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英国舰队分成两支,分别由柯林伍德和纳尔逊指挥,乘风破浪,逼近敌人。柯林伍德和任务是歼灭敌军后卫,而纳尔逊则率队直插法国舰队的中间。(后世的日本,与英国颇多相似之处,日本海军也颇以英国海军为榜样,在日本海大海战中,联合舰队司令东乡海军大将升起Z字旗,发出著名的指令:“皇国兴废,在此一举”,亦颇有英国海军之风。)
纳尔逊以“胜利”(HMS Victory)号为旗舰,而在纳尔逊的南面,卡斯伯特&;#8226;柯林伍德(Cuthbert Collingwood)将军以“皇家王权”号(Royal Soverign)为旗舰,他们各率一个支队,冲向联合舰队。纳尔逊的战舰完全暴露在联合舰队侧翼的火力中,而且自己的舷炮并不能向前攻击。纳尔逊必须冒着风险,集中他有限的舰队,凭着自己船员高超的航海技术和射击技术,迅速插进联合舰队的中间,好在英国舰队已抢占了上风头,两个英舰支队都是顺风而行,因此航速很快,迅速冲向法舰。
上午11点30分,柯林伍德已经接近法西联合舰队的后段,法舰队司令维尔纳夫发出了“开火!”的命令。11时45分,法国战列舰“弗高克斯”号射出了第一炮,射向柯林伍德的旗舰“皇家王权”号,此时,交战双方都升起他们的国旗。在英、法、西三国的船上,鼓乐齐鸣,士兵举枪敬礼。
在接近敌方舰队的最后时刻,冲在最前头的英国军舰被击中,开始燃起熊熊大火。不过,他们还是插进了联合舰队的队列,并且给予敌人以迎头痛击。纳尔逊支队在战斗中将联合舰队的前队(前9艘军舰)与中军分割开来,柯林伍德支队则以楔形插入了联合舰队后队与中军之间的空隙,并猛攻西班牙和法国战舰的后队。
会战开始。特拉法尔加大海战分为三个阶段:柯林伍德的攻击,纳尔逊的攻击和法将杜马罗尔反攻失败。
当法国战列舰“弗高克斯”号向英国战列舰“王权”号开炮时,英舰“王权”号仍继续保持航向不变,插入了法国战列舰“弗高克斯”号和西班牙战列舰“圣安拉”号之间。英舰“王权”号以一敌二,先用左舷炮轰击敌舰“圣安拉”号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创,接着,又用右舷炮猛轰敌舰“弗高克斯”号,然后,又驶近西班牙舰“圣安拉”号的身后,向它猛烈射击,直到吧“圣安拉”号揍得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降旗投降。勇猛的英舰“王权”号以一敌三,也身负重伤,英巡洋舰“欧亚拉斯”号赶来营救旗舰。而对于已经投降的西班牙舰“圣安拉”号,英舰“欧亚拉斯”号舰长黑木大佐布莱克伍德上校跃过船去,把重伤垂危的阿尔发海军少校运到“欧亚拉斯”号。
在英国战列舰“王权”号出战8分钟后,英国战列舰“贝里岛”号也从法国战列舰“弗高克斯”号的后面切入敌舰队之间,随即,英国战列舰“火星”号也投入了战斗。此后,其它每一艘英国军舰都是以这种方式陆续切入敌舰之间,向两端的敌舰用两侧的舷炮猛击,使每艘敌舰都受到了连续的集中火力打击。下午3时,柯林伍德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亲王”号也投入了攻击。
英舰以两面炮火攻击敌舰,相当于火力增加了一倍。法西舰队被英舰的切入搅得阵势大乱,面对英舰队的猛烈炮火,抵挡不住,到战斗结束时,与柯林伍德交战的15艘法西两国军舰,其中10艘被俘,1艘被击沉。逃走的只有4艘,其中有1艘为西班牙旗舰“奥国王子”号,而此旗舰上的西班牙海军将领格拉维拉已经身负重伤,奄奄一息。
就在柯林伍德支队开始作战25分钟后,纳尔逊支队也投入战斗,它始终保持着不规则的鱼贯形队形。纳尔逊亲乘旗舰“胜利”号,率“提米莱尔”号、“海王星”号等3艘三层甲板大型战列舰向联合舰队的前队与中军之间插入。下午12点24分,“胜利”号的左舷炮开始射击。纳尔逊一直在寻找维尔纳夫的旗舰。虽然“胜利”号上的一切望远镜都在拼命寻找,想发现维尔纳夫的司令旗,但是一无所获。于是,纳尔逊遂假定维尔纳夫可能是在法国最大的军舰,四层甲板的巨型战列舰“三叉戟”号上,于是指挥“胜利”号向“三叉戟”号发动猛攻。
正当“胜利”号向“三叉戟”号发炮猛轰之际,“胜利”号的一名观测兵发现在“三叉戟”号后方有一艘不起眼的两层火炮甲板中型战列舰,此舰是法舰“布森陶尔”号,上面挂着总司令维尔纳夫的旗帜,维尔纳夫的旗舰被发现了。“胜利”号冒着敌人的炮火,钻到了“布森陶尔”号的身后,用其船头上的68磅短炮和侧舷的火炮,对准“布森陶尔”号的舷窗一顿猛射,由于“胜利”号逼得太近,炮火太猛,“布森陶尔”号被打得千疮百孔,人员死伤惨重。
此时,英国战列舰“海王星”号和“征服者”号也赶来围攻法国旗舰“布森陶尔”号,“胜利”号把这艘中型舰交给他们,自己转而进攻法国的大舰“敬畏”号。“胜利”号和“敬畏”号立即纠缠在一起,“胜利”号和“敬畏”号两艘战列舰互相逼近,双方投钩手立刻就把对方的战舰勾住了。英国水兵和法国水兵都准备跳上敌舰甲板,进行古老而残酷的接舷战。法舰“敬畏”号舰长、法国海军上校卢卡斯指挥法国水兵冲上“胜利”号的甲板,立即遭到英军水兵用步枪猛烈扫射,英军火力太猛,法军纷纷倒在英军枪口之下,死伤惨重。战斗持续了一小时。纳尔逊和“胜利”号舰长、皇家海军上校哈迪亲临甲板指挥战斗,就在法军的冲锋即将被英军击退之时,法舰“敬畏”号上的一个狙击手打来一枪,正中纳尔逊的胸膛,纳尔逊应声倒地,水兵们急忙将他抬到后舱抢救,纳尔逊一直平静地躺在那里等到战斗结束。
正当“胜利”号与“敬畏”号交战时,英国战列舰“提米莱尔”号和“海王星”号向法国最大的战列舰“三叉戟”号发起围攻,激战一个半小时后,“三叉戟”号死伤惨重,这艘四层甲板巨型战列再也支持不住,不得不降旗投降。英国人登上这艘大舰去收容俘虏,发现,“其死伤人数在三四百之间,到处都是血肉,后甲板上堆满伤兵,有的没有脚,有的没有手。”
法舰一艘接艘地投降,而英舰还在源源不断赶来助战,此后,英国战列舰“不列颠”号,“巨人”号和“征服者”号,先后加入战阵,围攻法国旗舰“布森陶尔”号,下午2时5分,维尔纳夫终于坚持不住,下令“布森陶尔”号降旗投降,维尔纳夫被俘。据英国人记载,法国旗舰上“到处都是死尸,景象非常之凄惨。死伤总数在四百人以上,多数尸体没有脑袋。”
英舰虽然数量比法舰少一些,但是,仅就火力来说,英舰以两面炮火攻击敌舰,已经相当于火力增加了一倍,再加上皇家海军技艺精湛,所以,皇家海军战斗力超过法舰数倍。因而,此战只是一部分英舰投入战斗,就已经击败了法国舰队,在“胜利”号开始作战40分钟后,英国战列舰“阿贾克斯”号才开始作战,而后战列舰“阿伽门农”号,“非洲”号、“奥利安”号,也都相继赶到参战,而当维尔纳夫降旗投降时,纳尔逊支队中的最后两艘战列舰,“米罗陶尔”号和“斯巴尔特”号都还不曾参加战斗。
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最后阶段是法西联合舰队将领杜马罗尔的反攻,不过这只是法军的垂死挣扎而已。杜马罗尔的分舰队一直处于联合舰队的前卫,战斗打响时,维尔纳夫命令“各自为战”。但杜马罗尔缺乏主动攻击精神,一直在舰队的前卫位置徘徊,等待具体指示。而此时,舰队司令维尔纳夫正被纳尔逊打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那里有功夫管他?此时,杜马罗尔仍然没有主动参战的意思,还在等待命令。直到下午2时,维尔纳夫支持不住了,这才想起杜马罗尔,急忙发令,令他调转头来支援自己,但是,此时不巧风恰好停了,杜马罗尔舰队的调头转向十分困难。等到他好不容易转过头来,法军主力维尔纳夫已经投降了。最后时刻,杜马罗尔把10艘军舰编成两队投入反击。当时,联合舰队败局已定,但不管形势的恶化,杜马罗尔还是最后打了一下,总算是有所交代吧。经过一番炮战,法国战列舰“圣奥古斯丁”号、“拉约”号、“英提皮德”号、西班牙战列舰“海王星”号(作战双方各有一艘“海王星”号)纷纷向英国舰队投降。杜马罗尔则乘旗舰“恐怖”号连同“蝎子”号、“布朗山”号、“杜高陶因”号、“英雄”号等战列舰逃走。
10月21日下午4时30分,震天的炮声终于停止了,战场上空仍然硝烟弥漫,久久不散,鲜血染红了海面,有的军舰还在燃烧。整个会战历时近五个小时,法军死3373人,伤1155人,西班牙军死1022人,伤1383人,总计联合舰队两万余官兵,毙、伤、俘加在一起,损失了一万四千人,其中七千人被俘;而英军人员损失则小得多,死449人,伤1214人,死伤仅一千六百余人。军舰方面,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的33艘战列舰中,有12艘被俘,7艘被摧毁,只有14艘逃脱,而在逃脱的14艘中,1艘起火燃烧,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罗陀。而当夜晚间,风暴大作,连续四天,多数负伤的法西军舰都沉没了,包括被俘的法西军舰。而在整个会战中和风暴之中,英国舰队则无一船损失。
身负重伤的纳尔逊得知海战已胜利的消息后说:“我感到满意。”他亲吻了哈迪舰长:“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职责。”然后与世长辞,时年47岁。
10月27日,柯林伍德派拉皮罗提尔中尉回国报捷。11月4日,拉皮罗提尔在法尔茅斯上岸后,火速前往伦敦。他一路调换了19次马,于11月6日清晨1时赶到海军部。拉皮罗提尔见到英国海军部长的第一句话是:“报告!我们获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我们失去了纳尔逊子爵!”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帆船海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场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特拉法加海战也是装备实心炮弹的木制帆船之间最大的一次海战。纳尔逊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彻底歼灭了法西联合舰队。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名垂史册。英吉利民族为他深感自豪,就连他的敌人拿破仑对他也是推崇备至,当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拿破仑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挂上纳尔逊的画像,一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告一结束。此战使英国获得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达一个世纪以上。
2005年6月28日,来自六个国家的一百六十余艘舰船,聚集在英格兰南部朴次茅斯港附近的索伦特海峡,参加特拉法尔加海战200周年纪念活动。庆典十分隆重,这是一次盛大的聚会,来自欧盟、美国、俄国、日本、埃及,印度的军舰,列队依次向英国女王致以最高的敬意,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脸上光彩照人,似乎又看到了昔日大英帝国的无限荣耀。自特拉法尔加海战以后,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历史证明,近代以来,海洋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兴起与衰落,所以纪念特拉法尔加海战二百周年成为世界各重要国家参加的重大纪念活动。
拿破仑在海上是彻底失败了,但是,在大陆,他却是无敌的。英国在海上大获全胜,反法同盟中的俄国和奥地利的军队也不甘示弱,在大陆上展开广泛的战斗活动。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拿破仑不得不放弃渡海征英的计划,撤掉了布伦大营,回师东征,去迎击俄国和奥地利的军队。拿破仑的军队在陆上是很有威力的,他首先击溃了奥军,10月间迫使奥军在乌尔姆要塞投降。在库图佐夫指挥下的俄国军队,不得不赶快撤退到多瑙河彼岸。
1805年11月13日,拿破仑率军进入了维也纳,12月2日,也就是拿破仑加冕一周年,在摩拉维亚的奥斯特里茨村附近,爆发了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也称“三皇之战”,在拿破仑的杰出指挥面前,俄奥联军不是对手,遭到彻底失败。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实际解体了。英国首相小皮特闻讯后,收起欧洲地图,叹道:“今后十年,用不着它了。”竟忧愤而致重病,不久就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