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瓒大营,军中大帐。
公孙范快步走进大帐,对公孙瓒一拱手:“大兄!”
“曹操撤军了!”
公孙瓒听了一愣:“曹操怎么会撤军?”
“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吗?”
公孙范摇了摇头:“不清楚!”
“大兄,我们要不要追击曹操?”
公孙瓒沉吟了一下:“目前局势不明,我怕有诈。”
“让我在考虑考虑!”
这时。
关靖快步走进大帐,对公孙瓒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刚刚得到并州方面消息。”
“并州刺史赵风,发檄文于天下,臭骂袁绍。”
“说袁绍派荀谌出使匈奴,勾结匈奴人进攻并州。”
“里面大都是辱骂袁绍之言,说出来怕污了主公耳朵,我就不细说了。”
“另外,还有一条传言,一同送过来。”
“说是并州刺史赵风,因为荀谌出使匈奴,所以迁怒于荀家。”
“如今已经把荀家一家人,都押送到并州去了!”
公孙瓒听后,大笑道:“好、好、好!”
“定是曹操知道了这消息,所以与袁绍之间出现了嫌隙!”
“我听闻曹操麾下,有一军师司马叫荀彧,荀彧可能就是荀家之人!”
关靖点了点头:“荀彧确实是荀家之人。”
“早些年,荀彧被南阳名士何颙,称之为王佐之才!”
公孙瓒叹了一口气:“王佐之才啊!”
“我怎么就没这样的人辅佐了?”
感叹到这里,发现自己这样说,有点看不起自己手下的意思。
摇了摇头:“只怕王佐之才,也只是虚名罢了。”
关靖摇了摇头:“盛名之下无虚士!”
“而且这段时间,我们屡次与曹操交战,其中荀彧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可见荀彧应该是有真才实学的!”
公孙瓒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因为公孙瓒手下的智谋之士,确实不多。
万一把关靖给打击走了,自己麾下连个谋士,都没了。
沉吟了一下:“如今曹操已经撤军。”
“我们是乘机掩杀过去,还是就在这里固守?”
关靖行了一揖:“曹操走了是好事。”
“最好曹操与袁绍立马闹翻。”
“这样我们就轻松很多了。”
“所以,还是让曹操直接走吧!”
公孙瓒点了点头:“也好。”
“有公路兄的消息没?”
“他怎么还没出兵?”
“在这么下去,我们就快顶不住了!”
公孙范摇了摇头:“不但没有左将军的消息。”
“就连徐州牧陶谦的消息,也没有半点。”
“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关靖沉吟了一下:“听闻早些时候,在诸侯伐董时。”
“左将军麾下有人谏言,说豫州刺史孙坚,太过厉害,所以为了削弱孙坚,那人建议左将军,延缓给孙坚供粮。”
“这才导致孙坚打败!”
“这次只怕也有类似的人,给左将军说了主公的坏话。”
公孙瓒摇了摇头:“道听途说之言,不足为信。”
“公路兄要真是这样的人。”
“孙坚难道还会继续替他卖命?”
“还有,公路兄真要这样做了,会失去多少人心?”
看到关靖好像还想在说些什么。
公孙瓒一挥手:“都下去休息吧。”
“让大军好好休整一下。”
“估计用不了多久,袁绍那厮,就会率兵攻打过来了。”
“我们的休息时间,也不多了。”
公孙范和关靖分别行了一礼:“喏!”
说完,转身便退出了大帐。
兖州、陈留郡、治所陈留县,临时左将军府。
杨弘走进临时议事厅,对袁术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收到并州刺史赵风,传来的檄文。”
“文中大骂袁绍勾结匈奴人,进攻并州,给并州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考虑到主公与袁绍的关系,我就不复述那些骂人的话了。”
袁术大笑道:“庶子就是庶子!”
“居然还去找匈奴人帮忙?”
“这下原本很多支持他的故吏,应该会与他保持关系,然后来投靠我了吧!”
杨弘拍马匹道:“他们不看好主公,那是他们瞎了狗眼!”
“这下有他们后悔的了!”
纪灵在旁边一拱手:“主公!”
“发生了这种事情。”
“只怕曹操会与袁绍之间,会发生一些嫌隙。”
“到时候,说不定曹操就会率兵返回兖州了。”
“我们占据陈留郡,也有半个多月时间,而且还封锁了各地的消息。”
“导致袁绍、曹操等人,目前还不知道,陈留已经丢失了。”
“以末将之见,主公应该迅速拿下东郡,攻破曹操的治所东武阳!”
东郡治所原本是漢阳。
不过当初东郡太守,是刘岱表王肱当的。
对此,袁绍肯定不承认。
所以袁绍表了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自然不能与王肱冲突。
所以曹操的治所改到了东武阳。
虽然如今刘岱、王肱等人,都已经战死了。
不过曹操因为忙于战事,显然也没工夫去更换治所。
而且现在曹操身为兖州牧,即便要换治所,也是要换到兖州的州治所去。
………………………………
第六百二十二章 各方反响(三)
杨弘点了点头:“纪将军说的有理。”
“拿下东郡后。”
“我们不但对曹操造成致命打击,还能对兖州各郡地发起进攻。”
“另外,拿下东郡后,我们就与冀州魏郡与清河国接壤。”
“如果袁绍想要对魏郡和清河国,有某些谋划,我们也能从中破坏。”
“同时,东郡也与青州的平原国接壤。”
“目前袁绍、公孙瓒、张燕等人,都在青州发起乱战。”
“如果主公愿意的话,也可以出兵青州。”
“总之,好处多多!”
纪灵补充道:“而且根据青州送来的战况消息。”
“袁绍与曹操,一直在轮番进攻公孙将军。”
“只怕在耽搁下去,公孙将军怕是,会顶不住了。”
袁术沉吟了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在考虑考虑!”
纪灵一拱手:“主公!”
“千万不要错失了良机!”
“拿下东郡后,我们与并州刺史赵风的联系,将会更进一步。”
“如果赵刺史,无法抵御匈奴人的进攻,主公也能派兵直接过去增援!”
袁术听到纪灵,还有出兵增援赵风,以抵御匈奴人的想法。
明显表露出不悦来。
不过这种事,不能挑明了说。
皱眉道:“说了容我在考虑考虑。”
杨弘知道一时半会,袁术也不会同意出兵,岔开话题道:“对了。”
“从魏郡传来一条流言。”
“说是赵刺史,因为荀谌替袁绍出使匈奴,以此勾结匈奴人。”
“赵刺史因此牵连了荀家一族之人。”
“已经于半个月前,就把荀家一族之人,全部押送到了并州!”
袁术摇了摇头:“押送就押送吧。”
“荀家本是颍川郡人,如果留在颍川,还能为我效力。”
“既然他们已经迁移去了魏郡,那跟我们就没什么关系了。”
杨弘行了一揖:“主公此言差矣!”
“荀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
“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家乃是当世绝对的超级大家族。”
“而我听闻,当初荀彧因为颍川郡乃是四战之地,故而把家族迁往了魏郡。”
“但如今,颍川郡已经收入主公囊中,有了主公坐镇,颍川郡自然不再是四战之地。”
接着话锋一转:“所以,主公应该想办法,去把荀家一族之人,给从赵刺史手中交换回来。”
“一来,对主公名声有大大的好处。”
“二来,让荀家迁回颍川郡,顺理成章,主公得到荀家的帮助,绝对会增添一大助力。”
“三来,袁绍之所以得到冀州,就是凭借荀谌的一张口舌。”
“主公可以以此,让荀谌背弃袁绍,投靠主公,这样可以斩去袁绍的一大助臂。”
“四来,荀家有一大才,名叫荀彧,被南阳名士何颙称之为王佐之才。”
“荀彧目前刚刚投靠曹操不久,想来忠心程度也不会太高。”
“主公也可以以此,让荀彧来投效主公!”
袁术笑道:“接着说!”
杨弘听到有戏,赶紧说道:“而想从赵刺史手中,换回荀家一族之人。”
“普通的金、银、珠宝、财货、粮食,只怕都无法打动赵刺史。”
“所以只有主公出兵相助赵刺史,抵御匈奴这种天大的帮助,才会让赵刺史把荀家一族之人,都交给主公!”
“主公出兵相助赵刺史,抵御匈奴人。”
“不但可以得到荀家一族之人,还能得到全国各地的赞誉之词。”
“对主公收拢天下人心,也大有好处!”
“而主公想要出兵帮助赵刺史。”
“我们就必须拿下东郡!”
“不然我们就算强行跨越了东郡,也容易被曹操截断后路!”
袁术一时无语:“绕来绕去,还是要我出兵东郡!”
沉吟了一下:“也罢!”
“既然好处这么多,那就出兵东郡吧!”
然后看向纪灵:“纪灵,传我军令。”
“大军向东郡出征!”
纪灵兴奋的一拱手:“喏!”
说完,就快步退出了议事厅。
等纪灵走后。
袁术看向杨弘:“派人去赵风那里走一趟。”
“就说,我要他尽量坚持一些时间,我很快就会率兵增援过去的。”
“不管我们最终会不会增兵过去,起码也能让赵风感激我们不是?”
杨弘行了一揖:“主公所言在理!”
“我这就去办!”
说完,转身便退出了议事厅。
青州、平原国、祝阿,临时平难将军府。
一文士打扮的人,快步走进议事厅,对张燕行了一揖:“启禀张将军!”
“刚刚收到赵刺史传阅天下的檄文。”
“檄文中说,袁绍派荀谌出使匈奴,勾结匈奴人对并州发起了进攻!”
“与之一起过来的,还有一条传言。”
“说是赵刺史,因为荀谌出使之事,迁怒于荀家族人。”
“如今已经把荀家所有族人,都押送到并州去了,随时可能会斩首示众!”
张燕听后,沉声道:“袁绍这厮勾结匈奴人,当真是该死!”
“至于荀家之人,助纣为虐,死了也是活该!”
“要不是如今,我们因为粮食之事,导致军心涣散,我定要出兵剿灭了袁绍那厮!”
杨凤走到大厅中央,一拱手:“末将有一计!”
张燕盯着杨凤,笑道:“说来听听?”
杨凤沉吟道:“赵刺史与温侯吕布,之前谈起过双赢之事。”
“我觉得赵刺史与我们,之前应该也是以双赢为基础,才实行的合作事宜。”
“那么末将以为,我们也可以以双赢,来考虑我们目前的危机。”
张燕干咳了一声:“说重点!”
杨凤一拱手:“我们目前的危机,就是粮食不足,这才导致军心涣散。”
“即便勉强维持现状,估计也维持不了多久。”
“此事主公应该比我更清楚。”
“我的想法是。”
“之前赵刺史上表主公为巨鹿太守时,主公曾经答应过赵刺史。”
“在赵刺史需要帮助时,主公会出兵十万相助与赵刺史!”
“末将以为,如今就是相助赵刺史的最好时机!”
“一是,兑现了主公当初的承诺。”
“二是,我们送走了十万大军,就少了十万张吃饭的嘴巴。”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
第六百二十三章 各方反响(四)
张燕这边,是因为青州黄巾投靠过来后,人数一下暴增,粮食供给方面出现了巨大危机。
所以在百般无奈下,只能减少将士、百姓的粮食供给。
这就造成了黑山军所有士兵和百姓,都只能吃个半饱。
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了黑山军军心涣散。
没办法,连饭都吃不饱,你还指望他们去打仗?
也不能说张燕的决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