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明朝第一驸马 >

第95章

明朝第一驸马-第95章

小说: 明朝第一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中年人头低得更低了这时,李率泰在一旁说道:“军门明鉴,他名叫唐效益,是盖州知县,虽然依照军门的命令,所有伪官一概处死,家产抄没。但是他在任期间,一直是爱护百姓,爱民如子,兴修水利,奖励耕织,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把建奴的州县管理的这么井井有条,好让建奴在前线攻打我大明的州县时没有后顾之忧吗?”宋友亮揶揄道唐效益满头大汗,他壮了壮胆子,说道:“大人这话说得恁蛮横无理?如果官兵能保辽东不被建奴蹂躏,我等又怎么会做建奴的伪官来委曲求全呢?”

李率泰扯了扯唐效益的衣袖,示意他不要说这么冲的话宋友亮闻言反倒是笑了,他说道:“是啊,要是辽南一直在我大明治下,你说不定就是大明的盖州知县了。就冲你有胆说这番话,又为盖州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我就卖李将军一个人情,饶你不死~~但是你这知县还能不能继续当下去,我可就不敢保证了。”

唐效益赶紧拜谢道:“多谢宋军门不杀之恩,当不当知县不重要,我唐效益还是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为盖州百姓某福。”

李率泰也是很感激宋友亮送的人情,一番拜谢后,领着唐效益出了辕门,正巧碰上张鼐提着一颗建奴人头大步流星地走来。张鼐跟李率泰不熟,所以只是随便打了个招呼,而李率泰确实清楚地看到张鼐手里的那颗人头正是镶红旗督战队牛录、那个监督自己杀自己兄弟的海达安的首级“可惜啊~~我没能亲手杀了他~”李率泰略感失望地摇了摇头大明崇祯十四年十一月间,明军收复金州、复州、盖州三地,歼敌六千、斩首五千,得到辎重粮草军器无数。

十二月初,塘报由海船送到天津,再送入北京。一时间京师震动“只见那宋军门大喝一声:建奴纳命来~~,便拍马上前,只听唰唰唰~~手中钢刀挥舞如风,再听嚓嚓嚓,但见建奴人头落地~~宋军门在建奴阵中杀了个三进三出,只叫建奴哭爹喊娘~~那是闻风~~丧胆~~”

“好~~”

北京城里的各大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最近说的最多的段子就是《宋军门大破建州奴》,一时间宋友亮的名字成了英雄的代名词,成为京城乃至整个大明上下谈论的对象和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崇祯皇帝自然也十分得意,自从宋友亮连战连胜之后,一些懂得察言观色的大臣们立刻上表,为崇祯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和知人善任大唱赞歌。崇祯自然也是全部照单全收,笑着将这些歌功颂德的奏本一本一本的看完。

就在崇祯闭目喃喃之时,王承恩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他低声道:“陛下~”

“哦~王承恩呐~~吏部的人选选的怎么样了?”崇祯问道王承恩一副气愤的模样,说道:“吏部说金州、盖州、复州原来就是卫所,而不是州县,应该归五军都督府管辖。”

“那五军都督府怎么说?”崇祯又问道“五军都督府说选派官吏是吏部的事情~~”王承恩如实禀报崇祯大怒,“混账东西~~我看是他们谁都不愿去接受辽南这块烫手的山芋。”

王承恩附和道:“老奴觉得也是。这些人是怕这三处城池得而复失,辽南那地方又没有谁可捞,万一被建奴攻破城池,还可能性命不保,所以谁都不想接手。”

“那就让宋友亮接手!”崇祯怒道“那也不妥~~”王承恩说道:“虽然陛下说把朝鲜、辽东和登州的军政大事交给宋友亮,可一镇的武官管辖的地方太大太多~~万一有了异心~~老奴以为不妥~!”

崇祯无奈地说道:“这也不妥,那也不行,难道真的叫宋友亮不要那三州,把军队都撤回山东?那大明朝廷的颜面何存?”

“启奏陛下,河南急报~”

“辽南的事情还没料理完,河南又有什么事?”崇祯不耐烦地拿过奏报,只看了一行字,崇祯消瘦的脸庞立刻耸拉下来,在他面前的是河南巡抚高名衡的奏报,说李自成与罗汝才合兵一处,号称二十万大军,再次朝开封方向集结,似乎象要二打开封城。

“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崇祯感到有些头疼,他轻轻地揉了揉太阳穴,“河南~~”崇祯比起眼睛,喃喃道:“孙传庭在陕西、方孔炤在湖南、宋友亮远在辽南~河南~~~河南~”

这时,王承恩提醒道:“老奴想起一个人来,可以为陛下剿杀闯贼和罗贼。”

“什么人?”崇祯忙问“原户部尚书侯恂~!”王承恩说道“侯恂??侯恂??对了,你是说左良玉?”崇祯恍然大悟,“左良玉虽然桀骜难驯,但是惟独对侯恂是十分敬重。对~~杨嗣昌也曾说他有大将之才。”

王承恩笑道:“左良玉以前一直受侯恂厚待,我听说左良玉麾下的兵将每到一处都扰民甚重,唯独三过商丘,却秋毫无犯,都因为侯恂是商丘人的缘故。陛下可以厚待侯恂,那左良玉就可以供陛下驱遣了。”

“好好好~”崇祯一连说个三个好,便立刻下圣旨释放侯恂,又是在平台赐宴。又是侯爱卿长,侯爱卿短的好好安抚了一番。最后,崇祯还拿出五十万两银子,让侯恂带到左良玉军中犒赏三军。

侯恂人还没走,又一份塘报送来,说李自成攻破了归德府,侯恂焦急万分,因为候氏族人和他儿子侯方域都在归德府,于是侯恂赶紧说道:“军情十万火急,臣不敢辜负陛下的信任,今日就立刻出京。”

崇祯道是自己的安抚起了作用,大喜过望,说道:“只是今日就离京的话,五十万银子无法立刻调拨,恐怕只能先调拨十万两。”

侯恂说道:“左良玉那边臣会去分说,一定会让他感受到陛下的皇恩浩荡。”

“那就好,那就好~~”崇祯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朕会传旨三边总督汪乔年一起出兵从西面进攻,务必将闯贼消灭在河南。”

“微臣必将肝脑涂地,鞠躬尽瘁。”侯恂再拜◆◆◆◆◆李自成第二次攻开封的战斗还没开始,便因为左良玉兵到杞县,便从开封城外撤退,退到郾城。左良玉也跟着到了郾城。

此时的李自成虽然经过三十里铺的惨败,但是由于和罗汝才以及革左五营兵马会师,又聚集起十多万亡命之徒。不过,虽然李自成的大军虽然在人数上占优势,但是因为围攻开封日久,将士们已经疲倦,无力向左军猛攻,只能与左军相持在郾城附近,休息士马,征集粮袜,等机会包围左军。左良玉国人数较少,骑兵和火器都不如闯军,所以只能采取守势,无力进攻,只求不陷入闯军包围,等待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前来夹击闯军。

汪乔年被皇帝催通不过,明知道来河南“剿贼”好像是“以肉喂虎”,无奈不能违抗“圣旨”,只得于正月下旬率领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三位总兵官,共约马步兵三万人出了潼关。

汪乔年对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三位总兵官说道:“眼下我军满打满算不过三万人,直接与郾城周围的闯、曹二营贼兵作战,恐难以取胜。因此,我军宜先攻下贼军所占的襄城,在此固守,必能吸引闯贼,届时郾城之围可解。倘若到时候左将军前来夹击,我们还可剿灭部分流贼!”

贺人龙、郑嘉栋和牛成虎三人表示同意这时,有一位名叫张永祺的襄城县举人前来求见。去年十月间李自成兵临叶县时候,派人传谕襄城官绅献粮食骡马投降,可以免予攻城。知县曹思正和众士绅开会商议,都同意投降,惟独张永褀坚决反对,护送老母离开襄城,逃到黄河北岸的孟县暂住。听到汪乔年来到河南的消息,他特意来洛阳求见。他力劝汪乔年赶快前往襄城,与平贼将军左良玉夹攻李自成,他愿意回襄城协助。汪乔年不再犹豫,从龙门向襄城进军。

随即,汪乔年率军占领襄城。他命贺人龙、郑嘉栋和牛成虎三总兵官分成三路,分驻于城东约四十里处,他自己也把行辕安在城外。襄城距郾城大约只有一百里的路程。李自成很快得知襄城的这一情况,他果断地下令从郾城撤围,向襄城出去。

李自成在撤离开封的时候,就知道了汪乔年如何奉密旨掘毁了他的祖坟,如今得到探报,知道汪乔年要来襄城。他下令停止向左军进攻,按兵等候。等汪乔年到了襄城,贺人龙等三总兵进兵到襄城以东四十里处,李自成突然舍掉左良玉,去打汪乔年。

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三位总兵官立营未稳,李友、谷可成、任继荣便率军突然杀到,吓得这三位总兵不战而逃。汪乔年一看贺人龙等人逃走,大骂他三人一阵之后,赶快率部退入城内固守。他的手下悍将,原为闯军首领,后投降官军的射塌天李万庆对他说道:“贺人龙他们不听节制,临阵逃脱,我们兵马不足三千,以这样少的兵力固守这襄城,是难以抗拒闯贼的,不如我们也赶快撤离!”

汪乔年却说道:“我们是来帮左良玉的,我觉得,左良玉那里脱困之后,岂能对我襄城坐视不闻?”

汪乔年哪里知道左良玉这个人哪儿有这么厚道?左良玉在义军撤围后,不仅不前来夹击,反而向南逃跑了。汪乔年这才感到大事不好,说道:“他娘的,这左良玉是让那闯贼打怕了!”他只好硬着头皮在襄城固守。

【156】李自成二打开封府

襄城只是一座小城,周长不到三公里,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汪乔年召集手下将官和城内诸生,齐集城隍庙内,在城隍神前起誓曰:时值丧乱,正臣子戮力之时,誓死报国、愿有同心。众人皆被这种悲壮的精神所感动,他的手下将领很受感动,一齐表示要协力御敌。各位将领分率城中军民,分工防守,愿同心协力坚守孤城,甚至将街道上铺路的条石都挖了出来当礌石,小小的襄城竟然一时士气高涨……

襄城的城墙年久失修,已经残破不堪,虽然经过临时的加固和修补,依旧岌岌可危。于是汪乔年在城隍庙中召集襄城内的士绅,商议由在百姓中有威望的人主动站出来,分段包干。

这时,张永祺站了出来,他拱手道:“各位,我张永祺愿意分守东壁。”此人便是请汪乔年进驻襄城的张永祺,字多祝,四川兵备副使张宁的次子。受张宁的薰陶和教育,幼年的张永祺就有刚正梗直的性格。其父过世后,张永祺侍奉母亲,一日三餐、调理羹汤、早晚问安、从不懈殆。在襄城的口碑极佳襄城学校的生员刘汉臣说道:“张举人深明大义,我们也不是只爱惜自家钱财,不顾大局的人。”

襄城大户们也纷纷站出来,说道:“其余西、北、南三面墙壁,我们各家分担!”

汪乔年起身,向襄城大户士绅们鞠躬行礼,“患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汪乔年谢过诸公~~倘若不死,一定要将诸位的大义禀明皇上。”

任务分派完毕之后,张永祺立刻召集家族中年轻力壮者和家中的仆人,白日在东城墙上,修补坍塌缺损的地方,夜间则露宿于城墙之上,以便随时了解城外的警情、防御来寇之敌。当时久逢战乱,百业凋敝,城中百姓生活拮据,家无余财,官署中也是四壁空空,无法筹集修城池、铸造武器和日夜守城的费用。张永祺就把家中余财贡献出来,以作公用。

刘汉臣则积极参加团练武装的操练演习,并被分派担任西城的防守任务,他夜以继日,巡逻打更,一有警情,即夜宿城头。同时刘汉臣还被汪乔年署为军门赞画官,也就是相当于高级参谋,跟随在汪乔年身边,帮助出谋划策、调度军民,并分派官军将领和襄城诸生协同防守城之东西南北四城厢。

由于张永祺的带头表率作用,城内大户也都是慷慨解囊,有的把家里的铜器、铁器拿出来,打造成兵器箭镞。有的将家里的廊柱、假山拆卸下来当礌石滚木。

大明崇祯十五年农历正月十四日,李自成的农民军从郾城挥师西进。下午兵临襄城。

后半夜,天空中竟如絮花般地飘起了雪花,至天明时,竟然雪花飞舞迷人眼。刘汉臣陪着汪乔年巡逻城头。汪一脸忧愁,担心天寒地冻、城守困难。并担忧地问刘汉臣:“天降大雪,到底是对我们有利呢?还是对闯贼有利?”

刘汉臣回答道:“大雪对我们有利,对闯贼不利。”说罢刘汉臣解释道:“我军处于城墙之上,敌军处于城墙之下,城墙冰冻、坚不可摧,此乃一利;我军在城中有百姓送水送饭,敌军则依靠劫掠百姓粮食而食,此乃二利也;敌军来攻,我方应之,敌军退,我方休息,以待疲惫之敌,此乃三利也。”

听到刘汉臣的分析,汪乔年才露出了笑容。刘汉臣说道:“现在我们应该让人往城墙上泼水,水结成了冰,那么城墙更加坚固。”

汪乔年略感欣慰,说道:“我听说你二十一岁时,到开封府参加府试,考试题目是《己所不欲》,文章排名第一,因有官家子弟暗中请托,结果排在了第二位。自此之后,就再没参加科举了,是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