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宣穆皇后 >

第71章

宣穆皇后-第71章

小说: 宣穆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小妾的问题,总算交待完了
有些人会说这是圣母吧,但在我理解的世界观里,【做任何事都是要有目的】。
所以在我眼中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如果有所谓好坏的话,我觉得,一个人做事如果是有目的性,那么便是道德的;如果一个人做事没有目的性,那么便是不道德。 前者的话,哪怕他做的事本事是不道德的,但我觉得是能够谅解的;后者的话,就是那种纯粹只是为了作恶而作恶的人,这样的才是真正的不道德。
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完全的黑白,只有有必要与没必要,而认识到这一点的我们,都已经老了。 我喜欢春华,是因为曾经玩游戏有一个奇妙的回复。
【本宫心慈手软,从不手刃杀人】,恩,该是这句了。 在现实社会中,以直接粗暴手段下手的,在伤害别人的时候也损害了自己。试想,谁会喜欢和一个“精明”的人在一起呢?真正精明的人,从不会让人觉得他精明。
能够双赢的,才是最好的局面。这不是妥协,而是现实的智慧。 当然,如果合作的那个人是个蠢蛋,他根本就不明白双赢意义的——假设伏姬是个脑残蠢蛋,春华也不会吝于下狠手的。

87、黄梅不落,青梅落(一)

就在次男、三男得到升任的同时;时任衮州刺史的长男司马朗在居巢慰军时;得疫病死去。
这一点确为疫疾之年;哪怕再都城内都感染死者无数;建安七子直接去五,陈琳、徐干、应⒘蹊澹煌豸釉蛩烙谀甑住
加上已经死去的孔融、阮瑀;建安盛年的代表人物在这一年悉数凋零,可堪说是建安末年的哀声谢幕了。

这样的死亡率并算不得是稀奇,事实上,在三国之时死于战争的远远比不上死于战争之后饥饿、流民、疾病的;由疫病而死的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这也就是张仲景要著《伤寒杂病论》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然而这一年,张仲景早已过世两年。
建安时代的落幕;不但是代表文人们的逝去;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也渐渐的凋零,老一代神医如华佗、张仲景都死了,而新生代交接不上,使得疫病来袭时,北方更显得没了抵抗力。
这种建安晚年的青黄不接,新老交替不上的情况,不但在技术上,在政局上也是若此。

长男死去的消息到了司马家,老建公都快昏厥过去。
实在是黄梅不落,青梅落。
司马懿都快四十了,比他大将近十岁的哥哥也都要到知天命之年了,女儿嫁人都已经生了外孙,两个儿子,过继的侄子十一岁,亲生儿子三岁,都没到成人能当家的年纪。

吊唁的仪式上,曹丕也替父亲来致哀。
内心里,争储多年的曹丕对这样家族继承的事例比寻常人看得更犀利。
司马家兄弟中,曹操更提拔司马朗,这是看着司马防建公的面子,对曹丕而言,司马朗的官职除了是给这个家族增加分量,进而给自己增加分量的外,并没有其他感情了。
要说交情的话,他更看好这家的次男司马懿一点。

心里想道一声恭喜,到底这一家人内部还是团结的,并不如曹家为了立嗣诸子弟已经打破了头。
这一声恭喜也就埋在了心里。

明眼人都知道,作为次子司马懿就算本身再有能力又如何?他还有个名分上更正,年龄更优势,官职位份的哥哥。
现在父亲在他还能有份倚仗,要是父亲死了,无论是嫡子庶子都要看着嫡长子哥哥脸色过日子。

然而看着司马懿脸上的悲恸,曹丕知道这一声的恭喜大概还是要埋肚子里。
私利点说,司马朗死了,司马懿的前途才会更光明。但作为弟弟的,还是死去前妻同母所生的兄弟,司马懿只会痛苦。

曹丕还是找了个空,见建公老头已经是悲痛得有点神志迷糊了,如今这府上他能找上担当的就只有司马懿了。
“阿爹听了也是痛心疾首,”曹丕来主要还是带来曹操的意思,“只是自古君不入臣门……”
“我省得。”司马懿主持着丧礼,还得和其他达官贵人搭话。

司马朗死了,曹操是羞于再见建公了。
司马朗年轻的时候跟过他做主簿,当时年轻有带了点政治幻想的司马朗,让曹操略有气恼,使他“致病”,以示给年轻人一个打压。
然而内心中,曹操却是准备抬举他的。不为了什么,就冲着嫡长子这一名号,其时的人,多是这样思想。原本继承的时候,也确是嫡长子比谁都更正统。

后来让年轻小子反省完,曹操一步步地让重用他。年轻的文臣能干的太少了,老一辈如荀彧这一代人死的死,隐退的隐退,是该时候要培养起新人了。
最初的时候,曹操哭郭嘉,因为郭嘉年轻,脾气又好,和司马朗同一个年龄,但比司马朗得重用的不知越过了多少个等级——直接就给专门为他僻了个“军师祭酒”的职务。
人们会说,曹操手下有个鬼才军师郭奉孝,但不会说有个军师司马朗。两人同一个年龄,司马朗当县令的时候,郭嘉都已经封侯了。

曹操是预备提拔郭嘉延续荀彧做第二代谋士掌门人的,他的年纪也正好,辅佐两代人,曹丕上台的时候,也正在政治家的黄金年龄——前提是,他还活着。

正因为如此,郭嘉死的时候,曹操心中最佳的人选没了,他才会这样的悲伤。

不是因为郭嘉死了,建公这儿还有些交情,曹操是想不到去提拔培养司马朗的。
然而最后,司马朗也死了,死在曹操预备让其去涂金之旅中,不但失去了个能用的臣子,曹操也羞于见建公了。

作为司马家的媳妇,春华也是在列的。
婆婆年纪大了,而长嫂如今是寡妇,行事不便,司马朗的葬礼事宜,最好还是要司马懿夫妇用上心的地方更多。

司马懿对大哥有感情,做弟妹的春华却是一般。原本叔嫂、大伯与弟妹这样的关系就要避讳些,没感情反而是最正常的感情。
便是这样春华也不见得巴望他死,私心里知道嫡长子死了,嫡次子才有机会。这是事实。
但她还没巴望着人死,巴望着所有只要压在她头上的人都死——这是病态。

人只有靠自己强势才是真的强势,而不是幸灾乐祸,每天手舞足蹈希望对手一个个都倒霉去,这是色厉内荏的弱者所为。

便是这样她也能感受到这个家的氛围渐渐在变化。
原本的下人们一点点地在偏向她,妯娌们也更透着善意,婆婆则如今有事必要叫上她的。
往年的仇怨不说,名分上往后怕是要次子继承的,长嫂赵氏虽然在,身份上还是个寡妇,大家族的事更不得她出面了。

一边忙碌着,一边听她家长子阿师回来说,“今日太子家大郎阿睿竟然和我还有阿昭说话,他平日总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样子,还真奇怪。”
阿师当然也感受到这样风向的变化。
春华不怎么喜欢曹睿,虽说做长辈的,她总该宽厚些,但只要一想到要她赔上自己的女儿,怎么也是不乐意的。
“你往日不是说不喜欢看见他么?”
阿师道,“他一个堂堂男儿,竟然好做妇人装,和他妹妹阿芬互相打扮,实在是……”
春华笑了出来,这可真是个可爱的孩子,看着笑话也舒心,前提是别是她儿子就好。

阿师又说,“我看他和阿昭说话,怕阿昭年纪小吃亏,总要护着他。”
“你有心了。”春华为阿师能护着弟弟有些欣慰,但一想到小儿子,噗,那个坑爹熊孩子,曹睿撞上他,还真不知道谁更吃亏呢。

这一个月的时间,把夫妇俩都给累趴下。
等事情忙完了,夫妻俩不免事后还要清算一番,都有点大战后累虚脱了的感觉。

两人坐在茶室里,倒也相宜。
春华尚是二十多岁的丽人,而他已不复年轻时俊朗世家子的样貌,年纪愈长,他就更消退了锐气,重剑无锋。
似乎从没见到过他有过年轻人朝气的一面,永远是稳重的,老成的,哪怕是司马朗,年轻的时候还会有过政治理想,仲达自出仕后,便是一个“官僚”,而非“政治家”。

家庭,朝局,这么样想着,春华倒更觉得他俩像是战友。
如今来讲,司马懿对她是什么,孩子的父亲?一起承担家庭责任的同事?
要说爱的话,她自己都觉得牙酸。特别是经过伏姬事后,她都该心冷了。
对一个优秀的男人来说,女人是什么?小妾是玩物,老婆是管家,保姆,生育机。而对一个女人来说,无论优秀与否,家庭的比重都占得太多了。

丧仪后,司马懿自己都累得不轻,到底还想着对春华说,“你还怀着孩子,别多累着。”
一时间,春华不知该说什么。
许久,缓缓回道,“你也别累着。”

仲达倒是有些看不懂妻子了,“你有心事呢?”
夫妇这么多年,春华会有怎样的反应,他很清楚,“怀着孩子,别操太多心,左右有我在。”
交握住她衣袖下的手,“今时,咱家的日子比起过往已经好过多了,你也别多费神想事,人要活着,哪一天找不是一些伤神的事。”

这是在安慰她了?
春华瞬时有些看不懂他,又不敢置信,男人究竟该是怎样的生物,一边找着小老婆,一边对她关心体贴。
和他认真,你就输了。

“不碍事,我又不是头一次生孩子了。”春华如今也看开了。
看着他俩交握住的手,心里泛起异样的情愫,或许这个男人从来就没有明白过爱情吧?

而一路艰辛下来的仕途,或许自己对他更像是个家人,父母兄弟都有着利益冲突,也只有自己会和他到最后。
说是爱情的话,倒不如说这一辈子,更像是共同承担人生的战友情。
于此,她忽然有些明白,周式婚仪上的礼仪,所谓夫妇死后同享一份祭品,共牢而食大概也就这个道理了吧。
未来,只要有他的地方,就不会少了她的名字。

他们生时要被拴在一起,死后也会拴在一起。

想到这个,轻抚小腹,“大哥丧事结了,你就快些到王太子身边吧。一月未见,我怕他和上次样的又犯了混。”
说到曹丕,司马懿也累了,“他总算是能按捺得下那么多年,如今名分已定,只要不出了大乱子,他想如何也随他了。”
春华道,“想想上次呢?好不容易成了五官中郎将,偏偏自个儿给闹得,封侯的却是临淄侯。便是如今名分定下了……想想历朝历代,未必没有废……”太子。
司马懿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随他去吧,如今也就是气焰嚣张点,还能如何了?”又冷笑,“丞相就算想再反复,也要看朝廷禁不禁得起这样的折腾。”
“时局难道已经坏成这样了?”

北方时局能够好么,前些年大兴土木,长战线作战的弊端都出来了,以前还有荀彧这么个天才的王佐之士给曹操把场面勉力糊过去,如今挑大梁的人没了,荀彧死了多年后,原先窝着的弊端都加了倍的来报复了。再加上这年疫病肆虐,都快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田里庄稼没人种,国家机器运作不起来,税收收不上,对南面的战事还不能停……最关键是都城里权贵的华庭盛宴不能停,曹操还要张罗着盛世场面。

司马懿冷笑,曹操倒是废太子呀,朝政都千疮百孔了。也就是对外说得好听,中原地大物博,雄兵良将的。
曹操绝对是已经支挡不了废太子对时局的危害了。
曹操到底是老了。

说来说去,曹丕这货占便宜的地方也就在这儿了。

88、黄梅不落,青梅落(二)

曹丕果然是得意忘形了。

立为王太子后;当日就作宴;他就喜不自禁地搂着身边人的脖子说:“您知道我有多高兴吗?”
被搂的这个人叫辛毗;但凡是士;都是有脾气的。这样的轻与,倒更显得曹家这样暴发户家庭的鄙陋。

一边憋气;辛毗觉得曹丕的反应不大对劲;回去讲给女儿听。女儿听完,说:“魏国的国祚,大约长不了吧?”
这个闺女叫辛宪英。

春华真想为她拍手称快了。
辛宪英只比她小两岁,早嫁人了;春华心里还有点儿可惜,要这姑娘小个十多岁的;她一定要把人聘过来做儿媳。
她说的话;太大快人心了!

曹丕听到了又如何,说得再犀利,他要真能拉下脸去和个妇人计较,他这王太子做得就掉分儿透顶。
虽说封建□,一定程度上,这时代的人还是有一些言论自由的,特别是士大夫家庭。相当长的时间内,皇帝还要看世家脸色。

曹丕这么得意忘形,倒是卞夫人显得更淡定。
儿子做了太子,很多人来恭喜她,卞夫人却淡淡地回答:“子桓是长子,所以为嗣,而我做为母亲,能够在教导儿子方面没有过失就已经足够了,我们母子没有什么功劳,有什么值得重赏的呢?”
这是一个足够聪明的女人。 

曹操听说了卞夫人的回答,反而是欢喜,认为她的表现具有母仪天下的风范,赞扬道:“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同年七月,曹操颁布策书:“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