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提是你得有个儿子。
不,前提是你得娶个婆娘。
罗彦得到消息的时候,正是好事百姓将州学围起来的时候。那些好热闹的百姓也猜的没错,驿卒是先到了刺史府通报。剩下的事情,才是余世宗带着他的僚属前来州学和罗彦一道庆贺。
进了州学的余世宗一脸喜色,对罗彦说道:罗博士,你可是立了大功啊。不过,先前你预料的事情还是出了一些偏差,算学的士子七个都中了,这个没差。但是进士科中了一个,明经科居然中了四个。哈哈哈,除去算学的那几个,其他两科中举的人数都赶得上过去三年的总和了。罗博士是居功至伟啊。
嘴里应付着余世宗的夸赞,罗彦的脑海里却在关注另一件事情,时隔十个月,这个环任务终于完成了第二轮。
恭贺宿主完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二轮。第三轮任务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中书舍人罗进之
第三轮任务:灭突厥十万精兵。小说
看到这个任务罗彦顿时有种想骂娘的冲动。十万精兵,你怎么不让我去死呢所谓的精兵,就是一人两马的控弦之士,那不是大白菜啊。想一想当初颉利带了二十万精兵就能打到渭水桥畔,同等兵力下大唐折损了多少个行军总管。如今要让自己灭十万。
可是这样的任务偏生自己又不能中途放弃。上一次红袖添香让自己禁欲五年,这次虽然没有说明什么任务惩罚,可是一旦失败,估计要终生不举了。除了暗暗骂娘,罗彦此时没有什么想做的。
只是哼哼唧唧半天,最终他也只能认清事实。这个坑爹的系统是没有什么懂不懂抹杀的狗屁规则,但是让人生不如死,这才是坑的本质。如今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反抗,那么只能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成功完成任务。
不过不论怎么说,首要的是能够参与到征伐突厥的战役中去。罗彦的记忆中到了明年八月的时候,李世民就会派遣主力奔赴北地拉开战争大幕。随后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分批委任行军道总管,分数路共同攻击。十万精兵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不能一开始就参与到战争中去的话,绝对是凑不够这个数的。想到这里,罗彦笑了笑,看来这长安自己是必须要回去了。
一边的余世宗看到罗彦一会儿凝眉,一会儿苦笑,不由惊奇地问道:州学有如此的成就,乃是罗博士之功劳。只是,怎么看起来罗博士有些不高兴的样子
可不想让余世宗误会,罗彦也只好实话实说:科考取得如此成绩,我自然是很开心的。只是,这样一来,这金州我也是呆不下去了。以余公的身份,想来也知道年初长安的有些事情。如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想来陛下也容不得我在这里久留了。金州怎么说也是我入仕以来呆的最久的地方,说来还真是习惯了每日里讲讲经籍读读圣言的生活。这一去,就不能这么悠闲了。
听完罗彦的解释,余世宗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在京中尝闻罗博士散淡,原本我也是不相信的。但是如今听你这么一说,还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陛下此番召你回去,必定是要委以重任,没想到你居然还不愿意了。
罗彦听余世宗这么一说,自己也跟着笑起来。没想到,懒散的名声,居然还要比自己的文名跟盛一点。这算不算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不提余世宗和金州百姓的震惊,长安城里此时也是沸反盈天。
科考的榜单是三天以前下发的。从出榜的那一刻起,长安就注定要热闹一段时间。各科的甲等和上上的士子自然成了大家热议的人物,相应的对于这些人的追根究底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过。
虽然进入冬天,但是各地来长安的客商依旧络绎不绝,这些人自然就成了最佳的消息来源。每日里那酒楼客栈,变成了闲客聚集的地方,到处都是可有某州来的贵客,跟咱们说说进士科甲等某某的事情吧在下是某州来的,某人中今科进士,我等与有荣焉这类的交谈。
听着他州出了一两个进士就开心的不行,金州的客商顿时一脸倨傲。咳,那一个两个,在别人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在我金州人前边,有什么好骄傲的。
提到金州,旁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可是那个明经科四人,进士科一人的金州
是这个金州没错。不过,你还说漏了一点。今年算学一科,有七个人出自我金州州学博士门下。嘿嘿,虽然他们填写的都是自己的籍贯,便是那举荐衙门,也写的是国子学。可是不论怎么说,他们这七个月在我金州学习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前边也说了,举荐名额是向李世民要来的。因此罗彦教授了算学的七人写的都是国子学生员的身份。可是,这事儿能够瞒得了别人,瞒不住金州百姓啊。
当日很多人看着这七人被罗彦收下,而且时常见这几人出现在州学附近。毕竟当初罗彦收罗人才的事情闹得很大,因此时间长了,金州百姓自然知道这几个人姓甚名谁故乡何处。那科考算学的榜上,从第一到第七,金州人一眼看过去就感觉非常熟悉。再看看籍贯什么的,一下子就确认出来是他们了。尤其是第一,张通的名号在金州也是如雷贯耳,挑衅罗彦不成反而被罗彦收为弟子,这样的人名谁会忘记。
方才还有些不服的人,刚要争辩,听此人一说,便什么话都不敢说出口了。
虽然算学在文人严重算不得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毕竟太过专业,以后为官最多也就做到太史令这个地步。可是蚊子在笑也是肉,好歹也算是中举了。还一下子出七个,总共才十个名额呀。
看周围的人一脸吃惊,此人摇头晃脑得意扬扬地说道:先说这张通,这可是磕头端茶拜了罗博士为师的。当初将张通在金州的事情说了一遍,这才将话题依着那榜单顺序转向第二位。至于围着此人旁听的,一个个就像是见了鬼一样,对于罗彦的本事就连叹服都无法完全表达出来了。
金州的教化水平是什么样子,长安很多好事的百姓其实都知道。这并不困难,每年科考的结果出来对比一下,大家就有了一个大致的结论。在整个大唐,金州也算是比较不错的。但是你要说他很强,也算不上。去年出了一个进士,这已经是锦州的极限了。
可是今年什么情况。
很明显,这是罗彦的功劳。不仅是人们这么认为,便是金州那几个中举的士子,这几天在很多人面前也是这般说的。如今再加上算学,这罗彦是要逆天了啊。
如果是民间只是沸反盈天,那么宫中就是天翻地覆了。
相对于民间那种还要慢慢搜罗消息,朝中诸多大臣可是在吏部公布了科考结果的第一时间就开始找李世民了。
太史令王孝通压根没有和李世民客气,第一个跑过来就跪求李世民将今科算学十人全部留在太史局,至少也要把前一个给他。算学的行卷是他批阅的,这等次也是他评出来的。原本就纳闷着今年的生员怎么如此厉害,居然将题目全部做对了不说,还能有不少新奇的办法出现。等名单出来,他一眼就看到正式罗彦手下那七个人。
他请不来罗彦,因此只能朝着罗彦的学生下手了。
一个王孝通也就罢了。可是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王孝通刚走,陆续来了几位三品以上的重臣。
这里头有房杜,有长孙无忌,就连魏征都来了。他们此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请李世民将罗彦弄回来。
陛下,罗彦之能,力压各地官学。以公平论,陛下还是将罗彦早早召回。不然往后核查评等的时候,各地官员在教化方面,必然会哀声四起。
是啊。罗彦教书育人的本事,已经不能让他屈居一地了。实在不行就调来国子学,弘文馆更好。
依我看,直接升任他为弘文馆学士。正好他喜好读书,弘文馆中藏书数十万卷,对他来说倒是一个好去处。
这不,几句话,就把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合着这些人就是为了求李世民将罗彦拉回来继续教授弘文馆的。
被自己这些聪明的属下弄得哭笑不得,李世民无奈地说道:国子学除非给他个博士,不然一个助教他还看不上眼。至于弘文馆,各家子弟将来都是要蒙阴授官的,压根不用参加科考。你们让他回来继续教书,这不是让我为难么再说了,他的本事也不仅止于教书。
文臣的这一波还算是讲道理的,李世民仅仅是一句话,就打发他们回去了。
可是接下来的这些人李世民就头疼了。
程知节,尉迟恭,秦琼,还有李道宗和李孝恭。五个人在李世民跟前一站,他就知道这绝对没有好事。
果不其然,尉迟恭这个大嗓门首先就开口了:陛下,让罗彦回弘文馆吧。我家大郎需要他。
我家三郎需要他。程知节适时跟上。
我家两个小子也需要他。这是李道宗的。
就剩下秦琼和李孝恭没说话。李世民看了两人一眼,没好气地问道:你们有什么话也一并说了吧。
秦琼目无表情地说道:我家孩儿也需要一个好老师,我看罗彦不错。
李孝恭也当仁不让:翼国公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家孩儿如今正蒙学,也需要一个好老师。实在不行,就让罗彦将翼国公家孩子和我家孩儿一并收了。反正一个人也是教,两个人也是教。
李世民被自己这个王兄差点没噎死。
又看看秦琼,此刻还是目无表情。谁说这位忠厚了,我看就他最奸诈。别人只是让罗彦回到弘文馆,这位居然让孩子拜罗彦为师。
行了行了,罗彦的事情我自有安排,你们也不要想的太多了。罗彦不久就会回京,至于职司,我也已经想好了,你们就不要多问了。摆摆手,让这几位心不甘情不愿地出了宫。
三天后,一道圣旨被中书省和吏部盖上了大印:特拔金州博士罗彦为中书舍人,兼弘文馆学士。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上来就是法雅案
罗彦一下子从七品下跃居正五品。 满朝的文武除了个别人说些酸话,居然没有一个敢跳出来反对的。
谁都不是瞎子。不说李世民对罗彦的倚重,不说各自的顶头上司对罗彦的吹捧,也不说士林中对罗彦的尊崇。单就说说罗彦自己,便让这些有些想反对人都不好意思开口。
年中要不是罗彦以一己之力恳请李世民灭蝗,京畿地区不知道要遭成什么样子。这事儿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商州就因为耽误了有十天时间,到了六月初蝗灾就爆发了,虽然那个时候向刺史和那付县令已经得到了惩处,灭蝗的事情也得到了实行。可是效果依旧没有一墙之隔的蓝田那么好,收获的时节蓝田百姓好歹保证了口粮,那商州还需要朝廷赈济。
就这一家事情,就值得拔擢一级了。
更不要说,在任上一下子出四个明经科进士一个进士科进士,连带着还亲自教授出七个算学进士。
就这样的本事,谁还敢不服
坊间据传有人说罗彦只不过是碰了运气,今年金州的士子本来就很厉害。谁想到一句话就惹恼了很多人。本来这科考失利,谁都不想说自己不如别人。如今虽然不知真假,但是有罗彦这么一个好老师,对于那些落榜的人也算是一个好借口。此人这么一说,便捅了马蜂窝了,被围上去的士子好一通臭骂。
此人最终还是被别人给救了。可是他却宁愿自己被别人围殴致死,也不愿被用那样的方式救出来。
救人的便是罗彦的好友屈突诠,那天弘文馆正好休息,闲不住的他出去吃酒,正好就碰上了这件事情。问明白缘由之后,屈突诠挤进人群,将还在不迭骂人的士子们安抚住,这才对着那说风凉话的人笑道:我认为罗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很适合你,现在送给你好了:你行你上啊,别废话。
这句话原本是当初屈突诠不服长孙冲一上去就搞了个宫中行走,在罗彦面前说了酸话的时候被罗彦教训的话。不想今天正好用到这个人的身上。
屈突诠说完这句,感觉这装逼的滋味果然是爽快,哈哈大笑着便离开了人群。
而原本还在骂那人的士子们,顿时也对其人说一句:你行你上啊。随后纷纷散去。
这个故事不过是一天时间就传遍了京城。之后便是连说酸话的人都没有了。因为谁也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有人说一句你行你上。
圣旨到达金州的时候,距离驿卒通报科考成绩的时间已经过去四天。
这不短的时间带给罗彦的不仅是在金州的巨大声望,也带来了金州百姓的无比爱戴官老爷诚然可敬,但是这位可以批量制造官老爷,那岂不是更值得尊敬了。谁都想着罗彦能够在金州多教几年书。可是,当日罗彦和余世宗的一番谈话穿出,人们已经知道想要留下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