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国防经济与军备局局长托马斯(GeThomas,1890—1946)、军械军 需部长*托特、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施佩尔,在军事经济领域的影响遂日益 缩小。
史良(1900—1985)中国爱国民主人士。女。上海法科大学毕业。1931 年开始在上海当律师。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5 年 12 月发起组织上海妇女救国会,任理事。并任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执行委员。1936 年 5 月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因积极呼吁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1936 年 11 月与沈钧儒等彼国民政府逮捕,为“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 发后获释。1938 年起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要求国民政府实施民主政治和妇 女参政。1942 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 年任民盟重庆市支部委员兼组 织部长。抗战胜利后,任民盟中央委员,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司法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民盟中央主席。
史末资(JanChristianSlnuts,1870—1950)南非联邦总理(1939— 1948)。布尔人。曾在英国求学。1902 年英布战争后即主张同英国合作。1910 年任国防部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任芙属东非英军司令,并参加英国战 时内阁,为枢密院顾问,任空军大臣。回南非后曾任总理、副总理等职。1939 年起复任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 9 月 6 日向德宣战,并任联邦军总 司令。努力发展军火工业,曾组织 2 万人的志愿军,前往埃塞俄比亚、马达 加斯加等地对轴心国军队作战。1941 年获元帅衔。1942 年成为英国战时内阁 成员。1945 年参加旧金山会议,参与《联合国宪章》的制订。1948 年离职。 著有《国联:一个有价值的建议》等。
史汀生(HenryLewlsStimson,1867—1950)美国国务卿(1929—1933)、 陆军部长(1940—1945)。共和党人,早年在那鲁大学、哈佛大学就读,当 过律师和地方检察宫。后历任陆军部长、菲律宾总督(1927—1929)、国务 卿等职,参与制订与执行美国外交政策。1930 年率团参加伦敦载军会议。* 九·一八事变后,于 1932 年 1 月 7 日对中、日两国发出外交照会,声明对日 本侵占中国东北的行为在法律上不予承认,史称“史汀生主义”。大战全面 爆发后,主张美国应持干涉立场,援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欧洲各国,曾是* 援助盟史汀生国保卫美国委员会的领导成员。1940 年经总统罗斯福提名,再 度出任陆军部长,参与美国军事与外交的决策活动,协助罗斯福领导美军参 加反法西斯战争,1945 年曾建议社鲁门总统对日本重要目标使用原子弹,以 加快战争的进程。同年 9 月卸职退休。著有《在和平与战争中服役》等。
史迪威(JosephWarrenStilwell,1883—1946)美国将领。因其态度直 率措词尖刻而得浑名“醋酸乔”(VlnegarJoe)。1904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 曾在驻菲律宾美军服役,后任西点军校教官,其间于 1911 年首次来华。参加 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1939 年间数度来华,历任驻天津美军第十五步兵 团营长、驻华使馆武官等职。1941 年升任美第三军军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出任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1943 年盟 军东南亚司令部设置后,兼任副总司令。在史迪威 1942 年 1—5 月缅甸战役 和 1943 年 12 月至 1944 年 8 月缅甸北部战役中,先后指挥美军及*中国远征 军对日作战。1944 年 8 月密支那战役获胜后,获上将衔。曾主持美国对华租 借法案物资分配,组织修建*雷多公路(后称“史迪威公路”)。主张改革国 民党军队,曾在印度兰姆伽尔(Ramgarh)建立中国陆军训练基地,先后训练 中国军队 3 万亲人。在对日作战问题上,主张对日作战中保证地面部队战斗 力,反对蒋介石陈纳德的空中行动方案。同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批准*迪克西使团赴延安。因与蒋介石发生矛盾,1944 年 10 月被召回国。后 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第十集团军司令等职。1945 年 9 月主持驻琉球群 岛 日 军 的 投 降 仪 式 。 病 逝 后 其 日 记 、 文 稿 和 信 件 等 , 由 怀 德 (TheodoreHarolkWhite,1915—,汉名“白修德”)整理成《史迪威文件》。
史密斯①霍尔兰德·麦克蒂里·史密斯(HollandMoTyeiresmith,1882 —1967)。美国将领。浑名“疯子”。1905 年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曾任职 于陆军部作战与训练部门。1941 年获少将衔,次年任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五两 栖部队司令。1944 年晋升中将,升任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曾多次指 挥阿留申群岛、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琉黄岛等登陆 作战,被誉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两栖作战理论和技术的先驱”。1946 年晋升 上将后退休。②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WalterBedellSlnlth,1895—1961)。 美国将领。早年入国民警卫队,后为陆军军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 后在美国和菲律宾服役,1939 年起任陆军部少校参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1942 年调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秘书,获准将 衔。同年 9 月出任美军欧洲战场司令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1944 年艾森豪威 尔升任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后,随之担任中将衔参谋长。曾参与制定和实施 在北非、西西里和西北欧等地作战的军事计划和行动。1943 年和 1945 年曾 代表文森豪威尔分别接受意大利和德国的投降。战后历任驻苏大使。第一军 军长和中央情报局局长。1951 年获上将衔。1953 年退役,出任副国务卿。翌 年辞职经商。著有《我在莫斯科的三年》等。
史量才(1880—1934)中国报业资本家。字家修。早年任上海《时报》 主笔。1912 年接办《申报》,任总经理。丸·一八事变后,力主抗日。一·二 八事变时,捐巨款支援抗战,被推为上海地方协会会长。利用《申报》宣传 抗日,批评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抨击“剿共”战争,要求结束国民党“一 党专政”,并支持宋庆龄等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活动。1934 年 11 月 13 日从杭州返回上海途中,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
史沫特莱(AgnesSlnedley,1894—1950)美国女记者和作家。早年当 过女佣、工人等,参加美国工人运动。1918 年加入社会党。1919 年侨居德国, 1928 年以德国《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身份来华。在华期间结识鲁迅等进步 人士,参加左翼文化运动。后协助宋庆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曾报道工 农红军江西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西安事变等。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陕甘 宁边区,参加八路军战地救护等。1938 年改任英国《曼彻斯特工报》驻华记 者。曾组织白求恩、柯棣华等外籍医生进入中国解放区,支援中国抗战,1941 年因病回国,仍参加援华活动。战后遭政府迫害,被迫流亡英国。病逝后, 据其生前遗嘱,骨灰运到中国安葬。著有《大地的女儿》、《中国的红军在 前进》、《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等。
史蒂芬森(WilliamStephenson,1896—)英国谍报首脑。原是加拿大 巨富,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多次受伤。二十年代从事无线电和破译密码 工作,参加谍报活动。第二次肚界大战爆发后,曾多次赴北欧执行任务。1940 年 4 月作为丘吉尔的秘使,赴美国同罗斯福商讨两国情报工作的合作计划。 同年 6 月组建*英国安全协调局并任局长,代号“勇士”(Intrepid),直至 战争结束。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美国战略情报局合作,设总部于纽 约,主持北美地区的英国谍报活动。曾完成探明挪威重水工厂和德国灭绝犹 太人计划(*最后解决)的细节等多项重大谍报计划。1945 年底撤离纽约。 战后重回商界,曾任加拿大政府的工业发展顾问。
史汀生主义即“不承认主义”。
史迪咸公路即“雷多公路”。
史迪威事件大战期间罗斯福派遣来华的美国将领*史迪威同蒋介石发 生冲突的事件。1942 年初蒋介石要求罗斯福指泳一位亲信的高级将领担任中 国战区参谋长。随后史迪威即受命来华,并身兼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 印战区美军司令、美国援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等要职,但同蒋介石之间囚 军事计划和指挥权等问题不断产生矛盾和冲突。1944 年 7 月 7 日罗斯福致函 蒋介石,要求任命史迪威统帅中国战区全部军队(包括中共领导的军队)以 抗击日军的进攻。次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虽表示原则同意,但要求派代表 来华调节同史迪威的关系。8 月罗斯福派特使*赫尔利使华。9 月间,史迪威 要求将包围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部队投入抗日战场,将美援物资分配给八路 军等抗日武装,并要求更换中国军政部长何应钦和总参谋长等入选,由他掌 握调遣和任免奖惩中国军队人事的全权。蒋介石极度不满,此后遂多次要求 罗斯福撤换史迪威。10 月 10 日美国政府决定召回史迪威,任命*魏德迈为中 国战区参谋长。25 日美国政府正式发布任免公告。此事件遂平息。
史普劳恩斯(RaymondAmesSpruance,1886—1969)美国海军将领。1906 年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开始在海军服役。二十年代未人美国海军学院深造, 后留校任教官。1938 年仕*密苏里号战列舰舰长。1939 年晋升海军少将,次 年出任海军第十军区司令。珍珠港事变前,调任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五巡洋舰 舰队司令。1942 年 5 月任第十六特遣舰队(航空母观编队)司令,直接指挥 同年 6 月的中途岛战役,重创日本海军,随即出任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协助* 尼米兹指挥中太平洋战事。1943 年晋升海军中将,任中太平洋部队司令。1944 年晋升海军上将,出汪第五规队司令。先后指挥攻占吉尔伯特群岛、特鲁克 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等战役。1944 年 6 月率第五舰队进行菲律宾 海海战,重创日本海军航空兵。1945 年 4 月率舰队参加冲绳岛战役。主张联 合使用海军的封锁和空军的轰炸以迫使日本投降。战后,任美国驻日海军总 指挥。1945 年 11 月出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1946 年调任美国海军学院 院长。1948 年退休。1952—1955 年曾任驻菲律宾大使。
[丿]
生存空间(Lebensraum)德国扩张主义者的地缘政治学理论。声称国家 系一种有机体,应服从有机体生长和发展的规律,人口必须同土地面积保持 一定的比例,因而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领土和属地,即所谓“生存空间”。 1914 年前用以要求增加殖民地;1919 年后用以要求归还被战胜国瓜分的原德 属殖民地;希特勒则用以要求摆取邻国,特别是东欧国家的领土。
生命之路*列宁格勒保工战时期自 1941 年 9 月至 1943 年 3 月通过拉 多加湖(Лaдoжckoeoзepo)联结列宁格勒和苏联后方地区的唯一运输线。 经此线向列宁格勒运送了总计达 161.5 万吨的各类物资和大批军队,同时又 运送撤回的人员 53.94 万和大量工业设备、文化珍品。1942 年 6 月 18 日起 通过敷设在湖水下的油管向列宁格勒输油。此线的畅通对于打破德军封锁列 宁格勒的企图起了重大作用。
生命之源计划(LebensbornPlan)纳粹德国改变国民种族结构的计划, 1936 年由希姆莱提出,意欲提高雅利安人种的比重。提倡党工队员家庭生育 4 个孩子;鼓励种族和政治方面可靠的党工队员使经过挑选的德国少女怀 孕,然后送入 12 个特别产科中心给予精心照料;1936 年设立生命之源幼育 协会,主管特别产科中心,为党卫队员己婚和非婚配偶提供生育服务。大战 期间又从波兰、法国、挪威、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占领区,集体劫持 数十万具有雅利安人外表的儿童,经集体审查,由所谓种族上可靠的德国家 庭收养。
矢内原忠雄(1893—1961)日本经济学家。1917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1920 年任该校经济学部副教授,1923 年升教授。发表《帝国主义下的台湾》 等论文,尖锐批判日本的殖民政策。1937 年在《中央公沦》9 月号发表论文 《国家的理》,提出反战思想,同年被迫辞职。在艰难条件下撰写了《民族 与和平》、《民族与国家》等书,同时开办学校。战后重返高校任教。有《矢 内原忠雄全集》(29 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