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兵王-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近卫文磨话音一转,突然说道:但是我们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了支撑这场战争,大日本帝国将明治大帝时期积攒的一多半的财富消耗殆尽,现在国内经济已经到了无力为继的危险处境了,所以我们们该怎样面对这场战争,还需要诸君慎重考虑
这次日本遭遇前所未有之惨败,同时国内的问题也被一并引爆,不单单影响了多田骏横山勇笠原幸雄等一大批高级军官的命运,同时也迫使日本米内内阁迅速垮台,无奈之下裕仁天皇只的命令近卫文磨第二次组阁。
近卫文磨之所以能够被裕仁天皇再次委以首相重任,这与之前近卫文麿提出新体制运动声明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次内阁时期因受到军部压力而心灰意冷的近卫,在辞职后致力于新体制运动,在他的推动下,政友会等政党相继自动解散,之后成立了大政翼赞会,确立了举国一致体制。
他的想法得到了国内很多人的支持,尤其是以军部为首的主战派。尤其是随着希特勒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随后不到半年时间里席卷整个大半个西欧和整个北欧。德军的辉煌战果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国王义者对侵华战争的僵持局面极为不满,急于扩大战争规模,他们强烈要求铁腕人物出马组阁,调整日本的战略。
而这次日军在华北的大溃败给了大本营借口,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大本营甚至不惜搞垮了反对与德意结盟的米内内阁,积极扶持近卫文磨组阁。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六章:激烈的争执(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七十六章:激烈的争执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近卫文磨话音刚落,前首相米内光政便起身说道:陛下,我再次重申,我们们必须尽快停止战争,否则大日本帝国将会面临近百年来最大的危机,甚至于还会危及到帝国的基础。小说
作为日本昭和时期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米内光政无疑是日本上层精英中的精英,他与现在日本国内主战主流的意见不一样,他在看到日军所向披靡的同时还看到了掩盖在辉煌战绩下的隐患,因此他积极主张与中国和谈,更反对与德意两国加强联系。
米内阁下,你还是如此的顽固不化,一次小小的失败就让你这位前海军大臣和前首相丢掉了军人的热血与荣誉起身说话的是陆军大臣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与米内光政之间以前谈不上什么矛盾,或者说两者之前也没有多少交集,但是自从1939年1月,时任陆军大臣的板垣征四郎提出了加强日德意三国防共协定的方案,并将其作为国策的重要一项而上呈内阁会议,意在建立军事同盟埋。
但是这个方案遭到了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次官山本五十六军务局长井上成美的全力反对,而陆军方面则顽固坚持,出现了陆海军严重对立的局面。
在内阁会议上,双方争论达70余次,其间,社会上曾流传说米内山本被暗杀,并为之引起一时的骚动。就在这种混乱的形势下,米内山本等寸步不让,为自己的立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随着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陆军方面与米内光政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恶化,以至于现在不论什么场合,只要是双方在场总要争执一番。
哼东条上等兵,顽固不化的恐怕是你吧你难道不知道帝国国内的经济已经恶化到了什么地步吗你以为打下去就能迫使支那人投降简直是白日做梦,我告诉你,只要陆军在半年内不能将支那人彻底消灭,那么最近发行的那批国债将会再次消耗殆尽,到时候你的士兵就只能挺着刺刀与支那人战斗了米内光政怒声说道。
米内,我们们大日本皇军是战无不胜的,即便是挺着刺刀也能打败无能的支那人,我们们能以区区2万人将支那三十万东北军击溃,就能以100万人将300万支那军队消灭东条英机大声道。
哼东条,你是在说笑吗也对,正是因为有了你这样的陆军大臣,所以大日本皇军才会一日不如一日,不要老拿着以前的战绩标榜自己是英雄,用支那的话说就是好汉不提当年勇。
接着米内光政继续说道:昭和12年以前的陆军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看看现在的陆军,三十多万大军竟然耗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将武汉打下来,而且折损了近15万大军。这次北支那方面军就更不要说了,近三十五万大军竟然被支那土八路打的丢盔弃甲,最后还被人家一口吞掉了十多万人。你们陆军真的是可以,除了吹牛说大话你们还能干什么米内光政冷笑道。
八嘎,米内阁下,你可以辱骂我东条,但是你不能侮辱前线数十万帝国勇士,战争失败是指挥官的失职,和前线浴血奋战的勇士们没有任何的关系,你这样侮辱他们可曾想过你也是一名军人东条英机怒声说道。
东条你这个上等兵,你地不要给我扣大帽子,正如你所说我也是一个军人,我岂会无聊的侮辱我自己作为大日本帝国陆军大臣,你应该清楚打仗不单单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厮杀,而是国力之间的比拼。在综合国力方面支那人确实比不上我们们大日本帝国,但是支那毕竟是支那,支那的国土面积是帝国的30倍,而且支那还有四亿人口,这是帝国的六倍。
帝国占了支那的东北,支那人可以撤到关内,帝国占了河北他们可以撤到山西绥远,帝国占了华中,支那人还能撤到四川盆地,支那人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但是帝国有那么多的兵力吗没有,事实上以帝国的经济实力最多只能装备50万兵力,再多了将会大大影响帝国的正常发展我告诉你们,只要支那人再坚持一年,大日本帝国将会不战自溃,支那人不战而胜这些你们都不知道,只会不知所谓的叫嚣着增兵出战米内光政大声道。
接着米内光政又说道:战争固然是大日本帝国唯一的出路,但是却不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就能一步到位,我们们可以与支那人开战,但是我们们却不能与支那人久战。
就如同三十多年前的日清战争那样,我们们只和支那人打了一年的时间,大日本帝国就得到了23亿两白银,同时还得到了台湾岛。9年前的满洲事变,我们们只打了半年的时间,我们们就得到了整个满洲。但是这一次我们们硬是打了三年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却没有得到半点利益,因此我们们的战略必须进行调整,否则大日本帝国将会因此而衰败,最终被支那人超越
米内光政不是不同意与中国开战,反而他很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与这个时代所有的日本人一样,米内光政也坚定地认为,对外扩张是日本唯一的出路。
但是他却不支持与中国进行全民族的战争,米内光政认为对付中国这样庞大的弱国,逐步蚕食才是最正确的战术,进行全民族长时间的消耗作战是最愚蠢的做法。
正因为如此,当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时任海军大臣的米内却主张不扩大事态,并且在特别国会回答议员质问时自作主张地说:陆军作战范围不会超过永定河和保定一线,把坐在边上的陆军大臣杉山元气得满脸发白。
然而作为日本曾经的内阁总理大臣,米内光政毕竟同一般的日本军官不同,他的目光看的更远。他深知日本现在面临的困境,表面上风光的大日本帝国和大日本海军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强大。
首先日本并不是很发达的经济就严重限制了这场战争的规模,如果勉强将战争规模扩大到经济所能适应的最大限度,日本也许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场战争的规模早已经远远超出了日本国民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再打下去的话非但得不到丝毫利益,反而还会因此而拖垮日本的经济。
也难怪米内光政会如此坚决地要结束这场战争,此时日本经济恶化的速度和程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估计,由于战争久拖未决。战争规模反而不断地扩大,所以导致日本的财政濒于崩溃。占预算支出7080的直接军费直线上升,使国家支出与年俱增。
1936年到1940年4年度间,日本预算支出累计达488亿日元,较前5年的累计额10755亿日元增长近4倍,这引起税收大幅度增长,税收总额由19361937年度的20亿日元,上升到19391940年度的58亿日元。按户数平均计,每户税收负担更增加了2倍以上。
如此高额的赋税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1937年后日本国内劳动群众生活水平下降。全国商品周转额又急剧减少。继续扩大税收额已面临不可克服的困难。为了弥补日益增长的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在更大程度上求助于公债和纸币的发行。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七章:糟糕的情况(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七十七章:糟糕的情况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券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日本是世界上比较早发行国债的国家,而日本通常发行的国债便是战争国债,即为战争而发行的国债。
众所周知,战争不仅是人与人在对抗,更重要的是两国经济实力的对抗,通常情况下战争的时期军费支出额是极其巨大的,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是各国最常用的方法。而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政府在战时通用的方式,也是国债的最先起源。
1931年日本的国债为60亿日元,先是增加到1937年的105亿日元,继又增加到1940年的286亿日元。1939年初,公债发行额更是已接近当时闲置中的全国活动资金的总额;其后的公债更是强制推销。
可以这么说,为了继续这场看似毫无意义的战争,日本政府实际上已是在搜刮和集中民用企业的活动资金。这当然就引起再生产过程的破坏,而再生产的扩大却正是进一步增加公债发行额的基础。与此相适应,公债的强制推销也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
七七事变后,日本政府入不敷出的情况更趋严重,而借助印钞机弥补赤字便成了常规。在此期间,日本的货币发行额也大幅度增加了,通货发行额由1937年底的2310亿日元,陡增至1940年的59亿日元,远远超过流通过程中商品的价值总额,导致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影响及于当时资本与商品的正常流转,曾遭到以民政党为代表的工商业者的反对,成为统治集团内讧一度尖锐化的原因之一。
而纸币的急剧贬值,是对广大人民的赤裸裸的掠夺,并引起包括军需品在内的商品价格的暴涨,从而又不断地扩大了政府的财政赤字。
在米内光政看来,日本现在已经陷入了全面的恶性循环之中,为了这场并不应该打这么长时间的战争,日本政府多年积累的黄金外汇储备全部见底,支出军费高达至少400多亿日元,可以建造整整400艘大和级军舰。
可以说,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将可以预见的可观的收益全部变成了消耗的枪支弹药,再这样下去日本必将被这场战争拖垮。
米内光政的话引起了一大部分参加御前会议军政官员的共鸣,尽管陆军方面依然不同意停战,但是绝大多数的政客们却意识到了危机,日本确实不应该再在这场战争中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了。
相比于军人,政客们更明白战争的内在含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不是为了打着好玩儿,而是为了利益。
秉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如果你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太多,那么你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少,所以很多政客开始出言支持米内。
其实这个道理他们一直都明白,只不过之前他们总认为大日本帝国是战无不胜的,今天每多投入一日元,那么以后将会得到无数日元的回报。
然而无情的现实将他们的奢望全部击碎了,中国政府和军民的强势反击以及八路军在中国北方的意外崛起令日本在军事上的优势越来越小,现在中国人甚至可以在正面战场正面回击大日本皇军的挑衅,并且还能战而胜之,这说明这场战争已经使中国人成长起来了,想要打败这样一个对手无疑是极其困难的。
而此次华北方面军的惨败,更是让日本原本狂热的野心和不理智的头脑稍稍清醒了一下,让他们知道日本还是那个像条虫子一样的小岛国,还不能一下子就把中国吞掉。
况且除了财政危机之外,日本想要继续打下去还必须要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资源危机,同样还要应对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