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皇宋 >

第76章

皇宋-第76章

小说: 皇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府长史曹飞良倒是有一些独特的政治见解,只是可惜要留在汴梁城坐镇。
就在赵禳大失所望的时候,公孙玄虚开口了。“贫道认为王爷此时不应该回到汴梁城,反而更应该待在青州!”
赵禳精神一振,问道:“为何有此见解呢?”
公孙玄虚露出从容的微笑,道:“王爷认为自己是完人否?”
赵禳露出略带讽刺的笑意,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完人吗?”
公孙玄虚又问道:“王爷认为现在对于官家的影响力,王爷比之吕夷简如何?”
赵禳有些明白公孙玄虚的意思了,登时对公孙玄虚拱手道:“多亏先生所言!”
钱彦远在一边听得迷迷糊糊的,忍不住问道:“王爷、公孙推官,你们在打什么谜语呢?怎么下官听的懵懵懂懂的。”
赵禳有意树立起公孙玄虚的威望,对公孙玄虚做了个请的手势,道:“这就麻烦先生为子高解惑吧!”
公孙玄虚微微颌首,道:“子高,如果你刚刚辞退了你的幕僚,把往日的幕僚请回来,会不会过不了多次时间就撤退他呢?”
公孙玄虚说的虽然的幕僚,钱彦远却听出,其实公孙玄虚说的是吕夷简。“多谢先生指点!的确啊!现在吕夷简刚刚被官家起用,除非做下十恶不赦的大错,要不然官家定然不会随意换相!再加上朝廷上有百官依附吕夷简,宫中有阎文应等佞宦从中作梗,王爷怕是占不了便宜!”
公孙玄虚补充道:“非但如此,王爷到了汴梁城后,能够有什么作为呢?”
在赵禳露出若有所思的脸色后,公孙玄虚接着说道:“当初为王爷定计,是王爷在京东东路待不长时间。不想出了废后一事,正所谓大乱后必定大治。官家和吕坦夫的注意力都会被其他官员攻伐和收拾张(士逊)顺之的烂摊子,此正是王爷建立威望之时!”
公孙玄虚为了加强说服力,举例子道:“京东东路,古之青州也!故青州于春秋初年,乃天下之大富所在,故唐乃钱粮所在,现却位于大宋各路之中,不上不下,正是王爷展露才能的时候!再加上有近七十万流民等待安置,只需要王爷把此事完善,将可得京东东路民心,可依之抗衡吕坦夫也!”

第167章六条诏书

听了公孙玄虚的话,钱彦远这才明白其中缘由。没有错,赵禳是有圣眷,但这圣眷不是万能的!朝廷上不是宋仁宗说了算的,还得有文武百官的认同。
这个吕夷简名声的确不怎么样,但谁也没有办法否认他那和他的名声成反比的能力。要不然当初宋仁宗罢免刘娥垂帘听政时候的宰相,为什么唯独吕夷简一人幸免?
最后要不是赵禳和郭皇后一唱一和,说不得吕夷简现在怕早就已经挤下张士逊,担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执宰了!
罢免半年后再起被起用,这也是对吕夷简能力上的一种肯定!
同时吕夷简为相七年,难道就没有人脉的吗?提拔的官员不知道几何。
要圣眷有圣眷,要人脉有人脉。而且在士大夫支持吕夷简和赵禳的选择上,哪怕已经被贬谪的范仲淹也会选择支持吕夷简,因为吕夷简比赵禳有能力。在这个情况下赵禳回到汴梁城,怕只能够折腾出一圈小涟漪后,便只能够闭门称病。
赵禳说道:“只是如何得京东东路士子之心?如何安置八十万难民呢?这些难民皆因是灾荒的时候贱价售予当地大户、权贵,其中王孝先家据地最多,足足一千二百倾地!”
一倾一百亩,一千二百顷,换言之便是十二万亩!如果都在一起,都足够建立一个小国了!
顿了顿,赵禳接着说道:“这还是明面的,据说暗中王家人以他人名义,占据了更多,据说有万顷之多!如果要安置难民,这便需要与这些大户争地!至于开垦荒地……”
赵禳摇了摇头,脸色苦涩。倒不是京东东路没有荒地,那里都有荒地的。问题是没有钱财开发!首先土地首要的就是水源,没有水源怎么浇地啊?这水源还得选好位置,如果下游有不少田地,你分流了这水去,可就得罪不少人!
另外刚刚开垦的田地,因为这地还不熟,产量很低,多的不过是七成,少的只有六成。因此非但不能够收税,还得接济这些农户。还有当地房屋、开挖水渠、修建道路等问题,林林总总下来,这得多少钱财啊?
钱彦远这次倒是露出一些政治觉悟了,苦笑道:“这王孝先虽然被贬职,但那西夏蛮子不安分,下了一个什么秃发令,官家听闻有意让王校先回到朝廷担任要职!而新任枢密使王(曙)晦叔刚刚接任,便听闻什么旧疾复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怕是要以王孝先接此位了!如此情况下,王爷万万不能够太过得罪王家人,要不然东府、西府携手,王爷怕是有难了!”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赵禳也很是憋屈。这王孝先便是王曾的字,当初范讽也强行从他家中拉了几千石粮食出来,到了现在,赵禳却是要坐视他们为非作歹,而不能够有所动作。
在一边的公孙玄虚想了半响,要来纸张,在上方提笔龙飞凤舞,边写边道:“贫道没有什么能耐,只是记得往日看过一古文,认为可用于古往今来!想来对于王爷也有大用!”
赵禳一听,登时好奇了!听公孙玄虚说的,这古文岂不是相当于万金油吗?这得多么牛逼啊!
仔细看向公孙玄虚提笔写下的标题——《六条诏书》。
赵禳怔了怔,隐隐约约记得自己好像看过这样的一篇古文,不过有些记不住其中内容。
只是看下去,赵禳却有些不以为然了,因为这古文太过空洞,说出来看似有道理,实际上不过是废话!
只见其上如此写着……
其一,治身心;
其二,敦教化;
其三,尽地利;
其四,擢贤良;
其五,恤狱讼;
其六,均赋役;
赵禳摇了摇头,道:“不过空洞之言,有什么用处呢?”
公孙玄虚摇头,道:“王爷只是看出其表面,没有看出其核心。”
钱彦远也一正脸色,道:“王爷岂可有此言呢?此乃令绰公所作,儒家经典也!”
赵禳怔了怔,有些不以为意,又有几分惊讶的问道:“令绰公?他是什么人啊?怎么本王没有听说他的名声的!”
公孙玄虚也好,钱彦远正统儒家子弟出身也好,脸色都黑了。赵禳登时有些底气不足了,这什么令绰公难道很牛逼吗?怎么那么多人崇拜的?
“宇文泰之所以定霸北方,全赖令绰公也!”钱彦远黑着脸给赵禳补习历史。
宇文泰赵禳倒是认识了,那是南北朝中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北周的奠基人。如果说这有些陌生,那么因为唐朝而闻名天下的府兵制,想来不少人都知道一些。府兵制虽然闻名于唐朝,实际上却是宇文泰发明的。
而且宇文泰建立西魏,而当时北方还有东魏,双方同出北魏朝,以黄河、潼关中分北方。虽然大致疆土差不多,实际上人口和兵马差距都很大。
当时东魏占据富裕的河北、中原,人口逾二千万,兵强马壮,实际掌权者高欢能调动的军队不下二十万。而西魏占据的是自从东汉末年开始已经破败的关中,国土虽然不小,但多为穷山恶水,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不过最后宇文泰却战胜了高欢,宇文泰是一代了得的枭雄!
赵禳想到这里,忽然说道:“莫非是宇文泰的谋主,苏绰?”
钱彦远点头道:“正是!令绰乃令绰公之字!”
赵禳脸色也变得认真很多了,苏绰此人在历史上虽然不特别出名,但实际上此人的智慧可以用鬼神莫测来形容。当初宇文泰情况如此危急,最后靠的还是苏绰安定后方,这才让宇文泰得以击败东魏。
收拾心态,赵禳一本正经的对公孙玄虚拱手道:“请指教!”

第168章治心身,敦教化

公孙玄虚脸上虽然不动声色,心中却对赵禳这个态度很是佩服和满意。为君者需要的不是明察秋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最需要的一颗海纳百川的心,拥有决断的能力,用于承认错误的决心。
之前对苏绰赵禳流露出不屑,但当知道苏绰本人后,立刻改变态度。一点也没有因此而顾忌自己的面子上不好看。
这是多少人所不能够做到的!
公孙玄虚指着第一条,说道:“王爷如何看待治心身?”
赵禳思索一番道:“可是要为君者,以身作则?”
公孙玄虚道:“说对一半!治心身,实际上是治心和治身。心者!民心也!正所谓率至公之理以临其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带着真理治理百姓,百姓怎么可能不会顺从)”
赵禳说道:“至公之理说的倒是容易,但如何行之?”
公孙玄虚说道:“至公之理说的就是公道!虽然大户有贱买、趁火打劫的因素在其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双方情愿的情况下买卖田地的!贫道认为王爷需要的,便是派人劝说大户,晓之利害,使其再出一笔钱财安抚百姓!相信大户为了息事宁人,或多或少也会出一些。”
赵禳恍然大悟,道:“百姓虽然叫的厉害,但说到底他们底气也不足,不过是心中一股怨气作怪。虽然得了一些小钱财,但心中怨气怎么也消去一些,想来也不会再作无用功之事!”
公孙玄虚点头,道:“正是!此乃治心也!”
顿了顿,公孙玄虚接着说道:“治身,便是王爷之前说的为君者,当以身作则!君之不行,民之何行?(你当君主的行为不好,叫百姓怎么学好呢?)”
钱彦远在一边插口道:“下官记得当初对此,令绰公对此如此定下细则。”
说着,钱彦远已经摇头晃脑的背诵道:“为人君者,必心如清水,形如白玉。躬行仁义,躬行孝悌,躬行忠信,躬行礼让,躬行廉平,躬行俭约,然后继之以无倦,加之以明察。行此八者,以训其民。”
公孙玄虚哈哈一笑,道:“这不过是表面功夫,王爷哪怕白日宣淫,只需要不传于外,何足道哉?”
钱彦远却对此颇为不满,认为公孙玄虚不趁机指导赵禳走上圣人之途,乃是有奸佞之举。不过公孙玄虚展露出来的才华,使得钱彦远此时也不敢指责其,这才忍住心中的不满,没有发作出来。
在边上的赵禳反而对公孙玄虚的话大涨好感。人之所以求权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可以得到满足感,可以掌控他人的人生,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那些什么躬行仁义、俭约的,是圣人的行为。如果赵禳这样做,那他还不如回去做个逍遥王爷来的自在。
不过赵禳也看出钱彦远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不满,岔开这个话题,问道:“第二条敦教化,想来便是多兴学舍,使得百姓明公理,辨是非吧!”
公孙玄虚点头道:“此正解也!不过尚未足释其奥义。王爷兴学舍,其所出士子自然对王爷有一份感恩、一份崇敬,如此可自成一党!”
钱彦远这次忍不住了,呵斥道:“君子不群不党,此乃乱国之行!先生怎么可以如此为王爷献策呢?”
公孙玄虚也不发作,只是冷冰冰的回应道:“君子不党,故君子不足成事!汝观当今朝廷,形形色色的党派林立,其中以吕坦夫最为大,此方贬谪半年便重新起用之基础!汝如此,岂可辅助王爷成事?”
赵禳看了钱彦远一眼,淡淡然的说道:“本王不是君子。”
赵禳一句看似没头没尾的话,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钱彦远咬了咬牙关,沉默不知怎言,心中的信仰不由自主动摇了。一个略带书生气的士大夫正在远离……
过了半响,赵禳问道:“这敦教化说的容易,只是钱粮那里来呢?另外得请来大儒,不知道公孙先生对此有何见解?”
公孙玄虚早有腹稿,从容道:“对此贫道认为,不需要大兴学舍,毕竟衣不果腹,百姓如何有些习礼教呢?但也不可以对此无视,应该先把架子搭建起来,请来一名大儒,收留益都城一带的大户子弟习文,为日后奠基。”
赵禳想了想,说道:“大户虽然重要,但本王认为,寒门子弟更会感恩。这次大旱,不知道导致多少户百姓破家,应该收留失去了父母的孤儿学习。一方面可以笼络其心,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彰显朝廷之恩威!”
实际上赵禳心中还有一层打算,这些孤儿因为失去了父母、家园,正处于心灵脆弱的时候。自己如果这个时候向他们宣传对自己的忠义,为他们树立人生观念,岂不是事半功倍?那些大户子弟则不然,只是能够添加几分好感罢了!
势大可依之,势穷,还是得靠自身!
公孙玄虚朝赵禳拱手,感慨道:“王爷所见,贫道所不足也!”
赵禳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道:“不过是缝缝补补罢了!只是对于大儒,你认为应该请谁好呢?”
“有四人之选!”公孙玄虚微笑道。
赵禳登时有些惊讶了,公孙玄虚作为他属官已经大半年了。赵禳也对公孙玄虚有一些熟悉,公孙玄虚好奇,做事也比较激进,对于士大夫也颇为仇视。这大概和公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