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霸九天-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惟演笑道:“这固然是一番原因,这二十万的官吏,大半是因为荫封官,这些荫封官有些是安抚开国武将,有些是安置前朝的旧官吏,也有些是为了平息党争,绝大部份都是过去的老黄历了。闲吃着朝廷的奉禄,又不承当今天子的恩,有职有权还容易生事。一古脑儿裁了,好腾出地方安转置新人,新官不管是在任的官员荫封还是从科举上来,总是较老官年轻且都是当今天子恩泽所及,岂不更好。”
刘娥点头笑道:“原来这里头还有这么多的花样,怪不得打从太宗皇帝时便年年听说裁官,却不想这官儿越裁倒越多了,原来是裁官的目地倒不是单纯的裁官,而是为着空出位置进新人。”
钱惟演道:“正是,本来自咸平四年大裁官时,官家已经逐步在推行了,恰遇上澶渊之盟,因此把这事先搁下了。”
刘娥思索片刻:“嗯,朝臣中对此有何看法。”
钱惟演:“朝臣们也怕官家借立后之机大举更换人事,这些人都是互为援引,立后则必然后族进阶,臣是降王之后,世济又是出身平民,因此朝中容不得我们。”世济是刘美的表字。
刘娥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嗯,大哥这几年从汉州到嘉州,一直是外任官,这原是我的意思,怕后宫的纷议波及到你。再则你在外面这么一圈立下军功回来,就任要职也不会惹人纷议,如今诸事已备,我想调你回京,咱们先把京畿军务给掌握了。惟演你入阁修史,这些年准备得如何了,是否可以入阁?我原本不想在封后之前有所举动,现在想来,倒是太过自恃了。”
钱惟演道:“娘娘深谋远虑,臣奉旨修史《历代君臣事迹》之时,与杨亿、王钦若、刘筠等人闲暇之余,另起诗社,酬唱应景,集了这份诗集,请娘娘过目。”说着递上诗集来。
刘娥粗粗一翻,笑道:“好啊,都是些当世名士,威望不下于在朝的这批人。有这些人上来,不愁后手不继了。”
钱惟演微笑道:“这本诗集尚未定名,大家拟了好几个,都不中意。大学士王钦若提议说不如定名为‘西昆酬唱集’。”
刘娥含笑道:“你特地提出这‘西昆酬唱集’,可有什么来历?”
钱惟演道:“只因这三年诗社酬唱,都在皇家修史的秘阁中进行,王钦若解释说,据《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关于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是为帝王藏书之府的传说,将这本诗集题作‘西昆酬唱集’,以此为标榜之意。”
刘娥听出些什么来:“王钦若解释说,那么实则是否还有未解释出来的意思?”
钱惟演眼中光芒一闪:“昆仑山乃西王母所居地处,嘉庆殿正处于西边,王钦若有心敬奉西王母,诚意可嘉啊!”
刘娥大笑:“好,我正愁在你之前,缺少一个过渡之人,不免收他这一份诚意罢了。”
第五十章
诸事议定,酒宴散去,刘娥方进入今日正题,令钱氏抱了孩子过来,共享天伦之乐。
那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极是可爱,刘娥抱着孩子舍不得放手,笑道:“这孩子好生可爱,嫂嫂以后要常抱着孩子进宫来才是!好久不见嫂嫂,甚是想念,如今我更要添上一个了。”
钱氏刚刚生了长子从德不久,怀孕生子这段时间甚长,好久不曾入宫了,闻言笑道:“臣妾虽在家里,也是时常想着娘娘。相公说,从德太小了,怕抱进宫来乱哭乱闹的,吵着娘娘。待他稍大点儿,自然是要多抱进宫来给娘娘请安的!”
刘娥笑道:“不怕,我是最喜欢孩子的。小孩子便是吵了闹了,哭了尿了,都是可喜的!”
钱氏听了这话,趁机道:“说到孩子,娘娘何不再抱养一个嗣子?”
刘娥笑容微敛,道:“嫂嫂好记性啊,官家不是已经抱养了允让作嗣子吗?”
钱氏左右看了一看,试探着道:“有一句话,臣妾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刘娥看了看左右只有侍女如心跟着,道:“你放心,只管说便是!”
钱氏谨慎地道:“臣妾这几年冷眼看来,小皇子好象跟娘娘不太亲近?”
刘娥淡淡地道:“也没有什么亲不亲近,允让这孩子从小沉默寡言,倒是跟谁都不亲?”
钱氏叹道:“可是,他毕竟由先皇后抚育多年,他的生母又是还带着罪名的人!”
刘娥不语,良久才道:“那又怎么样?”
钱氏道:“郭后死,雍王妃废,这段时间各位王爷都让王妃带着孩子向娘娘请安问候,大抵上人人都看出来,若是宫中有两个嗣子,多个选择不是件坏事。”
刘娥微微一笑:“也是啊,都是皇家血脉,不见得谁先走一步,就占尽天机了。”
钱氏笑道:“娘娘再挑哪个王府中的孩子,将来都是多一层制掣!倒不如……”
刘娥看她神秘的样子,不由地皱眉道:“嫂嫂从来是个爽快性子,今日为何吞吞吐吐?”
钱氏低下头来,想了想笑道:“那我就说了,朝臣们反对娘娘的理由,一个是出身门第不够,另一个就是未有子嗣。若是娘娘有了子嗣,一切便顺利得多了。”
刘娥微眯起眼睛:“嫂嫂,我越听越糊涂了。”
钱氏笑道:“我嫁给相公这么多年,一直无出,曾经有人跟我提过一个主意,如今忽然想起来,娘娘听着若是中听,不妨试试。若不中听,便当我没说过。”
刘娥眉毛一挑:“嫂嫂有什么主意?”
钱氏道:“娘娘可曾听说过‘借腹生子’这句话?”
“借腹生子?”刘娥喃喃地重复了一声。
钱氏道:“我们老家民间有个习俗,有些人家薄有资产,夫妻因年老无后,又不愿意纳妾的,就典租一个贫穷人家能生养的妇人,住到家中来,一年两载的生下一个儿子来。那生母拿了钱回家补贴家用,那户人家得以继承香火,那孩子虽非那大娘亲生,但是只要遮了众口,一生一世也不知情,依旧母子们相亲相爱终身的。如此则两全其美,岂不是好?”
刘娥怔怔地听着,半晌才道:“拆散人家母子,岂非有伤阴鸷?”
钱氏道:“民间都说,这倒是积德之行。倘若那贫妇家无余粮,那家里原有的几个孩子岂不是要饿死,得了这笔钱,倒能够养家活儿。那富家若是无人接继香烟,岂不有绝后之虞?况且便是纳了妾侍,这孩子仍是认原配为母,这母子到底也是要分离的。”
刘娥摇头道:“这也不过是民间小户行得罢了,这法子宫中岂能使得!”
钱氏笑道:“依臣妾看,可在宫中寻些有宜子之相的宫人,若能为皇家续得香火,娘娘若养了皇嗣,官家自可据此立娘娘为后,谅那些朝臣们再无话可说!”
刘娥怔了半晌,忽然盯着钱氏道:“嫂嫂素来不会这些歪门邪道的,你这些是从哪里听来的?”
钱氏被盯着有些心慌,强笑道:“娘娘说笑了,这是正经的继嗣之事,如何是歪门邪道了。也就是因为我一直嫁过来之后无所出,才有人为我提这事儿。没承想你哥哥一口反对,后来我又怀上了,才没再提这事儿了。娘娘,我早说过了,若是不中听,只当我说笑罢了!”
刘娥笑着摇头道:“不妥,不妥,我也只当是笑话罢了!”
第五十一章
立后风波过去,后宫一场风平浪静。且按下后宫之事,却回来说朝中诸臣们。
自澶州回来后,老宰相毕士安便因病重去世了。宰相之位空缺,真宗升了参知政事王旦与寇准同殿为相。
王旦多年来为副相,辅佐过李沆、吕蒙正、毕士安等老相。在澶渊之盟时,正是最紧要关头,忽然传来留守京中的雍王元份忽然重病的消息,当时毕士安立刻举荐王旦回京主持大局。王旦快马回京,持圣旨直入禁宫,与元份连夜进行交接压住局势,日夜住在行衙之内办事,京中除有关人员外竟全不知道东京留守的人事变动。直到真宗御驾回京,王旦之子在迎接圣驾时,忽然看到父亲竟是从宫中率队出迎,也吓了一跳。王旦多年政绩出色,又经此一役,深得真宗的信任,因此毕士安病倒之时,真宗与毕士安同时想到了王旦。
毕士安一病,寇准本以为自己可以独相,不想真宗又任了王旦加以钳制,心中甚为不服,每于真宗面前,攻击王旦。
真宗不胜其烦,这日回到嘉庆殿中,便说起了朝中的两相之争,说了一会儿,便端起茶来喝时,忽然发现:“咦,小娥,你今日为何一日不发?”
刘娥微笑道:“一国之相,执宰天下,臣妾一妇人尔,焉敢妄评!”
真宗把茶一放,笑道:“朝臣们说什么的都有,倒把朕闹晕了。朕今日倒想听听你一个局外人,有什么看法?不许躲懒,朕今日非叫你讲不可!”
刘娥笑道:“臣妾只得一个躲懒的方儿,官家偏教不许躲懒,这可叫臣妾难说了!”
真宗眼睛一亮:“好,且听听你这个躲懒的方儿!”
刘娥执壶又倒了一杯茶,笑吟吟地奉上道:“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二人自己的事儿,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好了,官家何必伤这个脑筋!”
真宗微微一笑:“怎么说?”
刘娥俯身在真宗耳边细细地说了一通,真宗喜得道:“好好好,卿真是虞卿再世陈平重生啊!”
过了一个月,真宗召来了寇准,行礼赐座已毕。
寇准又道:“皇上,臣还是认为,王旦是才学平庸,虽然在朝中人缘很好,却只不过是和稀泥打哈哈,做得一个老好人罢了。无卓越才识,无独立见解,只堪为副相,不能独挡一面。他为首相统率百官,只怕不能叫人心服,若是百官人人学他这样唯唯诺诺,只怕朝中尽是庸官了。”
真宗凝视着寇准:“寇准,这就是你眼中的王旦吗?”
寇准昂然道:“正是!”
真宗看着面前两叠如山的奏折,笑道:“你想不想看看王旦是如何评价你的?”
寇准冷笑道:“无非是评臣太过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不将他这个丞相放在眼中罢了!”
真宗将右手边厚厚的一叠奏折一推道:“这就是王旦与你同殿为相半年来,针对你的所有奏折,你自己拿去看看吧!”
寇准接过奏折,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打开第一本奏折,然后,一本本地翻看下去。他的脸色,从起初的轻慢,渐渐变得不安,变着窘迫不安,脸色忽青忽白,到最后已经涨成紫红色了……
这是王旦自上任以来,为寇准所做的各类辩护举荐担保奏折共四十三件,分析细致,指出寇准虽然确有犯其中种种,但为小节,同时又列举其种种政绩功劳,更进一步将真宗一军,以为仁厚之君,方能舍短用长,成就一代功业;同时更有数封奏折,举寇准才能,力保寇准安居相位,自己愿为副相辅佐。最后一封奏折写道:“皇上赐臣弹劾寇准之章问臣,臣以为此中种种,皆为寇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当避,而准乃以为已任,此其所短也。然文官好名,武官好财,直臣无忌,顺臣无胆,人有长短,此皆常性也。知臣莫若君,惟明主择长用短。功大于过,建树大于疏失,皆能用也,然非至仁之主,孰能全臣下之终!”
寇准看完,出了一身冷汗,此中种种皆是王旦从别人的弹劾件上一一反驳为他辩护的话,而且也的确是指出他的种种疏忽之处。他自己为人刚愎自用惯了,竟不知自己平时种种不经意之所为,若是教人上纲上线,竟是无数大罪。然细细想来,自己确有粗疏无忌之处,若是细究起来,论个“无人臣之礼”的名目,确是跑不了的。然王旦奏折,将对方奏折上事,一件已经上纲上线之事,又化为性格粗疏之小事,将种种连自己都不能为之辩解的事,或辨解掉,或干脆以一句“圣主能容”的大高帽送上去给真宗消掉。
寇准将奏折恭恭敬敬地送上去,退后一步跪下请罪道:“臣惭愧,臣不及王旦器识雅量也,此才是丞相度量。”
真宗微笑道:“朕知道,你口中服了,心中却未服。你且起来罢!”他拿起手中另一叠奏折道:“王旦保你,是因为朕还没有给他看这叠奏折。这是你所给朕上的有关王旦的奏折三十五封,你想不想看看,王旦看了这些奏折,会有什么反应!”
寇准冷汗潸然而下,想一想自己若换了是王旦,平时不断地为这个人说好话,要是一下子知道这个人竟然一直在说自己的坏话,真是神佛都会嗔怒。
真宗挥手,令寇准转入一旁的屏风后,又召来了王旦。
王旦行过礼后,真宗又以方才对待寇准的话,照样与王旦说了,也同样将另一叠奏折给王旦看了。王旦慢慢地翻看着,或者是年纪稍大的缘故,王旦的反应比寇准平静多了。
看完了奏折,王旦也如寇准一样,将奏折呈上去,并退后一步请罪道:“微臣惭愧!寇准所说,确是有理,臣过于中庸,不能如他这般直言敢谏,这是臣的短处。他所指出的每一件事上的过失,确实都是真的。”
真宗看了屏风后一眼,故意道:“王卿每每直说寇准的长处,寇准却每每指责你的过失,你有何感觉?”
王旦从容道:“臣辅佐李相、吕相、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