淮喃喃的道:“大明兴和伯……他这是要求名吗?”
    在他们看来,将心比己,方醒的举动真的是和疯子差不多。
    可疯子能得到三代帝王的看重吗?
    显然不能。
    而且这人还是个文武皆能的全才……
    杨荣坐下后,沉声道:“他要名的话,三代帝王信重,灭国无数,开书院,兴科学,哪样都足以让他名垂青史,还要什么名?”
    “是啊,他还要什么?”
    金幼孜有些沮丧,“他这是……要为大明开万世太平,我……谁是蠢货?”
    金幼孜居然骂粗口了,杨荣诧异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不能惜身,我辈就是太过爱惜羽毛,不过奈何啊……”
    ……
    文官和文人本是一家人,杨荣的出头让方醒的心中微暖,更让他觉得此时是最佳时机,错过了,以后再难出手。
    “为何要选在济南?”
    暖阁里放了两盆冰,很是怡人。
    方醒微笑道:“我说是为了离京城近些,你信吗?”
    朱瞻基摇摇头,无奈的道:“你这是不但要把天给捅个窟窿出来,还想去圣人的地盘挑衅,朕……也头痛啊!”
    “你说行不行?”
    “朕……担心你回不来了。”
    “那到时候你就看护着我的妻儿,保住书院,等书院一批批的学生出去,到时候你再接着干。”
    “你这是破釜沉舟了?”
    “对,你在后面顶着,不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