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抗日之铁血兵王 >

第476章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476章

小说: 抗日之铁血兵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崇禧和陈诚在渌口以南一个小车站附近的小学校内临时搭设的指挥所里,见到了正在指挥作战的薛岳。传达了老蒋关于不守长沙的作战方案,但是薛岳却强调湖南所处战略地位重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作为军人,该誓死保卫它,而且薛岳还表示要与长沙共存亡。
    白崇禧无奈,只好搬出老蒋,要其服从命令。但是薛岳依然不为所动,依然决定死守长沙。陈诚觉得这样争论下去无济于事,和白崇禧商量后决定将薛岳的意见报告给老蒋,以便重新做出裁决。
    然而就在国民政府将帅之间就守不守长沙进行争执的时候,阿南维几命令渡过新墙河的日军尾随第五十二军等部而来,日军对于国民政府的守军是紧追不放,跟踪南下。
    然而这时日军才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通往长沙的交通已经被军队和当地民众破坏殆尽了,令日军的机械化优势无从施展,只能在中国军队的屁股后面徒步跟进。
    22日凌晨,日军迫近汨罗江北岸,第52军主力向汨罗江南岸转移。继而,日军开始架设浮桥,准备渡过汨罗江。但日军的第一次试渡被汨罗江南岸的守军打退了。
    于是,日军便改变策略。他们派出一部分日军换上中国老百姓的服装,装扮成难民,在中国军队结合部的间隙中偷渡过江,窜到新市,准备里应外合,配合主力强渡。同一天,日军上村支队也由西向东进犯,并攻占了归义。第70军奉命对进占新市和归义的日军进行反击,但只克复了归义,新市仍被日军占领着。
    23日,日军猛攻汨罗江南岸守军阵地,激战竟日,未能突破守军主阵地。此时,日军第33师团仍被第20军顽强阻击于幕阜山福石岭地区,日军企图在平江地区围歼第15集团军的计划破产。
    但就在阿南维几为自己围歼第15集团军的计划破产而失望时,薛岳准备在长沙郊区与日军决战的作战方案终于得到了批准。
    随后,第9战区按照在长沙地区与日军决战的计划调整部署:以第2第25第195第60第77第59师共6个师,埋伏于福临铺上杉市桥头驿地区和长沙及其以东地区;第70军转移至浏阳河以南株洲渌口市等地,沿湘赣铁路和渌水布防;第4军占领湘潭下摄司渌口市之线;第79军一个师确保幕阜山根据地,2个师协同第20军攻击桃树港之日军第33师团。
    25日,日军奈良支队经瓮江向平江迂回,准备策应其第33师团作战。日军第13师团上村支队由汨罗江畔开始分路南进。上村支队在三姐桥栗桥陷入第54军第14师第50师伏击圈;第3师团一部1000余人在福临铺遭第195师伏击,均受到重创。
    紧接着,由新市经金井南下的日军第6师团一部3000余人又在石门痕遭到第195师的伏击。数次遭到伏击的日军跌跌撞撞,本想继续南下,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一部日军于30日突破了中国军队在捞刀河的阵地,占领了长沙以北30多公里的永安市,这是日军此次南侵所到达的最远的地方。
    坐镇咸宁指挥作战的阿南维几自此次会战打响以来,接到的几乎全是属下报捷的消息,自以为拿下长沙已是指日可待了。谁知,就在这时,战场形势突然发生急剧变化。
    赣北日军硬是被中国军队给拖住了后腿,无法前进,而鄂南日军虽到达汨罗江上游,与湘北日军主力会合,但中国守军主力已经后撤;湘北日军在突破两道防线后,中国守军已经不再死守阵地,而是采取且战且退的较为灵活的战术,而日军则开始不断遭到伏击,这令阿南维几大惑不解的同时有了一丝不安。
    阿南维几自认对中国军队的情况非常了解,就连各个派系间的关系也都了如指掌。所以,对于此次作战,安慰奖是抱着必胜的信心的。他认为,武汉会战后中国守军的战斗力已日趋下降,不堪一击了。因此,在制定这次作战计划时,他的作战课是以1个大队等同于中国军队1个师的力量来计算战斗力的,而以前则通常以1个联队等同于中国军队1个师来计算。
    阿南中将认为,如果把自己的空中优势和炮火优势加在一起,1个大队完全有把握击败中国守军的1个师。从以往的作战实践看,中国守军的1个师确实很少能打败日军的1个大队。
    但是在此次作战中阿南维几不但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而且,他还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当地民众的力量。
    在会战开始前,当地民众在政府的组织下,和第九战区的军队相配合,把新墙河至捞刀河之间的主要交通要道已全部破坏,就连这一地区间的土地都被翻了一层,成为新土,从而使得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无从施展,其战斗力也就相应的减弱了,甚至后勤也不能完全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冲向长沙只能是冒险,阿南维几对于接下来的战斗充满了担心。
    华中的日军在长沙地区陷入薛岳发明的天炉战法的围攻的同时,华北的日军也陷入了苦战。
    绥察军区主力围攻逐鹿和下花园的消息传来,华北方面军上下震动,冈村宁次急忙命令各地的日军北上增援。
    而就在同一天,绥察军区主力一部攻破静乐县城,日军第四十一师团主力第112联队伪军第12师骑兵第八团被全歼。绥察军区数万大军合兵于忻口城下,驻山西第一军不得不从寿阳等地抽调兵力增援忻口,准备与马铮所部在忻口城下一决高下。
    与此同时,第二战区近二十万人从吕梁以及孝义等地出击,连下平遥祁县太谷等县,攻势很猛。所有人都看出来了,阎老西是逮住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了,那打的才叫一个狠,令筱冢义男中将恨得牙痒痒。
    第一战区也没闲着,刘恩茂麾下的第15军终于按耐不住出手了,四万大军出洛阳进军中条山。而八路军120129两个师十万余人也在冀南等地集结,邯郸邢台周边县市连续遭到八路军主力的袭击,迫使日军不得不紧急收缩兵力,固守邯郸邢台这样的大城市以及铁路沿线。
    一时间冀南各地的日伪军日子过得十分凄惨,只能龟缩在几个大城市瑟瑟发抖,反而是国民党部队以及八路军大行其道,在县乡之间频频活动。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马铮打算等长沙那边的战火再旺一些就命令部队对保定石门等地的日军发动总攻,一举解决河北境内的日伪势力,甚至于还打算对山西境内的日伪军来一个关门打狗。
    但就在马铮准备行动的时候,长沙前线却突然传来一个消息日军撤退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六章:进退两难(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八百三十六章:进退两难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没错,日军撤退了。
    毫无预兆的日军撤退了,事先不管是薛岳等人还是日军在前线作战的部队都没有接到消息,而是在凌晨突然接到第十一军司令部发来的紧急电报,命令前线的各部队相互掩护后撤,道新墙河东岸休整。
    阿南维几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突然后撤也是没有半点办法的,湖南地处中国西南,从地形上来说,岳阳到长沙一线,恰恰是很适合防御的地形。就像之前原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说的那样,从岳阳到长沙,东边是幕府山,九岭山等山脉,是天然的障碍,易守难攻,日军大部队很难突破。
    而西边则是洞庭湖和湘江,日军大部队也很难有效突破。那么,唯一适合大兵团前进的,就是中路,也就是从岳阳到长沙的直线。遗憾的是,这一线也并不适合进攻。
    这一线都是丘陵和山地,虽然没有广西四川那么险要,却也对进攻一方造成很多障碍。更重要的是,湖南并不只是有山,还有大量的河流。
    岳阳到长沙,从北往南,还有包括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等河流作为自然的障碍,日军进攻更是非常困难。所以,地形可以虚弱日军百分之三十的战斗力。
    而这一次前线的中国守军更是将地形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几十万老百姓的帮助下,日军沿途的道路被破坏殆尽,根本就无法行走。
    对于一线日本兵来说,尚且不谈作战,光是前往长沙这一线的山地地形就让他们叫苦不迭。在湖南民众的配合下,完全破坏了这一线的公路,日军的卡车,马车都无法通行,只得依靠马匹和人力背负。
    就如同日军军官藤原彰回忆道:我部在通城平江之间按照所分配的任务,开始进行汽车道路的补修作业。虽说是汽车道路,但因为这一地区多次遭到日军的进攻,加上中队为阻挡日军而有意破坏,所以道路已经损坏得不成样子了。
    尽管在地图上有公路的记号,但实际上有很多地方完全没有留下道路的原来形状,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了水田。虽说还是有不少的山地,但平地部分都是水田和湿地,一旦下雨,雨水泛滥,道路就成了烂泥塘,怎样才能让汽车通行呢我们也无计可施,不知如何是好。
    更重要的一点是,战时日本兵的负重也不轻,除了步枪,弹药,刺刀,背包以外,还有雨衣,工具,应急的粮食等等,总重量也是很大的。经过长达10日的山地艰苦行军,士兵们已经相当疲惫,苦不堪言。
    再加上这一线完全处于第九战区的控制,每天24小时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激战,日军官兵都高度紧张,精神上也极度疲惫。
    就像阿南维几派往前线督战的军官向他汇报的那样,前两周,前线的部队是在与烂泥作斗争的道路修筑中度过的。分配给前线部队的任务连三分之一都没有能完成,但士兵们已经感到非常疲劳了。而且越来越接近兵站线的最前头,粮食的补给也不够充分,特别是副食品,完全没有任何补给。
    实际上,日军从作战一开始就没有任何补给计划。因为日军的补给完全是依赖于就地征发补给品,但进入湖南之后日军征发的成果往往是零。身体的疲劳加上营养的不足,导致部队的战斗力急速下降。
    更惨的是,日军的粮食和弹药供应越来越少了。辎重部队的运输车辆跟不上来,只能依靠人力和马匹携带辎重,运输量急剧减少。而且由于后勤运输线被小股部队不断袭击,后续运输几乎中断。跟随一线部队行军的辎重部队数量又能有多少呢
    根据前线部队估计,一线部队的粮食弹药供应,只能坚持一周半,也就是10天左右。
    阿南维几这个人虽然有点笨,但是这个人很务实,很早就嗅到了危险的气味。不过在下达撤退命令前阿南维几还是左右为难了好几天
    主要是阿南维几觉得继续南下占领长沙目前看来难度非常大,而且损失也可能超乎预计,但并不代表不可能。
    然而问题是,如果一味进攻长沙,此时部队补给已经基本耗尽,重武器又上不来,怕是无法应付这样的攻城战。如果战斗持续一周以上,不用打,日军自己就会因为补给断绝而完蛋。
    但如果不去打长沙,目前第十一军已经伤亡1万多人,虽然也造成了第九战区守军2万多人的伤亡,却因为守军有计划撤退,他们根本没有歼灭第九战区主力。这2万多人的损失,相对长沙前线30万守军的总数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显然,战前所谓歼灭第九战区主力目的,是不可能实现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发动这场战役之前他们一共制定了两个作战目标,一个是重创甚至于围歼第九战区主力,第二则是攻占长沙城。
    此时,围歼第九战区主力是不要想了,已经彻底的失败了。如果他们连占领长沙也不去完成的话,岂不是鸡飞蛋打,自掌耳光吗
    这种情况下,阿南维几都不知道给如何向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烟俊六交代但就在阿南维几犹豫不定的时候,特高课方面交给他一份紧急情况。根据洞庭湖上日军水上飞机的侦察,在长沙一线,中国第九战区约有六个精锐师的部队集结完毕。
    看完这份情报,阿南维几才恍然大悟。原来薛岳的目的并不是守住长沙,而是试图彻底击溃长沙外围这3万多日军。如果不管不顾的持强攻击长沙,只要数日不胜,部队战斗力耗尽,又没有补给,此时薛岳集中主力给予迎头痛击,自己岂不是完败。
    更重要的是,退一万步说,就算大日本皇军在长沙附近没有遭遇毁灭性失败,但是想要就此返回武汉外围的治安区也要走很长的路,初步估计至少有100多公里。而这一路全部是国民政府控制区,一旦第九战区奋起反击的话,大日本皇军必将伤亡惨重。
    阿南维几这个老鬼子有个最好的品质,就是务实,不像之前台儿庄的矶谷廉介和后来昆仑关今村均那样傲慢自大,好大喜功。他权衡轻重,决定冒着承担战败罪名的巨大危险,让部队全部后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