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鲍曼(MartinBormann,1900—)德国纳粹党党务总管、希特勒的秘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在炮兵部队服役。战后任农田稽查员。参加右翼组织“志 愿兵团”。1924 年因参与政治谋杀,被判刑一年。出狱后加入纳粹党,旋即 出任该党地区领袖 1929 年成为希特勒的私人秘书。1933 年纳粹党掌权后, 任元首代表*赫斯的办公室主任。翌年成为纳粹党中央党部书记。1941 年赫 斯飞英后,接替其工作,成为纳粹党全国党务总管、总理府主任(内阁成员)。 1943 年又兼任元首秘书,深得希特勒宠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策 划和推行纳粹种种屠杀、破坏、掠夺和灭绝种族的法西斯罪行。在同戈林、 希姆菜等入争权有利中,日惭扩大自己的权势。1945 年 4 月 29 日,纳粹德 国崩溃前夕,被希特勒指定为自己的遗嘱执行人。希特勒自杀后,于 5 月 1 日晚潜离柏林总理府地下室,至今下落不明。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缺 席受审。1946 年 10 月,以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缺席判以绞刑,同时授权盟 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在一旦捕获后考虑减轻或改变判决。
鲍尔斯(ClaudeGernadeBowers,1878—1958)美国外交官。新闻记者 出身,早年为《纽约世界报》编辑和《纽约时报》政治专栏作家。1933—1939 年任驻西班牙大使和公使。西班牙内战时期,主张美国采取完全中立态度, 谴责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干涉西班牙系国际法西斯的阴谋。1939—1953 年任驻 智利大使。大战期间,曾努力劝说智利政府与轴心国断绝关系。著有《杰斐 逊和汉密尔顿》、《出使西班牙》等。
鲍尔温(StanleyBaldwin,1867—1947)英国首相(1935—1937)。保 守党领袖。毕业于剑桥大学。1908 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16 年入*劳 合·乔治联合内阁任职。1922 年任伯纳·劳(AndrewBonarLaw,1858—1923) 保守党内阁的财政大臣。翌年即继之为保守党领袖和内阁首相。1924 年再任 保守党内阁首相,任内破坏英国 1926 年大罢工。1931—1935 年任麦克唐纳 (JamesRamsayMcDonald,1866—1937)国民内阁的枢密院长。1935 年 6 月 再任首相,任内对*爱德华八世逊位事件的处置曾得好评,而对纳粹德国崛起 应对不力则广遭物者。1937 年 6 月退休,此后退出政界,获伯爵称号。
鲍利斯三世(1894—1943)保加利亚国王(1918—1943)。1923 年支 持常可夫政府的法西斯统治。1935 年组成宫廷内阁,建立君主法西斯专政。 大战期间,初试图持中立态度,后转向轴心国。1940 年允许德军进驻本国。 1941 年 3 月加入轴心国,并将保加利亚变为德、意进攻巴尔于的基地,4 月 德军发动巴尔干战役时,派军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两国部分领土。12 月向 英、美宣战。积极追随希特勒对外扩张。1943 年 8 月在索非亚暴死(死因不 明)。
解放日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1941 年 5 月 16 日在延安创刊。1942 年 9 月起,兼作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遵循中共中央指示,向全国人民宣 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其方针政策,揭露日伪的侵华阴谋、罪行,抨击 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言行,报导和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各 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战争。1947 年 3 月,由于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而停 刊,共出版 2130 期。
解放北方(LiberationNord)大战期间法国国内的抵抗组织。1940 年 底成立。参加者多为社会党人及工会活动分子,领导人为*比内、*赛扬等。 出版《解放报》,宣传抵抗思想。不但同*解放南方等国内抵抗组织接触,还 与海外抵抗运动自由法国建立联系。1943 年起其组织逐步完善,在许多省伤 建立支部和委任军政特派员。主张战后在法国进行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1943 年 5 月加入*民族抵抗委员会。
解放南方(LiberationSud)大战期间法国国内抵抗组织。1940 年 9 月在克莱蒙费朗建立,初名“最后一根支在”。领导人为*达斯企埃③。参加 者多为企业家、工会活动分子和左翼知识分子。曾试图联合共产党、社会党 和其他工会组织。出版报刊,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斗争,逐渐 和海外抵抗运动自由法国建立联系。1943 年 5 月加入“民族抵抗委员会”。
解放者式轰炸机(Liberator)即“B24 型轰炸机”。
[丶]
靖国神社日本祭祀为“国事”殉难和阵亡者的招魂社。1869 年建于东 京九段坂上。1879 年改称现名。“靖国”是治理安定国度之意,将明治维新 中的“国事”殉难者、戊辰战争中的官军阵亡者以及明治以后历次对外侵略 战争中的阵亡者,作为“护国的英灵”合祀。至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时为止, 共有 240 万余名。全国各地的招魂社(后称护国神社)都是该社实际上的地 方分社。例行祭祀春秋二次,天皇派使臣前往,临时大祭天皇亲自参拜。成 为推崇国家神道和军国主义的重要表现。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改为东京 都知事认证的独立宗教法人。
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军队。1937 年 10 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由南方 8 省 13 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 改编而成。总部初设南昌。叶挺、项英任正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任正副 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任正副政治部主任。下辖 4 个支队,陈毅、张鼎丞、 张云逸、高敬亭分任支队司令,共 1.03 万人。组建后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深 入华中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 年 底,发展到 9 万余人。1941 年 1 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叶挺谈 判被扣,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遭杀害,部队遭受重大损失。中国共产党 严厉驳斥蒋介石取消该军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在苏北盐城重建该军军部。部队重 编为 7 个师,分由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李先念、谭震林、张鼎 丞任师长,共 9 万余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 “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扩大和巩固华中根据地,形成苏南、苏中、 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中、浙东等战略区。1944 年转入局部反攻。 第五师北上开辟豫南抗日根据地。第四师西进恢复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第一师由苏中渡江南下,控制苏浙皖边界和东南沿海地区。1945 年 8 月举行 战略大反攻。抗战中,共与日伪军作战 2.2 万次,毙伤日伪军 31.7 万人,建 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 5 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本身发展到 31 万余人。
新民会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华北设置的推行奴化教育的机构。1937 年 12 月 24 日在北平(今北京)成立。王克敏为会长、张燕卿为副会长,日 本华北驻屯军最高司令长官兼任顾问。中央机关设指导部,由缪斌任部长, 设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下分总务、厚生、教化 3 部。地方机关以省为中枢, 县以下设分会。以“纯粹的民教机关”相标榜,实际从事间谍活动,搜集政 治、经济、军事情报;同时成立“新民青年团”、“新民少年团”,出版《新 民报》等。宣扬“铲共灭党”、“中日亲善”和“大东亚新秩序”,为日本 侵华战争效劳。
新县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控制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1939 年 9 月 19 日,国民政府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开始推行新县制。规定县为地 方自治单位,区署力县政府辅助机关,县以下设乡(镇)、保、甲;设立县 参议会、乡(镇)民代表会、保民大会、户长大会等各级“民意机关”;组 织乡(镇)国民兵队、保国民兵队、甲国民兵班等地方武装;并在乡(镇) 设中心学校、保设国民学校;规定县、乡(镇)、保、甲长必须是国民党员。 至 1943 年底,全国 21 省实施此制度,强化了国民党的统治。
新秩序(NeueOrdnung)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占领区建立的法西斯统治。 1936 年 3 月 21 日希特勒首次声称:“欧洲应该出现一种新秩序。”1940 年 4 月戈培尔扬言要将国内的“革命”推广到欧洲各国;7 月 25 日受命制定新 秩序计划的”丰克提出经济“改造”设想;9 月 27 日签订的*《德意日三国 同盟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并尊重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 权”。随着德国不断向外扩张,其概貌渐呈完整。政治上改划欧洲地图,使 占领区并入或从属于*大德意志国;将各国居民按人种划分等级,确立德意志 人的统治地位,强迫斯拉夫人和犹太人从事奴隶劳动,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 绝;广设*纳粹集中营,肆意屠杀民主进步人士;实行连坐责任制(亦称“集 体负责制”)和人质制度,镇压抵抗运动。经济上组建以德国为中心的单一 共同体,将各国经济置于德国指导和控制之下;以专业分工为由,强使各国 重点发展农业,仅容许其保留为德国战争经济服务的企业;在同各国“贸易” 中广泛采用非现金划拨结算制度,无偿侵吞各国产品;掠夺各国工矿企业、 地产、工农业产品、文物、黄金和劳工。文化上强制推广德语,毁灭各国的 优秀文化遗产和民族语言。它给欧洲各国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和损失。随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于 1945 年瓦解。
新民主义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在中国华北占领区内宣扬的奴化理论。由 汉奸罢缪根据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加上反共、“中日亲善”等反动观点 揉合而成。主张“至德之世”不应分种族,结成“中日满大联盟”、“亚细 亚联盟”、“协和万邦”,达到王道政治的大理想。鼓吹发扬新民精神以表 现王道;实行反共、复兴文化,以和平救国;振兴产业,以改善民生;善邻 缔盟,以建设东亚新秩序。
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大型机关 报。国共两党经谈判达成协议,于 1938 年 1 月 11 日在武汉创刊。10 月 25 日迁至重庆继续出版。该报在武汉时由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在重庆,由中 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周恩来兼任该报董事长。设国内版、国际版,宣传马克 思主义,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报导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 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活动,特别是在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和揭露国 民党错误政策、支持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中国共产 党在国统区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之一,吸引了大批向往革命的各界群 众。抗日战争胜利后,于 1946 年 5 月改为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1947 年 2 月 28 日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封闭,共出版 3231 期。
新兴财阀日本垄断资本集团。相对明治维新后发展起来的老财阀而 言,一般指在二十世纪初形成、在三十年代与军部勾结而兴起的财阀。九·一 八事变后,由于庞大的军费发放与经济立法的实施,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 中心的军需工业飞速发展,在这些领域产生新兴康采恩,以日产、日窒、森、 日 、理研为代表,最大的财阀为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思,列于老财阀三井、 三菱之后,成为日本第三位的大康采思。其特点是,新财阀资金一般不太雄 厚,主要靠国家资本、专业银行的支持,采用新技术,发展与军事有关的机 电、化学等新兴工业或者“开发”殖民地等办法追逐高额利润,因此这类财 阀与军部势力勾结更紧密,与殖民扩张政策的联系也更密切。在老财阀大肆 向重工业、化学工业部门渗透的压力下,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后,发展已达 极限。大战后基本解体,属下主要企业独立经营。
新加坡战役日军攻占新加坡的战役,为*马来亚战役的主要战役之 一。1942 年 1 月 31 日日军攻占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山后,英将珀西瓦尔率部 退守新加坡。2 月 6 日日第二十五军司令部制订攻占新加坡的计划。7 日部分 日军开始佯攻。8 日晚日军发动全线进攻,渡过柔佛海峡。9 日日军 2 个师团 登上新加坡岛,直逼城区。坚守城区的英军共 38 个步兵营,约 8 万亲人。数 量超过日军。但守军土气低落,在日军的攻击下溃败。15 日下午珀西瓦尔率 部投降,新加坡陷落。
新体制运动日本近卫文魔发起的改组法西斯政治体制运动。为进一步 扩大战争和强化法西斯统治,以近卫文扈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