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批判满清是中华全面复兴之必要条件 >

第65章

批判满清是中华全面复兴之必要条件-第65章

小说: 批判满清是中华全面复兴之必要条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录五:两难的选择——汉民族主义的兴起和警示 
一、汉民族主义的兴起
2003年11月22日,一个叫做王乐天的郑州人穿着消失三百年的汉服出现在大街上,引起惊诧一片,汉服运动从此进入公众视野,从而成为一种持续到今天的社会现象。在此之后,一个叫做汉网的民族主义论坛浮出水面。论坛的创始人都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而“复兴汉服”则成了他们从边缘人物走向媒体焦点的一条捷径,随着该论坛的扩张,汉服运动逐渐成为他们进行民族诉求的一面旗帜,许多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的,由于历史教育的选择性而不被人们关注的东西开始被发掘和整理,不得不说,这些创始人们作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整合工作,并在以后的时间内以文集的形式扩散到各个热门论坛,这里有一个汉网置顶文章的不完全纪录:《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汉民族的历史在风雨飘零中》、《大国之殇——汉服消亡简史,文明的失落和复兴》、《满清——逆行在历史上的特快列车》、《明末清初的民族屠杀》、《被清朝打断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西学东渐》。
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或者说古老的),即满清入关是中华文明的倒退和变异,人们对明朝和清朝的印象存在普遍性的历史学谬误,在他们的笔下,明朝俨然成为制约皇权文明进步科技发达的朝代,而清朝则以他不为人知的黑暗残酷走向了文明的反面,他们反复暗示中国近百年的落后和满清贵族的制汉防汉政策有必然联系,他们提倡恢复汉族的传统服饰,将三百年前的剃发易服事件论证为汉族被奴役的标志,汉服运动也由简单的文化复兴走向了充满凶险的民族对立(此乃误解——引者注)。他们反复的暗示着汉族在近四百年来的弱势身份,以一个被奴役被剥夺文化毁灭科技的民族形象来争取话语权的正义。这些情绪在言论比较自由的网络上开始大肆流行,并在短短的三四年之内争取了众多拥簇。他们开始大肆讲述那些历史书忽略不写的,电视剧从来不演的汉族历史,那些在对外战争中牺牲的领袖人物(文天祥,岳飞)再一次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英雄,他们对历史教科书中对文天祥,岳飞民族英雄地位的否定感到莫大的屈辱和不平,由于主流媒体不能够表现汉族祖先们的丰功伟绩(只要涉及到民族冲突),这种情绪不得不以更加极端的形式得到发泄,他们把大量的史书翻译成白话文并且添油加醋之后发布到各大论坛板块,意图向大量的年轻人(主流上网群体)宣传汉族那些泯灭的历史,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个叫做冉闵的君主,由于执行了对胡人的复仇屠杀政策而被捧为民族脊梁(崇冉之人不占多数——引者注),至于汉唐时在边塞横扫异族的皇帝和将军们则更是他们尊崇的对象。
2006年3月,《明朝的那些事儿》开始连载,对于汉民族主义者们来说,这无异于又一次思想风暴,因为作者写的很浅显,即使只有小学文化的人也能够读明白,历史上的明朝是什么样子。当一个火器装备达到百分之九十,启蒙思想席卷江南的明朝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可以想见的,也只有对长期以来主流媒体一直鼓吹康乾盛世的愤慨。
北京满学家阎崇年因其著名的“满清贡献论”在无锡(满清大屠杀发生地之一)遭到民族主义青年暴力攻击。虽然警方立即对该青年进行了处罚,但是,此人立即向法庭反诉警方处罚过量,并且,此人的“义举”在汉网等民族主义网站得到了大量支持,许多有汉网背景的律师已经准备为其辩护。
这些社会现象都宣告着汉民族主义思潮的又一次崛起。是的,民族主义来了,中国,你准备好了吗。
二、汉民族主义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有了具备文化民族主义色彩的华夷之辨。这之后的历史是华夏族不断聚合强大的历史,六百年的辉煌争鸣最终诞生了统一的秦帝国,在之后的两汉四百年中,汉族(华夏族)一直保持着对周边民族的优势,这一力量对比在西晋末年发生了改变。
五胡乱华直接导致了衣冠南渡和汉族具有民族主义气息的第一次反击(东晋北伐和冉闵灭胡),然而随着胡人在战争中人数的下降和鲜卑人自主的汉化,民族主义气息开始稀薄,并且在杨坚屠戮胡人贵族后逐渐消散,在此后的隋唐帝国,汉族再一次保持了对周边民族的绝对优势,当然这也导致了统治者对异族防备心理的下降,过度膨胀的唐朝在内乱的打击下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大量胡人开始进入中原。
两宋是民族主义风气再一次高涨的时候(见当时的大量诗词),胡汉的区别被强调的非常明显,之后朱元璋北伐灭元的时候更是提出了驱逐鞑虏的民族主义口号,由于受到宋朝屈辱历史的影响,明朝对于外族的政策僵硬而强悍,同时,朱元璋把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奉为正朔也削弱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国际关系意义上的汉民族主义诞生在清朝末年,孙中山本人就是洪门(反清社团)的成员,而孙中山发起的起义经费则多来自明末逃亡南洋的华人后代,这让辛亥革命具有了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当时的同盟会员对此多有论述,其中秋谨,章太炎,陈天华(他的《警世钟》最近又被民族主义愤青大肆引用)的著作充满了对汉族历史的回顾和对汉族正统地位的强调和捍卫。汉民族主义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共两党的高层都受到了强烈影响,其中以蒋介石为甚)(如何解释蒋介石放弃东北?——引者问),并且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逐渐成为全中国的民族主义,比如当时流行的新四军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开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这一超民族的概念开始流行,汉民族主义陷入低潮,取而代之的是根基薄弱的爱国主义思想。
而现在,就在改革开放十几年后,汉民族主义依托网络再次兴起。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驱动力量,我们一定会问,究竟是什么促使了人们去寻找失却许久的民族记忆,是什么让汉服这个因为满清入关而消失的古董(汉服是古董,那么其它55民族服装俱为古董——引者注)成为了文化复兴的符号,又是什么造成了青年中大量存在的民族隔阂?
三、另一条路——改革开放后的文史悖论
1,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标志人物定位的愚蠢
一个人的历史教育大致来源于这么几个方面,1,家长(尤其是祖父辈)的故事,2,读课外读物(《上下五千年》等),3 教科书,4 网络,5 电视剧。如果把这些变量代入中国的社会现实,你会发现每一个人的历史观都充满了不可预测性。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世人皆知的英雄文天祥,在父辈们的讲述里,文天祥也许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在课外读物上,也许文天祥也是万古英烈,然而在教科书里,文天祥领导的抵抗成了中华民族内战,在网络中他可能被一篇文章捧得高贵无比,而被另一个人说的一文不值,在电视剧中,这个人就干脆消失。
这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了解到不同的东西,而代表官方态度的历史教科书编写组则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这就涉及到我国政府在历史教育上的不作为和错误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教育是以阶级斗争理论为主线的,力图淡化历史上存在的民族冲突,把五胡乱华修改为五胡入华,着力描写当时的民族融合而忽略仇杀,把一些汉族公认的英雄人物划出民族英雄的行列,以统一为历史正义的最高标准,这样的历史观最终导致了对历史真相的歪曲和篡改。
如果说这样的历史观教学是在灌输一个长久存在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观点的话,那么他遭到了必然的失败和抵制。政策制定者并不明白有一些历史结论是不能够动摇的,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文天祥这种符号人物对整个汉族族群的重要性和不可撼动。他们也许忽视了一点,人们发现历史书和常识产生矛盾后是会有所反应的,这体现为 2001年以来民间持续不断的祭奠岳飞,崖山国难(甚至祭祀崇祯皇帝)事件。事实上,统一压倒一切的历史观给了那些文明屠夫更大的话语权,我们甚至可以说,日后出现的大量对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的吹捧都和教育部的愚蠢有关。
2,影视领域的话语权偏好
1986年 《努尔哈赤》
1988年 《康熙大帝》
1989年 《雍正皇帝》
1997年 《雍正王朝》
2000年 《康熙帝国》
2001年 《乾隆王朝》
2003年 《天下粮仓》
2006年,《大将军施琅》
以及贯穿始终的,阎崇年教授长期在百家讲坛开讲的《明亡清兴六十年》(这是一个十分特别的现象。如果做一个调查,询问《百家讲坛》学者最优秀的是谁,答案有可能是易中天教授,但是要问谁的讲座播放的频率最高,那么答案一定是阎崇年教授的清朝系列。)
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满清正剧的电视节目一览。如果再加上娱乐戏说的辫子戏,可以说,整个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纪初期,央视的电视剧栏目基本被辫子戏垄断。有没有其他的朝代有如此优厚的待遇?没有。任何一部歌颂岳飞的电视剧都可以被扣上破坏民族团结的帽子,这些文化现象在向公众传达一个怎样的信息呢?
对于这些文化现象的评价是别人的事,作为本课的学生,我更多的是关注这种现象对族群分化的影响,以及这些现象的根源究竟何在。
首先,对满清功绩的过量强调直接导致了族群分化和汉民族主义的再次抬头。抬高满清皇帝的结果非但没有增强人们对大中华主义(胡汉一家)的认同,反而加速了这种裂变,因为这些宣传和所谓的历史研究都带有无法回避的先天不足,即对历史真相的扭曲和篡改(避而不谈满清入关时的种族屠杀),这些文化产物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首先是尚有大量历史常识匮乏的人需要靠电视剧来了解历史,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电视台和广电总局的话语霸权,可惜的很,这些并没有迎来草根阶层的顺从,反而是他们对主流历史观的嘲笑和摒弃。
其次,如果我们探究一下这些历史剧的投资方,我们不难发现中央监管部门对这类题材的纵容原因。具体我就不再细讲,毕竟这不是本文的主题,当然,读者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华谊集团的有关情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种话语霸权的持续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最终只能让明清之争,甚至汉满之争愈演愈烈,如果政府不给出他们发泄情绪的合理渠道,那么他们自然会寻求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如果政府在这些关键的历史问题上没有正确的引导,而是一味压制汉族的观点,那么大范围的民族对立是不可避免的,在我们即将经历的未来十年,这种冲突会持续走高。(放纵少数民族极端势力,弱化全体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引者注)
3,史学界和地方政府的倒行逆施
1998年,李治亭推出《清康乾盛世》。
2003年,李治亭推出《清史》,掩盖满清暴行。
2003年,官方版《清史》开始编撰。其主旨,将致力于肯定满清的统一。
2003年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召开,定位洪承畴是开清重臣、杰出人物,统一贡献巨大;
2004年沈阳庆祝清军入关三百六十年,举办紫气东来清文化节;
2004年建立尚可喜纪念馆,而此人正是广州大屠杀的制造者。
以及贯穿始终的,百家讲坛学者阎崇年教授对满清的赞美。这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向中最不讲政治道德的一页。我可以悲观的说,族群观念的分裂已经形成,并且这种裂变正在加大,尤其对于南方的汉族人来说,很难讲他们对宣扬屠城的这些头面人物会有什么好感。汉民族主义正是借着主流媒体对历史问题的不学无术,以及政府在文化领域内对汉族的打压,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扩张。
随着考据翻案的风气统治中国的历史学界,对唐朝王室的血统质疑更加喧嚣尘上,秦始皇和嬴秦部族被考证成西戎(虽然史记记载他们是纯正的黄帝后代),朱元璋也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回族人(天知道那个时候的回族在哪里),汉族被矮化为一个由无数民族混合而成的混血民族,这一切都让汉民族主义的阴谋论更加能够站得住脚,他们认为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有预谋的,旨在证明这片土地谁都可以打进来成为合法的统治者。稍微有点民族意识的人都会很自然的偏向他们的论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