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明朝第一驸马 >

第108章

明朝第一驸马-第108章

小说: 明朝第一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友亮不置可否,只是指着面前一件精美的木器说道:“一根一丈的木料不过三两银子,可以做这样的木器不下十件,每件可以卖十三两银子。郑兄~~你说是卖木料赚银子多,还是卖木器赚银子多?”

郑芝龙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卖木器赚银子多。”郑芝龙随即明白了宋友亮的意思,“爵爷的意思,是说郑某卖生丝给日本人,不如卖丝织品给日本赚银子多。这道理郑某岂能不明白?”郑芝龙苦笑道:“只是每年从湖州、福建乃至荷兰红毛那里收到的生丝极多,就算全福建的女工都去织造,也只能用掉其中的三成。那剩下的七成就要全部销往日本~”

“郑兄大可以在福建大办丝厂,把这些生丝消耗掉,我听说苏禄、吕宋的西班牙夷人每年都要运大批丝绸去他们的领地贩卖。”宋友亮说道:“而且我还可以为郑兄提供机器,缫丝、织锦都省工省力!”

郑芝龙摆了摆手,“爵爷好意心领了,那些什么提花机、水力织机郑某也不是没用过,用一台机器,可以少用十个人力。那这十个人力怎么办?他们就靠干那点活儿养家糊口,如果我多用机器少用人,那帮机房仔还不翻了天?”

“可是我那里的机器总不能歇下不用啊~”宋友亮摸了摸下巴,说道:“要不这样吧,郑兄你把用不完的生丝运到我登州镇,由我这里的作坊帮你做成丝织品,然后由你自己运到日本贩卖,如何?”

“嗯~~”郑芝龙寻思了一番,说道:“可以,但是总不能白忙活爵爷的手下吧?”

“价钱方面郑兄大可放心,每担生丝我只收一两银子的加工费,而且在成品上,我还可以为郑兄打上‘郑记’的标号。”宋友亮说道郑芝龙眼珠又是一转,说道:“登州造的丝织品物美价廉,如果价格卖得比我郑记的还便宜~~那郑记的丝织品一样卖不掉~那我岂不是每担生丝都要倒贴一两银子的加工费和从福建运到登州的运费?”

“哈哈哈~~”宋友亮大笑,心里却暗赞这个郑芝龙果然不简单,“好,本爵保证,登州丝货和你郑记的丝货统一价钱。如果我要涨价或者跌价,都会先知会郑兄~”

“好~”郑芝龙这才放心地说道:“反之亦然~”

“口说无凭,我们要不要立下字句?”宋友亮问道郑芝龙笑道:“不急不急,郑某还有生意要和爵爷谈~”

“什么生意?”宋友亮问道郑芝龙说道:“其实郑某注意爵爷的船坞很久了,爵爷船坞里出来的船,船身结实牢靠,航速也快。我郑某人的船坞也能造出这么好的船,但是花费要多出至少八百两左右,所以郑某希望可以从爵爷的船坞里直接买船。”

“郑兄要船,只管说便是,或租或买,悉听尊便,只是我登州镇的那些商船的船金~”

“都是自己人,人家交足十成,登州镇的商船嘛~~八成~~不~~”郑芝龙摆了摆手,“七成五就可以了~”

宋友亮向郑芝龙拱手道:“那就多谢郑兄成全了,我镇商船到郑兄地界时,还希望郑兄派船队护卫,所需花费,也会照规矩足额缴纳的。”

“爵爷真是太客气了~”郑芝龙还礼海上的两雄会在美丽的夕阳映衬下落幕在回福建的路上,郑芝龙站在船头,一面呼吸着海风,一面问身边一个年轻人说道:“森儿,你觉得宋友亮这个人如何?”

那年轻人笑道:“孩儿以为非常人也,至此乱世,父亲和这样一个人联手,有益无害。”

“哼哼~”郑芝龙冷哼道:“森儿,你要记住,李自成也好,张献忠也罢,甚至是关外的建奴。不管他们谁得天下,都要以郑家的利益为重。”

未来的郑成功,现在的郑森答道:“孩儿记住了。”不过,郑森又问道:“孩儿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父亲要答应宋友亮一起联合挤兑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莹、黄云龙、范永斗这八人呢?”

郑芝龙冷哼一声道:“森儿,虽然咱们郑家是海盗出身,爹以前也干过杀人越货、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的勾当,可是也没有干过勾引外夷、出卖国家的事。而那八人名为正当商人,其实在张家口将内地的粮食、生铁、布匹等建奴急需的物资转手倒卖,甚至出卖我边关军情。这些事情,爹也早有耳闻,只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罢了。”

郑森睁大了眼睛,“那爹你这次为什么要插手呢?”

“这次不同,这次有大把银子赚。你知道福州城内的恒通钱庄了?”郑芝龙笑道“孩儿知道~~那可是个日进斗金的地方。”郑森点头答道“那就是了~~只要这事成了,这钱庄就从此姓郑!”郑芝龙背负双手,转过身去,面向大海,说道:“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没想到大明还有眼光和我一样的人啊!”

郑森自己琢磨着郑芝龙话语中的内涵,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郑芝龙在见到宋友亮之后的态度会转变的如此之快。

郑家以海为家,无海则无家哗!哗!

海lang拍打着礁石;溅起了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海lang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又恋恋不舍地退回。一次又一次永远不息地抚摩着;在沙滩下划出一条条的银边;像是给浩浩荡荡的大海镶上了闪闪发光的银框;使大海变得更加迷人美丽。

郑森又回头远远眺望渐行渐远的宋友亮舰队,暗下决心:我郑森将来不会比你逊色。

◆◆◆◆◆◆◆◆等宋友亮回到登州,负责对建奴进行情报侦察的西门坚早就等得坐立不安了。一见宋友亮回来,他顾不得礼数,立刻上前嚷道:“军门,您怎么才回来,建奴那里出大事了。”

“哦?何事?难道是皇太极死了,多尔衮与豪格争夺帝位,开始火并?”宋友亮笑道西门坚说道:“差不多吧。”西门坚从袖袋里掏出一份锦衣卫的密保,说道:“豪格在赫图阿拉的城门口设下埋伏,想要杀多尔衮。但是多尔衮的部下拼死保护,多尔衮得以逃脱。随后豪格宣布皇太极已死,由自己即位,年号建兴。而多尔衮则投奔蒙古部落去了~~目前情况还不明了。”

【174】八只蝗虫开大会

“建奴内讧分裂了?”宋友亮一阵兴奋,自己当初埋下的伏笔,这时终于发挥作用了。“加派更多的人手去建州和蒙古草原,每人多发五百两的活动经费。如果遇到有价值的情报,就不要吝啬银子!”

“得令~属下会挑选最精干得力的锦衣卫去做这件事。”西门坚答道,说罢西门坚转身就要离开“等等~”宋友亮叫住西门坚,说道:“西门坚,你的妻子就快生产了吧?”

西门坚一愣,笑道:“是的,属下替贱内感谢军门大人的关心。”

宋友亮说道:“如同一个国家,攘外必先安内,如果你为家庭之事担忧,怎么能做好本职工作?”宋友亮笑道:“我会派三个稳婆和五个女仆去你家。”

西门坚感激涕零,下拜道:“军门如此体恤属下,属下愿为军门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你选好人手之后,就找办事牢靠的部属接手,然后你就多陪陪你妻子吧~”宋友亮笑笑◆◆◆◆◆◆◆且说被发配辽东的孙传庭到了辽东之后一直觉得无颜面对宋友亮这个挂名弟子,所以在去辽东的路上,心里就琢磨如何勤练兵马,整饬士卒,一心一意想在辽东将功赎罪。不过,孙传庭似乎还是没有吸取在河南战败的教训,依旧是想搞火车那套把戏。

到了辽东之后,孙传庭顿时耳目一新,在中原很多人看来,辽东就是蛮荒之地,生活在那里的人就是粗野的蛮夷。可是,此刻孙传庭看到的,确实民生凋敝的中原内地不曾有的兴亡与发达。田野里到处是庄家、城池的城墙高大坚固、城内的房屋比邻有序、街道干净平坦。最重要的是,孙传庭看到每一个百姓脸上都带着幸福的微笑,在他们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和中原许多地方的百姓如行尸走肉般的麻木神情有天壤之别在接触了登州军的登州大学堂、技师学堂之后,孙传庭顿时感到自己落伍了。在看了登州军火枪、大炮和长矛兵联合作战的演戏之后,孙传庭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宋友亮可以在三十里铺把李自成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而自己却在河南被李自成打得落花流水孙传庭毕竟是孙传庭,他立刻放下身段,不耻下问,整天和李信、邓右扬、张遇留一班青年将领在一起学习,不出一个月,孙传庭对新式作战理念也是了然于胸。

“学生拜见恩师~”宋友亮拜见孙传庭的时候,孙传庭正在琢磨一支米涅式步枪“哦~是友亮啊!”孙传庭自从来到辽东以后,原本失聪的耳朵不知道怎么也渐渐恢复了听觉,“你两次用大功担保老夫,老夫承蒙你喊一声恩师,真是羞愧难当!”孙传庭有些尴尬地笑了宋友亮笑道:“不是恩师无能,而是在中原的时候,事事有人掣肘。下有将官贪生怕死,上有皇上不断催战,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如何能打胜仗?”

孙传庭笑着点头道:“是啊~陛下求治心切,急于求成~哎!”

“在辽东恩师大可不必担心,所谓山高皇帝远,恩师倒是可以为百姓们实实在在地做一点事情!”宋友亮诚恳地说道:“登州和辽东如今能打仗的不少,是能治理一方的能吏不多,希望恩师能勉为其难,帮助学生治理地方。”

孙传庭笑道:“老夫对于你登州军那一套,这一个月来也学得不离十,如果你要老夫治军,那老夫就治军;要老夫治民就治民。”

“多谢恩师成全。”宋友亮又行礼道:“眼下建奴分裂内讧,豪格留在兴京称帝,多尔衮去了蒙古草原。学生打算先进攻建州的豪格,恩师以为如何?”

孙传庭摆了摆手,说道:“辽事你比老夫知道的更清楚,老夫只管战事领兵,其他大略,友亮你自己拿主意好了。”

宋友亮刚从孙传庭的房间里出来,西门坚和司徒弓二人已经等在门口了“你们两人同时来见我,是不是发生什么大事了?”宋友亮问道西门坚说道:“收到张家口那边的密保,范永斗派出几个精干的伙计,四处收购粮草、布匹和生铁。”

司徒弓也说道:“吴镇抚也有密保送来,说是范永斗、王登库等人也派人去了京城活动,和周延儒等有过接触。”

宋友亮笑道:“看来他们又有大规模的走私了,好,传令各地,开始行动。”

◆◆◆◆◆◆范永斗。祖籍山西介休。历代一直于张家口讨生活。在明朝初年。范氏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做生意。历经七代。传至范永斗成为张家口地区对满蒙贸易的汉族大富商。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范家。也成了张家口最有实力几大商家之一。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王朝日益腐朽。身为商家。范家也看出了这个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当然。虽然有这么个想。可他们却还是不能肯定。不过后世马克思的一句话说的好: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范家的所作所为。就是这句话最真实的写照。从万历年间开始。居于东北的女真族便开始了军事扩张。但由于和大明王朝的敌对关系。女真人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资。只能通过张家口的贸易市场获的。也就是以张家口为基地运转过去。范家在范永斗的带领下。没能压抑住自己对这些利益的渴望。或许。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民族大义。国家兴亡跟他们这些商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于是。范家和其他七商人开始做这方面的生意。按照后世清朝的记载。他们“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而跟女真人的通商。也使的范家和另外七家不仅获的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好感。也为自己赚取了巨大的利润。后世。满清定中原。顺治就曾特招这八家商户的家主前往北京。赐宴赐服赐官。八商家不愿为官。便被收录入内务府。成为后世赫赫有名的“八大皇商”。范永斗的孙子范更是了不。康熙五十九年(170年)。准噶尔部再次叛乱。清政府急派重兵征讨。当时由于路途遥远。且多经沙地带。运送军粮成了一个突出的困难。范|知此情后。根据自己从小父在塞外经商。熟悉道路的有利条件。认真核计。呈请当朝。自愿以低于朝廷运粮1/3费用运送军粮。康熙闻奏。立即批准。从此。到乾隆间。他们多次“力任挽输。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阎”。所运军粮都是“克期必至”。其间或受敌袭。或中途变更运粮计划。几度蒙受重大损失。也都由范氏个人承担下来。节约国费以亿两计。为平叛乱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和贡献。也使“八大皇商”成为有清一代无数商家的偶象。

在张家口一幢不起眼的四合院里,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