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歼灭范汉杰集团;然后再向承德、张家口打傅作义。如果你们不打范汉杰;先打傅作义;则卫立煌将以大力集中锦唐线;卫、范协力向西援傅;那时你们可能处于很困难地位。”
林彪对先打锦州很是为难。八月一日傍晚;他在回电中强调:“锦州经常驻有六七个师的兵力;城市工事业已完成;故我们不拟攻锦州。但该敌万一出来增援;在增援中歼灭其大部时;那时当然可以乘胜攻锦州;但根据去年冬季在沈阳附近作战的经验;敌人是不敢出来增援的。”
接着;六日和八日;林彪连续致电中央军委;要求在东北部队南下作战时;华北地区的杨成武部(华北军区第三兵团)要出动配合:“不宜我们先行动调动傅作义向北向东;而应是杨成武部先行动调动傅作义向西;以便我们与杨(杨得志)、罗(罗瑞卿)部队(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开展战局;和更迟一步与杨成武部会合;歼灭傅作义调到了西线的力量。”
中央军委第二天回电;表示杨成武部将于二十一日出动;杨得志部会先几天向平古(北平至古北口)、平张(北平至张家口)线出击;以保障杨成武部的行动。同时;这一线的国民党军主力;距东北野战军即将作战的锦榆线(锦州至山海关)“极远”;所以“你们应迅速决定并开始行动”。
毛泽东焦急地等待着林彪南下作战的消息。然而;十一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说部队出动的时间“仍是无法肯定”:
毛泽东终于忍无可忍了:
……关于你们大军南下必须先期准备粮食一事;两个月前亦已指示你们努力准备。两个月来;你们是否执行了我们这一指示一字不提。现来电则似乎此项准备工作过去两月全未进行;以致现在军队无粮不能前进。而你们所以不能决定出动日期的原因;最近数日你们一连几次来电均放在敌情上面;并且因此又均放在杨成武是否能提早出动上面。你们六日十九时电;虽曾提到粮食问题;但是你们说:“如杨成武出动时间能提早;则我们出动时间亦能提早。”你们八日十七时电则全未提到粮食问题。但说敌情严重;并作出结论说:“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当着我们向你们指出不应当将南面敌情看得过分严重;尤其不应当以杨成武部之行动作为你们行动的标准;并且同时即确定了杨成武的行动时间以后;你们却说'相距不到三天':“绝不以杨成武部行动之迟早为标准”;而归结到了粮食问题。对于你们自己;则敌情、粮食、雨具样样必须顾虑周到;对于杨成武部则似乎一切皆不成问题。试问你们出动遥遥无期;而令该部孤军早出;傅作义东面顾虑甚少;使用大力援绥(归绥);将杨成武赶走;又回到东边来对付杨(杨得志)、罗(罗瑞卿)及你们;如像今年四月那样;对于战局有何利益;你们对于杨成武部采取这样轻率的态度是很不对的。对于北宁线上敌情的判断;根据最近你们几次电报看来;亦显得甚为轻率。为使你们谨慎从事起见;特向你们指出如上。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
毛泽东极少用如此严厉的口吻批评一位战区将领。严厉的批评中既反映出毛泽东对东北战局的焦虑;也反映出他对林彪寄予着极大期待;他期待着东北野战军为全国战局的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接到毛泽东起草的这封电报后;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感到了问题的严重。第二天;他们致电中央军委;委婉地解释了毛泽东批评他们的有关问题;并再一次强调:“由北满运粮到热河路途遥远需要铁路;但铁路要八月有日(二十五日)才可能修到阜新;因此;预定部队在八月底开始南下。现则突因异乎往年的大雨情况;故部队原定的出动时间遂无十分把握做到。目前仍尽力争取早日出动;只要雨势不继续上涨能逐渐下降;则仍可能做到按时出动。”
林彪终于下定了南下作战的决心。
九月三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报告了他们拟定的南下作战部署:“我军拟以靠近北宁线(北平至沈阳)的各部;突然包围北宁线各城;然后待北面主力陆续到达后;进行逐一歼灭敌人;而以北线主力控制于沈阳以西及西南地区;监视沈阳敌人;并准备歼灭由沈阳向锦州增援之敌或歼灭由长春突围南下之敌。对长春之敌;以现有围城兵力;继续包围敌人;并准备乘敌突围时歼灭该敌。”——林彪南下作战的目标;重点在锦州至沈阳之间;强调的是准备歼灭从沈阳出动增援或从长春南下突围的敌人;锦州依旧不是作战的主要方向;林彪还是没有下定集中主力攻击锦州以彻底关闭东北“大门”的决心。
五日;毛泽东在回电中虽然同意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部署;但还是着重提醒道:“在你们未攻锦州以前;长、沈敌人在你们强大兵力威胁之下;是否敢于有所行动;还不敢断定;恐怕要在你们打锦州时;才不得不出动。”电报发出后仅仅一天之后;毛泽东再次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要求他们“重新考虑作战计划”——这是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封具有重大意义的电报:
……你们同意我们五日电所提意见;甚好甚慰。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你们如果能在九、十两月或再多一点时间内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克锦州、榆关、唐山诸点;就可以达到歼敌十八个旅左右之目的。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因为锦、榆、唐三点及其附近之敌相互孤立;攻歼取胜比较确实可靠;攻锦打援也较有希望……如果你们在进行锦、榆、唐战役'第一个大战役'期间;沈、长之敌倾巢援锦'因为你们主力不是位于新民而是位于锦州附近;卫立煌才敢于来援';则你们便可以不离开锦、榆、唐线连续大举歼灭援敌;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于是;你们应当注意:(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三)为适应上述两项决心;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全军军需'粮食、弹药、新兵等'和处理俘虏事宜。
解放战争(Ⅱ)字数:3256字号:大 中 小 置长春和沈阳守敌于不顾;确立攻击并控制锦州的决心;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最终“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辽沈战役的总体作战原则由此确定。
九月初;东北军区部队和东北野战军部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移动。与大军随行前进的;是支援东北野战军作战的民工;这支声势浩大的支前队伍赶运着从火车上卸下来的物资:七千多万斤粮食、一万一千多吨油料、一千多万发子弹、十五万枚手榴弹、二十万发炮弹、五万斤炸药、上百万套棉衣、棉帽和棉鞋以及大量的医疗和通讯器材。
十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再次致电中央军委;保证战役将在十二日于锦州、义县间打响。
这一天;受蒋介石的委派;国民党军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到达沈阳。
冬天就要来到了;困守长春的国民党军的给养已成严重问题。
蒋介石要求卫立煌打通沈阳至长春间的铁路;以使长春守军向沈阳撤退:“十月份必须打通长、沈交通。如果此时共军集中四平街一带;则国军打通沈阳、锦州线。等共军向辽西移动;则长春守军经西丰方面突围。”
郭汝瑰带着经过蒋介石修改过的作战计划面见卫立煌。
但是;卫立煌坚决反对长春守军突围;认为国民党军如果从长春突围;“只要两天便会被全部歼灭”。而“如果沈阳方面出兵援助;则沈阳方面也必定乱得站不稳阵脚”。卫立煌对郭汝瑰说:“沈阳援助长春突围;犹如纵井救人;长春既不能救;而沈阳也不能保。如沈阳一旦不保;则东北共军举六十万大军入关;必将导致华北华中危急。为今之计;沈阳只能固守以自保。至于长春;请政府目前加强空运。”郭汝瑰立即给卫立煌算了一笔账:政府对长春空运所消耗的经费;几乎占据了美国援华款的一半;一亿两千五百万元;“必须以五千万元买汽油”。长春每月空投物资已达九十多吨;现在再也没有运力增加了。距东北下雪大约还有八十多天;按照每天消耗六十吨物资计算;长春每日最多储存过冬物资三十吨;下雪前最多可以储存两千四百吨;而这一数字绝不可能令长春守军坚持到明年三月开春。况且;还没把长春过冬所必需的取暖燃料计算在内。
卫立煌沉默不语。
沉默还是等于拒不执行。
无奈的郭汝瑰向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新六军军长李涛寻求折中的办法。廖耀湘对卫立煌的守势很不以为然:“沈阳久守不攻;岂非坐以待毙。”他们认为;目前沈阳平安无事;并非因为国军采取了守势;而是因为林彪还没有进攻。如果沈阳增加两个军的兵力;方可以固守一段时间。因此;需打通营口至沈阳的铁路线;将锦州方向的两个军由营口运至沈阳。于是;郭汝瑰带着他草拟的“立即打通营口;将锦州方面部队转用于沈阳”、“长春方面尽量加强空运;以图度过严冬”的折中方案回南京去了。
没有证据显示;当东北野战军已经大军南下时;国民党方面有任何察觉。
卫立煌置身在孤岛般的沈阳城内;关乎生死的战场信息也被阻断了。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辽沈战役前夕国共双方发生的争执与争辩;具有完全不同性质;并因此形成了最后完全不同结局。
自内战爆发以来;东北战区的共产党人以超人的毅力经受住了空前严酷的政治和军事考验;他们的政治坚定性是非凡的;他们所面临的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全国战场上的第一次;作为战区最高军事指挥员;林彪的任何谨慎都是合理的。大军出动、将士用命;林彪必须承担外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因此;无法也不能要求一个战区将领能够和毛泽东一样对战争的全局拥有明晰的洞察。但是;“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共产党人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经过民主讨论最终形成统一;而一旦形成了统一;最高统帅部的战略部署便能够得到最坚决的执行。——这是共产党人的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这种政治优势是国民党所不具备的;这也是导致他们最终失败的根源之一。
东北的黑土地上;高粱正红;丰收在望。
得知林彪的几十万大军已经出动;毛泽东焦灼的心情终于松弛下来。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收获季节——就像秋风将遍野高粱吹红了一样——已经不可逆转地来临了。
战锦方为大问题
那一天;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北宁铁路线上突然燃起了一条火龙。国民党军侦察机飞行员报告说;大批共军和百姓混杂在烟尘和烈火中时隐时现;有把这条铁路从地图上彻底抹掉的企图。——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和参谋长黄志勇指挥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四、第六、第八师和骑兵师、炮兵旅;对山海关至昌黎间上百公里的地段;发起了自西向东的猛烈攻击;他们在执行这次作战任务的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此刻所进行的作战将对中国当代历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后来所有的战史都是这样叙述的:“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东北野战军拉开辽沈决战的序幕;战役首先在北宁线打响。”
正是高粱红遍田野的季节;向北宁线发动攻击的官兵;脑海里并没有什么“序幕”的概念;他们只想将被国民党军恢复的北宁线再次切断;因为这里对于华北和东北的国民党军来讲是异常敏感的部位。
十三日;三十一师九十三团攻克石门;三十二师主力攻克安山车站;九十六团攻克张庄车站;三十三师九十九团占领后封台。十四日;三十三师和三十二师九十六团对昌黎形成包围;国民党守军于黄昏时弃城遭到围歼;晚上昌黎城被十一纵占领。接着;官兵们继续向山海关方向推进;于十七日攻占北戴河;并威胁秦皇岛港口。秦皇岛港内停泊的国民党军海军的多艘舰艇向十一纵实施了猛烈的炮火拦截;以掩护步兵增援秦皇岛。与此同时;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军的两个师紧急出动;企图趁机夺回昌黎。十一纵主力立即掉头西返;十八日在昌黎附近与增援之敌展开了激战;昌黎再次落入国民党军之手。三十一师将第六十二军一五一师拦截;激烈的拉锯战后;国民党军被迫退回滦河以西。冀察热辽军区的三个独立师同时包围了兴城;并一举攻占绥中。
从铁路交通上讲;华北与东北的联系通道已被截断。
这是决战前夕林彪最希望看到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