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宣穆皇后 >

第59章

宣穆皇后-第59章

小说: 宣穆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姬被她吓了一跳,“这是为什么呀?”
“这是军国大事,不是咱们这种人可以说的,”郭照看了看她吓着的样子,再加猛料,“说出去不但外面局势会乱,口不严,您在丞相哪儿也会失宠的。”
王姬果然 听进去了,痛快地答应,“你是官家小姐出身,比我见识多,我总听你的。”

回去的时候,郭照心神还被迁都的消息牵扯着。
得到这个消息,连手都是颤的,恨不得马上回去告诉曹丕。
谁不知道南面东吴的战事越来越吃紧了,许都离得近,丞相修筑铜雀台,扩建邺城,难道已经有了这么个打算吗?
可是天子,天子他还在许都呢!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本来是要出线郭嘉儿子的,但是……好吧,女王你抢戏了
注:1。王姬,曹操晚年最后的宠姬,很会活命的人。后来因宠抚养了曹操失了母的儿子(曹干,216年生),成了夫人。在曹丕称帝后成了王昭仪。
2。郭照,字女王

76、燕歌行(一)

五月;曹操夷马腾三族;马超流亡在蓝田起兵;被老将夏侯渊轻松地给摆平了;末了该逃去见刘备了。
同时与东吴接壤的南线吃紧,孙权从不懈努力地对抗;是因大都督周瑜之死;吴军到这会儿又恢复上元气了。

烦人的事一件都不少,来势汹汹的吴军在濡须水口立坞,进一步地向北方行进。

这当口已经不需王姬缄口了,北方从不少有眼光的老成谋士;曹操的行踪侧面的也印证了迁都的信息。
明眼人都看在眼里,曹操到了邺城后;原本说只留一个月的;如今南面战事吃紧反倒赖着不走,不但如此许都的许多官宦人家也慢慢地朝着邺城迁来,同时对洛阳的重建也加快了进程。
也便是从此年起,建安末年北方的政治中心渐往邺城移动,此后的几年里权贵们除年末会许都觐见天子来贺,次年初春便往铜雀台而行。

北方形势乍看之下又将不稳,迁都、请天子移驾都是大事,和平的年代皇帝该尽心地秉承职业操守待在帝都。只有乱世之年,如兴平年间,汉献帝才会四处流亡。
然而能劝得了曹操的人,年轻的谋士要守着前途不敢冒进,就算进了让曹操听不听得还是个问题;老一代谋士,该死的死了,该隐退的隐退了,原本还有个荀彧能劝诫,这会儿他却被曹操猜忌上了。

对东吴的消极应战,让众人决定这位昔日霸主,到底是老了。
曹操老了,老了便想着维持个和平表象,歌舞升平的场面,只要挨得过,至于这个场面后已经腐朽了多少榫子他都已经不计了。
到这年十月,南面的战事已经连表面都维持不下去的时候,曹操也只能带着大军去应战。

如赤壁时一样,此番又是声势浩大地报了四十万大军。
或许就是有人揣摩出老年曹操的好大喜功,董昭迅速在大军出发前提议曹操进魏公。

荀彧是再也坐不住了。
原本扶持汉帝是曹营的一个政治优势,然而再这么被这些佞臣糊涂蛋弄下去,政治优势就要变成政治硬伤了——“挟持天子”这可不是个好名声。
更何况大军未动,就这样气焰嚣张,在这一刻进魏公很不妙,曹操他已经浮躁了。哪怕是真要当魏公,回来自封也比战前封来得好。

荀侍中马上驳斥了董昭,并说明理由,“如今南线吃紧,明公当速率军去,不当为进位之事贻误军机。”
如果不是因为年初未加九锡的事闹出的那点官司的话,荀彧的此番进言曹操大概是听得进去的。
然而一联系到前事,曹操的猜忌更重了,还维持着表面,“文若说的是。”

这一月曹操刚带着大军走,如往常战时一样在后方负责粮草的荀彧却马上得到了命令,夺其文职,虚封了个武职,让他至谯参军。
荀彧又岂会不懂?除了谯沛人,曹操是极力防着文官得兵权的,让他这么个文官得武职,去谯参军,他知道自己此行大概命不保矣。

才出行几天,往邺城报的人便说,荀彧得病,“病”在寿春走不动了,同月竟然死了。
同一个月内,董昭提议曹操进魏公被驳,荀彧夺官去劳军“病”死,如果这还不算蹊跷的话,就只能感叹荀彧一生太匆忙,连死都死得那样行程紧凑。

当荀彧的遗体被运回安葬,上门吊唁者无不是戚然流涕。
如今已是年末,人们渐回了许都,荀彧生前是曹操手下的第二号人物,皇城中的新人旧人们都该来拜祭这位老领导。
如杜畿之流便是为他举荐过的,在外任上尚要打了请假报告,千里来奔丧,本地为令君所荐的司马懿更要郑重往奠。

女眷这儿荀贞都快哭天抢地,父女情分天生血缘。
私下哭怨,“我父走得冤啊。”
更有据说是曹操送了一只空食盒给他,荀彧羞辱自杀的。
这些都是民间谣传,但荀彧之死的确和曹操分不开关系。
荀贞是哭糊涂了,春华却还没糊涂,看了一眼周围,赶忙把人散去,“您这是说的什么话,令尊已经走了,您再说这个话除了给家族招罪,又换得了什么呢?”

荀贞已经三十多岁,哭起来却和个小女孩一样不计后果,这死的是她亲爹。
“我是不忿啊,先考是忠臣啊,心可鉴日月。”

春华一边劝一边感慨。
任是谁有这样一位卓越的父亲,都会比对着自己的丈夫更爱戴。
荀令君之节,名垂千古,而今,人间再难见荀留香。
令她难过的是,到荀彧死,她终是没见到这位同时代的第一俊杰。

最后荀彧的谥号被定为敬侯。以汉代的谥称而言,如“忠、孝”为最高谥,“敬贞肃穆”为称赞美德的为第二阶。
荀彧为曹操劳苦功高了一辈子,在文臣中当得上最高谥,然而最后人死了,都还在这上头被卡。(①)
想起郭嘉死时曹操的痛哭,再看荀彧鞠躬尽瘁,最后的结局却不免让人寒心。荀彧丧事还没完,都城里人的心思却都活络了。荀彧死了,他留下的政治遗产还在——荀彧空出来的位子,该要便宜了谁。
按说荀彧之死对曹丕党的影响很大,丕党的根基是汝颍集团,荀彧的女婿陈群这货就是个死忠二爷党。
生前荀彧对曹丕多有照顾,当时作为曹操副手的荀彧对立嗣影响不容小觑。然而他死了,换上的新任却不一定会对他买账。

到十一月,曹操以华歆为尚书令,进侍中。(②)
原本曹操打发了荀彧,又有人联系上曹操正抬举着曹植,隐约便让人嗅上了改立的征兆。
然而去了个温和的曹丕支持人,新任的尚书令华歆,在政治倾向上却是个比荀彧狂热明确得多的二爷党,一时又让所有人摸不清老曹的心。

这年年底死的人还不少,荀府才做完丧事,众人身上丧服还未收,阮家阮瑀也病死了。
阮瑀这年已经四十七,在这个时代死也算达到了平均寿命,毕竟不如荀令君那样德高望重,官职不显,更是因技、因吹捧曹操而进的职,而非以才,除了昔日来往的几家外,吊唁的人自然不多。

阮瑀身后留下孀妻弱子,阮瑀的未亡人哭得顺不上气来,最小的阮籍才两岁,粉嫩的小脸还是一脸无知大人们为什么哭,被灵堂阴暗的气氛一冲撞,吓得大哭。
“快把孩子抱出去,就算是亲父的丧他露过脸就行了,”对着人家遗孀,春华也不好说小孩会被灵堂的脏东西冲撞,“老话里说的,小孩子总要要避讳些。”
贾母还怕贾宝玉被灵堂冲了掉魂呢。
看了人家这样可怜,她是连想到这个小孩是未来“青眼白眼”的阮籍都不想吐槽了,才两岁就没了父亲,再扒人家太不厚道了。

又不由想起阮瑀生前最著名的作品《驾出北郭门行 》,说的就是寡妇孤儿的(孤:死了父亲)。“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当时多少多少人为了这两句声泪俱下,大概写此诗的阮瑀自己都没想到,最后这两句竟成了他家妻儿的写照。

回了家心情还是难以平复,阮家淡淡忧伤,让人闻之同情。
然而曹丕也同情,去过阮瑀家他同情地写了首《寡妇赋》。
春华觉得自己要是阮瑀他遗孀,都快要气哭了。
丕少啊丕少,你的封建文人浪漫文艺风怎么就又犯了呢?
“实在是过分,”春华不免要和她家老公念叨,“他要真可怜人家,上半年在邺城也不该这么‘戏弄’人。”
上半年曹丕在邺城做的荒唐事他可以潇洒地忘了,吃了亏的夫人们可没忘呢。
“好不容易侍中的位子上没换旁人填补,他就又这么‘引人注意’了。”
曹丕的确太引人注意了。
司马懿也是无奈透顶,“想想好的,丞相这会儿不在都。”
“就是不在,比在的时候做下的还坏。”
他老婆说的不是不在理,可是他明白不等于说他会放任女眷这儿慌了神,“你总是想得太多,就算有事也有华公在。”

一说到华歆,司马懿觉得自己更忧郁了。
这位继任荀彧的新领导实在太会来事,曹丕不是个安静的主儿,他更是个狂热派,不但没劝阻,更是火上浇油,为虎作伥来的。

曹丕这样行径,不说做父亲的曹操看不过去要打压,就算内部也有不少人看不过他的张狂。然而已经上了他这条贼船,除了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其他路可走。否则将来等别人上了台,曹丕至少还是个骨肉同胞,其他背后的谋士都要被一条藤的收拾清算。
司马懿自己也气闷,早些年曹丕被大伙打压得太过,如今得了意就可着劲地反弹。敢情曾经他的“朴实”都是装出来的吧?
曹植被曹操夸文采好,曹丕做了五官将就设五官将文学,连说话都开始透着文艺范了,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吃个橘子吃个枣子作赋也就算了,时事隐私,是什么都能拿来作赋的吗?
他要不是曹操的儿子,凭着到处写文影射人就可以得罪了一众世勋,被人暗算了去。封建文人,因写文写赋而被抓被砍的还会少吗?

就阮瑀遗孀的事来说,他实在太闹腾了。
阮家是陈留大族,早先合着人家亡夫戏弄妻子,不是劝酒就是弹曲,现在等人家死了丈夫,再去写首赋同情,你是去和她怄气的呢,还是想提醒大家别忘了上半年的荒唐事?

直到次年秋七月,与孙权的战事难休难止,征战一生的曹操终是乏了,想起自己那几个都不如意的儿子。
曹彰孔武有力,但却不会决断;曹熊,卞氏嫡出幼子,可惜身子太羸弱。
原觉得老大曹丕朴实,有些真性情,为人子尽孝道,然而这些年的作为却越来越庸,但愿只是他一时犯耸,自己没看错人就好。
由他带着教导的曹植,虽然还有些文人的天真,但剩下的几个儿子比他还难改造。

想到子嗣,再想想让人头疼的南线战事,曹操也倦了,“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一会儿曹操是没能预见到未来的孙权也是个让太监骂死功臣的“老不死”的。
短暂地回归邺城,一面把熟悉南方的蒋济任命为丹杨太守,一面叫曹植来,亲命,“昔日我刺董贼,举义兵大业初始不过也就二十三岁,而今子建啊,”黄发老头目光深邃,“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虽然已是壮士暮年,年轻的曹植被父亲看得一怔,又有些自豪,应得干脆:“诺,父亲。”

这一年曹操出征,却是在长子既在的情况下,让曹植守邺。
同在邺城的曹丕气闷踩着丝屡磨着铜雀台豪华壁至的地砖,哪怕是金碧辉煌大好的富贵,无权无势,邺城宫也不过是个富丽堂皇的牢笼。
曹丕的危机感再次爆棚。


作者有话要说:注:1。荀彧,谥敬侯。曹操老一辈中,除了武将中有夏侯惇、曹仁(这是关系户)谥号忠的,文臣中我尚没找出个谥号忠的。至于曹仁……作者应该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但有许多人认为他名不符实。荀彧,如果没惹恼曹操的话,应该是文臣中的第一人。
2。华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地”的华歆,被《世说新语》黑了名声的人。原因作为狂热曹丕党,是他逼了汉帝退位。意思是曹丕的,但做事的那个特定的“人”是他,所以封建老道学们要黑他。
没什么可不可怜的,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有这个担当。荀彧是丕党支持者,却不狂热。就算是司马懿,他也油滑地没去逼退位。


77、燕歌行(二)

听说曹丕倒霉了;春华的心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乐得见他得些教训;一方面作为丕党幕后;她又要担心他被曹操打击得过了;回不了元气。

事实证明,曹丕此人给教训和不给教训也差不了多少。前一次打击他;把他年纪轻轻压抑成了个专职演员;等矫情完了骗到了他爹的心,就可着劲得嚣张——终于出事了。
然而历史又将证明,对于曹丕,给一次打击就将他的内心更败坏一次。

然而春华实在没心情去担心他;甚至对他得了教训还有点幸灾乐祸。如今官宦人家都向着邺城搬,她的夫家、娘家都不例外。
因为是跟着夫君头一批在邺城新建后到的;司马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