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宣穆皇后 >

第69章

宣穆皇后-第69章

小说: 宣穆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可怜伏姬在月子里,女儿被领走了,最绝望的是告诉她要被发卖了。
如果说原先她还能安慰自己,头胎生女儿也无妨,自己还年轻,生育总是功劳,生女儿还可以免得夫人太介意,往后还可有所图的话,要被发卖的消息真让她给懵了。

这么一来,自己先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来传话的人颇带了点幸灾乐祸的口气,“夫人让你好好休养,别乱起什么心思。”
倒不是刻意来挑拨什么的,正室立威十余年,人心所向,这院子里就都没个人愿意看这个空降的妾闹腾的。
大家在夫人手下过得挺好的,再来个妾,正室位子要不稳了,大家也没好日子过。语气里当然就不会对着伏姬和善。

妾不是妻,消息并不灵通,伏姬不知道自己这回是自己好好伺候的那个“老爷”的主意,按着常理,小三受了打击,总是要记到“大房”的头上去的。
伏姬就想着是正室给了她小话,还以为自己有翻身机会。

贱籍出身,什么样的苦没吃过,早年为家伎,戏子□间大多是那些放不上台面的挤兑。好不容易混成了妾,难道就让自己的苦心白费了吗?
伏姬一狠心,刚出来月子,四九里的冰天雪地,她竟然就只穿了一件荆麻中衣,蓬头散发,裸足行到正房廊下哀戚哭号,“夫人救我!”

春华正和女儿说解着家务,听着声动,再见着人也被惊住了,“你这是怎么了?快起来。”
一边阿督的小脸吓得苍白。
伏姬并不起来,年轻少女这样哀戚戚地跪地而哭,是人都会起同情,“奴是贱籍,在院子里是污了人眼,还请夫人您行行好救我,将我打发了。”
春华还没昏头,“你先起来。”对身边的几个下人说,“还看着做什么,大冷天的,扶她进屋。”

不由皱眉。
伏姬战战兢兢地连道不敢,“我只求夫人将我打发了。”
“有什么话不能进来说的?”春华更是恨上了。
向来只有正室罚人跪的,没有妾自个儿虐待自己的,给人看见了可不是给她添同情,给自己添不大度么。
人家是正室给人穿小鞋,春华没虐待过人什么,即便编制上驱逐了人家那都是用文明手段的。她倒好,正室没给她虐待,自编自导这么一出,不但是个“小鞋”,还不断把它收紧了,倒像要逼她承认什么。

对一边下去搀伏姬的人更是狠骂,“还不利索点。”
总算是把人弄进了屋,春华惯常这么办事,要吵要骂总不能放在屋外。关上门,都自己人的时候,什么事都好办。
总要记得事情会产生什么影响。
让人给伏姬披了衣,春华道,“什么事慌慌张张的,要这样过来?可是有人短了你东西?”
伏姬答不出,只一个劲儿的哭。
要放人眼里更似春华在欺负她了,春华索性不与她多说了,“下去吧,你的事我心中有数,别想写有的没的,十一娘很好,等开了春,我就给你配份好人家。”
虽然没能得到留下的承诺,到底能给人做妻,下半辈子也是个着落,做妻比做妾总要体面得多。
有这么个前程的话在,伏姬也算满意了,恭恭敬敬地给磕了几个头,“这是夫人您的宽仁。”
“也罢了,下去吧。”

等人走了,又找了几个婆子来,严命,“都给我看好了,她要再出什么事,你们自个儿去领了工钱去庄子。”
婆子们全赖她养老,这年纪去庄子,别说去田里,就算是在城里也做不了什么事,也就是春华平时宽容,半睁半闭地随她们指使小丫头们团团转,只不要出大事故就好。
听她这么狠话,婆子们都吓得连声保证,“夫人吩咐的,老奴们定当尽心。”一面想着,夫人给了她们施压,回头这账还要在那小**身上平回来了。

阿督骇道,“娘?”
春华叹气,闺女到底年轻,看了人可怜相就真心软了,对婆子们说,“你们先下去。”
等人走了后,才说道,“平日娘让你多读史的,现在你就和娘说说陈后之事。”
腹黑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郑伯克段都是被说烂了的老段子了,春华就常引着孩子多读本朝历事。
阿督自然记得,“可是那个阿娇皇后了,好是武皇帝的元后了。”
“你还记得她是如何失的宠?”
“多行不义罢了,无子又行嫉妒事、巫蛊事,”阿督想了想,“阿娘说过的,后宫行巫蛊事的就没个好下场。”
“多行不义?”春华嗤笑,“果就因为无子吗?平阳主送入武帝后宫多少美人,到最后就卫子夫,一个当时身量都没长开的小小讴者生子,真是因为陈后无子而卫后得子吗?”
当然不是,“武帝幸卫子夫,不过就个小歌女,带宫里随意扔掖庭,转眼就忘了。”
阿督问道,“若是这样,卫后又如何能生子了?”就这么幸了一次。
自然不可能是卫子夫中彩率高,春华道,“你当是为何,当时陈后是要打发了掖庭的宫人们,却不是为针对卫子夫去的,武帝后宫多少的美人,陈后会和她个讴者计较了?只是在名单上罢了。
离宫当日你知道怎么了?多少宫人是老死宫中,不得见帝王的,放宫人也算是好事,旁人都是去谢恩的。就卫子夫她就披发穿着单衣跣足去武帝面前哭的。”
“她为何要哭?”
“她哭的就是自请离宫,请天子给条生路的。亏得是讴者的好嗓子,放宫人是德政,到卫子夫这么的演了一段,陈后就算是打击异己,故意掐人出宫的了。”
阿督有些不解,“她不是说自请离开的吗?”
春华道,“真是要离开的人,都规规矩矩地给武帝谢恩去了,何必这样‘惹眼’的?她都已经在离宫的名单上了,为何还要‘自请离宫’,‘以博生路’呢?”

她就是来惹人眼的。
“往后你若看不懂人说的话,你就看看他做的事。”春华想着这么和女儿解释,“你看看吧,她自请离开了,可最后呢?不但留下了,还封了八子美人的,足得了宠。”
“可见是说谎。”阿督接口,再想到刚才伏姬的事阿督便不再觉得她可怜了。
又有些像是刚才误会母亲似的不好意思,“娘,刚才……”
春华怎么会和女儿计较这个,“你且想想那个妾是来做什么的?”
“她说是请你打发了她,”阿督小声道,“可她,娘你是早说要让她走的。”
真不是个好东西!

春华叹口气,“我是不甘心呢,你想想,刚才娘一个劲儿地对她说‘你起来’,可她就是一个劲地不起来,那有和主人顶成这样的妾?这是恭敬吗?”
“口口声声地夫人救我,倒似我不答应她什么就要给做下些什么似的。她住的、穿的难道我有短了她吗?偏偏要这样形容,又要在屋外说话,可见是要和我存了‘斗’的心思。”
阿督这会儿也想到了,她是年轻,实在是刚才被伏姬这样的出场给吓住了,此刻被母亲一点拨往日的聪明劲儿全回来了。
阿督心里还要再多想一点,是了,母亲有什么必要要为难她。母亲有三个孩子,两个嫡子,又得父心意,正室的位子做得稳稳当当的,就算妾生了庶子又如何?庶子又不能越过了嫡长子继承,她生的还是个女儿,自己都还要被打发走。母亲何必在这时候落了闲话地去虐待她呢?

春华又道,“这样的作为,这样的衣着,真算是走运你爹白日不在。否则让人见了,但凡你爹心里还对她有一丝情的,便要同情。对她有了同情,就又衬得我刻薄不能容人的。”
想起陈后、卫后的事,阿督有些害怕了,“总没娘您说的这么吓唬人的。”
春华轻笑,女儿还小,就算要科普到底也要考虑她的接受能力。
罢了。
“不与你多说这个了,打蛇不死反成仇的事太多了,只要她不再惹事,我也不为难她。”春华抚着女儿的乌发,“你往后便懂了,有空琢磨琢磨蔡氏的那位昭姬夫人是怎么在丞相哪儿给夫君求情的,然后你就懂了这世上如何的才算是真‘可怜人’。”


86、内奸跳反

关于立嫡;曹操自有一番想法。
曹丕;是他先前很看好的长子;然而稍使他得了些重用;便显现出得意忘形的一面;曹植,原先看着是颇得自己言传身教的出色儿子;然而他对着自己妻族长辈尚且会动手;曹操对曹植能有的仁厚产生了怀疑。
他是需要霸业的传承,但他也是个父亲,总不能为此使得其余的儿子在他死后凄楚被清算。

崔琰的事已敲响了警钟,曹植却尚不知。

另一方面;曹丕都快憋不住气了,在忍气的段数上他还是被他家好基友司马懿劝了下来。
总算千方百计后;司马懿和老一辈谋士中最后的贾诩搭上了线。

大隐隐于市;这是司马仲达见到贾诩后的第一想法。
贾诩生于桓帝年间,如今年近七十,便是老头在古代乱世年头也真个“古来稀”了。

老头已看不出年轻时的风度了,然而行事间举手投足似乎稀松平常,回想起来却有种低调的气派。
司马懿心想着,贾诩真可说是这个乱世年头的第一聪明人了。谋士的智慧不在于谋事,而在于谋士。
郭嘉、荀彧,周瑜、鲁肃,徐庶、庞统,若说是才能的话,这些人实在很难确切地较个高下,然而在谋身之事上,实在没人比得过贾诩了。

这是他佩服贾诩之处,时代限制,个人的素质再高,在取官选门阀的年代里,贾诩生于寒门,为出仕走过的艰辛,实在不是荀彧程昱这样名门之士,一开始就是高起点的人能明白的。
起点不高,背景不厚,最后却能成为北方的顶级谋士之一,在荀彧被清算了,郭嘉死了的的情况下,贾诩却仍安安稳稳的活着。

对于这样的一位智者,年纪只在他一半的司马懿很是敬重,能允许拜访,早是说明主人家心意,此事应该是能成的。
“贾公近来可好?”

司马懿在评判着老者,贾诩同样也在评判着这位后生。
老狐狸很平易近人,一点不似寻常稍年长一些的官吏便卖弄着资历来压人,近乎如对着平辈般随和,“不好不坏,得魏公恩赏口饭罢了。”
这样的态度不由便让仲达轻松了下来。

实话说作为年轻后辈,在官场上被前辈们倚老卖老也是常事,哪怕他已在中枢,官职权利也比那些终身碌碌无为的老者们大得多,世家教养的涵养使得他谦逊而懂得隐忍。
不过是口头上被那些“长者”们占些便宜,实际调动人事的权利都在他手,此刻他已是这个品阶了,毕竟还年轻,政治生涯还长着呢。

他早是做好了被年长者摆谱刁难的准备了,贾诩的态度却实在让他意外得很。
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贾诩无疑是前三国时代留下的最后的智者了。

贾诩不但是随和,对于后生来的目的也是好说话得很。
平静如真水,老者说道,“若是为了那位公子而来,你且回去罢,也不必如此小心,如有事公子自来,老朽当扫席以待。”
“长者言敢不称诺?”司马懿也更谦和,“您的话我会转达。”

即便是平易近人,士仍然是士,当须明主亲自礼贤下士。
而在仲达心中,贾公也实在是当今最值得魏王子亲访的人了。论资历,他是老**;论智慧,他是老一辈谋士中的翘楚。比起许多华而不实,徒有虚名的名士来说,他们不过是占了个好姓氏的便宜,便一辈子作威作福,眼高于顶得傲慢。

等他拜别,贾诩让儿子相送,论起年纪来贾公的儿子还要大一些,就前途官职而言,却又当相送。
司马懿礼数周到,待起身时,从进门时便再考量人的贾诩忽然对着他说道,“汝氏他日当兴。”

汝氏他日当兴?
打量了人半天,贾公竟是得出这样个结论。

自家还能怎么兴,若曹丕完蛋了,他家便该被新君清算了。
司马懿笑得有些不置可否,只是已然是拜别,长者说话既不能不回,又不能冒昧,回身一作揖,便随着贾家子弟退了出来。

没几日,曹丕按着基友的回报,果然亲自拜访上了贾诩。
贾诩仍旧是很客气,却和对着司马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客气。

曹丕论年纪是后辈,却又是未来或有可能的新君,今日的魏王子;司马懿与贾诩却同属是臣,两人相见不但是如世叔见了贤侄,同样的谋身理念,又有点志向相投的忘年之交。

曹丕的客气不是出于敬意而是君对臣的优越,贾诩很懂这样的道理,并未小觑这位魏王子。
当曹丕问上他对于立嗣的建议时沉思了片刻才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说完闭嘴,不再多言。

这话和心腹四友教他的话异曲同工,曹丕有些不屑,他倒是素来守人子之道,到如今却也没见有任何成功的曙光。
有的时候,所谓的不成功,不是因为方法不对,只是时机未到,累积不深。
“行百里者半九十,”贾诩说道,“此《战国策》之言,将军既已行得九十,何不如行百里?”

同样的建议,司马懿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