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宣穆皇后 >

第52章

宣穆皇后-第52章

小说: 宣穆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繇、王粲发表论述:“非圣人不能致太平。”
司马朗则认为:“伊尹、颜回都不是圣人,也能使数世相承,达到太平。”
钟繇是曹操重臣,当朝高官,王粲才名天下,也是未来列为建安七子之一,而司马朗相当不给人面子的公开抨击这两人的言论。
而居然这事的结局还是以司马朗被曹操父子夸赞结尾的。
钟繇这儿还好说,原先和司马朗就有着交情,等事后私下让两家女眷通过话,钟妻孙氏便带着不悦:“令郎这般做法可真是踩着人博名声。”
虞氏还要赔小心:“夫人您怎么能这么说呢,咱们两家素来都是相交不浅,我儿这性子您还不知吗?家里人都头疼呢,性子耿直,书越读人越刻板,闹出这事我们事先还真不知道这混账在外会乱说话。”
无论家族如何为他陪着小心,到底此事最后还是被压下了。也真是因为他是个受重视的嫡长子,换了其他儿子司马防早烦得可以亲自去抽人了,就因为是长子司马朗,他还不得不拉下来去息事宁人
司马朗的话死板吗?不。
他这是在公然抨击圣人。
钟繇、王粲提倡的是以儒道的“圣人”治世,但司马朗却提倡积极作为,并非只有圣人才能治世。
联系到这时候许都的皇冠里还有一个真“圣人”在关禁闭,此言其实更和了曹氏父子的心意。
司马朗虽有傲气,到底不是个庸人。也算是变相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而事实证明,之后的魏晋百年正是中国后世历史上最不尊崇儒道的时期。
司马朗的这番话便获得了曹丕的赞赏,还让人抄录下来。曹植便没这般的眼疾手快,等他哥已经表露态度之后,他也只好转去支持王粲。
但这时候无论这两人对此有何动作都是次要的,主事的曹操却不得不一面抬高了司马朗,一面又使其为元城令。
这一次上任,司马朗却没有带上妻子赵氏。
也是婆母虞氏在这时候说了句话,“你家中的两个姑娘都到年龄了,做母亲的这时候不在,谁还能替她们做主相看?”
司马朗的两个女儿一个十一岁,一个九岁了,正是该由母亲带着进入社交圈的时候。
教养的事家族或许能帮忙,让几个弟妹带着,但婚事到底是要通过直系亲属的。
赵氏十万个不愿意,她如何都是想生个儿子。
去找丈夫说,却被司马朗冷冷地顶回来,“母亲说的可没错,你是当娘的,很该想想宜平,宜容。”
这才留了下来。
司马朗已经三十九了,到这个年龄却只得了两个女儿。
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老道学父亲司马防教出来的这几个儿子目下真看不出什么不好的。
司马朗都这个年纪,子嗣不丰,却都没纳过妾,除了早年听着家族的话,差点把赵氏逼成个超税的老姑娘外,他实在是模范透了。
明年他就年介不惑了,在这个时代说是小老头都行了。
对于子嗣,司马防父子也有过打算:大抵是准备过继弟弟们的孩子为嗣。
而赵氏却亦有想法。
在独自被留下侍奉公婆后,每日看着多子的妯娌们,赵氏总算是忍不住快递给她丈夫司马朗小妾两名。
这事成了个笑话,反复的在女眷中传。
这时候还不如后世矫作的宅斗氛围,汉朝彪悍女们对于赵氏这类自己生不出儿子,又怕过继了妯娌的孩子,临时抱佛脚拿小妾充场面的做法毫不留情地表示了嘲笑。
杨琬私下就问春华,“听说你那大嫂,真给置了俩……”
“是啊。”春华答完,却觉得奇怪。
提拔小妾之事岑氏也不是没做过。明证就是司马孚家次子庶出,正是在岑氏怀孕期间给安排的小妾。
也不见有人嘲笑她。
还是杨琬给她解答了,“你嫂嫂从来不是个好名声的人,到处都说她刻薄。如今她倒了霉,不正大快人心了么。”
“她也是个可怜人。”生不出儿子真不能怪女人,该问孩子他爸要染色体去。
“你这会儿倒心软了,也不想想早些年她怎么对你的。”
“也是,”春华想了想,“不过是众人面前给我点难堪,摆摆架子拆拆台,除了言语讽骂,她还真没来过实的。”
赵氏除了表面上做出副乌眼鸡的样子刁难妯娌外,还真没有过什么实质性伤害。
这也就是春华觉得她傻,觉得她可怜的地方。
脸上发作人都是最傻的,被发作的人没被斗死,自己的一副恶劣样却被群众收进雪亮的双眼里去了。
杨琬白了她一眼,“你如今算是慈悲心肠了?说的话一句句都护着她。”
春华便说,“你让我还要怎么说?让我盼着她生不出儿子,她家小妾也生不出儿子?那合着我都该准备准备,收缀着把我家阿师送她当儿子了。”
司马朗生不出儿子,头一个被安排资格过继的肯定就她家儿子了。司马懿是嫡出胞弟,司马师又是嫡长子。
杨琬一想果然是这样,有些不好意识,“你怎么说这个了,想得真多。”
“要是阿师有个弟弟,兴许就真是我们了。”春华说道。
因是自己挑出的这个话题,杨琬有些讪讪的,便转移话题,“想想好的,如今你也是儿女双全的人了。听说你见过曹二公子家的夫人了?”
春华点头,“是。”
“可是那个甄……”
“对。”
杨琬瞬间激动了,“可真有说的那么漂亮?你见到真人了?”
春华苦笑,我见的不是真人还是假人呢。
“确实是漂亮。”然后又道,“往后你又不是见不到,自己去看看不就是了。”
又补充了句,“你正好看看比你家琪娘如何。”
想起自家那个漂亮妹妹,杨琬一脸便秘,“你说她做什么。”
琪妹子在长久岁月里的功效就是在她嫡姐身后当背景,然后把站她身边的一众小姑娘都对比成个豆腐渣。
在春华看来,甄夫人也就是同一个功效了。
说是曹丕党夫人们见面会,作为主人的甄氏在上面耀眼夺目的几乎可以把满堂的丕党女眷们对比成绿叶。
和她坐在同一堂上,一字未启,大伙就都被打击成了“庸俗不堪的已婚妇女”
尽管甄夫人态度很友善,也是个相当温柔的人,但止不住春华不断的走神。
你妹啊,我要看个把我打击成豆腐渣的绝世美女有毛用啊。
想见的人,如绝世美男荀彧,崔琰都成了美老头了,周瑜在对岸,孙郎早已死,孔明还等着和她老公相爱相杀。
何晏没见上却据说是个典型官二代,嵇康没出生,卫玠……不知道等她死了有没有出生。
她真心想见个年龄正好,风华绝代的美男。
走神得有点远,正就被女主人点名了。
“春华?春华,甄夫人说到你呢。”陈群夫人好心提醒。
这两人最近常混在一起,春华也幸得她提醒。
这才回话,对甄氏道,“夫人有何吩咐呢?”
甄氏相当和善,“可别这么拘谨,听说许都城里可都盛传着张夫人你的才名,今日大伙聚在一起,可想长长见识了。”
春华汗了一下,这可是一位失了宠就能做得起赋的女人。
在真才学面前,她去卖弄实在是找死。
还没等她推辞,吴质夫人韩氏便说道,“甄夫人您是不知道,春华在我等妇人之中可是出了名的才女了,当年许都中未出阁的小娘子们都还由长辈让她指点过。”
“都是前些年的事了,大姐你还拿出来说嘴。”似真似假地笑骂了一句。
韩氏顶她出来,可真不是为她夺名声的。
这场面上就算自己真可以抛了脸面,不要脸地去拿后世大贤们的诗顶上,也不至于讨了好。
便如甄氏艳光照人,其性格也随和不是个难相处的人,但春华可以肯定这一室被她对照成豆腐渣的女人们铁定都不卖她账。
枪打出头鸟,人不能不出挑,但太出挑了,又没有能够和才能同等的担当,就会惹祸。
趁着大家还没说话,春华就马上顺接了下去,“今日来聚的夫人们皆是当世名媛杰女,甄夫人不若使众人赏景为歌,妾仅当执笔录下,也当是件风雅事。您看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求科普:卞夫人 和 杨彪夫人袁氏 的八卦
我已经尽了最后的努力木有扒到这俩人
各位哟~ 昨天被悦攻狠狠地说了,自从她看了我写的曹丕甄姬后,她就有点不喜欢甄姬了,然后都怪我……甄姬是无辜的,我更无辜啊
其实吧,甄姬性格不错的。至少作为上司的话,她比郭女王好相处多了,也就是因为性格好,人善被人欺。
文中出现的“没有能够和才能等同的担当”,不止是说容貌,也不是单指个个穿越女过去就得惊艳地拿别人的诗顶替。
我会告诉你,其实我只是想影射后文的一个叫刘晔的谋士吗?
刘晔你好,司马机油你好


69、 河畔草,园中柳(三)
“今日来聚的夫人们皆是当世名媛杰女;甄夫人不若使众人赏景为歌,妾仅当执笔录下,也当是件风雅事。您看如何?”
她态度做得诚恳,只言仅作抄录。
甄姬是个很好说话的人;更兼得曹丕向来在文学方面没少被他弟做过悲惨对照,所以曹丕常常召集文人仿照着曹植吟诗作赋来显得自己高雅。
“风雅”二字正中曹丕夫妇下怀。
甄姬便欣然答应,“善。”
许都仕女圈的水平自然要比春华故乡温县高上一大截,其中不乏许多教养不错的世家女们,比起这时代的男子也不逞多让。
如其后百年中王谢世家女子的修养,就出了不少如谢道韫这般的才女。
在三国末的这些许都仕女中,在席的钟、王、荀、杨等家的女子们多是思忖片刻便能下笔;虽然作诗的选题大多都是常见的花鸟时景;感叹的都是些无病呻吟的闺阁愁绪;在这些脂粉气浓重的五言中竟也真有多首精品。
多才如甄姬,应答须臾而就。使人将便笺传给了春华。
才读了第一句,春华不由挑眉,有她这么一首诗在,今日这场诗会算是有重量级的压轴了。
感叹春景的先铺垫山光鸟性,上林花似锦,末了情景交融,“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这文采,难怪后人会将她和曹植来个叔嫂恋!并不是无的放矢。
甄姬的诗文太好了,若不是有个蔡昭姬珠玉在前,她实在可以称得上个“女博士”了。
然后更让春华感到奇怪。
这样的才貌双全,甄姬最后是怎么失宠的呢?
陈阿娇失宠尚要“千金纵买相如赋”,甄姬失宠了都无需人代笔,自己就洋洋洒洒了篇《塘中行》,足可折煞洛阳太学中的老学生们了。
也不过这么一想,等便笺收齐了,因春华这位社交圈中的“大张氏”作抄誊,蒋济妻“小张氏”阿绶索性也被点名吟咏。
抄誊不费力,吟诵的可就难为小张氏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春华一般从小练习书法,力求把手书写成个印刷体效果的,这时代大多数女性还是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束缚,本人不求学,家里也不会逼着女孩去当女博士。
张绶对着一纸纸歪歪扭扭的字辨认了半天,能写出来还算是好的,有些通篇墨团团,她张口只读了头一字,“红……”
再难辨认,她也不是个笨人,便若无其事的放下拿了其他来读,夫人们亦没挑破实情。
等抄录齐整了,上传给甄氏,阅览后甄姬便道,“今日盛会,既录作集,至后世亦是风雅事。本以时景为题,便为《启青君集》如何?”
“诺。”工整地写上题名。
本来用时景为题,最后给集子题名的时候避了她的名讳,总算是甄氏显露出几分友善了。
下面的诸女各交换了个眼神。
青君即青帝,掌管百花,启青君谐音又联想到为诗的各人都是女眷,更是让人有了旖旎之思了。
仕女们作诗成集之事果在许都上流社会引起了轰动。
此事北方已经平安近十年,虽陆续有南面的战事,建安风雅之气却依然在都城盛起,由曹操开头,曹丕、曹植身边各云集了一批文坛名士,成了三国时代除乱世烽火后又一华彩乐章。
这样的附庸风雅之气直接影响到了后世魏晋,而在赤壁战后的后三国时代之初,却只是仅仅萌芽罢了。
至于曹操本人亦欣赏于有才华的女子,原本他就是蔡昭姬之流的铁杆粉丝。魏晋衔接大汉,也遗留了点彪悍民风,倒没后世对女子的诸多限制,所以当曹操看到《启青君集》原稿时首先是赞叹了。
诗文水平倒不至于是此时一流的,但从女眷哪儿流出,用的是最好的笺纸,抄誊的字迹值得一叹,印象分就很好。
就像高考作文,写得再好也抵不住要先有手漂亮的行书打底。
女眷能有这般的水平,曹操已是夸赞了,对曹丕也和颜悦色,“汝得一佳妇。”
天知道他对这位从袁氏抢过来的次媳,明面上为着政治宣传捧得多,平时却亦有看法。
这一回甄氏不止显现出了才华,在贵妇中的做派也很大气。
而对曹丕而言,也真是难得见到他爹对他有个好脸色了。
媳妇给他加分不少,过了几天,丕少爷就特得瑟地拿着他老婆做的诗甩给他家心腹兼家庭教师司马老师看,“这就是前些日子夫人们诵诗得的集,国都里怕是传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