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满清是中华全面复兴之必要条件-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书籍“告讦频起、士民葸慎,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唯恐招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摧烧之。”(王芑孙《惕甫未定稿》卷三)。著名的《天工开物》、《园冶》等书籍是失传之后在近代再从日本引回的,孙云球的《镜史》等就此失踪。知识分子转向校勘、注释古籍,形成所谓乾嘉学派。
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包括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总数,以万卷计。包括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书籍,连明人选编或评注的一些唐诗选集都在禁毁之列,如《杜工部集筏注》《杜工部诗集》《杜工部诗集辑注》《杜诗详注》《杜曲集》《杜陵七歌》 等。总共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地方官员把搜缴到的各种藏书送到京城,还要经过四库馆的检查,而乾隆在看过四库馆上报的禁书名单后,又发下去到全国各地,勒令各地官员注意,务使名单上的禁书搜查净尽,不致遗漏一本。同时又催逼继续搜查藏书,并且鼔励检举揭发谁私藏禁书。于是形成一场全国性的搜书、禁书以及焚书运动。由于鼔励检举揭发,挟私仇诬告之事也屡有发生,因此新的文字狱又不断形成。
除了禁毁书籍,满清还系统地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目前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中很多已经被满清修改)。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全被销毁。除此之外,满清还系统地对残存的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如明实录的遭遇:
乾隆年间,明史修成。由于实行文字狱,《明实录》则变成了禁书,民间的传抄本多收缴焚毁,而史馆的正副大小本,以书册宽大,需挪出以置其他档册。同时因钦定明史己成,而实录又残缺,遂从满人大学士三宝之请,于乾隆四十八年(1683)三月,将库存明实录及皇帝宝训,共4757本,移出史馆,一并焚毁。
周思源说,康雍乾三代,尤其是乾隆时期,不但对满清统治不满或对明朝有所怀念的书籍统统禁毁,而且连与程朱理学相抵触的书籍也不得超生。从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光是浙江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毁书24次。仅乾隆一代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即等同)”。 单选现今仅知书名以“明”开头的书籍,就禁毁了超过132部。
当代学者顾关元先生据海宁陈乃乾的记载,认为满清所销毁的书籍是《四库全书》收录总数的十倍。因此才有了吴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的疾呼。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史学界皆知的事实。《四库全书》编纂者在满清恐怖政权的迫胁下,对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行摒弃和抽毁,对于不得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
如最著名的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四库全书》中被改成以下几个版本:“壮志饥飱狼虎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壮志饥餐仇恨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壮志饥飱仇寇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以及“壮志肯忘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
又如南宋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北方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在《四库全书》中被改作“洙泗上,弦歌地,亦纷争” 、“洙泗上,弦歌地亦荆榛” 、“洙泗上,弦歌地,亦榛荆” 。却又另有至少五处未有变动。
再如南宋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云:“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四库全书》中则将其改为:“于中应有,一个半个仗孤忠。万里干戈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天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以及:“于中应有,一个半个挽琱弓。万里烽烟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世运何湏问,赫日自当中。”
……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满清乾隆帝对中国文化的摧残,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残酷无比。章太炎曾有感而发:
满州乾隆三十九年(1774),既开四库馆,下诏求书,命有触忌者毁之。四十一年(1776),江西巡抚海成献应毁禁书八千余通,传旨褒美,督各省摧烧益急,自尔献媚者纷起。……夷德之戾,甚五胡金元,抑犹可以末減耶?
在满清覆灭后,近现代学者毫不客气地指摘《四库全书》的谬误。《四库全书提要辩正》一书指出《四库全书》甚多错误,条分缕析,切中关键:
四库所收,浩如烟海。自多未见之书,而纂修诸公,绌于时日,读未终篇,拈得一义,便率尔操觚,因以立论。岂唯未尝穿穴全书,亦或不顾上下文理,纰缪之处,难可胜言。其参考书籍,假之中秘则遗失有罚,取之私室则藏弆未备,自不免因陋就简,仓猝成篇。……经部多取之《经义考》,史、子、集三部多取之《通考》、《经籍考》,而晃、陈书亦未曾复检原书,无论其他也。……作《论衡》之王仲仁,不知有传在《后汉书》;撰《家训》之颜之推,不知已见于《北齐史》;史马迁之《史记》,谬谓尝采陆贾《新语》;……。于习见习闻者尚如此,其他疏漏复待何言。
针对满清编修《四库全书》对中华书籍文化的大肆摧残,对影印《四库全书》的现象,顾颉刚曾作过如下评论:
……孟轲改为孟子,足制四夷改为足制远方,………我觉得印行《四库全书》是一件极蠢笨的举动,突然使得世界上平添了许多错误的书,实非今日学术界所允许。
任松如在其《四库全书答问》一书中,对此野蛮行径作了入木三分的概括:
吾国王者专断,以乾隆为极致。其于四库书,直以天禄、石渠为腹诽偶语者之死所,不仅欲以天子黜陟生杀之权,行仲尼褒贬笔削之事已也。删改之横,制作之滥,挑剔之刻,播弄之毒,诱惑之巧,搜索之严,焚毁之繁多,诛戮之惨酷,铲毁凿仆之殆遍,摧残文献,皆振古所绝无。
章太炎先生论述满清禁毁华夏书籍的目的说:
乾隆焚书,其阴骘不后于秦也。群之大者,在建国家、辩种族……曰:言语、风俗、历史,三者丧一,其植不萌。俄罗斯灭波兰易其语言,突厥灭东罗马而变其风俗,满洲灭中国而毁其历史。自历史毁,明之遗绪,满洲之秽德,后世不闻,斯非以遏吾民之发奋自立,且绝其由蘖邪?自是以后,掌故之守,五史之录,崇其谀佞,奖褒虚美,专以驾言狂曜,使莫能罪状己以阶革命,伟哉,夫帝王南面之术,固骘于秦哉!
鲁迅曾评论说:
“但俞正燮的歌颂清朝功德,却不能不说是当然的事。他生于乾隆四十年,到他壮年以至晚年的时候,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最初启示了我的是《琳琅秘室丛书》里的两部《茅亭客话》,一是校宋本,一是四库本,同是一种书,而两本的文章却常有不同,而且一定是关于“华夷”的处所。这一定是四库本删改了的;现在连影宋本的《茅亭客话》也已出版,更足据为铁证,不过倘不和四库本对读,也无从知道那时的阴谋。……
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
对我最初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这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定了的,到得我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却了血史。”
但是,清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尤其是后两个皇帝,对于“文艺政策”或说得较大一点的“文化统制”,却真尽了很大的努力的。文字狱不过是消极的一方面,积极的一面,则如钦定四库全书,于汉人的著作,无不加以取舍,所取的书,凡有涉及金元之处者,又大抵加以修改,作为定本。此外,对于“七经”,“二十四史”,《通鉴》,文士的诗文,和尚的语录,也都不肯放过,不是鉴定,便是评选,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而且他们是深通汉文的异族的君主,以胜者的看法,来批评被征服的汉族的文化和人情,也鄙夷,但也恐惧,有苛论,但也有确评,文字狱只是由此而来的辣手的一种,那成果,由满洲这方面言,是的确不能说它没有效的。……我们不但可以见到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罢。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评述道:
在二百多年前,满清政府为了贯彻奴化政策,曾经严厉执行一个长时期的文化杀戮,旧书新书凡是有涉及外族的地方,一律修改,有诋毁的地方,全书抽毁或禁行或全毁。现存的作者一被举发,充军,杀头,籍没连接一大套。留下来的成绩是一大部经过抽改,经过“消毒”(民族思想)的四库全书,一大套禁毁书目,和几万万被压迫人民的仇恨。满清政府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它是少数民族,单凭一点有限的武力,和由这武力所缔构的穷凶极恶的专制政权,来奴役广大的人民。它害怕文化,害怕人民的民族思想,越想越怕,恐慌得不得了,才来这一手文化杀戮。
3。政治制度与全民皆奴
合理的上层建筑是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而满清统治中原实际上是一种制度上的倒退。农奴制的残余随处可见。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帝王独裁统治更具操作性,严重地加强了君权。民族歧视下的官僚制度,使得一大批无德无能的满蒙官僚长期窃居高位。“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牢牢地将农民固定在贫瘠的土地上,无疑等于扼杀了任何工业革命的苗头。科举本来是文明的一大产物,可是到了康乾时代,科举却只剩下八股文这么一个空壳。(虽然八股文并非源自康乾,但是在康乾时代变得空洞化却是无疑的。)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导致了更加不合理的官僚体系。
康熙时宰相明珠、索额图所贪污钱财远超明朝最大贪官宰相严嵩数十倍,而康熙几十年来却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到乾隆中叶以后,局势更加混乱,官僚队伍的腐败一发不可收拾,“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不但中下级官员纷纷贪污受贿,而且像大学士和申这样位至宰辅、深受皇帝信重的高级官僚,也营私舞弊,贪赃枉法,且贪污之巨大可谓空前绝后。政治腐败愈演愈烈,除了专制独裁政体自身的局限外,还和皇帝本人纵情享乐有关。
古代中国民间崇尚侠义之气,而居庙堂之上的士大夫以据理力争为荣(如明代),知识阶层更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满清入关后经过血腥屠杀和文字奴役,有血性有才华的汉民族精英大多消亡,剩下的都是忍辱负重做奴才的。汉族知识阶层除了靠科举谋取满清规定的汉缺官职外,并不能言政,并且汉人难以进入满清贵族把持的权力核心,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太平天国起事,清兵溃败,无兵可用,才不得不依靠汉人地方豪强练乡勇镇压太平军,才有汉人权贵藉此进入权力核心阶层。
清代260年的中国竟无几个像样的正直之人,近现代中国的奴性所以传至今日都与满清的野蛮统治有莫大的关系。满清时代全民皆奴才,流行的官场文化是“多磕头,少说话,闷声发财”,中国古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之气已荡然无存,连纪晓岚这种有才文人因多言,都被乾隆斥为戏子、倡优。这种恶俗的官场文化,遗毒民国官场,甚至新中国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才一度被荡涤。
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尤其在清代,可以说全没有制度。它所有的制度,都是根据着明代。而在明代的制度里,再加上他们许多的私心。这种私心,可说是一种‘部族政权’的私心。一切由满洲部族的私心出发,所以全只有法术,更不见制度。”
清代社会危机不断爆发,昔日表面上繁荣一时的清代社会很快陷入萧条冷落的“中衰”之中:民众反抗不断,自然灾害频仍,官僚腐败盛行,政府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国与民皆患贫,奸伪日滋,祸乱相继,士习益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