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998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998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群臣心中凛然,朱瞻基厌恶的道:“都散了吧,等核查送来,朕再看看那些君子的本来面目。”
    皇帝要借机生事了。
    群臣对此却无可奈何。
    这时有人出班道:“陛下,兴和伯家的另一个爵位……”
    ……
    方醒走后,方家庄依旧如故,只是张淑慧不时接了莫愁母子来住几天。
    对于莫愁,小白依旧有些忌惮。
    作为大妇,张淑慧必须得要展现自己的风度。
    可所有的风度在听到宫中传来的消息后都烟消云散了。
    “夫人,有人说二少爷该袭爵了。”
    张淑慧的面色瞬间就变得冷冷的,她瞪了欢喜的小白一眼,说道:“让黄先生来。”
    黄钟比张淑慧还早一步接到了消息,所以进了内院后,他垂眸道:“夫人可是为了二公子的袭爵之事烦忧吗?”
    隔着一道屏风,张淑慧说道:“是,夫君在济南操心国事,如履薄冰,可有人在这个时候抛出平安袭爵的建议,这就是在给方家找麻烦。”
    黄钟侧身对着屏风说道:“夫人,这是想让方家内部混乱一阵的意而已,诸位大人若是有何想法,尽可等家父归来后再行商议。”
    这话里居然带着典故,这下连杨荣都在抚须微笑。
    王翦的旧事,还有张良的旧事,被土豆用了欺人和嚣张跋扈,以及闭门谢客,另类的表达了出来。
    方醒此行关系重大,不比王翦当年的情况好。
    若是方醒在济南大开杀戒,大明马上就会陷入混乱之中,这可比王翦当年要严重许多。
    而且土豆还顺带拍了朱瞻基一记小马屁。
    当今陛下无需方家用那等手段来自保。
    至于等方醒归来商议,那只是个笑谈。
    谁敢拿这等事和方醒商议,保证会被喷的体无完肤,而且从此还会上了他方某人的黑名单。
    我家的事关你毛事,你这不是居心叵测是什么?
    朱瞻基的脸上浮起了微笑,杨荣知道,皇帝对土豆算是极为满意。
    土豆对朱瞻基拱手道:“陛下,学生尚有功课,若有错漏,请陛下责罚。”
    这话进可攻,退可守。
    我还是个学生啊!说错了什么,皇帝你也不好意思和我计较吧?
    朱瞻基点点头,说道:“你自去吧,回头让你家无忧进宫,端端想她了。”
    皇帝最后来了个神助攻,然后让人带着土豆出去。
    等土豆走后,朱瞻基突然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杨荣出班道:“陛下,兴和伯家学渊博,方翰青出于蓝。”
    朱瞻基摆摆手道:“他还小,比不得。”
    皇帝这是对土豆爱护到骨子里去了啊!居然还担心捧杀。
    群臣散去,朱瞻基去了胡善祥那里。胡善祥在接受御医诊脉,朱瞻基只让人把孩子抱出来。
    “陛下,殿下身子康健,饭量大。”
    奶娘把哭的地动山摇的玉米抱过来,朱瞻基捂额道:“这孩子的哭喊怎地那么大声?”
    奶娘轻轻的颠着玉米,说道:“陛下,殿下不喜欢被困着,总是想伸手伸脚,慢慢就好了。”
    朱瞻基接过孩子,低声道:“想伸展手脚吗?”
    孩子一下就止住了哭声,静静的看着朱瞻基。
    朱瞻基摸摸他的小脸蛋,失笑道:“稚子无知,你且好生的长大吧。”
    等御医走后,奶娘抱着孩子进去,对胡善祥说道:“娘娘,陛下看来对殿下颇为喜爱呢!”
    她既然成了玉米的奶娘,一颗心自然就放在玉米的身上,等以后玉米要是有君临天下的一日,她的好处不言而喻。
    胡善祥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她接过孩子,熟练的哄着。
    不知名的歌谣轻轻被哼了出来,玉米渐渐的睡了过去。
    室内静谧,外面被阳光染成了光明,而室内却让人觉得有些暗。
    明与暗,就这么共处于方寸之间……

第1979章 粮食涨价
    济南依旧被阳光笼罩着。
    泉水汨汨流淌,几个孩子蹲在小河边,伸手进去浸泡着,然后抬头欢喜的喊着凉快。
    一个妇人在家门口叫骂着,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大抵是骂丈夫又出去和狐朋狗友喝酒,拿走了家中的买米钱。
    河边的柳树下,方醒说道:“交趾和奴儿干都司的大米正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北方,大米有成为大明主粮的趋势,而粮食宽松之余,朝中应当要出台些保护粮价的措施,以免谷贱伤农。”
    街坊都在劝着那个妇人,她越发的委屈了,神态激烈。
    “山东这边近些年时常有些灾害,兴和伯,这里需要大量的米粮,可每次粮食运到,最多的还是给了京城和边墙,山东这里被朝中诸公遗忘脑后,昨日的粮价又升了。”
    常宇的声音有些飘忽,方醒咬着一根柳枝问道:“市面上的粮食应该不多了吧?”
    “是,有人在囤积。”
    “这是一种让人恶心的小手段,他们期待着本伯用武力去解决,然后制造舆论,把自己置身于弱势的一方。”
    方醒回身,看着沉默的姜旭泽问道:“姜大人以为如何?”
    姜旭泽强笑道:“兴和伯,下官以为马上就是收成,这只是小事。”
    “这便是青黄不接。”
    方醒摆摆手,姜旭泽赶紧说有事在身,然后和常宇一起告辞。
    青黄不接,这是那些粮商和地主们的盛宴。
    你家没粮食了?
    来买吧,只是这时节不大好,价格要高几成。
    没钱?
    来,我借给你!
    只是利息有些高,你要是嫌弃……那就一家子去吃草根吧。
    方醒在河边坐了一会儿,就在那妇人的丈夫被几个舅子推攘着回来之后,他微笑着,觉得这一幕真的太有生活气息了。
    沿着街边缓缓走过,看着那些市井百态,方醒就像是个游手好闲的地主,就这样一直溜达着。
    “还涨价?这还让人活不活了?”
    一家米店的门口挂着个牌子,上面写着米价。
    “老爷,和前几日比,涨了两成。”
    方醒点点头,看着那些买米的百姓在店里和伙计吵架。
    “那些大海船送了那么多粮食来,怎么还涨价?”
    “什么大海船,那些粮食都送去了京城和边墙,还有修路,哪一处不要粮食,咱们山东去岁遭灾,今年的收成看样子也好不了,都没粮食了,要买就买,不买就回家和妻儿一起挨饿吧!”
    “掌柜,便宜些吧?家里都断粮了。”
    “你断粮,可小店也断了粮,今日不买,明日弄不好还会涨价,自己掂量着办。”
    米店外面围了不少人,这些人带着口袋,沉默的看着写着今日米价的招牌,神色麻木。
    每次粮食涨价,背景大抵就是灾荒。
    可大明目前并不却粮食,在户部的统筹之下,缺粮的各地都会有补充,不会让粮价飙起来。
    ……
    “先生,粮价已经涨两次了。”
    杨彦兴冲冲的去报信,十七先生却只是淡然。
    “这里离京城近,他随时能从京城抽调粮食过来,所以那些人的手段实在是不忍目睹,那人要是发怒了,弄不好会把粮价给打压到让他们破家的地步,何苦来哉……”
    杨彦心中冷笑着:那些人破家管我屁事,他们哪怕是破家,粮食却是在的,等待时机依旧能东山再起。
    十七先生在喝茶,他喝了一口,赞道:“这边的水好,老夫就想着哪日能在此常住,不说旁的,只要每日能饮这等茶水三杯,便是神仙也不换。”
    “只是这段时日里,这水让人觉着多了些污浊。”
    杨彦仔细听着,他知道这是十七先生对局势的判断和谋划。
    “若是有人能让这水重归于甘冽,想必会是一城欢喜……不……”
    十七先生盯着杨彦,冷冷的道:“是一国欢喜,宇内,其人当名垂青史,当不朽!”
    这话里有话,杨彦笑道:“外面的人多知道先生之名,便是天下都去得,何况区区一个济南。至于……这水,学生以为许多人都在喝这水,总有人会出来涤荡污浊……”
    十七先生放下茶杯,看着杨彦,眼神陡然冷厉,说道:“你想多了,老夫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问。”
    杨彦瞬间汗湿背腋,他低头道:“是。先生雅量,学生只是在此讨教学问。”
    十七先生指指外面,杨彦躬身告退。
    “先生,这人胆小怕事,对咱们没多大帮助吧。”
    “老夫要的是他去带头,什么帮助?他也配帮助咱们家?可笑!”
    ……
    “粮食又涨价了。”
    杨彦在一家客栈找到了两个同伴,邓珐和何山。
    邓珐有些忧虑的道:“粮食涨价,这会让方醒愤怒,秀屿兄,这是谁的手段?不合适吧!”
    何山躺在床上,懒洋洋的道:“管他们的呢,咱们坐看风云起,至少百姓现在应当是在恨方醒,恨他多事。”
    杨彦喝了一杯茶,眉间振奋的道:“清理田亩的好处暂时还无法显现,可粮食涨价却是实实在在的,方醒再能干,可百姓却愚昧,最后他必然会吃力不讨好,等平息下来之后,倒霉的自然倒霉,可和咱们有何关系?”
    他摊开双手,看着两个同伴。
    一阵戏谑的笑声响起,满是得意和……事不关己的轻松。
    杨彦随后又去了一处大宅请见。
    大宅里居然有一条小溪,不知来处的泉水静静流淌。
    周围花草树木点缀,庭院深深,环境清幽。
    跟着仆役沿着小溪进去,在前方有一个亭子。
    亭子横跨小溪,坐在里面就能听到流水淙淙,水气袭人,清凉舒适。
    有乐声从亭子外传来,杨彦掩住心中的鄙夷,近前拱手道:“见过丁先生。”
    亭子里坐着一个大汉,他一手揽着一个女人,本是闭眼,听到声音后就淡淡的道:“你来作甚?”
    杨彦看看那两个女人,说道:“有些事情想和丁先生说说,可否……”
    大汉松开手,睁开眼睛,说道:“你们先去,晚些老爷我再去宠幸你们,哈哈哈哈!”
    宠幸……
    一句话就把大汉的大胆表露无疑,杨彦不动声色的等人都走了之后,走进亭子说道:“有人说了,若是谁能让济南的泉水再次甘冽,那人将会受用不尽。”
    大汉冷冷的道:“别给老子说这些莫名其妙的话,有事说事,不然滚蛋。”
    杨彦皱眉看着小溪对面走来两个男子,说道:“丁二奴,别……”
    “老子现在叫做丁耀。”
    桌子上全是酒菜,大汉拎起酒壶,仰头就灌。
    杨彦退后一步,说道:“丁耀,那人太厉害,无需动手,斩除羽翼即可。”
    丁耀摆摆手,那两个男子又退了回去。
    他打个酒嗝,目光俾睨的看着杨彦,问道:“谁担保?”
    杨彦摇摇头,说道:“此事有利于国,丁耀,你虽然因为救过前知府的儿子,从而被招安,可你得知道,没有新的功劳,那些人随时都能拿你去领功,所以……你没有拒绝的余地。”
    丁耀把酒壶扔了出去,骂道:“老子就知道你们这些人不安好心,惹恼了老子,老子就带着兄弟们杀出去,弄死你们。”
    杨彦微笑道:“你没有拒绝的余地,那人你也无法拒绝,否则你就算是重归山林,也是死路一条。”
    酒壶在小溪里飘荡着,载浮载沉……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

第1980章 大明不缺粮食
    粮食涨价愈演愈烈,百姓自然是要闹腾,可知府衙门和布政使司,包括按察司都没有动静。
    别买!
    一个消息在市面上开始流传着。
    马上就会有无数粮食涌入济南,到时候粮价将会被腰斩。
    百姓是盲从的,消息出来之后,有人就去衙门求证,却只得到了一个含糊其辞的回答。
    粮食会有的。
    “开仓,先压压。”
    常宇来求见方醒,很坦率的说道:“兴和伯,不管您是要钓鱼还是什么,可百姓经不起折腾,本官以为可以开仓了,只是需要您的许可。”
    地方官是可以开仓放粮,这个是朱棣后期特许的权利。但是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遇到了影响粮食产出的灾害。
    地方官先放粮,事后会有官员下来核查情况,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城门处马上就会多出一串脑袋。
    济南现在没有遭遇灾害,放粮的条件不足,只有方醒作为皇帝的代表,有这个权利决断。
    方醒手中拿着一份文书在细细看着,闻言说道:“不着急。”
    常宇忍住火气道:“兴和伯,目前市面上传言粮食马上就到,可粮食在哪?若是百姓苦等而不得,到时候……。民变……”
    说着他的眼中浮起惊惧之色:“到时候那些人趁势起哄,济南就乱了呀!”
    民变历来都是地方官最怕的事件,不管你是否能平息下去,事后京城那边必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