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319章

最强军火之王-第319章

小说: 最强军火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这2个装甲旅,名义上各有2个装甲营,可每个营只有大概30辆坦克,而且协同的是步兵营。

    也就是说,2个装甲旅,总共才100多辆主战坦克。

    在和平时期,这个编制不算差。

    其实,战争爆发前,巴基斯坦的大部分装甲旅也只有几十辆坦克。

    可是,在战争期间,这点坦克就太少了。

    在战争爆发之后,巴军的所有装甲部队都得到了加强,坦克数量均在100辆以上,还有大量装甲车与火炮。

    兵力实在是有限,该怎么打?

    所幸,印军指挥官很有自知之明,或者说被吓住了。

    为啥?

    对面的2个巴军装甲旅,配备的全是“哈立德2”型主战坦克,总共有近300辆!

    正面硬拼?

    显然,那是找死!

    为此,印军指挥官把2个装甲旅分开,让1个装甲旅进入提前设置好的阵地,另外1个充当预备队。

    言外之意,印军指挥官把希望放在了防御阵地上。

    打算通过打一场防御战来挫败巴军的装甲部队,然后再发起反击,从而扭转兵力上的劣势。

    当然,印军指挥官也很精明,派了一个装甲营去诱敌。

    不过,不是配备“阿琼2”的装甲营,而是一个东平西凑起来的装甲营,主力是20多辆T…72M主战坦克。

    必须承认,印军指挥官确实有自知之明。

    为啥?

    “阿琼2”根本不适合打运动战。

    糟糕的机动性能,加上巨大的战斗重量,“阿琼2”的野外机动能力极差,在很多地方甚至无法进行机动。

    相反,部署在预先设置好的阵地上,至少其120毫米坦克炮还有用武之地。

    此外,依托阵地,还能有效的解决防护上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印军指挥官压根就没有想过用这种笨重的坦克去挑战“哈立德2”,更别说在野外战场上取得胜利了。

    只是,依托阵地,“阿琼2”就能击败“哈立德2”?


第624章 阻击



    因为印军抢先发起反击,所以巴军的进攻行动推迟到了当天晚上。

    傍晚,巴军的远程炮兵首先开火。

    考虑到印军的主力是步兵部队,所以巴军的前期炮火装备只进行了半个小时,对印军防线进行了覆盖打击。

    随后,巴军的装甲部队就出动了。

    进攻开始后不久,巴军就遇到了小麻烦。

    什么麻烦?

    按照印军前线指挥官安排,应该在巴军发动进攻的时候出来诱敌的那支部队,也就是那支有20多辆t…72的装甲营并没有按照计划发起反冲击,而是留在了防线上,阻击巴军的装甲部队。

    有用?

    要知道,俄系坦克一直以野战能力糟糕出名。

    虽然印度一直在设法提高t系列坦克的夜战能力,甚至花大价钱,找西方的军火企业改进t…90与t…72,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即西方军火企业提供的夜视仪,很难跟俄系坦克的观瞄系统整合到一起。

    可以说,印军坦克几乎没有夜战能力。

    巴军发动进攻的时候,已经是夜间。

    其实,正是因为印军装甲部队的夜战能力太差,所以在很多时候,巴军故意选择在夜间发动进攻。

    20多辆t…72能做啥?

    即便不考虑夜战能力,t…72对“哈立德2”的威胁也不是很大。

    为啥?

    没有合适的穿甲弹。

    当时,印军提供给t…72的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穿甲弹。

    这种穿甲弹,连俄军都已淘汰。

    很简单,性能太差。

    在2000米的距离上,其穿透深度还不到300毫米,也就勉强对付第二代主战坦克,根本打不穿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在拉合尔,这一点已经得到证明。

    t…72的穿甲弹,连“哈立德”的正面装甲都打不穿,就更别说“哈立德2”了。

    其实,印度从以色列进口了一批高性能的钨合金穿甲弹,不过全部用在t…90上,并没有提供给t…72。

    为啥?

    太贵了。

    此外,以色列并没有使用125毫米滑膛炮的坦克,而以色列的军火公司开发125毫米穿甲弹,也只是为了对外出售。

    显然,就算以色列的穿甲弹比俄罗斯的好一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理论上,这种由以色列提供的穿甲弹,要在1000米之内才能打穿“哈立德2”的正面装甲。

    20多辆t…72确实给巴军制造了一些麻烦,不过也只是麻烦。

    严格说来,巴军装甲部队并没有停下来对付这些藏在掩体里的印军坦克。

    在遭到偷袭之后,巴军装甲部队立即散开。

    随后,在搞清楚情况之后,巴军装甲部队就呼叫了炮火支援。

    远程炮兵再次投入战斗,不过这次打来的不是普通高爆弹,而是专门用来对付装甲目标的末敏弹。

    对付快速行驶的目标,末敏弹还有点吃力。

    只是,对付藏在掩体里面的坦克,那可是相当的厉害。

    一通炮击之后,20多辆t…72全被摧毁。

    有趣的是,印军装甲兵的伤亡并不大。

    根据巴军提供的资料,在遭到炮击的时候,大部分印军坦克兵都抛弃了坦克,躲到了附近的掩体里面。

    显然,连印军坦克手都对t…72失去了信心。

    受此影响,巴军的推进速度比预期的慢了一个多小时。

    杀到印军防线前,巴军才遇到了真正的麻烦。

    这就是,那些早就藏起来的“阿琼2”。

    虽然机动性非常糟糕,防护更加糟糕,火力也算不上犀利,但是与俄系坦克相比,“阿琼2”有一个很突出的优势。

    什么?

    观瞄设备比较先进。

    虽然“阿琼2”的观瞄设备也是舶来品,但是整合度较高,特别是从英国引进的红外成像仪。

    依靠这套红外成像仪,“阿琼2”的夜间交战距离接近2000米。

    因为在此之前,t…72遭到了炮火打击,所以印军这次学乖了,没有在“哈立德2”出现之后立即开火。

    等到巴军坦克冲近,印军坦克才猛然开火。

    在伯坦果德东面的郊区公路上,10多辆“阿琼2”在第一轮交战中占了巨大的便宜,或者说打了巴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场面极为混乱。

    短短几分钟内,就有近20辆“哈立德2”被炮弹命中,而且均有损坏。

    因为没有搞清楚情况,所以巴军不得不撤下来。

    为此,印军宣称在这场战斗中击毁了20多辆“哈立德2”。

    真的有这么多?

    被打中的“哈立德2”确实有20多辆,但是真正算得上“损毁”的,一辆都没有,全部“哈立德2”都只是受损。

    有区别?

    当然有。

    很简单,这些受损的“哈立德2”全被巴军拖了回去,而且在几天之后就已修复,重新投入了战斗。

    被穿甲弹命中,竟然能够修复?

    其实,“阿琼2”使用的不是穿甲弹,而是碎甲弹。

    为啥?

    “阿琼2”装备的是120毫米线膛炮!

    虽然根据需要,印度从英国采购了一批穿甲弹,但是受火炮自身性能影响,威力十分的有限。

    理论上,这种英国生产的穿甲弹,也就只能对付t…80这类的主战坦克。

    为此,印度陆军引进了大量碎甲弹。

    也不算是引进,而是图便宜。

    为啥?

    英国陆军已经决定放弃120毫米线膛炮,因此有大量库存炮弹需要处理,其中最多的就是碎甲弹。

    在几十年前,碎甲弹还有点用。

    可惜,在反应装甲全面普及之后,碎甲弹就完全没用了。

    大概是对穿甲弹没有信心,印军的“阿琼2”主要使用的是碎甲弹。

    其实,当时每辆“阿琼2”只有4枚穿甲弹,其余的主要就是碎甲弹,因此坦克手一般不会使用穿甲弹。

    用碎甲弹对付“哈立德2”?

    显然,印军确实想多了。

    别说“哈立德2”,即便是“哈立德”,也能轻易挡住碎甲弹。

    只是,碎甲弹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价值。

    什么?

    在命中坦克之后发生的猛烈爆炸,能够震毁外设的观瞄设备,夜视仪的物镜,或者潜望镜。

    也就是说,碎甲弹无法摧毁坦克,却能让坦克在短时间内丧失作战能力。

    那20多辆“哈立德2”也只是丧失了作战能力,不得不暂时撤下去。


第625章 突破



    这下,局面失去了控制。

    发现巴军的先锋部队开始撤退之后,印军指挥官做出了错误判断,认为已经挫败了巴军的进攻。

    当然,也跟当时的局面有关。

    巴军的进攻方向比较分散,而印军显然不可能把战线拉开。

    为啥?

    没有足够多的坦克。

    受到兵力限制,印军只能击中守卫几处关键地点,比如东郊的公路。

    如果巴军从侧翼迂回,那么集中部署在公路的印军就很有可能被反包围,从而被巴军全歼。

    事实,在先头部队遭到阻击之后,巴军已经开始迂回。

    这下,印军指挥官没办法了。

    坐等肯定是死。

    那就只能发起反击。

    为此,印军指挥官给待命的装甲旅下达了反击命令,实际是2个装甲营,并没有协助的步兵部队。

    战斗,就发生在东郊公路附近。

    虽然巴军已经开始迂回,但是对巴军来说,东郊公路必须夺取,因为这是继续向南推进的支撑。

    结果就是,巴军也在该方向投入了1个装甲营。

    随着印军的反击部队出现,巴军立即做出了调整,把一支预备队,也就是1个机械化步兵营派了去。

    兵力方面。

    印军有2个装甲营,不过只有57辆“阿琼2”主战坦克。

    2个营,原本是64辆坦克,只是其中7辆出了故障,留在伯坦果德南面的军营,没有参与当晚的战斗。

    巴军也是2个营,不过有54辆“哈立德2”与30辆17步兵战车。

    显然,巴军明显占了风。

    其实,这场战斗并没有多少悬念。

    为啥?

    “阿琼2”根本就不是“哈立德2”的对手,更何况还有17步兵战车。

    这种步兵战车来自沙特,准确说是华夏,仍然是华夏的军贸产品,跟自用的重型步兵战车有一些区别。

    其实,沙特并没有采购多少17。

    当初,从华夏购买17,也只是为了填补装备的空缺,说白了就是应急。

    对17,沙特陆军不是很满意。

    为啥?

    太轻了。

    在经过了伊拉克内战之后,沙特陆军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步兵战车的主要价值其实是在城市里面。

    为了应对城市战的需求,沙特需要的是一种重型步兵战车。

    17算吗?

    超过30吨的战斗全重,使其勉强算得的重型步兵战车,只是跟沙特陆军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当然,华夏的军火企业已经根据沙特陆军的需求改进17。

    严格说来,17仍然是传统意义的步兵战车。

    怎么说?

    就是配合主战坦克作战,以野战为主,其城市战能力算不强大,也就只是勉强能够应付。

    战斗打响之后,首先发威的就是17。

    为啥?

    17配备了射程达到10千米的反坦克导弹!

    其实,这也是应沙特陆军需求加装的,而标配版的17配备的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只有6千米。

    为了把反坦克导弹的威力发挥出来,17配备了最新式的红外成像仪。

    比“哈立德2”的还要好!

    在战斗中,往往是落在后面的17首先发现目标,并且通过数据链,把目标的方位信息发给前方的主战坦克。

    当然,17能用反坦克导弹抢先开火。

    凭借射程足够远的反坦克导弹,还有先进的观瞄设备,17往往能够拉在坦克后方1000米之外。

    随着17开火,“哈立德2”也投入了战斗。

    这个时候,“阿琼2”还在2000多米之外呢。

    显然,在这个距离,“阿琼2”根本打不中“哈立德2”,更别说在大约4000米之外的步兵战车了。

    可见,这并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

    后来,很多做了俘虏的印军坦克手并不服气。

    为啥?

    直到战斗结束,也没有几辆“阿琼2”获得开火的机会。

    虽然一些“阿琼2”立即开火还击,但是受到观瞄系统的限制,更受到坦克炮性能的限制,全是在浪费炮弹。

    打了不到10分钟,印军坦克手的士气就归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