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仕女育成记-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应该就是钦差了。
璇真不言声地碎步上前,先拜见过钦差,然后才拜见父亲——在国法面前,皇帝的代表最大,哪怕是德王、她的生父也必须得放在第二位。
“德王朱见潾、德王嫡女朱氏接旨!”
德王下跪,璇真也站在父亲的身后下跪。两人听着面前的钦差宣读圣旨,璇真心中千思万绪,但也必须得努力听仔细圣旨的内容。钦差展开黄绫面、上有双龙纹的卷轴,徐徐朗读着上面的内容。除了开头的“皇帝敕命”外,下面那一堆文字,词藻华丽,简直就是曾经在前唐里十分流行的那种骈文(也就是说,虽然词语听起来很好,可是实质的内容完全可以只用一两句话就写完的)。所说的,是德王上呈的奏本皇帝已阅,感念其情,又说德王之女既注定有此命,德王能够如此为皇室的开支着想,皇帝感到很欣慰之类的。最后,钦差宣布,皇帝准允了德王所奏,不再对其嫡女敕封任何称号。往后婚丧嫁娶,自当按平民之礼;而其德王之女的身份,依然会在宗室之册上得以保留,只是其本来所应得的岁禄,都将减去。
圣旨宣读完毕之后,德王与女儿山呼万岁,得到许可后,方才站起来。钦差面带笑容,对德王说了些皇帝关心他家之类的恩德,又对德王表示慰问。对方说道:
“前些天圣上已尽知王爷家中之事,见王爷如此能为宗室分忧,圣心十分欣慰,更赞赏王爷的良苦用心。如今王爷之女虽不得敕封,然总算是平安无事,这实在是好事、好事啊!”
德王先感谢了皇帝,然后又感谢对方的慰问。好不容易送走钦差之后,德王这才转过身来,对一直跟随在后的女儿说道:
“你病刚好些,休要累着了,先回去歇息着吧。”
“是,父亲。”
璇真告退离开后,德王也回到自己的处所。他身边侍候的人都看得出来,德王是如释重负,松了一大口气。皇帝没有怪罪,而是答应了自己的请求,这真是天大的好事!不仅王府得以平安,女儿的性命也不必再担心会受到威胁了!还有什么能比这样更好的结果呢?所以德王会觉得高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高兴之余、开始冷静下来的德王,也不禁对皇帝会如此轻易答应自己的请求而觉得纳闷。想来想去,他觉得应该是跟之前因为自己的“过失”被皇帝怪罪,如今才换来这样的结果。之前皇帝的责怪,可以说是有其事,但也能说是处理得重了。虽说事后皇帝并没有再对德王进行任何责问或怪罪,但说不定他自己也明白这是太过穷追猛打。德王知道当今的皇帝为人厚道,所以自己这样的推测并不为过。可能正是因为对德王这位叔父觉得内疚,所以这一回,皇帝才会这样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不仅答应了请求,还在圣旨中好好地赞扬了德王一番,大有安慰他的意思。而且皇帝还额外开恩,准许璇真按德王府的意愿、如同平民之女那样选择更好的夫婿,不再受到郡主选婚的诸多约束。德王想到这圣旨,有时都不禁觉得难以相信。这###,这可真是因祸得福了。
而且从与钦差的交谈来看,德王还了解到,皇帝曾经派人来过济南,询问真武庙主持林道士是否确有此事。当很快得到答复后,皇帝也就相信了此事,恩准了德王的请求。显然,不仅是济南本地的妇道人家才会相信这些,哪怕是远在京城里的皇帝,也会对这些事情十分敬畏。
璇真回到内庭之后,首先去拜见自己的母亲。因为在荣德殿那里,母亲等人还在等候着消息。她们只知道钦差到来,知道有圣旨要颁给璇真,却无法得知圣旨的内容。当璇真来到房内,拜见王妃时,于氏连忙吩咐下人将女儿搀扶起来,连声说道:
“你病才好,这些虚礼就免了罢。坐下,说说今儿圣旨是怎么说的?”
于是璇真就将圣旨的内容转述了一遍,当众人听见说皇帝没有怪罪,反而同意了请求,而且还赞扬王爷一番后,都是喜形于色,忧愁之容大改。尤其是王妃,不住地小声念佛,一会儿又说“保佑保佑”,一会儿又不住地感激皇恩圣德。不过一想到女儿因这皇命、往后一辈子都不会拥有郡主之名,又不禁难过起来。她安慰女儿,不要为这些而伤心。众人也在一旁安慰,显然她们是担心璇真会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可是对于璇真而言,这并不等于天塌下来。因为她对于什么郡主的封号,并不在乎。相比起自己的事情,她对于父亲能够为了自己而公然违抗即将下达的敕封圣旨,既意外又感动。原本因为玉仙的事情,而让她对父亲的那些怨恨和不满,现在似乎也开始消失了。父亲得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这一点啊!在这个年代,又有谁会不害怕皇帝呢?可是父亲为了自己,却不惜亲自执笔写奏本上呈(这点她也是通过圣旨才知道的),冒死请求皇帝。想到这里,又想到刚才见到父亲望着自己那欣慰的神情,璇真不禁后悔,自己为什么没多陪父亲多说一会儿话呢。父亲为了自己,这阵子付出了不少心力,如今事情总算告一段落,父亲没事、家中没事,这本身就是比自己得不得到什么敕封更好的结果。
到外庭去之前,璇真的身份,仍然是个没有得到正式册封的郡主;可是如今回到内庭当中的她,却已经不会再拥有任何名号了。
这一辈子,她都得不到别人口中对她“郡主”的称呼,也得不到来自皇室的岁禄,甚至可能连往后要走的路,也与姐妹们不一样了。但是,璇真却并不感到害怕或失落,失去那个头衔,没什么好可惜的。更让她感到珍惜的,是家人在病中对于自己的呵护、为了拯救自己而不惜与皇命对抗的勇气(即使那个理由放到现代显得十分可笑,甚至根本不能成为理由)。这份心意与爱,对于她而言,是胜过一切的礼物。
虽说已经不再是郡主,但是璇真在府中的地位和待遇,并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或降级。王妃心疼女儿丢了郡主之位,其实要不是此事关乎女儿的性命,她又怎么情愿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失去本应得到的敕封呢?不过,在女儿面前,于氏并没有过多地流露自己的失落、相反,她一再安慰女儿道:
“虽说如今圣意已决,可我的儿,你休要忧虑,日后还有王爷与我为你作主哩!谁敢对你有半点不是、有半点不到之处,我先不饶过他去!”
“娘,女儿这回得了命,也别无所求。只求日后能好生孝顺父母,便是女儿最大的心愿了。娘,这会子你可累坏了吧?”
璇真心疼地看着母亲,于氏眼里闪现着泪花但是还是笑了一笑,说:
“傻丫头,说的这是什么话!只要你们姐弟俩都好好儿的,为娘的便心满意足了!”
璇真靠在母亲怀里,就好像小时候那样与母亲依偎在一起。这样的怀抱,不仅温暖着璇真,也温暖着于氏。
而于氏也没有忘记与丈夫互相安慰。那天夜里,德王来到荣德殿里,于氏一见丈夫,便向丈夫深深下拜,然后才说道:
“璇丫头那些事儿,多劳王爷。妾身在此,向王爷拜谢了!”
“快起来,”王爷扶起妻子,两人双双入座后,他才又开口道:“璇丫头既已无事,便好,咱们身为父母的,不为子女操劳,又能为何事哩?夫人快休说这些了。”
“是,王爷。”
于氏原本就因为女儿的事顺利了结而心情舒畅,如今又听到丈夫这番安慰,真是心中欢喜不已。待宫人捧上茶来后,她亲自接过茶盅,拭去盏边的水渍,先递给自己的丈夫,然后才自取另一盅茶。两人吃过茶后,于氏又问起关于圣旨的事情,德王便将如何得知消息、如何接待钦差、钦差又如何宣布各旨诸样事宜,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妻子。于氏一直听着,不住地点头。当说到圣旨的内容和钦差的慰问后,王爷如同放下心头大石般吁了口气,说道:
“我原本还担心,不知圣意见了那奏本会如何。不想皇上真真是仁德之君,如此怜臣恤下,不仅答应了这加的事,还准许咱们丫头得以不再敕封,如白衣人家之女选婿,实在是圣恩浩荡啊!”
“正是哩!”于氏看到丈夫如此高兴,自己也不禁满面微笑。“如今待大丫头那婚事妥当后,自然便是璇丫头了。”
“这个我也想着了,我早早儿便派人到各处去打听、哪里有品行修为皆优的适龄之人,好为咱们丫头日后作配的,只怕很快也便有消息了。到时候,夫人可要好生帮我相看相看,可有什么好人选不成。”
“是,王爷吩咐,我知道了。”
于氏连忙答应着,不过神色中流露出迟疑之色。德王捧起茶盅吃了口茶,注意到妻子的异样,便一边放下茶盅一边问道:
“夫人,有话但说无妨。”
“王爷,虽说圣恩浩荡,皇上准许咱们璇丫头得以如同白衣人家那般择婿,只是咱们家到底比不得那等人家,可以与官宦人家为亲。不是妾身故意说难听的,只是那些个官宦人家,即便得知咱们璇丫头已得圣意准允,也未必敢上门提亲。咱们便是要选,也得小心才是。”
“夫人说得是啊。”
德王点点头,一脸认同,显然这个问题他也已经想到过了。于氏便又继续说道:
“虽说璇丫头已无郡主之名,咱们做父母的,也休要亏待她才是,因此越发要选个好的。不是我这做娘的偏心、偏赞自个儿的丫头,实在是这丫头向来懂事、人又有主见,若她嫁得不好,我心里也过不去呐。”
“夫人,夫人说的,我都明白,你休要挂虑。”德王抚须一笑,连连点头。“我又哪里忍心瞧着女儿真个像平民百姓家女儿那样过苦日子哩,你只管放心便是了。”
“多谢王爷!”
“而且夫人所说之事,我也早有料想着了。虽说不能与为官人家或那等有才有德的致仕才子为婚,只是我也必要选个好的,来做咱们璇丫头的终身依靠。”
夫妇两人说着心里话,往日来的苦恼郁闷之情,都在这样的温馨氛围中完全化解消失了。在德王府当中,德王嫡女失去了郡主封号、并且以后都不可能再得到类似敕封的事实,并没有让这个家变得忧愁起来。相反,终于放下心头大石后的轻松与愉悦之情,溢满在这个家中。
璇真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现在的她,照旧每日除了到母亲那里问候外,不时会到两位嫂子或姐妹的居所去拜访。无论是白氏洪氏,还是孟媛季媛,虽然心里都为璇真失去了应有的敕封而感到难受,但是在璇真面前,大家都没有流露出这种情绪,而是像平时那样与璇真有说有笑。她们这样做,正是因为不想让璇真更加难过。可是她们恐怕也未必会清楚,璇真完全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受到打击或消沉,相反,现在的她就像是真的卸下一身重担,感到浑身都轻松了许多。
不过,即使是自认再有先见之明的人,也不可能预料到,璇真的未来,将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六月初,德王府外庭内庭,都是倍加忙碌了。
外庭西侧那头,泰安郡王府在张长史等冬的督造下,已经初见规模。相信在指定的日期内,就可以让朱祐樬一家入住其中,开始新的生活。而在内庭当中,由于孟媛的婚事已近,前些日子璇真生病的事情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所以现在王妃等人都在忙着为孟媛的事情做准备。准备这个、又要准备那些,虽说当然不必由主子们亲自采办,但是无一例外都要让王妃等人过目或是选哪些东西更好,因此王妃于氏等人也自然忙乱。但是相比起以前,这些都不过是幸福的忙乱而已。
一日,德王朱见潾在正礼殿上召来张长史,询问他最近关于郡王府的兴建事宜。当得知一切进展顺利后,王爷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询问对方,最近派人去打听的事情怎么样了。他命人打听的,不是别的事,正是关于嫡女未来夫婿人选的事宜。
正说着的时候,外面的太监进来禀告,说府外有人求见,自称乃是京城皇宫中的太监。德王不免觉得有点奇怪,接过下人呈上来的柬贴,看到上面写着“内监姚举拜上”。这个姓名看着有点眼熟,德王却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到过。于是他便问身旁的张长史,可知道此人是谁。张长史看了那柬贴,想了一想,便连忙回禀道:
“回王爷,前日济南府衙门邸报中曾提到过,皇上封宫中司礼监太监姚举为新任杭州织造,此人已经乘船经官漕南下,如今已到山东地带。想来便是此人无疑了。”
|派派小说论坛蕊露幽葵手打,转载请注明|
最终卷 第九回 媒人(1)
德王也想起来了,邸报中确实有提到这件事。宫中太监所部门虽多,但是其中地位最为尊崇的,莫过于司礼监。因为这是只有经过皇帝提拔赏识的太监,才能进入的部门。他们的职责,就是为了帮忙皇帝处理政务。原本明朝的太监们,多数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可以说是目不识丁。但是后来为了让皇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