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三国之无限召唤 >

第432章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432章

小说: 三国之无限召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海岸不在西边,在东边!”吕蒙兴冲冲的奔了过来,激动的叫道。
    孙策兄弟神色一怔,急是转向了船的另一侧,顺着吕蒙所指,向东边方向望去。
    是然,他们很快就看到了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一眼望不到境头,不似普通的岛屿,应该像是大陆的边际。
    “怎么回事,大陆怎么会出现在东面?”孙策脱口一声惊呼。
    “是啊,我们被大风一路望东面刮,就算有大陆,也应该在西面,怎么可能在东面,神州之东,不应该是茫茫无尽的大海么?”周瑜也惊奇的喃喃自语。
    就在他们惊奇茫然之际,前方海岸愈近,隐隐约约中,他们甚至看到了海边有房舍人影的迹象。
    “王兄,现在该怎么办?”孙权望向了孙策。
    孙策迟疑了片刻,不假思索道:“不管怎样,先派一队人马登岸吧,我们船上淡水已经不多,至少也得先补充了淡水再说。”
    于是,孙策当即下令,舰队停泊于海岸边数里之下,孙策亲率千余士卒,换乘走舸小船,直奔陆上而去。
    片刻之后,一艘艘的走舸冲上了岸滩,“吴”字的王旗,也插在了这片神秘的陆地之上。
    千余吴军士卒个个兴奋如狂,精神大为振作,毕竟在海上折腾了半个多月,头一次登上了陆地,焉能不令他们兴奋到爆。
    这海岸边上,果然有村落人烟存在,这令吴军士卒们更加兴奋,二话不说,冲进村落里疯狂了起来,见到新鲜的食物就抢,见到女人就干,纵情的放肆。
    孙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假装没有看到,纵容部下个抢掠,毕竟,现在这个时候,什么民心之类的都是虚的,保持将士们的士气才最重要,放任他们发泄一下,自然也是极为必要的。
    孙策也登上了岸滩,坐在了海边一棵大树下,坐等着部下们的“抢掠”成果。
    半个时辰之后,放纵出去的士卒们,陆陆续续的满载而归,除了粮食布匹,牛羊等物,还抢了不少女人回来。
    孙策将那些穿着有些与中原不同的女人们叫到近前,用还算客气的口吻问道:“尔等不要慌张,本王乃大吴之王孙策是也,只是路过你们这里,借些军资而已,不会伤你们性命,你们只需告诉本王,这里是什么地方便是。
    面对孙策所问,那些妇人们一脸茫然,仿佛都是聋子一般,根本听不懂孙策在说些什么。
    孙策只听到她们在叽哩咕噜的,说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话,似乎听起来不像汉话,听的他是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这些女人都在说些什么?”孙策茫然的看向了孙权。
    孙权是一脸茫然,又看向了周瑜,周瑜摇了摇头,俊美的脸上,同样写着“茫然”二字。
    “有没有人听得懂她们在说些什么?”孙策冲着左右的士卒的吼问道。
    士卒们也皆是摇了摇头,个个都是茫然不知。
    孙策这下就郁闷了,被大风刮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地方也就罢了,竟然还碰上了一帮连汉话也不会说的怪村民,实在是令他头疼。
    “我们这到底是漂到了哪里?”孙策的脑子,此刻已完全被这个巨大的疑问所占据。
    就在这个时候,吕蒙也回来了,他带回来的却不是女人,而是一个慌张畏惧的男人。
    而且,那个男人竟是中原装束。
    “大王,你绝对想不到,我们被暴风吹到了哪里。”吕蒙一脸神秘惊奇的笑,将那男人扔在了孙策跟前。
    “这个人是……”孙策目光愈加狐疑。
    吕蒙指着那人道:“这个人乃是来自于辽东的商人,是个燕人,渡海来此地行商,刚才想要跑,正好被末将抓到,大王对这个地方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此人便是。”
    孙策恍悟,便向那辽东商人问道:“你告诉本王,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那辽东商人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战战兢兢的回答道:“回禀大王,这里乃是倭国。”

第六百一十六章 震惊北国
    倭国?
    听到这个闻所未闻的名字,孙策表情愈加茫然,孙权也学识有限,不知这倭国是什么鬼地方?
    “没想到啊,我们竟然被暴风刮到了倭国,这也太巧合了吧。”周瑜却一声惊呼,听口气已经听明白这里是什么地方
    “公瑾,你知道这倭国是什么地方吗?”孙策迫不及待的问道。
    周瑜便道:“臣只是听说,东海之东,有一处岛国,四面环海,秦朝之时被人误传为什么仙岛,当年徐福还假借为始皇帝寻仙丹为名,率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前往这仙岛。”
    “怎么,难道本王竟然被风刮到了仙岛不成?”孙策惊奇的叫道。
    “那倒不是。”周瑜笑着摇了摇头,“这世上哪里有什么仙岛,只不过是那些方士们哄骗秦始皇的把戏而已,这倭国跟那高句丽国,三韩国一样,皆不过是东夷一支而已,只不过是远离大陆,四面环海而已。”
    顿了一顿,周瑜接着说道:“后来汉光武帝之时,这倭曾派使前来进贡,请求策封,光武帝见那倭使又矮又丑,以为这个国家的人都是这种模样,便封此国为‘倭’,这倭字正是丑陋的意思,这便是倭国的来历。”
    周瑜洋洋洒洒一番话,道明了这倭国来历,把孙家兄弟听的是啧啧赞叹,叹服周瑜饱读史书,博古通今。
    “倭国,倭国……本王原想要去燕国投奔刘备,却不想被大风刮到了这倭国,难道这是天意不成……”孙策喃喃自语,若有所思。
    孙权看出了自己兄长的心思,眼珠子那么一转,猛然想到什么,便向那辽东商人喝问道:“我问你,这倭国君主为谁,军队有多少人,丁口又有多少?”
    那辽东商人便称,这倭国虽名为倭国,但实际上却并未完成统一,并没有共同的君主,虽丁口达百万之众,但却分裂成大大小小上百个国家,大点的国家不过一两万,小点的国家三四千人都有。
    而且,这上百个国家里,有千人数量的军队,就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强国”,有些小队数量不足百人。
    此外,这倭国因是远离中原,与神州联系不紧密,许多华夏先进的技术都还没有传入倭国,这里的人整体都还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
    “百万丁口!”
    孙策听到这四个字,眼前便是一亮,冲着周瑜叫道:“公瑾,你听到没有,这个倭国竟然有百万丁口。”
    “大王的意思,莫非是想……”周瑜也神色一动,蓦然间领悟了孙策的言外之意。
    孙策也不隐讳自己的意图,一拂手,坦然道:“没错,你猜对了,本王就是想征服这倭国,再以这倭国为根据地,有朝一日反攻大陆,复我大吴江山!”
    以倭国为根据地,光复大陆,兴复吴国!
    周瑜和吕蒙二人,身形皆是一震,彼此对视一眼,眸中涌现出惊奇之色。
    未等他二人开口,孙权便抢先道:“倭力如此之弱,以我大吴数千精兵,不出数年,必可一统倭国,那时王兄便有百万子民,十万大军,又雄踞于岛国之上,进可攻,退可守,如此前景,又何必非要往幽州,前去依附那刘备!”
    孙权一席话,道出了孙策的心声,令他的热血,陡然间就沸腾了起来。
    说实话,前去投奔刘备,寄人篱下,实乃孙策走投无路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这种没有尊严的决定,如果不是被陶商逼到了绝路,孙策怎么可能选择走。
    可眼下,冥冥之中,孙策竟被一场大风暴,刮到了倭岛这么个世外之地,以强者的姿态,出现在了倭国这些野蛮落后的倭民之前……
    天意啊,这不是天意,还能是什么!
    “这倭岛四面环海,易守难攻,又有百万丁口,足可征出十万大军,且我们此番出海,还带了大量的工匠,相信不出数年,就可以改变倭岛落后的局面,这样的话,以倭岛为根据地,反攻大陆,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周瑜寻思分析了一番,眼眸中也渐渐燃起了兴奋之火,显然也赞同孙策的决策。
    眼见孙权和周瑜二人,尽管赞同自己的决定,孙策更有何疑,当即一拂手,傲然道:“既然如此,本王便决定了,不再去投奔刘备,全军登陆倭岛,本王要在三年之内,扫平倭岛,在海外重建大吴国!”
    孙策豪情万丈,自败走江东之后,重新又燃起了那种与生俱来般的自信。
    他的身上,再次又显现出了小霸王才有的霸绝之气。
    左右孙权周瑜二人,还有那些追随上岛的吴军将士,个个也重燃斗志,深深为孙策的豪言壮语气激励,一声间,海滩上欢呼声咋起。
    决策已下,孙策便将叫那辽东商人起来,傲然道:“你用倭语告诉这些倭人,我孙策乃是来自于中土神州的皇帝,乃天命之皇,专程率天兵天将前来征服统治他们的倭国,从今往后,我就是他们的天皇。”
    孙策想自己都已经逃到了这倭岛海外之地,反正这里的倭民也没谁认识他,再也不用顾忌天下人之口,干脆就给自己进阶一级,直接自称起了皇帝。
    他又知这倭民落后,凡落后愚昧之民,必然对鬼神天命这些东西,有着深深的敬畏之心,便又谎称自己的兵马,乃是天兵天将,更给自己封了一个比皇帝还要霸气的称号——天皇。
    那辽东商人先是一愣,却不敢违抗,赶紧用倭语,叽咕咕噜的将孙策的话翻译给了那些倭民。
    紧接着,那辽东商人更是识相的伏跪在了地上,用汉话大呼道:“拜见天皇,天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些倭民们都也被瞒骗到,看向孙策的目光中,立时皆充满了敬畏之色,纷纷跪伏在了地上,用生硬的汉话齐呼:“拜见天皇。”
    “拜见天皇。”
    “天皇万岁。”
    海滩之上,回荡着震天的山呼声。
    孙策傲然而立,享受着众倭民的跪拜,目光转向了海之西面,射向了大陆所在的方向。
    “陶贼,你看到了吧,天不绝我孙策,把倭岛送到了我面前,我孙策才是真正的天命之皇,终有一天,我孙策要反攻大陆,向你复仇雪恨,你给我等着吧,哈哈哈——”
    ……
    燕国,蓟京。
    王宫,金殿。
    “大王到——”金殿之上,响起了宦官尖声大叫。
    身着王服,头戴玉冠的刘备,手扶佩剑,昂首而入,登上高阶,一个转身,傲气十足的坐在了王座之上。
    “拜见吾王!”
    金殿上,顿时响起了山呼拜声,诸葛亮、关羽、张飞、沮授等文臣武将们,纷纷下拜见礼。
    “诸位爱卿都平身吧。”刘备轻轻一拂手。
    众臣们这才站了起来。
    刘备目光首先转向关羽,问道:“云长,我大燕军队集结的如何了?”
    关羽当即出班,拱手道:“禀大王,我八万幽州铁骑,辽东铁骑,和乌桓铁骑组成的铁骑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只消大王一声令下就可以长驱南下,辗平魏国。”
    “很好,令诸军随时待命。”刘备满意的点点头,目光又看向了司马懿,“仲达,鲜卑人那边联络的怎样了,他们可愿意出兵助战?”
    司马懿也站了出来,拱手笑道:“大王放心,鲜卑人前番被魏将卫青和霍去病所败,一直心怀复仇之心,他们的大单于早等着大王出兵南下,好向卫霍二将复仇。”
    得到了鲜卑人出兵的许诺,刘备脸上的自信心愈加傲烈,又向诸葛亮问道:“孔明军师,秦国和蜀国两国如何,他们可愿响应本王,共同出兵伐魏救吴。”
    诸葛亮也走出班来,轻摇着羽扇,自信的笑道:“臣派出去的使者早已回复,曹操和刘璋已经承诺,只要我大军一出动,他两国必定起倾国之兵响应。”
    一连串的好消息,令刘备的自信心爆棚,灰白的脸上,狂燃起了自信之色,眼眸中更是喷射着猎猎的复仇怒火。
    啦!
    刘备的手,重重的拍击在了案几之上,嘴角钩起阴冷的笑容,口中冷冷道:“陶贼,这一次,本王绝不会重蹈覆辙,让你像灭了晋国和楚国那样,灭掉吴国,还有,那一箭之仇,本王也要一并洗雪!”
    刘备心如明镜,他当然知道吴国对于他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吴国的国力,虽然只与蜀国相当,但却牵制了魏国十余万的军队,倘若吴国覆灭,魏国就能抽出十余万军队来针对他,这当然不是刘备想要看到的。
    所以,刘备从开始之时就决心要救吴。
    不过,刘备却也有自己的心思,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发兵救吴,而是等到陶商率大军深入吴国腹地,直到兵围建业之时,他才开始集结兵马,联络盟友,开始准备出兵。
    刘备这么做,无非是想利用孙策,把陶商死死的拖在南方,让其深陷于南方的战事,无法抽身南顾。
    当然,刘备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