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罗彦短短句话,就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好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此句,今日当多喝三大杯。”孔颖达率先叫喊。
两盖兄弟也是鼓掌叫好,盖文懿更是不待自己哥哥斟酒,自己就倒了大杯递给罗彦。至于李玄道和于志宁,也是目光闪烁,似乎想起了什么。
场上最淡定的还是6老夫子,只见他挥手找来个军士,然后就吩咐:“去,向那些外边的人讲,罗彦有新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仅这句,值得我为他扬名。”
很快场外也是阵惊叹。
罗彦接过盖文懿递过来的酒杯,俯身示意之后,抿了口这盖文达赞不绝口的剑南烧春,感觉确实比新丰酒好多了。仅仅是这口,罗彦便觉得自己的胸腔中有热血在沸腾。将目光转向刘卿语,看到她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罗彦的心似乎跳的很快。
在还算宽阔的场中踱步,每走步,罗彦就轻啜口酒。等杯酒喝完,罗彦站定,转身对着刘卿语就朗声吟出:“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词这种文体,饶是如此,在场的这些人文学底蕴都非常厚,因此虽然罗彦吟的东西并不符合当下诗的体例,但是其中的韵脚和情感,倒是把这些人给感动到了。
6夫子这时候自饮已被,然后大笑:“为伊消得人憔悴,不错不错,看来你是下定决心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说着,锐利的眼神刺向罗彦。
心知6夫子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心意,罗彦只好苦笑:“情之所至,往而深。小子心知此事不易,但是徐徐图之,却也并非不可能。”
本来就被罗彦的这种痴情感染,这会儿突然听到罗彦说这么句徐徐图之,似乎是另有所指,也都是官场的老油条,表面上不懂声色,私底下眼神倒是番交流,然后点点头。之后还是6夫子出面:“既然你已经做了决定,那么老夫也就祝你心想事成了。”然后转头对着刘卿语说:“刘大家,看来你是遇到了良人。”
孔颖达出现的还是那么及时,6夫子话刚讲完,他就紧接着说:“刘大家,老夫就等着喝喜酒了,最好是新丰酒。”
随着孔颖达的调侃,除了罗彦和刘卿语羞红了脸,其他人都大笑起来。
随后孔颖达就像好奇宝宝样,询问刚才罗彦刚才念得是什么。
心知现在词这种文体还没有出现,罗彦只好编套说辞:“这是小子前几日得知教坊司谱了那诗的曲子,由是想起在庐州民间曲调,便自己创了这般文体谓之曰词。以特定的平仄和韵脚为词牌,以特定的曲调为曲牌,便于传唱。”
在场几个专修文学的听了罗彦的解释顿时眼睛亮,这种新事物,倒是对于个人扬名有很大帮助。平日作诗,传唱度自然不高,但是这种新出现的问题,居然能够轻易编成曲谱,那么考校文才的同时,还可以更广泛的传唱,这样来,文人出名就容易多了。
想到这里,几人都是阵惊讶。毕竟这种东西被个刚刚中进士的人弄出来,还真是厉害。
周晋几个人也是阵惊叹,对于罗彦口中说的词这种东西,他们也能够明白其中的厉害。想到初创的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同窗,也是不由地庆幸。以后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请教罗彦,近水楼台啊。想到这里,几人不由地阵激动。
盖文达兄弟两阵大笑,然后对罗彦说:“天下士子有福了,多谢罗小友。”盖氏兄弟出名也是很坎坷的,虽然学从名师,但是这个时代限于信息传播的度,两人能有如今的声望,可是花了很多年才积累起来的。
除了孔颖达这背靠祖宗的,其他人都是赞同地点头。
番夸赞后,看着渐渐西行的太阳,6德明便提议早些散去,毕竟他也上了年纪,体力不能跟罗彦这些年轻人相比了。
于是乎罗彦几人便识相地跟6老夫子等人告辞,然后也不疾不徐回了客栈。
而6德明几人进了启夏门之后并没有各自回府,吩咐军士将刘卿语送回去之后,他们就起到了天策将军府日常议事的地方。
“说说吧,对于罗彦这个年轻人,都有什么看法?”6夫子问道。
“至情至性,但是又进退有据,是个可造之材。”孔颖达面露满意之色。
“彬彬有礼,而且满腹才华,至少文才在同龄人中间算是顶尖了。”盖文达说完,盖文懿也是点头同意。
“治政的眼光不错,只是不知实务如何,怕是需要明日他递上条陈才能知晓。”李玄道还是比较慎重地回答。
“此人军事上的能力也不低,只是被他文才的光芒掩盖掉了。要是把他放在军中,恐怕是要出个儒将。”这是于志宁的答案。
听到于志宁给罗彦这么高的评价,反倒是让6夫子几人有些惊讶。
“你们也不要惊讶,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时。他那个时候的回答可是把军政放在起说的,虽然仅仅是赞同周晋的方略,但是这么短的时间看出周晋的方法可用的,也不是简单的人物。”
听了于志宁的解释,在场的几人怔,确实,那会儿诸人看到的都是他们关注的那方面,这会儿回想起来,罗彦还真是没有那么简单。
6老夫子哈哈笑:“还真是阴沟里翻船了。好了,李主簿,吩咐下去,彻查罗彦的底子。只要他不是那边派来的,那么明天不论他条陈上面写什么,都让他进文学馆。”
待李玄道应声以后,几人就此散去。
而回到客栈的罗彦也没有那么舒服,他在白天说的那个办法,就是他手中的《海水晒盐的原理及方法》。前面已经说过盐的暴利,海水晒盐在这个时候能够创造的利益,怕是足够大唐撑过最艰难的几年。罗彦是有这个自信,这件东西放出去,绝对能让自己在秦王府的势力中稳稳站住脚
不过让罗彦愁的是,他脑海中的东西可是好几百页的东西,这要让他个晚上写出来,怕是这双手写断了,也写不完。
思来想去,罗彦最终决定这晒盐的原理就不写了,直接上干货,把具体的操作方法写出来,只要这方面的内容详细到凭借推测就能验证可行性,那么基本上这个条陈就成功了。
想好应对办法的罗彦开始下笔,按照脑海里的文字,就这样照搬上去。
不过虽然偷了懒,但是依然写了厚厚大叠纸。等罗彦搁下笔长舒口气,现远处已然传来更夫提醒三更时分的声音。想想自己还要回顾遍晒盐的原理,罗彦不禁阵哀嚎,尼玛,这遭的是什么罪啊。
第十五章 罗彦的文学馆半日游
罗彦在脑海中大致过了遍关于海水晒盐的原理,感觉基本上能够跟别人讲清楚是怎么回事,而此时此刻,已经有快马赶向庐州。《 {〔〈({中( ].1.
关系到自己能不能进文学馆的事情,因此罗彦第二天早上起得特别早。梳洗过后,再次检查遍条陈,确定没有什么疏漏的地方,这才吃点东西,准备过去叫周晋。
因为文学馆就设在天策府旁边,而周晋今天也要去拜会于志宁,所以两人正好是同路。
不曾想周晋也有来叫罗彦的打算,因此两人就在走廊里边就相遇了,相互问候番,便结伴向天策府走去。
天策府位置紧靠长安南门,是大唐军事的核心,基本上如今的军务与军令都在这里处理。自打秦王被封天策上将,李渊下令开了天策府之后,基本上大唐很大部分军事力量就掌握在天策府的手里。
所以,后世基本上认为天策府简直就成了李世民培养军中势力,豢养私兵的所在。
天策府并不豪华,基本上和平常的官员府邸差不多,但是却多了几分威严。门口左右各座石狮子,表情狰狞,似是要跳出来吃人般。
以石狮子为终点,到天策府门口,均有队身穿皮甲的卫士,腰间挂刀,手持长枪,静静在各自的位置站岗。围绕着天策府的院墙,在街道上还有来来回回的府兵巡逻。其守卫森严,在这长安城里,怕是只有皇宫能够比得过了。
朱红的大门,上面遍布着碗口大的铜钉。顺着门往上看,只见副宽大的匾额挂在上面,五个描金的大字“天策将军府”晃得人眼花。
毕竟是被邀请过来的,见了这么严肃的阵仗,罗彦和周晋却也显得十分轻松。罗彦是底气够足,他今天是来文学馆的,也进不了天策府,所以就无所谓了。而周晋则是有另外的原因,他从小就接触过军营,那种严肃的气氛比这个要厉害千百倍,所以也没什么感觉。
当下两人走过去,对其中个守卫说道:“烦请通报,庐州周晋前来拜会于志宁大人。”
这名守卫先是让两人在这里等候,之后便跑过去通知队率。显然,那些大人们的招呼最多也就打到队率这级,所以这名守卫过去通报后,就由守门的队率带领周晋走到门口,随后开门将周晋交代给门房,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站岗。
罗彦看着不由点点头,不愧是天策府,连进个门都是这般复杂。不过军国大事,这里边呆的可是有不少军中的重要人物,守卫森严些也属正常。
目送着周晋进了天策府,罗彦优哉游哉向文学馆走去。反正文学馆距离天策府就没有几步路,本来文学馆就是挂靠了天策府的编制,要不是因为天策府不容易进去,而前来文学馆投靠的文人又多,所以为了方便,这才把文学馆分出来。
很快罗彦就到了文学馆门口,这才现这里居然也有兵士守卫,不过不多,也就四个人,想来是为了方便维持秩序和保护里边的值守大人才放了这么几个。
罗彦上前拜:“劳烦通禀,在下庐州罗彦,应6德明夫子之邀,前来拜会。”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显然这四个人都知道今天罗彦过来,当下就出来个人对罗彦说:“6夫子已经给小人打过招呼,小人这就带罗相公前去。”
声“罗相公”叫的罗彦感觉轻飘飘的,这可是有身份的人才会被这样叫啊。
按下心中的酸爽,罗彦道声谢,就跟着这位兵士走进了文学馆。
文学馆并不大,基本上就跟中福之家的住宅般,进去之后,罗彦感觉还没走几步路,就到了正堂。
这会儿6德明正喝着茶水看着书,副悠然自得地样子倒是让罗彦羡慕不已。听到兵士通禀,这才放下书,看着从远处走过来的罗彦,朗声笑道:“小友倒是让老夫好等。”
罗彦走到6老夫子跟前,躬身拜,然后说:“倒是让夫子久等了,是小子惫懒之过。”
挥手让兵士回去,6夫子拉着罗彦走进屋内,然后就把罗彦按在把椅子上。
罗彦很快观察了遍屋内的环境,与其说这里是会客室,还不如说这里是书房,除了正对着门的这面墙上挂了几幅书画,其他三面墙都被摆满了书的书架遮住了。这下可把罗彦看的愣愣的,这文学馆还真是独树帜啊。
6夫子似乎也看出了罗彦的困惑,张口解释:“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文学馆,只是我等平常值守的时候闲来无事看书的地方。不过,小友这等年轻俊彦,也没有必要弄得那么严肃。昨日我等几个已经见识过小友的文采,所以今天来也就是和小友探讨昨日没有说完的话题的。”
罗彦就等着这句话呢,经6夫子这么讲,当下就把自己辛苦了半夜写出来的条陈双手奉给6德明:“这就是小子昨天说过的那个办法,只是事关重大,小子只能放到人少的时候再说。”
6德明饶有兴趣地接过罗彦手中的条陈,在他印象中,罗彦也不是那种口出狂言的人,所以既然他说了事关重大,那么恐怕还真是确有其事。
条陈虽然经过罗彦的删减,内容主要就是海水晒盐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是篇幅也很长。加上6夫子看的慎重,所以好长段时间之后,6夫子才把条陈看完。放下手中的条陈,6夫子闭上眼开始思考条陈上所写的内容。
这个时候食盐主要还是来自巴蜀,江浙带虽然有了海水晒盐的萌芽,但是还没有罗彦的条陈上面写的这么系统。
6夫子还是有些不太明白这上面的东西,因此只好把目光转向罗彦。
罗彦知道这个时候就该自己解释海水晒盐的切了。
“进来江浙带有渔民晒海水的时候现,海水煮干之后,会有些白色的颗粒,尝过味道之后居然是盐。但是煮还是毕竟过程繁琐,而且这个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已经与巴蜀的井盐价值等同。小子思量番,经过反复观察,现了这个可以大规模产生食盐而且物耗较低的办法。有此物,国中食盐便能充裕。而今盐铁官营,若是不时放出批,交换突厥的战马等物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