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传来一条消息。”
“说玉玺在孙坚手中!”
“至于孙坚是怎么得到玉玺的,种类颇多。”
“有说孙坚在攻入洛阳时,在井里捡的。”
“有说孙坚从刘和手中抢的。”
“也有说孙坚派人,暗中从袁术那里偷的。”
“还有很多,不过听上去都不怎么可信,我也就不一一汇报了。”
赵风听到这个消息,比较无语。
显然有人在恶意栽赃。
尤其是说孙坚在攻入洛阳时,在井里捡的这条。
赵风那是相当的有映像。
不过自从发生了刘和之事,赵风就觉得,玉玺是被刘和给偷了出来。
所以田丰后面说的几条,也算靠谱。
总之就是,玉玺落到孙坚手上了。
至于为什么后世一直认为玉玺真是孙坚从井里捡的。
赵风估计,应该是孙权,为了表达自己吴国才是正统,所以宣扬玉玺是在井里捡的这条。
毕竟靠夺来的玉玺,不符合孙权的政治利益。
反正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
那就是刘协的玉玺,真的丢失了。
至于是在袁术手中,还是在孙坚手中,都不是重点。
………………………………
第五百七十七章 刘表站位
赵风沉吟了一下:“玉玺之事,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很重要。”
“对于我们来说,无足轻重。”
“所以元皓兄这么急匆匆的跑进来。”
“应该还有其他事情吧!”
田丰点了点头:“袁绍昭告天下。”
“荆州刺史刘表,已经与他结成了同盟!”
赵风听了无语。
这袁绍挺黑心的。
按照惯例,这类结盟、协议之类的事,一般是不会宣扬出去的。
比如,赵风与公孙瓒、袁绍、张燕等人签订的协议、盟约,都没人宣扬出去。
别人签订了什么协议、联盟,赵风也无从得知。
最多就是类似于,张扬投靠袁绍、吕布投靠袁绍,金尚投靠袁术这类的消息。
这个好区分,人家都率兵到你那里去了,自然就是投靠过去了。
至于张扬、吕布与袁绍达成什么协议,根本无法知道。
而刘表身为荆州刺史,显然不可能放弃荆州,领兵跑到袁绍哪里去。
也就是说,刘表和袁绍的盟约,如果没人公布出来,根本没人会知道。
就跟赵风和袁绍签订了协议,袁术目前就不知道一样。
袁绍既然把这事昭告天下,说明刘表应该没有完全同意与他达成联盟。
如果完全同意了,袁绍自然就不会把这是公布出来了。
毕竟潜伏在暗中的盟友,对袁术的威胁才更大!
不过应该已经谈的差不多了。
所以袁绍直接昭告天下,就是逼迫刘表与他快点联盟。
因为刘表别无选择。
至于刘表向袁术解释这事,都没什么用。
因为袁术信不信,已经不重要了。
根据远交近攻的原则,刘表离袁术太近。
袁术迟早也会对刘表动手。
同理,刘表也肯定会提防袁术。
所以这事根本说不清。
能达到刘表、袁术这种高度的人,不可能肚子里一点墨水也没有。
这种合纵连横、远交近战之类的战略,肯定都懂。
赵风感叹道:“这秋收才刚刚过完。”
“各地的战事,又会因为袁绍昭告天下的这事,要爆发了。”
“反正袁术,肯定会对刘表出兵的。”
“袁术和刘表的战事一起。”
“青州战事也会跟着响应。”
“说不定,连幽州的公孙瓒,也会不甘寂寞了!”
田丰笑道:“这也没什么。”
“反正我们已经做好了征战的准备。”
“只要主公一声令下,各地新训练的三万新兵,克日就能招到晋阳来!”
赵风揉了揉太阳穴:“我现在总算体会到。”
“什么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招募新兵不难。”
“问题是这三万新兵,居然找不到好的领兵之人!”
张辽虽然名义上还是裨将。
但如果算上早先安排过去的三千新兵,等于说张辽统领的士兵,已经达到了偏将的水准。
当然,那三千新兵,经过一年的训练,现在肯定算不得新兵了。
田丰行了一揖:“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高层将领,中层将领,我们都缺。”
“尤其是中层将领!”
“不过,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我们也无法解决。”
“所以只能更改领兵将领!”
“典韦目前是骑兵校尉。”
“但典韦善用的武器,乃是双戟。”
“双戟对于骑战而言,不太有利。”
“华雄经过这么些年的修养,即便无法恢复到全盛状态,也应该恢复的七七八八了。”
“华雄本身就是带领一千亲卫骑兵过来的。”
“所以我认为,主公可以把典韦的骑兵部曲,划拨给华雄。”
“华雄本就是都督,领四千骑兵不过分。”
“如果主公放心的话,还可以在拨付一千战马过去,让华雄的骑兵部曲,成为满编状态。”
“至于典韦嘛,升为裨将或者偏将,还是去统领步兵好了。”
“另外,目前我们军力大增!”
“主公的亲卫,也需要根据情况,来扩增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即便如此。”
“也还有两万新兵,没人统领。”
“总不可能全部都任命为偏将吧!”
田丰沉吟良久:“既然没有人来统领。”
“那就都划拨到主公名下好了。”
“这些新兵由主公统领一段时间,也能提高他们的忠心。”
“之后哪些部曲出现了战损,在由主公把士兵划拨过去!”
赵风伸出右手食指,在案己上慢慢的敲打了起来。
田丰知道,赵风此举,说明赵风陷入了沉思。
赵风考虑良久:“以目前来看。”
“这个方法,应该是最好的了。”
既然新兵划分的问题,暂时解决,赵风问道:“这次各郡赋税情况如何?”
田丰从胸口拿出一份文书:“主公就是不问。”
“我也准备拿出赋税文书了。”
说完,就把文书双手呈上。
熊大直接走到田丰身前,接过文书,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打开文书,仔细查阅了起来。
常山郡总体粮食赋税为一百四十七万余石。
虽然比上期多了十五万石。
但那是因为迁移了五万人过去。
除了元氏和真定少了一成的赋税,其他地方都略微增多了一点点。
常山郡领一十二个县。
平均下来,每个县的赋税都是十万余石。
元氏和真定,减少了一成赋税,也就是分别少了一万石左右。
对于这个结果,赵风很满意。
才少两万石粮食,对赵风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但这只是因为赵风地盘多。
如果这些粮食分摊到元氏和真定,差不多每一个百姓,都能多出大半石的粮食。
这多出的大半石粮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等于多出了一个多月的口粮。
效果自然是十分显著的。
接着赵风看向太原郡。
太原郡总体粮食赋税为六十一万余石。
总体比上一次少了三十万石!
不过考虑到,迁移了十五万人前去上党郡和常山郡,赋税大量减少,也是正常的。
而因为这次和上次差距太大。
所以无法拿上次的赋税记录来做对比。
但晋阳和祁县,肯定比其他县城的赋税,要少一些。
毕竟是执行了新政的县城。
不过即便按照元氏和真定来算,少一万来石的赋税,赵风毫无压力。
最后就是上党郡的赋税,共计六十四万余石。
………………………………
第五百七十八章 秋收已过
上党郡上期的赋税是四十七万余石。
因为迁移了十万人过去,所以赋税增加显著。
不过因为都是新开垦出来的荒地。
所以产量不高。
按照人均来算,常山郡人均二点四石。
太原郡人均一点八石。
上党郡人均二点二石。
这几个数据,除了太原郡跟往年差不多。
常山郡和上党郡,都是被新迁移过去的人口,拖低了一点,不过也就拖低了零点二石到零点三石左右。
太原郡是因为田地耕种过度,所以每年都在递减,如果不休养土地,今年或明年,就会出现大面积绝收。
上党郡是因为新迁移过去十万人开荒,这些地产量不高,会拖累平均指数。
常山郡也是如此,不会没那么严重。
从数据上来看,这些粮食完全不够百姓吃。
不过普通百姓是,人均一个男子,一个月吃半石粮食。
而小孩、老人、妇女,肯定吃的相对要少一点。
所以百姓的这点余粮,只能勉强度日。
如果出现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百姓就无法度日。
这也是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
因为百姓不起义造反,就会要饿死。
另外就是,这只是送上来的赋税文书数据。
实际征缴的赋税,没有这么多。
因为赵风迁移十五万人去上党郡和常山郡时,已经说了,他们会减免一年赋税。
所以常山郡应该还是一百三十余万石。
上党郡还是四十七万石左右。
都跟上一期差不多。
只有太原郡减少的,三十万石粮食赋税,是真的减少了。
这也是赵风到了并州后,决定休养生息,不发动战争的主因之一。
一期减少三十万石粮食,一年就要少六十万石粮食。
如果发动战争,势必无法存有余粮。
看看现在的各路诸侯就知道。
而没有余粮,赵风就无法完成人口迁移的任务。
太原郡如果人口不迁移,那么就会出现绝收的情况。
到时候要么学张燕,把太原郡人口遣送到太行山脉去求生存。
要么让太原郡人口成为流民,去祸害太原郡周边的郡地,比如常山郡、上党郡、雁门郡等地。
但这些地方,一样也是属于赵风的治地。
这些地方流民暴增,就会出现很多乱子。
这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像现在,休养生息了快两年。
赵风治下的人口结构,也差不多已经调整好了。
那么赵风的战争潜力,也就大大增加了。
这也就是赵风才会这样做。
如果换个人,说不定就不是这样了。
比如后世耳熟能详的曹操。
他就是以屠戮百姓恶名远扬。
如果不是因为他建立了魏国,又由他儿子代汉而立,洗白了不少名声。
曹操的名声绝对不会比董卓好到哪里去,甚至会更臭。
董卓强行迁移河南尹附近的百姓,做法已经算的上十分残暴了。
但跟曹操直接屠杀徐州百姓一比,那董卓的做法,就算得上十分柔和了。
曹操为什么会屠杀徐州百姓?
真的只是为了泄愤吗?
显然不是!
别说后世的,祸不及妻儿。
就是汉末的现在,连连坐这种事,也不常见。
目前也就出了一个王允被连坐的事情。
但只是说说而已,还没开始执行。
就更不要说牵连到百姓了。
所以归其原因,还是因为曹操缺粮,根本负担不起徐州百姓的迁移、安置工作。
那就是只能一杀了之。
所以,如果太原郡真恶化到那种程度。
心慈手软的,可能会导致,周边郡地跟着一起倒霉。
心狠手辣的,可能就直接开始屠杀!
只要屠杀掉几十万百姓,虽然名声臭了。
但至少常山郡、上党郡、雁门郡等地,不会出现意外。
这样至少还能保有一定的战争潜力。
如果随着常山郡、上党郡、雁门郡等地,一起被牵连。
那么被灭也只是迟早的事情了。
而赵风的目的,是要为大汉,尽可能多的保留一些人口。
这种屠杀百姓之事,赵风自然不会去干。
那么就只能靠修养生息,这样看上去虽然耗费时间,但却能温和的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这种手段,也只能在特定时期有用。
这个特定时期,也就是现在天下诸侯乱战的时候。
这时候,只要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