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凤霸九天 >

第51章

凤霸九天-第51章

小说: 凤霸九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端道:“请皇后立刻召太子进宫,灵前即位!”
李皇后长叹一声,吩咐道:“刘承规,请太子立刻进宫!”
那内侍刘承规微一犹豫,在李后耳边轻声道:“皇后,王公公未回,楚王未到!”
李后以帕掩面,呜咽道:“列祖列宗在上,我也顾不得他们了!传旨吧!”
刘承规领旨而出,过了片刻,便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之声,太子率众匆匆冲进万岁殿,扑倒在灵柩前大哭起来。
李后本已经止住了哭,听得太子哭得悲怆,勾动伤心,又大哭起来。
吕端上前一步,大声道:“奉大行皇帝遗诏,皇太子灵前即位!”
李后拭泪道:“嗯,宣遗诏,皇太子灵前即位。”
刘承规取出早已经备好的龙袍,张怀德接过,披于太子赵恒的身上,吕端率东宫众臣跪倒,三跪九叩,三呼万岁之声,响于夜色中的宫殿上空。
次日早朝,吕端率群臣上殿。
但见龙位之上,珠帘高挂。李皇后坐于帘后,传出旨意,皇帝已经晏驾,群臣大放悲声。参知政事温仲舒即上前宣读大行皇帝遗诏,令皇太子即位于柩前。
皇后传出旨意,令群臣参拜新君。
按例,宰相吕端应该率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礼,不料吕端不但没有下拜,反而上前一步,道:“请皇后升起珠帘,臣要亲睹龙颜!”
李后万没想到会有这种事,一时倒怔住了。
吕端大疑,再上前一步,干脆登上了龙座前的台阶,冲着珠帘内道:“请皇后升起珠帘,臣要亲睹龙颜!”
李后正要发话,却听得新帝赵恒已经开口:“升起珠帘,朕要让吕相放心!”
但见珠帘缓缓升起,坐在帘后之人,正是昨日的东宫太子、开封府尹,今日的当今天子赵恒。
吕端仔仔细细地审视完全后,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退下台阶,率群臣跪倒,三呼万岁!
新帝赵恒听着阶下山呼万岁之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露出了微笑。
公元997年,大宋至道三年三月,宋朝的第二个皇帝赵炅,驾崩于万岁殿,终年五十九,庙号太宗。宋太宗原名赵匡义,又名赵光义,继位后改名赵炅,在位共二十二年。继位后承宋太祖遗志,灭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国,终一统天下。死后葬永熙陵。
史称: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
宋太宗遗令皇太子赵恒灵前继位,史称宋真宗。
新帝继位后一个月,在一个晚霞满天的日子里,一乘小轿悄然地停在皇宫东门,刘娥从轿中缓缓地走了出来。
宫门仍然巍峨,但是此时早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记得上一次,她也是从这里入宫,更是从这里被拖出去。那个时候,她是那样地凄惨无助,那样的痛彻骨髓呀!看着这道门,她打了个冷战,那样凄厉的哭喊声,似仍然留在她的心底里。
晚霞中的宫墙飞檐,显得格外的美丽。
刘娥抬头,看着高高的宫墙飞檐,看着那云天之上,她在衣袖之中,暗暗握紧了双拳,默默地起誓:“苍天有灵,请听我起誓,我走入这宫墙,我就绝不可能给任何人以机会,再把我从这里赶出去!我发誓,从今以后,我的命运要由自己来掌握,决不可能再由人摆布!”
作者有话要说:本书已经出版;请点击页面上到晋江小魔女书店预订;或者移步我的博客
凤霸九天——大宋女主(中卷)
作者:蒋胜男


内容标签:天之骄子 宫斗

搜索关键字:主角:刘娥,赵恒 ┃ 配角:郭后,李宸妃,钱惟演,寇准,王钦若,丁谓, ┃ 其它:澶渊之盟,北宋,宋真宗

、第1章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宋代后宫所居;比较困难;记载非常少。此处写宋代皇后居寿成殿;乃是根据汝窑中有铭名〃寿成殿皇后阁〃字样推断而出。李太后居嘉庆殿;在讲到李太后移宫时;有记录。上阳宫;是唐代的宫名;以宋代初期宫殿名多依唐制沿袭而推断。
第一章、新皇登基
1、登基
公元997年,大宋至道三年三月,宋朝的第二个皇帝赵炅,驾崩于万岁殿,终年五十九,庙号太宗。宋太宗原名赵匡义,又名赵光义,继位后改名赵炅,继位后承宋太祖遗志,灭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国,终一统天下。宋太宗在位共二十二年,改元五次,为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宋太宗遗令三十一岁的皇太子赵恒灵前继位,至福宁殿登殿,大赦天下,定次年元旦改元咸平元年。
新帝赵恒,本为太宗第三子,初名德昌,太平兴国八年,授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名元侃;淳化五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尹;至道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改今名,庙号真宗。
新帝虽然已经登基,却还仍在孝中,按例制,天子守孝以月为日,却也得守制一月多,方才正式临朝听政,处理国事。
真宗赵恒继位后,即下了一连串的旨意:进封四弟越王赵元份为雍王;五弟吴王赵元杰为兖王;六弟徐国公赵元偓为彭城郡王;七弟泾国公赵元偁为安定郡王;八弟赵元俨出宫开府,封为曹国公。
同时,追封已故的三皇叔涪陵公赵廷美为秦王;追赠太祖长子魏王赵德昭为太傅;太祖次子岐王赵德芳为太保。另封太祖之孙侄赵惟吉为武信军节度使。加授同平章事吕端为右仆射,李沆、李至并参知政事。
另封册太子妃郭氏为皇后,封嫡母李皇后为皇太后,又追赠生母李贤妃进尊号为元德皇太后。
葬大行皇帝于永熙陵,下旨第二年改年号为咸平。
新皇登基后依着旧例,先皇后自然已经升为太后,便当迁出正宫寿成殿,迁入历代太后所居的上阳宫中。
那上阳宫昔年先是太祖、太宗之母杜太后所居,太祖皇帝驾崩之后,又是太祖晚年时所娶的皇后宋太后所居。宋太后去世之后,上阳宫空了多年,此时自然有些荒凉未曾收拾。新皇后郭氏自然是谦辞,说自己先住在偏殿也是无妨。只是李太后自然不会让皇后为难,便道:“我一个老婆子不拘住在哪里便罢了,皇后理应正位中宫,这是国法,不可违了。”便指了西宫嘉庆殿先行搬进去暂住。
本来,太后为尊长,断无委屈了太后先让着皇后之礼。寿成殿的总管刘承规,自然也是知道太后如此委屈求全的原委。原来在今天皇帝登基之前,颇有一番波折,却是与太后有关。当时太后听信大内总管王继恩蛊惑,欲另扶楚王继位。不料平时看似糊涂的丞相吕端却在关键时候力保太子,将王继恩锁拿,太子及时进宫,在灵前登基。
因此新帝即位之后,所有施赏大典,一律举行,惟李继隆、王继恩、李昌龄等,谋立楚王元佐,应该坐罪。真宗特降旨,贬李昌龄为行军司马;王继恩为右监门卫将军,流放均州。只是其中牵涉到的李继隆为皇太后的长兄,因此,新皇的旨意,迟迟未下,这也是悬在众人心头的一件大事。
若论太后的本心,本也是贤德之人,当年新帝为亲王、太子之间,亦曾得太后多方庇佑。只因太后无子,若论楚王和新帝,虽均非太后所生,但是楚王妃却是太后的娘家侄女,更兼楚王蒙难之间,其子尚在襁褓之中,楚王妃便将皇长孙托付于太后。因此上当年先帝驾崩之时,太后亦不免存了一份私心,再加上耳根子软,未免有些屈了当今天子。
此时李氏一族,一败涂地。当今天子本非太后所出,将来情况如何,却也不知。太后心中忧苦愧急交焦在一起,再加上哀伤先帝驾崩,此时一并发作出来,乱纷纷几日搬迁完毕至嘉庆殿后,便病倒了。
嘉庆殿中一切还均是乱纷纷的,尚宫采玉捧上药来,太后只喝了一口便推开了。采玉服侍太后已久,此时见太后如此,心中哀伤。也不过是几天功夫,太后整个人憔悴地脱了形,不过是四十开外的人,平素保养得宜,望之犹如三十许人,此时却忽然老态毕现,眼角之间忽然平添了许多皱纹,整张脸也削了下去。
太后虽然倚着病榻,却是不曾安稳,隔得半晌,便恻耳倾听外面的声音。采玉心中明白,今日新帝坐朝,怕是要议及李继隆参与谋逆一事。这一关若过得了,太后自然无碍,这一关若是过不了,便是太后怕是难逃干系。
忽然外头一阵急促地脚步声,采玉不待太后吩咐,便抢先掀开帘子出去,见太后身边的总管刘承规喘着粗气进来,脸上却颇有喜色。采玉忙迎上前笑道:“刘总管辛苦了,太后正等着呢!”
刘承规进了殿中,先向太后跪下磕了个头,这才仰起脸笑道:“真是托天之福,官家真是前所未有的仁厚之君。”只这言出来,太后心中忽然一松,整个人向后倒去,叹道:“阿弥陀佛。”
采玉忙催问道:“刘总管,今日这事,究竟是个什么结果?”
刘承规才要答话,太后已道:“起来答话吧!”
刘承规忙谢过太后之恩,这才垂手答道:“今日李大人依着太后吩咐,先上书告罪,不料官家只字不提此事,只说是大人素年来征战辛苦,如今念及太后年迈,不忍再令太后牵挂,所以赐大人解甲归家。”
太后等了片刻,却不见刘承规再说话,不禁问道:“还有呢?”
刘承规一怔:“还有?没有了,没啦?”
太后怔怔地道:“没了?这么说,不曾削爵,也不曾降职,只是去了兵权而已?”
采玉忙笑道:“太后,奴婢不是说了,昔年在潜邸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先帝诸子中,就数官家是最仁厚有孝心的,如今可不就证明了。一切都雨过天晴了,什么事儿都没有,不是吗?”
太后点了点头,也渐露了笑意:“嗯 ,正是。”她放下心头一块大石,忽然觉得整个人轻快起来,道:“采玉,你扶我起来走动一下。”
采玉应了一声,忙扶太后起来梳洗。太后忽又想起来一事,道:“对了,上午皇后宫中派人过来,恍惚听说好象有什么事要禀我,是什么事儿?”
采玉知道此时太后解了心事,便有心情过问宫中之事,忙拿了传抄的诏书来,笑道:“也没什么,官家继位,后宫自然要充实几个人。这是皇后带来的名单,太后您要不要过目一下?”
太后点了点头:“先听听罢!”
刘承规忙打开诏书,道:“官家昨日下旨,纳了两位美人,一位才人。两位美人分别是大将军曹彬的侄女曹氏和前虎捷都指挥使刘通之女刘氏,一位杜才人,就是出自昭宪皇后娘家。”
太后点了点头:“曹氏杜氏的来历,我倒是知道,只是那刘氏何许人也?”
刘承规怔了半晌,只得道:“这,太后恕罪,奴才也不知道!”
太后闭目想了一想,忽然睁开眼惊道:“刘氏、刘氏?莫非就是那个人吗?”
采玉和刘承规一惊,忙问道:“太后,这人到底有什么来历?”
太后却已经缓缓地闭上了眼,微笑道:“没什么,‘不痴不呆,不做阿翁阿姑’,更何况我如今更是犯不着管这等闲事了!”



、第2章

此时,新任皇后郭熙的手中,也正是拿着皇帝这一道刚下的旨意:“故虎捷都指挥使刘通之女刘氏,才貌双全,贤良淑德,钦赐册封为美人,即日入宫。”
郭后微微一笑,问侍立在身边的新任大内总管张怀德:“怀德饬跏鲜呛涡砣艘玻憧芍溃俊?
张怀德嗫嚅着不敢回答,只低着头道:“回皇后娘娘,奴才也是今儿下了旨才知道这位刘美人的,至于皇上封她的原因,奴才实不知情,不敢妄言。”
地位仅次于郭后的杨婕妤皱眉道:“虎捷都指挥使刘通?我怎么从来没听过有这么个人?张怀德,这刘通是哪一年的虎捷都指挥使?”
张怀德跪地回道:“这个奴才刚刚查过,这位刘通刘大人是后汉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之子,曾在太祖乾德年间任虎捷都指挥使,开宝元年从征太原时,中道病殁。听说这位刘美人,乃刘通次女,因在襁褓而孤,鞠养于外家。这些,奴才也是从掖庭新设的内卷上得知的”
杨婕妤惊呼道:“开宝元年,距今已有二十九年了,那这刘美人她多少岁了?”
张怀德道:“听说她今年正好三十岁。”
“三十岁?”众妃倒抽一口冷气,观此宫中上下,年龄最大的郭皇后也不过是二十三岁,杨婕妤才十九岁,其他各宫的妃嫔,皆在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