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时间以来,罗彦每天就是不停读书再读书,自身理解力已经能够跟得上记忆力。现在看来,自己和编修院其他辅助编修的儒生们,学问一道已经差不了多少。论起读过的书籍数量,恐怕还有些人比不上罗彦。
不过罗彦对于经意的理解始终是个短板,虽然陆德明老夫子基本上每天都要给罗彦上课。但是这短短半年的时间,陆夫子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饶是他师徒俩一个愿教一个愿学,两方都尽力了,也仅仅是把讲完,之后讲了。
不过罗彦为了博采众家之长,请示了陆德明之后,还在工作之余找令狐德棻学习三礼。令狐德棻虽然算不上当世大儒,但是他在三礼上的学问就连陆德明也是相当佩服的。正好是近水楼台,罗彦请示的时候陆德明还相当开心。
这段时间罗彦在三礼上面的学习也将要告一段落,所以这会儿罗彦必须要规划好接下来的生活。
罗彦准备在正月的时候回庐州一趟。这是当初对义兄的承诺,并不会因为自己在长安混的还不错就给忘了。在此之前的这两个月,罗彦想着能好好陪陪陆德明老夫子一家。这几个月来的休沐,都被自己入了迷的抄书和读书给占据了,莺儿小姑娘多次过来找他玩,都被他拒绝了,搞的最近好像都没有再见过。
至于读书方面的事情,因为读书千卷的任务对于现在的他还是比较繁重的,所以罗彦也想好了,干脆就撂挑子辞官好了。至于生活来源,罗彦看了看自己这几个月攒起来的声望值,因为这段时间基本上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声望值涨幅不大,到了现在也就是十来万的样子,刚好够一次普通抽奖的。罗彦准备把这点声望值拿来兑换写银两,等回了庐州之后,帮自己的义兄置办几亩田产,然后留一些给自己接下来的生活做准备。
其实罗彦辞官的打算早就有了,秘书省虽然藏书甚广,是自己完成成就任务的一处宝地。但是对应的工作繁杂,也比较影响自己的生活。
而且现在罗彦还年轻啊,反正已经有了出身,到时候抱紧了李世民的大腿,等新皇登基自己照样能够得到重用。
做好了决定,罗彦就此睡去。
第二天,一如往常地去编修院工作。自己辞官这件事情,还是要跟陆德明商量一下的,毕竟,陆德明能够用他丰富的人生经验替罗彦再考虑一番。得失这个东西,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总是要权衡利弊。罗彦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一番冲动,给自己以后的路留下隐患。
到了晚上,见过陆德明之后,罗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进之,你的想法老师也赞同。只是,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陆德明听过罗彦的想法之后,很是赞同。
“老师,弟子想闭门读书三年。编修院的这段时间,弟子感觉以前学到的东西还是太少了。”
“三年?”罗彦的回答可是把陆德明给震的不轻。原本他以为罗彦这种少年人的心性,最多也就辞官去好好读上一年书,这已经是相当能考验心性的了。毕竟在长安呆了这么久,而且这官场的甜头也尝了不少,能有这等毅力辞官,还一走就是三年的,陆德明对这个弟子是更加满意了。
“此外,弟子想听老师讲完五经之后,就去城外的道观寄宿。”对于这个想法,罗彦有些犹豫,不过到最后还是说了出来。这个要求对于一直以来把罗彦当作自己亲生儿子一样的陆老夫子来说,却是很难接受。
“这件事情,说说你的想法吧。”陆德明有些不能接受,但是还是没有忘记询问罗彦的想法。
“老师教完五经,秦王世子的年龄也该读书了。而且,接下来的斗争会越发的激烈,弟子既然已经不在朝堂,何不离的更远一些。至少,到时候秦王还能有个陪着说话的人。”
罗彦的一番话提醒了陆德明。几个月之前,罗彦就说过房玄龄恐怕已经被李渊盯上了。虽然之前定了李世民韬光养晦的计划,但是秦王府这些幕僚和武将,迟早是被李渊拿走的。
陆德明不得不考虑。
对于李世民,其实陆德明是有私心的,那就是罗彦。越是跟罗彦接触的时间长,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子陆德明就越是喜爱。投靠李世民当然没错,谁不想着辅佐这么一个满腹文韬武略的皇子坐上那个宝座。
但是往往这种争斗是最残酷的,经过里两个朝代的更迭,陆德明对这一点看的很清楚。他自己是没什么了,但是罗彦还年轻,他不得不为罗彦考虑后路。
罗彦说的很有道理,他是不能跟秦王世子有任何瓜葛的。如果李世民在这场斗争中失败,这李承乾到时候被失手误杀还则罢了,要是侥幸活着,他们这些和李承乾有瓜葛的一个都跑不掉。罗彦在这个时候能避开就避开。
同意了罗彦的想法,但是陆夫子还是有些不舍:“到了城外,也时常过来看看。而且,秦王府的事情还是要重视。不论事情成败,你表现的越是突出,将来也越有资本好好活着。”说完之后,陆德明开始讲起今天的课业。
不过罗彦的打算陆德明并没有跟别人说。
反正这些事情大家迟早会知道。而且罗彦现在的官职,在长安城里也是够小了,有没有基本上没啥区别。
罗彦在征得陆德明的同意之后,第二天就向秘书省递上了辞呈。
辞呈很是简单,就是说他自己才德不足以胜任,想要专心学习。好吧,没有像陶渊明那么任性,这一套程序走的还是比较规矩。当然,罗彦的辞呈也仅仅是报备到吏部,然后就被准许了。
罗彦虽然以前也算是名满长安了,但是毕竟年纪还小,不是那种政治上比较突出的人才。吏部才不管你是哪一党的,这种小卒子既然想要辞官,那直接批准就行了。所以罗彦是更没有见到什么挽留之类的。不过自家的顶头上司和一起共事过的同僚,在罗彦临走之前还是比较客气的挽留了一下,让罗彦明白自己还算是没有把人给得罪光。
当然,罗彦辞职的消息很快就被李世民知道了。在罗彦参加第二次文学馆集会的时候,李世民连同几个学士,再三让罗彦去秦王府任职。
毕竟罗彦这样的才智出众的人,李世民也不愿意就这么白白放着不管。
不过最终罗彦还是拒绝了,当他把李世民面对的人才压力说清楚之后,李世民也顾不得挽留他了,开始和这些学士们讨论起李渊剪除李世民羽翼的对策。
看着这群在大唐智慧算得上顶尖的人才们因为这个苦恼不已,罗彦不禁怀念起前世的手机。这要是人手一部山寨机,只要有个基站,什么信息不能随时沟通的。到时候就算所有人都被李渊给赶出秦王府,事情还不照样可以做。
不过也就想想罢了,手机这玩意,在系统兑换里边都没有。罗彦总不能自己做一个吧,给他几百年,恐怕也做不出来。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六章 伸手向李二要好处
『 qu 】最后那一步,他不甘心就这样走下去。
看着李世民默然不语,再看看其他人看着他一副很是纠结的表情,罗彦知道自己需要解释一点什么东西。
“殿下和诸位明鉴,小子这般安排,未尝没有以退为进的打算。房记室作为殿下的左膀右臂,如果被圣人亲自外放,怕是到时候一天两天都到不了长安。一旦有事,恐怕力有不逮。”这这是安慰房玄龄的,罗彦可不敢太过得罪这位:“蒲州或者秦州,一旦有事,快马一日可到,日常书信往来也不会太耽误事情。”
“长安县和万年县,两地乃是大唐的中心,而且布置有大量的兵力,如果有李主簿和于中郎坐镇,一旦事败,至少可以为殿下留得一条退路。”显然罗彦最终的目的肯定不是这么简单,只不过这会儿照顾到李世民的情绪,所以把真正的用处给简化掉了。当然,在座的都是聪明人,自然也能想得到。
“我等交流不便,每次送进王府的东西,自然需要杜先生决断,这就是请杜先生回来的原因。”这下子这些人恍然大悟。
杜如晦决断的本事,可是征服了这些人的。不然文学馆开办以后,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杜如晦就当了领头的,而且还没有人反对。
众人仔细考虑了一下罗彦的话,感觉确实有道理,所以也不再反对。
剩下的就是讨论具体该怎么操作的问题了,这个事情罗彦就不在行了。因为他刚才说的那些,可都是参照历史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的那段时间内出现的问题所做的安排。大方向上自然是没错的,但是具体到每个人怎么去安排,对于不熟悉朝堂势力划分的罗彦来讲,那就是睁眼瞎了。
这个时候,就是罗彦开始沉默的时候,就连李世民征询他的意见,他也直言不讳自己不懂这势力划分。
罗彦的坦白引起了不少人的好感,毕竟一个有缺陷的罗彦再怎么弄,跟自己竞争也没有多大优势。而在李世民这里,看到罗彦丝毫不隐瞒自己的弱点,也对他的忠诚有了一定的认可。
等李世民他们商量完了之后,罗彦开始说自己此来的目的。
那就是问李世民要东西。
这下子可是把李世民给弄懵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主动问东家要东西的幕僚可是太罕见,而且罗彦一张口就要的不少。
“小子希望殿下能够在万年县赏小子一处农庄,田产最少两百亩,佃户全都来自殿下退役的亲卫及家小,并且需要派兵保护。”
罗彦的这个要求一经说出来,自家老师脸色就变了。你小子缺东西你找我啊,别在这里丢人现眼。老头子我这几年得到的赏赐,也没有这么多。
其他人也觉得罗彦的这个要求有些过分。别说他就是一个新来的,就算是他们这些一开始就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人,也没有这么直接地找李世民要过东西。
罗彦对于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可是没有掺杂任何一点私心,所以这会儿他眼睛直勾勾盯着李世民。那很是单纯的眼神里边就透露出一个信息,这庄子,我是要定了。
李世民这会儿也盯着罗彦,于是乎两个人的目光就对在一起。
“这是一份大礼,小子只献给大唐将来的皇帝,不知道殿下,敢还是不敢。”罗彦这是逼急了,开始用起激将法来。
他口中这个献给大唐皇帝,其实就是说,这皇帝不管是李建成还是你,我都会给。至于到底是什么,罗彦却不说明白。
李世民心里知道这是罗彦在激他,一边是激他做好使用武力的准备,另一边则是激他答应罗彦的要求。
看着罗彦毫不避讳的目光,李世民艰难地答应了。
其实给农庄给佃户这些事情,对李世民来说都是小事。虽然现在他也手上钱不多,但是弄几百亩地,还是有这个本事的。至于罗彦提到的退役亲卫和家小做佃户,怕是罗彦早就做好了把大礼送给自己的打算。人都是自己的,这农庄还有什么自己不会知道。
真正令李世民难办的就是罗彦所说的驻军。
虽然他是天策上将军,具有统管天下军马的权利。但是,这个权利可不是那么好用的。打仗的时候还好说,这随便调几率军马去镇守一个地方,那是军事需要。但是关键就在于现在他身在朝堂,没有名正言顺去调兵的理由。
尤其还是在万年县这个距离长安并不是很远的地方。有时候长安城里的一些富家公子放浪一些,乘着马车半天就可以到万年县逛一圈。这要是被人发现,少不了被李渊一顿斥责。
考虑再三,李世民艰难地开口说:“这份大礼我要了。佃户我给你二十户,护卫从我的亲卫里面抽调二十人,所有的开支都由我来负责。”
这下子其他人惊呆了。不由地纷纷看看李世民,再看看罗彦。
这是李世民第一次公开自己要争那个位置,这并不让人惊讶。因为以前虽然说的云山雾罩,大家也都知道是那个意思。
但是抽调二十名亲卫,还要二十户退役的亲卫做佃户,这可绝对是大手笔。算起来其实少说也是五十名可以战斗的亲卫,因为李世民既然觉得这是大礼,肯定不会那么草率地给二十个人就可以了的。
而且这些人的一切花用全归李世民管。这可是顶得上他们这里一半人的供奉了,就这样给了罗彦这样一个小年轻。
但是,对于李世民给的这些,罗彦坦然接受。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七章 价值百万声望的一个土豆
『 qu 】
一斤土豆,一百万声望值。
没错,在严格的历史走势下,土豆这种东西可是要在明朝的时候才会传入中国。距离现在还要好几百年呢。
但是罗彦看了这样东西之后,简直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