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匪帅-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当代作家的笔名、艺名也可算入号的范畴,有的是自号,有的是赠号。
郭沫若(笔名)原名开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笔名(自号),而非原名。
艺号(赠号):
张英杰——盖叫天,牛俊国——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黄——毛三瘦。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合肥人),“司农常熟世间芜”说的是翁同和为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
3、以封爵、谥号为号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以至造成众号行世,他们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况。苏轼一生有14类38个名号,鲁迅先生一生(1881—1936)57岁,共用过140多个名号(主要是笔名)。
鲁迅原名周樟树,字豫才,改名树人。1898年,第一次用笔名,戛剑生、树人。1818年,《狂人日记》发表时,始用鲁迅笔名。三十年代后更多,最多的为1933年26个和1934年41个。这两年也是他的创作高峰,作品最多的时期。
由于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多的可达几十个,上百个,“别号太多,反成搅乱”(郑板桥集题画。靳秋四索画),所以近代以后,尤其建国以来,文人用号之风大减,不少人发表作品不用笔名,就用真名。少数文人存有别号,多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鲁迅曾自号书斋,绿林书室,且介亭;王力自号龙虫并雕斋;姚雪垠,无止境斋;叶圣陶未厌居,俞平柏古槐书屋,此可谓遗风。
三国英雄,埋骨何方
汉,群雄人物
张角墓
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子位镇七级村南端,在息冢以东偏南20公里。本有张氏三兄弟墓,现仅存张角墓一座。据传,该村为黄巾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的故里。黄巾起义军失败後,张角兄弟被害,其尸体被当地农民偷回故里安葬,并用道统的丧葬习俗,祭祀七七四十九天,故称七祭。为避官方查究,隐“祭”为“汲”,後演变为七级。
张角的墓穴已不存在,据张家後人介绍,这片老坟地原先大约70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的炮楼曾修在高地上面;文化大革命期间,将高地的土拉去一小部分。是张家後人据理力争才储存下来,几十年来周遭将坟地蚕食了不少,要不是有张家後人的保护,这片坟地早已成了宅基地。
愍帝陵
位於河南许昌县东14公里张潘乡政府院内,东望张潘故城遗址,为东汉献帝衣冠冢。陵称“愍”而不称“献”是昭烈帝所谥。献帝禅位给魏王曹丕,丕称帝後,封献帝为山阳公(今河南修武县)。献帝死後,葬於封地。因曾居许二十五年,後人为表纪念而建陵,陵高15米,面积10000平方米,今仅存一长方形土台。
伏墓
位於河南许昌县南15公里的冢刘村东北隅,是为汉献帝的伏寿之陵墓。墓高10米,占地1730平方米,冢前有两小墓,为二皇子墓。伏在汉献帝兴平二年(西元159年)被立为,建安十九年(西元214年)怨恨曹诛董承,与父伏完密谋曹操,事情洩漏,曹将伏後禁闭冷宫逼其自缢,二皇子亦被鸩杀。伏後死後,曹操宣称其暴病而死,仍按礼仪浓葬。
董贵妃墓
位於河南省许昌县内东北,系一土冢,有明显被盗掘痕迹。
王允墓
位於山西省祁县西北修善村西,墓长二十五米,宽二公丈以上,今已作为重点文物保护。
华佗墓
位於河南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椭园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书∶‘汉神医华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佗学术研讨会‘,镌立‘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石碑一通。
1993年,华佗墓被许昌县民众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玄墓
位於山东省高密市双羊镇後店村西,又称郑公墓。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绍命其子袁谭逼郑玄随军,行至今河北大名东病故。初葬剧东(今青州市郑母镇)。後因墓坏,归葬故里。原封土高6米,1993年为砌护墙。
郑公祠始建於唐贞观年间,有通德门、享殿、配殿等,规模颇大。後几经毁坏倒塌,历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国後,於1987年重修,1993年修缮,筑院墙环绕。院内有祠堂3间,高8。1米,长9。6米,宽5。7米,砖石架构。从地面到祠宇门口筑有台阶,内有泥塑坐像。龕门上方横批为“海岱宗师”,左右楹联为“含海岱之纯异,体大雅之洪则”。祠东南有亭,内立1987年修缮郑公祠碑。祠前石碑两座,东边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郑公祠碑,额头篆刻“大金重修郑公祠记”,记述郑康成简历及其功绩;西边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重修郑公祠碑。
孔融墓
位於山东省淄博市永流乡范家村东。墓高12米,南北长13米,东西长18米。
祢衡墓
位於武汉市汉阳鹦鹉湖湖心岛上。祢衡死後,黄祖懊悔,用浓礼将其礼葬於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後人遂称其洲为鹦鹉洲,後原洲沈没,真墓不存(据《清一统志》载∶“湖北武昌府,鹦鹉洲在江夏县西南二里,祢衡墓晨鹦鹉洲,今沦於江。”),光绪20年(1900年)於今鹦鹉洲重修祢衡墓,为石建,呈方形,立“汉处士祢衡墓”碑。可惜遭破坏,仅存墓碑。今湖心岛上墓为新建。
刘表墓
位於湖北省襄樊市东,资料不详。
黄祖墓
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沙河镇联盟村,有一古墓,碑刻“江夏黄祖之墓”。黄祖系东汉末年江夏太守,击鼓骂曹操的弥衡就被黄祖所杀。
袁术墓
位於安徽省长丰县公镇西南3公里处。孤堆回族乡蔡圩村阎家小集,有个袁氏孤堆,相传为三国时期的袁术墓。已被考古学家证实。
袁绍墓
位於邯郸市郊外沧县前高龙华村,资料不详。
颜良墓
位於河南省鹤壁市浚县,资料不详。
文丑墓
位於河南省禹州市,箕山余脉过蓝河是三峰山的西峰。西峰西南有寨子贾村。村南有文丑冢,村东有文丑庙,村北有兴国寺。
鸿畅乡东南寨子贾,地处磨石山与西峰山之间。村南有文丑墓,为一硕大之土冢,村东头有文丑庙,仅有瓦房两间,碑亭一座。近年来,村舍扩建,庙房已圈至村内,内设村办面粉厂。村东有大坡,号称“白马坡”。传说为东汉末年关羽大战文丑处。文丑後裔在此筑寨定居,村名文家寨。地处两岗之间洼地,聚落东西长,不规划,面积0。21平方公里,有南北街与东西街巷相通,布局疏散。明朝末年,文姓式微。贾姓从郏县贾楼迁来多户,村名易称寨子贾。
村民反映,文丑冢十分高硕,文丑庙也很灵验。民国18年夏季,霪雨连绵,山洪爆发,洪水骤至,村寨被湮。村民都跑到文丑冢上去避水,可知文丑冢形体之高硕。民国14年4月,匪首魏国柱率众千余人,连陷坡街、鸿畅等寨。寨子贾的寨首梦见文丑向其警告。翌日寨首领众在寨上安好“榆木喷”(即大铁炮),向北试射,不响,向西南试射,连响两发。谁知土匪正从西南向寨扑来,这两炮正好落在匪队之前。土匪见寨内早有准备,知不可攻,便向西退去。寨子贾得免於难。
刘璋墓
刘璋到公安後,曾出任过县令一类官职,但最後隐居到离公安县城(现南平镇)西25公里处的古堤。古堤现属公安县章庄铺镇指南村,在207国道2181公里处北侧。该地一脉青山,两涧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鱼米之地。据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刘璋隐居此地後,改姓为陈,以农耕为生,後病死於此,其墓就葬於家後。刘璋死後,恢复刘姓,归葬时,置有双碑,一铜一石.石碑立於土墓之外,铜碑埋於墓内,石碑刻有刘璋封号及字名,铜碑内容不详。
现下公安县章庄铺镇,有刘璋的後裔。他们仍沿袭刘璋隐居之俗,生为陈姓,死後恢复刘姓.所谓“生陈死刘”。刘璋後人曾在刘璋墓附近建庙祭祀,庙前有一匾额,刻有道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生陈死刘”,庙内有刘璋的木刻雕像。可惜的是,庙在解放後被毁,其墓在1958年大炼人骨肥时被挖。但其墓中的铜碑未见,石碑现已不知去向。
张任墓
位於四川省德阳县北外桅杆村,资料不详。
马腾墓
位於许昌县北10公里的苏桥乡冢许村。占地半亩,冢高两丈余,数株翠柏环生其上。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灵帝末年,边民叛乱,州郡招兵镇压,马腾应募从军,因战功累累迁为征西将军。汉献帝都许後,他接受曹操的绥抚,为保卫关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召入京师,封为卫尉。其子马超,辗转入蜀归顺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马腾及其家属因受到株连被杀,葬於石梁河畔。
张燕墓
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鹊山下的吴村
张燕被东汉召降後,封为中郎将。死後,葬於鹊山下的吴村,《顺德府志》和《内邱县志》对张燕墓均有记载∶“张燕墓,在吴村西,俗称面台”。墓前有四尊石雕神兽(俗称四不象)。後经战乱,现下两尊收藏於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一尊收藏於法兰西巴黎吉米特博物馆。一尊被当地人藏於地下;战乱时军阀多次挖掘均没找到。1999年在搬迁十方村过程中,挖到这个稀世珍宝。内邱县民众政府将这座国宝,移到扁鹊庙内供游人览望,并作为镇庙之宝。
韩玄墓
位於湖南省长沙市城南学府坪的现长郡中学内运动场,墓前有“汉太守韩玄之墓”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汪应铨《韩玄墓记》载;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宽浓爱人,玄与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谓知顺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对韩玄评价甚高,似在为其正名。
蔡邕墓
位於河南禹州,箕山入禹境之第一峰为逍遥岭,其阴有汉中郎将蔡邕墓。岭上有摩崖石碑一通,上刻汉隶体字,字大二寸,为蔡邕亲书。此碑曾坠入河,现为白沙杨氏获之。
蔡邕,东汉书法家,以隶书著称。架构严整,体法多变,长於碑记。熹平四年(175),灵帝诏邕写六经文字,部分由邕书丹於石,立太学门外,曰石经。董卓当权时,任邕为左中郎将。卓被诛後,邕为王允所捕,死葬於此。其东为白沙镇,其北为白沙水库,湖光潋灩,景色一新,为旅游胜地。
蔡文姬墓
位於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墓封土高约7米,林木葱郁。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於匈奴达12年。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卒後葬此。蔡王庄村就是守墓人一代代繁衍生息而成为村庄的。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著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後汉书》中的《董祀传》等。
蜀汉
刘备墓
史称“惠陵”,位於成武侯祠内。陵墓占地2000平方米,封土高12米,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史载,刘备於223年4月病逝於白帝城後,运回成都安葬;墓中还葬有刘备的先後死去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现有匾“汉昭烈陵”“千秋凛然‘对联∶“一杯土尚巍然,向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鳞古道令人想汉代宫仪”。
武侯墓
位於勉县在定军山西北脚下。墓地320亩,林木荫翳,古柏参天。墓高5米,方圆60米,四周遭砌以八卦形花墙。墓前竖碑一块,上刻“诸葛亮武侯之墓”,墓後有“护墓双桂”,高达19米,胸围1米左右,树冠如盖,浓荫蔽冢,清雅宜人。每年清明前後,有一年一度之庙会。数以千计的游客,踏青瞻谒武侯墓,盛况空前。初建於西元234年,陵园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墓区古建筑有四合院,房舍40余间,大殿神龕上有诸葛亮泥塑彩饰坐像一尊,手持羽戾,神态自若。两旁书僮像侍立,龕下两旁是关兴、张苞塑像。东厢房辟为历史文物陈列室;西厢房展示诸葛亮生平事迹。大殿院中有碑石20余块。大殿献殿悬有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