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贞观文宗系统 >

第53章

贞观文宗系统-第53章

小说: 贞观文宗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会儿朝会已经确定了李秀宁的葬礼该怎么办。李渊直接用军礼下葬李秀宁,这在朝堂上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对于一些古板的礼部官员来说,女子本来下葬就不能用鼓吹,何况这还是皇家的人。
    李渊直接怒了:“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李渊的话当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
    好多当年李秀宁的部下,听到李渊这样说都感动的哭了起来。长安百姓更是议论纷纷,对李渊这样的做法明里暗里叫好。李秀宁自建国之后就一直深居简出,尤其近两年,身体状况不好的他也一直呆在公主府中,所以人们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当初那个英姿飒爽智慧果敢的李娘子上。
    罗彦听到李渊这么说,也是一阵感慨。诚然,李渊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被自己的儿子从皇位上硬是逼下来。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绝对是合格的。不忍两个儿子相残,却选错了处理的方法,大概,这也是成为皇帝的一种悲哀吧。
    不过,在处理李秀宁的葬礼时,李渊这事儿干的漂亮。
    走到秦王府的门口,罗彦发现,这里已经裹上了一片素。
    李世民和李秀宁的交情非常好。当年李秀宁夫妇都是在李世民的帐下,所以姐弟俩接触比较多。虽说这些年李世民在外南征北战,而李秀宁则久居长安,但是亲情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流失。
    再见李世民,除了满脸的疲惫,罗彦还看到他脸上化不开的悲伤。平常穿的华丽衣裳此时也换成了素服,眼睛通红的,虽然罗彦看不出来有泪痕,想必还是哭过。
    “殿下节哀。”罗彦没有更多的安慰的话语可以说,或者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李世民和李秀宁之间的感情,不是罗彦这种连李秀宁的面都没有见过的人可以理解的,何谈安慰?
    摆摆手,李世民示意自己没有问题之后,就问罗彦:“进之此来可是有事?进来在山上过的怎么样?”虽说是内心还怀着巨大的悲痛,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而忽略罗彦。
    “一切都好,我此来,试想参加平阳公主的葬礼。”罗彦很是平静的回答。
    “哦?葬礼当天,父皇并没有设立什么禁卫,进之只管去就可以了,无需问我。”虽说李世民心里头有些不解,但还是不厌其烦的告诉罗彦。毕竟,这么简单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跟他说,只要是长安百姓基本上都能去。
    “我说的不是那种围观,我想做那依仗中的虎贲。”罗彦这次算是把来意彻底说明白了。
    李世民转身盯着罗彦,罗彦也毫不客气地回盯着李世民。
    “可以说说,到底是为什么吗?”李世民对于罗彦这样的做法很是不理解。
    “飒爽英姿八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罗彦丝毫没有羞愧感,直接把毛老人家的诗给照搬过来。在他想来,李秀宁也当得起这样的赞扬。
    李世民被罗彦这样的一首诗给感动了。没等他说话,罗彦接着说道:“我等男儿,都不一定能够做到那样的事情。她一介弱女子,却做成了千千万万男子都做不成的事情。这样的奇女子,我只后悔没有在她生前见她一面。这样的遗憾,就用我最真诚的敬意来弥补吧。”
    说完,罗彦看着李世民,静静等着李世民表态。
    一番艰难的抉择。
    李秀宁的葬礼,李渊看的很紧。基本上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礼部向李渊汇报。这是李渊给自己的女儿最后的一点爱。
    所以罗彦的这件事情,李世民还要请示李渊才能做决定。
    没想到的是,李渊居然答应了。这件事情根本不用和朝堂上那些人商量,李渊很是干脆就答应了李世民的请求,甚至还临时给罗彦加了个御林军百夫长的身份。这样一来,也堵住了那些大臣们的嘴。
    出殡这天,长安城的百姓自发跟着送灵的队伍。罗彦的身体经过系统的数次强化之后,对于虎贲身上穿着的明光铠和手持的兵刃基本上没有什么压力。跟随着前边鼓吹者,他们这些虎贲默默走着。
    当众很多人都是李秀宁的旧部。因为礼制的要求,这些人被要求不能流泪,更不能哭出声。对于他们来说,悲痛却不能放肆的发泄,那只有用疼痛代替。
    罗彦亲眼看着,身边的一个汉子紧咬着牙关,瞪大了眼睛,脸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但就是没有任何的眼泪,也没有任何的声音,就那样机械地跟着队伍走着。类似的人还有很多。
    罗彦做不到像他们那样,但是也一副冷峻的神色。
    在这场葬礼上,罗彦也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家奴大将军——马三宝。
    这位和李秀宁的感情可完全就是在战争中一起出生入死打出来的。马三宝的年龄要大很多,约摸有三十多岁。因为是军礼,这位也是一身戎装,然后外边套着素服。他脸上的悲戚,一点也不比李世民少。
    罗彦想起了后世关于这位暗恋李秀宁的说法。不过相当能理解。
    李秀宁和柴绍虽然很早就结婚了,但是从李渊起兵之后,带给李秀宁帮助最多的反而是马三宝。李秀宁刚开始组建的以胡商何潘仁为家底的部队,就是马三宝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弄来的。再往后,在沙场上保护李秀宁,反而是这两个人呆在一起的时间久一点。
    所以后世有人说这位是因为李秀宁的死而郁郁寡欢最终早早去世,也不是没有根据。
    葬礼在一片哀声中结束,只是罗彦他们作为仪仗,依然要强忍着悲痛,做好每一件事情。李渊走了、李世民走了、文武大臣们走了、围观的百姓也走了。这个时候,葬礼算是已经结束了。
    可是,大多数人的围观结束的时候,有那么一小撮人的悲伤才刚刚开始。这些虎贲里头,这会儿终于能够不用强忍着,也不知道是谁,离开李秀宁的坟茔之后,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有几个汉子也不顾身上穿着的明光铠,直接坐到地上就开始大哭。很明显的,这些人嘴角都多多少少露出了血丝。这是这一路上强忍着悲痛,咬牙关咬出来的。这会儿终于不用再忍着,牙关松动,这口中含着的血水自然就流了出来。
    一些不是“娘子军”出身的人,也没有独自离开,在这个时候,他们或许没有太多的悲伤,但是也不能扔下自己的同袍。只是陪着这些哭泣的像孩子一样的汉子们,静静地站在斜阳下面。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一章 和孔颖达亲密接触
    『   qu 】
    “别说我们,十二军都知道你。就连金吾卫的那群二世祖,也有些人挺赞赏你的。其实就是你唱的那首歌的问题。”
    “对啊对啊,那几天可是把我们整死了,你说我们一帮大老爷们唱着歌是个啥样子。不唱还不行,唱不好还要受罚。我的天,老子天生嗓子就不好,就因为你那歌让老子挨了最少二十棍。”
    “你二十棍不算多,听说十二卫里头有挨三十棍的。我想他要知道罗彦在这里,会不会过来拼命。”
    “拼什么命啊,没见我现在安安生生站在这里么。谁不知道唱完之后我这心里头烧的,就想立马把我外放到山东杀敌去。”
    “呃,不过,咱们唱了这么久,这歌到底叫啥名啊?”
    听了最后一句,罗彦绝对是呆了。他给屈突诠的歌词上绝对有精忠报国这四个字,这群武夫,妈蛋的最重要的东西怎么能这样就给忘了。罗彦只能大声说:“你们唱的这首歌,挨过板子的这首歌,名字叫做。”
    说完罗彦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这群话痨,要是一直逮着罗彦说话,估计说道明天人家嘴皮子照样利索。而且,怎么自己就唱了一首歌,反倒弄得自己像后世的文工团明星一样,红遍各大军区了一样。
    反正想了也是白想,罗彦拜别了千牛卫的统领,匆匆赶回陆府。时间太晚,想到清平观过夜已经是不可能了。
    而且罗彦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让陆德明带着他去找孔颖达。
    教学问这件事情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搞定的,孔颖达再怎么说也是孔圣人的后代,而且又是当世大儒,罗彦要是一个人就这么愣头青一样跑过去求学,不被人笑话死才怪。所以,这事儿还得拜托自家老师出面才行。
    当然,罗彦是一早就把拜访孔颖达的礼物都准备好了。
    第二天一早,罗彦就被自己老师带着去了孔府。孔颖达的府邸可要比陆德明的好多了,不但地儿大,装饰的也非常不错。不过想想,人家和自己老师完全不能比啊,人家家族多少年来一直就是常青树,陆德明充其量也就是个小福之家,压根没得比。
    这府邸让孔颖达最为自豪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一处藏书楼。据说是有很多曲阜藏书楼的书籍副本,有些甚至连秘书省里边都没有的,这也可以找得到。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讲,这得多有吸引力。
    历史上最有名的藏书楼故事要数天一阁。话说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按理说这书本的传播也算是便捷了。但是明代的天一阁,据说有女子为了能在里边看书,直接嫁到了这家。谁想到人家还有个奇怪的规矩——女子不得上楼,闹得这个女子最后郁郁而终。
    如今只有昂贵的雕版,所以书籍就更显珍惜了。
    罗彦跟着陆德明进了孔府以后,孔颖达很快就走出来迎接了。
    对于罗彦这个年轻人,孔颖达还是相当看好的,而且陆德明虽说平常和他说说笑笑,但是再怎么说,人家都是前辈,孔颖达不能在这个地方失礼。
    等陆德明说完了来意,孔颖达很是干脆的答应了。早就听说罗彦聪慧而且刻苦的他,终于等来了这样一个亲自验证的机会。要是罗彦能够通过他的考核,孔颖达就准备允许罗彦随时进入他家中的藏书阁。
    这个好处不可谓不大,当然了,孔颖达是不会讲明的。对于罗彦的考核,他要暗中进行,那样就算是失败了,对于双方也没有什么尴尬的地方。
    一切谈妥当,陆德明就扔下罗彦一个人走了。美其名不放过任何零碎的时间。孔颖达也是毫不客气,直接就开始讲。当然了,讲解之前还需要考验一下罗彦的背功,他和罗彦这会儿都没有带书,所以要是罗彦没记住的话,孔颖达也只能说抱歉。
    好在罗彦这货现在别的本事没有,记东西的本事倒是很强。通过强化的记忆力,什么书认真读三遍,都能把它给背下来,更不用说这系统直接塞进他脑子的东西。
    罗彦是一个字都没有落下,从头背到尾。看到这里孔颖达就已经很是满意了,他能记住,那是因为常年都浸淫在经学著作中,几十年下来,不熟悉都不行。但是罗彦小小的年纪,能做到这种程度,扔过去考明经科,绝对能得上上。
    孔颖达都有种冲动,想问问罗彦当初为什么不考明经科。要知道,明经科的上上等给的是从八品上的官,直接比进士科的甲等高了整整一品。对于罗彦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不出意外,就这一品都能熬好几年。
    不过这时候罗彦已经辞官了,再问这个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孔颖达只好放下内心的好奇。
    示意罗彦喝口水润润嗓子,孔颖达开始讲授第一课。与陆德明的方式不同,孔颖达说要讲什么,就只讲什么。想来也是跟魏晋南北朝以后,各种经学流派层出不群,所以传承混乱有关系。
    孔颖达这是讲了传承自孔子世家的一套经学理解,至于其他的流派,罗彦要是有时间,反正藏书楼上基本上都有。
    关于整合各种儒学流派的事情,孔颖达一直在努力,但是现在还没有得到一个具体的结果,所以即便是教授别人,他也做的很是慎重。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二章 有了个世子师弟
    『   qu 】这种事情,李承乾坚持了半年,然后这两位老师就惊讶地发现,这孩子蒙学可以不用继续了。
    接下来就是讲。在这一块就需要各种认真地讲解经义了,所以需要耗费大量的精神去做这个事情。因此孔颖达只能跟罗彦讲,他以后的经义还是先去自学好了。反正罗彦这几年跟着陆德明学了不少,这读书的能力还是有的。
    听到孔颖达这样的安排,罗彦也只能乖乖认了。原本还想着孔颖达能够一并把也能讲一遍。罗彦到现在听过的只有陆德明说过一部分,所以他还想听听其他的比较完整的讲解。
    无奈之下,罗彦也只能认了。
    想起自己好久没有去探望过自己的老师,罗彦准备了一点补品,回到了陆府。
    陆德明对于自己的弟子到来很是开心。这大半年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