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宣穆皇后 >

第60章

宣穆皇后-第60章

小说: 宣穆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是跟着夫君头一批在邺城新建后到的;司马懿如今也是个主簿;论官位不大,与郡守想比拟,却胜在是曹操近臣。
同样,曹植的头号军师杨修也是个主簿。
“你这个主薄与杨主薄算是同事了?”春华心惊,曹操真的是要扶持曹植了。
不过旋而又放开,调笑她夫君,“哎,你竟和那个恃才傲物的杨主薄同职哟。”
“也有不同的,他在东曹属,我在西曹。”
囧囧地想起了后世的东厂西厂,这俩货一个是东厂大总管,一个是西厂大总管……虽然她家仲达和杨修都是相貌不错的人,但她还是有些怀念电源屏上坤哥的那张脸。

和她解释东曹西曹是做什么用的,司马懿都快呕血,还不容易解释通了,她直接来了句,“东曹是管二千石官员调动的,西曹是管粮草的。难怪上咱们家走动的比不上杨德祖家的门庭若市。”
一副原来如此,理所当然的样子,对上她天然呆的眼,真是什么都说不出了。
只好安慰自己,“想想前些年做掾郎的时候,再看现在,如今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主簿为掾史之首,再下有属、令史。
“我又哪里会不满意的了,嫁到君家后,再难过的日子都过来了,我还会计较这一时一刻的荣辱了。”多少夫妇是因为妻子嫌丈夫没出息闹崩的。
他们夫妇因为共同磨难过来,情分融洽,但再好的情分也禁不起一次次地消减。
见他已有些不悦了,春华赶忙打感情牌,“我只在想,君与杨德祖同为主薄,而五官将与临淄侯若争世子位……往后杨君之下场亦为吾家之下场,当自省。”

大刀阔斧地把一众妨碍自己进魏公的人收拾了后,今年五月曹操已经妥妥地进为魏公。
无论现在的五官中郎将,还是临淄侯,都只是个称呼,一切都没“魏公世子”来得正当。

杨君之下场亦为吾家之下场。
让司马懿促不及的出了身冷汗。
其实作为个被剧透了的穿越女,春华这话相当没说错。
这两人都是前朝官宦世家出身,同是主薄,同是辅佐个公子。历史上曹丕成了魏太子而曹操为防其他儿子坐大,把曹植的爪牙杨修给砍了。但谁也说不准,如果当年继任太子的是曹植,被砍的那个主薄或许就是司马仲达了。

预防针打到一半,春华的话还没完,“若子桓公子败了,吾等又奈何?去投新主吗?怕早生了间隙,仇已经结下了,除非咱们把自个儿骂个狗血淋头,伏在地上当蝼蚁的,也不见得新主会原谅……我们还有孩子呢,要孩子怎么做人。”
更何况,“哪怕君是管子,也要看人当不当得公子小白。”
就算你是管夷吾,也要看人家是不是齐桓公;就算你相当魏征,也要看人家想不想当李世民。

自孔子后,大家都把管仲当个好人。
封建时代想要有建树的,这番话司马懿很听得进去,“夫人说的是。”
他家该和杨修不死不休了。

*
这时代另一位向管仲学习的军师诸葛却在西南。
明面上看孔明是从军师中郎将提任为军师将军,但刘备入了蜀,得信的反倒是法正了。

蜀汉这时期的军事计策多出于法正,而这一时期或许也是诸葛往后最得闲的时候了——他被安排在后方批发军粮。
军粮的重要性不必人多说,如荀彧坐镇后方,曹操每次出兵便只要向前冲,一点也没后顾之忧。刘邦以萧何论首功,并不是没道理的。

然而刘玄德和诸葛亮毕竟是过了蜜月期,为人主的猜忌心渐渐占了上风,又有新宠法正在,一时就更不会起用他了。

孔明心中知道,庞统之死到底还是让刘备对他生隙了。
自古以来凡是知识分子都有争斗,医院中医生间论资排辈拼学历,连护士长都可以冲着新分进的本博连读生吼上几句;技术人员更要拉帮结派,除了能力以外就拼谁“上面有声音”;哪怕是最普遍的,教师也是有派别的,无论哪个学校,管教育的和党支部的铁定有矛盾。
知识分子多事是全民皆知的事。

故而谋士中,有些上不了台面的小嫉妒小争宠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庞统不但是诸葛亮的同窗,更是他姐姐诸葛玲的夫家的小叔子,两人还是亲戚。庞统甚至还是孔明与夫人黄硕的媒人之一。

或许是前期太为抬举,在赤壁之战后,无论是哪个谋士,刘备都爱捧高了来压过诸葛亮。
前有庞统,后有法正。直到法正死了,再也提不出新任来继续给他出谋划策了,他都情愿不听孔明的建议,一意孤行的夷陵之战。

刘玄德本就是个多猜忌的人。世人多说曹操爱猜忌,甚至演变出了个梦中杀人的荒唐剧。但猜忌这毛病本就是人主的通病。
不但曹操有,刘备也有,孙权也有。
刘备身边都是武将,如果当年在与吕布的斗争中他没半点谋算的话,也就没了后来逃到荆州刘表手下挖人墙角的事了。
多说刘表又老又庸,还妨碍着“明智”的刘备。但事实上谁能忍得了这气呢!一便挖人墙角,一边还按着人家脖子使劲往上按一顶“昏庸无能”的帽子,刘表当年对刘备的所作所为合情合理。
如今刘备又故技重施,按住刘璋的脖子给套帽子,挖墙角。刘璋也是没法,人家刘表到底还是昔日曾经一方的霸主,颇有手腕,刘璋生于安乐,这没这样的气概。被张松一卖主,就乖乖地求饶了。

入了蜀,不被重用的孔明在此期间也只好安排安排家里事。
岳父黄承彦,闲云野鹤惯了,原本是要去接他,却是连个踪影也找不到。

黄硕也是苦郁,一面担心父亲饮食温饱,一面还要说,“阿爹那样的人,谁拘束得了他了,必是没事的。”
成婚十多年了,两人还没得子,黄硕心里苦得像黄连,还要带着心平气和的微笑,一点也没不甘地劝,“咱们俩成亲这么多年也没孩子,要不……再去纳个妾吧。”
诸葛亮呆了下,旋即安慰夫人,“这事儿你也别急,孩子的事我自有主张。纳妾终不是正经人该做的。”
黄硕虽喜,无子却是大事,“您也别替我委屈,总不好连累你无后。”
“我意已决。大哥家的男孩不少,咱们找个好日子过继来就是了。”诸葛亮斩钉截铁道。
“这终不是亲生的。”
“是过继的才好,到底是正经的出身,孩子也抬得起头。”他又怎么会没想过,“如果是妾生子,以后我们再得了亲生子之后,对着个庶长子要怎么办?都该为难了。过继侄子,好歹往后你有了孩子,也有个退路。”
“阿亮。”黄硕说不清心中感受,一面是愧疚,一面又感动于丈夫为她所想。
“就这样吧。”

*
另一面的北方,司马朗正策马往邺城急赶。
上个月刚得了衮州刺史的升迁,他赶着在任命前回家见上父亲一面。

司马朗一回来,家里大开中门,弟弟们把他迎进去后,司马朗向父母磕头再拜,直看得虞氏满眼心酸,“快起来,我儿好有三年未见。”
可不是吗?
一旁赵氏看得也抹泪,只是在长辈面前,没她嘘寒问暖的份。
戏肉来了。
司马朗与父母拜见,又说了些“不孝”之类告罪的话,便简明了当地说,“儿这次回来,是带着新生的小子给父母来请安来了。”
说着年轻的妾侍似是得了人眼色,不声不响安安静静地抱着孩子跪在外廊的院子里给磕头。
赵氏都快昏过去。

别说赵氏要昏过去,连上首的司马防夫妇也是被这个突降的孙子一哽。
虞氏更是毫无忌惮地剜了赵氏一眼,这个妾就是她自己打包过去的。
对于长子无嗣,司马防心中早有腹稿在,然而今日司马朗突然带回个孙子,一下打乱了老爷子的计划,让他有些不悦。
但儿子久归才回家,他也不能不给面子,“孩子起过名字了?”
“未得,正该由父亲赐名。”
这倒让司马防心里还算舒服点。

下面的弟弟、弟媳们像在看猴戏一样,特别是次子司马懿一家,大哥有了亲儿子,他们的处境可就好多了。
“就叫遗。”
下面的儿子们没听了撅倒,“遗”算是个什么名字?遗字何解?遗物遗孀遗腹子,是死去故去的意思;遗还有给的意思。
老头这算是什么想法?是让这新生的小孩去死呢,还是去送人呢?
都知道老爷子不喜欢这妾生子了。

要说他三叔司马孚也有许多妾子,也不见得祖父这么不待见的。原因只是这个孙子的到来把老爷子的全盘计划给打乱了。

司马朗也知道父亲不悦了,却也不能这么糊弄人的。
这孩子的名“遗”,还说不清与他叔父的“懿”字冲撞。
到底是父亲说的,他也只能认了,“儿知道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哥死了倒计时。
可怜悲催的大哥司马朗,娶了不贤惠的表妹,生了两个女儿原本可以高门结亲被孩子的妈给耽搁了,还不容易生了亲儿子,父亲又不喜欢。
最后也是劳军而死。

78、且玩且戏(一)

对于子嗣的事;原先司马防父子在此事上是有着默契的:反正司马防的几个小儿子们子息众多;随意抱养个来也行。
没儿子的时候;司马朗也和父亲一条心;总之这辈子没有子孙缘也就算了,过继的侄子总比起自己再找个不知根知底的小妾生的孽子好得多。然而等他真生有亲生儿的时候;抱着娇嫩的新生儿;司马朗止不住心中激动之情。
他已经四十多了,在这个时代里,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去”了。以前没亲生儿子也就算了,有了儿子;天生的父子情,他无法不为自己儿子谋划。

封建传统嫡长子继承;司马朗这会儿活得好好的;家中也还重视他。官场上,他已经是刺史了,别说司马防重视他,就算是欠了司马防人情的曹丞相,虽然对着司马懿更喜爱些,却还是有分寸的更抬举司马朗。就像司马孚总要落他的两个哥哥一筹,是明着要卡的级别。
这时候谁都不知道司马朗会早死,都向着司马防的长子是翌日的家主,司马朗的长子则是更后的家主,这年头世家聚居,弟弟们往后还要跟着哥哥讨生活。
连春华这个穿越女都不知道司马朗会早死,这也是在理的,她知道的无非就是个大概的历史脉络,如赤壁曹操要败,董卓是个大混蛋之类,随便再现代大马路上找个被电视剧熏陶的小孩都知道的事。
她又不是吃饱闲着,在现代的时候,她有学业有工作,没事琢磨着和她没交集的三国司马家有多少人口,多少儿子做什么了。

连她都不知道,大家更不会想到。
老爷子司马防仍是没有放弃要过继孙子的事,在他看来,“妾生的孽子哪能托以重任,袁家本是四世三公之族,便是过继了庶孽子,袁家如今是尽亡了了。”
老道学的司马防把袁家败落的原因全怪罪到袁绍头上,因为袁绍是个庶子过继给了大伯父,成了袁家的家主。一点也没想到在袁家的败落中,他同父的弟弟袁术倒是个嫡子,却比他哥更混,连称帝的事都做了出来。
这俩人真不知该评判谁更败家了。

司马防是打定主意,一定要过继嫡孙给司马朗。
要过继“嫡亲”的孙子给长子为嗣;首先该着急的就该是司马懿家了。

他是司马朗同母嫡亲的胞弟,家中又已经有了两个儿子。
司马防不由就要上他这儿透透口风,“阿师可要蒙学了?”

时光飞逝,转眼建安十三年底生的小包子如今已成了个小正太。
要不知道父亲打得主意,司马懿也白和曹操混了那么多年,只是知道归知道,父亲要做什么他也没法,只能应道,“阿师是该找西席了,他娘亲也寻过了,就是和堂兄弟一起蒙学有伴儿也学得快些。”
司马防才不是专门来关心孙子的教育问题,“他伯父回来了,这几日也在家,孩子没正式蒙学有问题向伯父请教一二也是在理的。”
这是打主意打上他家长子了。

他心里不见得乐意,回家一说,差点没被他娘子捶的。
“怎么就看上咱家阿师了呢?”太过激动,她才发现自己话说得太直白了些,传出去不定要得罪人的,赶忙掩了过去,“就算是阿公的意思,也要大哥愿意呀。老人家喜欢,到底只是孙子,大哥哪儿是儿子,怎么拦得了人天伦之情呢?”
见她一点也不赶着推销出自己儿子,司马懿也松了口气,“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哥有亲生儿子在,阿师过去该难自处了。”又故意打趣她,“你倒舍得这份好前程了?孩子跟着我们不过未必如跟着大哥那样出息。”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了,”埋怨似的瞟了他一眼,“咱们的孩子是怎样的,你当爹的还不知道吗?子不嫌母丑,原本靠着荫封就算不得本事。”
人都是不知后事的,这会儿大家都更看好司马朗,他的儿子翌日也更风光。
凑近低声说,“你当咱们孩子懂了?这个年岁的孩子敏感着呢,也不知道听谁说的,这几日天天黏着我呢。”
子不嫌母丑,至少年岁小的男孩更离不开亲生母亲。
“是这样吗?”
因为当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