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凡尔赛的穿越玫瑰 >

第1章

凡尔赛的穿越玫瑰-第1章

小说: 凡尔赛的穿越玫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尔赛的穿越玫瑰(起点VIP完结)
作者:王玉主

内容介绍
【女频一组签约作品】
简明版简介:
穿越成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熟悉这个名字和她背后历史的读者可以直接阅读了。
全面版简介:
法国大革命?不过是资产阶级占了宫廷斗争的便宜而已。而法国,却正是因为这场革命,在其后的百年之中陷于复辟的泥潭中,直到彻底丧失了世界强国的地位。
本文主角穿越成为玛丽·安托瓦内特,那个在大革命中送命于断头台的法国王后。看她如何导演欧式宫斗,从而阻止法国大革命,不仅仅是拯救自己,同样也拯救了当时的法国。


作品相关 关于本书涉及的历史问题的解释

首先,本书作者既非专业人士,周围也没有什么能够查找资料的大型图书馆,因而主要的资料来源,只有依靠网络。故而,读者们如果发现本书有什么常识性的历史错误,欢迎留言指出。但作者确实对少量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做了处理,毕竟是穿越嘛,发现了的读者不要说出来哦。
其次,作者说一下自己关于法国大革命的零碎观点。帮助大家阅读。另外大家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观点。

1、法国大革命属于历史的巧合(挺废话的……)

仅就处死国王这一事件来说,路易十六的死和路易十七的不知所踪的最终受益者——路易十八和奥尔良公爵家,事实上正是灭掉路易十六一家,当然也包括玛丽的幕后黑手。当时的情况是,国王一家在资产阶级手上,而上述两位则流亡在外,到处煽动其他国家出兵干涉革命,这行为正合了欧洲各国君主的意愿——法国没有君主是不行的,但随便哪个国王都是被接受的。正因为此,当战争爆发,资产阶级节节败退后,民众便理所当然的杀掉国王泄愤……

2、资产阶级当时并没有完全的力量和能力来统治法国。

大革命在政变和无休止的屠杀中落入了拿破仑之手,这是君主制,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是君主制,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是君主制,拿破仑三世是君主制,直到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国才彻底的结束君主制,然而看看战争的胜利者普鲁士,就能体会到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君主专制政体在那个时代是多么好的东西啊……
再次,作为小说,作者将把有一些没有在书中提到的历史问题统一在下面做出解释,以免影响读者们的阅读。

1、关于“女大公”和“公主”的称号

目前作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大公和女大公都是奥地利的特有封号,专门用于国王的子女,因而,本书中特指奥地利王子公主的用的都是大公和女大公,其他时候使用的是王子公主的通用说法。

2、玛丽的名字

她究竟是叫玛丽,还是叫玛丽亚?
这似乎涉及到法语和德语发音的问题,然而作者对这两种语言都一窍不通。现在看到的资料中,从德语翻译过来的,都是玛丽亚;而从法语译过来的,都是叫玛丽。大家通常见到的历史资料中,一般都是玛丽,故而,作者对于女王以及女王的其他女儿们的名字,写的都是玛丽亚,而只有我们的主角,会始终用玛丽这个名字。

3、奥地利的货币

作者看到的资料中,既有杜卡特(这是一种威尼斯金币,在整个欧洲大陆广泛通用),也有古尔盾(这是一种德国古钱币,没找到具体资料),因为没有更多的资料,所以作者也写得比较随心所欲,读者们要是有更详细的资料,一定要发给作者哦。

作品相关 玛丽的家谱

注意:这里放的是作者这部小说的家谱,而并非是历史上的家谱,虽然本书最初的章节与历史差别都不大,但随着文章进一步展开,应该会与本来的历史越来越远。(相关人员逐步添加中)
父:弗朗茨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前洛林公爵)
母:玛丽娅·特蕾莎(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亚女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后)
兄弟和姐姐:
1。玛丽亚·伊丽莎白(1737年2月5日1740年1月7日)
2。玛丽安娜(布拉格修道院院长)(1738年10月6日
3。玛丽亚·卡洛琳娜(卡洛琳娜)(1740年1月12日1741年1月25日)
4。约瑟夫二世(1741年3月13日),1760年娶帕尔玛公国的伊莎贝拉郡主(1741)
长女:玛丽亚·特蕾莎(1761)
长子:查理·弗朗茨(1763)
5。玛丽娅·克里斯蒂安(1742年5月13日),嫁给了萨克森的阿尔贝特·海因里希。(现为匈牙利副王妃)
6。玛丽亚·伊丽莎白(1743年8月13日)(因斯布鲁克修道院院长)
7。卡尔·约瑟夫(1745年2月1日1761年1月18日
8。玛丽亚·阿玛丽娅(1746年2月26日),1769年与帕尔玛公国的费迪南公爵结婚。
9。利奥波德(1747年5月5日),1765年娶西班牙波旁王朝的查理三世之女,玛丽亚·卢多维卡为妻。(现为托斯卡纳大公
10。卡洛琳娜(1748年9月17日),同日夭折。
11。约翰娜(1749年11月4日1762年12月23日),患天花去世。年仅13岁。
12。约瑟珐(1751年3月19日1767年10月15日),患天花去世。年仅16岁。
13。卡洛琳娜(1752年8月13日),1768年与西班牙波旁王朝查理三世之子,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结婚。(现为那不勒斯王后)
14。费迪南(1754年6月1日),1771年与摩德纳公国的继承人玛丽娅·贝娅特丽丝·冯·埃斯特结婚。
15。马克西米利安·弗朗茨(1756年12月8日),(将成为科隆选帝侯兼明斯特大主教)
玛丽的夫家:
祖父:路易十五(法兰西国王)
祖母:玛丽·勒岑斯卡(法兰西王后,波兰前公主)
公公:路易王太子(1765年去世)
婆婆:玛丽·约瑟芬(1767年去世)
丈夫:路易·奥古斯特(1754年8月23日)(法兰西王储,未来的路易十六)
小叔:1。路易·斯坦尼斯拉夫(1755年11月17日)(普罗旺斯伯爵,历史上的路易十八)
2。查理·菲利普(1757年10月9日)(阿特瓦伯爵,历史上的查理十世)
小姑:1。玛丽·克洛德(1759年9月23日)

2。伊丽莎白(1764年5月3日)

作品相关 夜之滨城的法语小课堂

首先,非常感谢亲爱的夜之滨城MM向作者普及了许多法语知识,作者认为这种知识普及型的内容,甚至比长评要更为有意义一些,毕竟各位读者也能增加些知识,因此把帖子里的内容都转移到文章里了,保存以为念。
以下内容由夜之滨城MM原创:
法语并不是法国境内唯一的文学语言。中世纪时期法国境内形成一些方言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都发展了自身独特的文学传统,比如盎格鲁诺曼语文学和普罗旺斯语文学。这些方言写成的文学一直独立发展到了18世纪,却终于在日益强大的法语文学中逐渐黯淡下来,几近消失。19世纪曾经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方言文学复兴运动,涌现出诸如菲利布里奇等用普罗旺斯语写作的杰出作家。这场运动对法语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间接促成了诺曼语文学的一场短期的繁荣。用普罗旺斯方言写作的诗人弗雷德里克?弥斯特拉尔(1830年1914年)於190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现在,地方性语言开始复苏,在法国南部出现了一些地方性语言学校与报纸杂志等。
也就是说,虽然法语在很早就作为法国的官方语言,但民间以及学校还是用的是地方语言,这一现象一直到了大革命后才有所改善,但因为方言的影响,法语口音出现了好几种,而以马赛口音与魁北克(加拿大)口音最为变异,如果不是精通法语的人,基本上很难听懂~~⊙﹏⊙b汗。因为虽然那些是“地方方言”但是除了文字是拉丁文外,其他的与法语基本是两码事~~~以前在法国的时候我就曾经读过南部的方言报纸,基本上除了个别单词能看懂,其他一概不知。听就更别说了,法语里的日安问候是bonjour,那种方言则是quozaqui。
到了八,九世纪(还是12世纪来着,记不清楚了),法文成为了唯一的官方语言。但也只是官方语言而已,就好像我们现在通用普通话,但是甭管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其他省份的方言还是要用的。只是法语的推广一开始不是暴力的,后来就是暴力的,为了维护统治,强制性不允许使用方言,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是禁不住的。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法语文学大兴起,渐渐取代了方言的强势影响,在大革命后法语才算占了优势。一战后,政府采取了更加严酷的强制政策,地方方言才渐渐式微。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为了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地方语言开始渐渐复苏,于是就出现了上文所说的那种情况。
另外,补充说一些法语小知识。
第一,法语里的称呼问题,法语里也有敬称,就像汉语里“您”与“你”一样。口语中家人亲戚朋友一般不用敬称,初次见面与对上司老师等用敬称,而且法语里语法在这方面还是很有讲究的,不同的人称后动词形容词都是不一样的,单数复数阴性阳性都是有讲究的。不过作者大大是在用汉语写小说,而不是用法语写小说,因此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不必太拘谨,毕竟不是让您来教法语滴。
第二,法语的书面用语与口语的区别。与英语不同,法语的书面用语与口语的差别是很大的,日常交流中若是用书面用语较多,会让人觉得此人很有教养,或者不厚道说很迂腐。但是如果在书信,写作的时候用了口语,就不对了,会让人觉得不礼貌,没有教养(特别亲密的人除外)。另外,在某些特殊场合,太过口语化的词汇是不能用的,比如说演讲,面试等等。
第三,法语里有很多俚语(expression),在口语交谈中若是应用得当是很有趣的,作者大大不妨去法语学习网站查一些,应用在文中效果应该很好。(很多与中国的成语歇后语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相关 历史上的玛丽及凡尔赛的玫瑰

就像作者在某个回帖中所说过的,作者在选取现在大家所看到的那个书名之时,完全没有考虑过池田的漫画《凡尔赛玫瑰》中玫瑰所指的,究竟是奥斯卡还是玛丽。事实上,作者中学时代看这个漫画的时候,不仅没有网络,连相关的漫画杂志都很少,以至于当时不仅仅是作者,包括周围所有看这个漫画的同学,都是认为玛丽即便是所谓的“凡尔赛玫瑰”,因而,当作者考虑写这部书的时候,理所当然的便想到了这个书名。
在很多提出这个“凡尔赛玫瑰”究竟是指玛丽还是奥斯卡的时候,作者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搜索网络,看到了剧场版即若干有关的介绍之后,才明白,池田希望塑造的,原来是奥斯卡这样的一朵玫瑰。但书名已经定下来,作者觉得,排除漫画的影响,玛丽也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称为是“凡尔赛的玫瑰”吧。
现在想来,池田在这部漫画里,确实偏向于奥斯卡的,她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奥斯卡,但对于玛丽的故事,很遗憾的,则被她断章取义了,这也造成了许多读者对玛丽的人生了解的很局限,即玛丽是个政治无知,挥霍无度和轻率任性的失败王后。
坦白说,上述观点在史实上,是完全正确的。然而作者在这里,希望给读者们介绍的是《断头艳后》中茨威格的那些弗洛伊德式的观点,即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上述史实。
玛丽的整个人生中,最为致命的就是路易十六的生理问题,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文章中会提到,我们在此先说说这一生理问题的结果,玛丽在婚后七年仍是处女,而且,在这七年中,路易十六并不是对她不理不睬,而是“持之以恒”的在玛丽身上不断“尝试”着。我们今天的读者大概都能明白这是个多么可怕的事情。茨威格的观点,正是上述情况,才导致了玛丽越来越非理性的追求奢侈品、赌博和通宵玩乐——不仅仅为了派遣对于那畸形婚姻的苦恼,更是要逃避那一个个可怕的夜晚。
上述生理危机还导致了路易十六的严重自卑,同样,这位失败的丈夫也开始选择逃避,然而,面对如此的一个乏善可陈的国王,外有国王的堂叔奥尔良公爵,内有国王的两个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和阿特瓦伯爵,都对王位虎视眈眈,他们的一个主要行为,就是控制舆论,把玛丽描述成一个无比淫荡的女人——事实上,一个玛丽这样风情万种的女人,面对一个性无能的丈夫,有个把情人似乎理所当然。
至于政治无知,读者们大概在前面的文字中已看到的,玛丽的母亲,玛丽亚·特蕾莎女王,确实要负无可逃避的责任。有事实证明,女王当时已完全了解法国那些严重的社会危机,她唯一的希望,仅仅是关于王统覆灭的罪责,“不要落到玛丽身上,而是落到某个大臣的身上”,所以,就出现了读者们以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