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福星嫁到 >

第84章

福星嫁到-第84章

小说: 福星嫁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脆直接一银针飞过去,叫她不睡也得睡得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婆婆的担忧

樊文俊正纠结手上的银针要不要甩出去呢,文慧和文涛就跑了过来,双全拎着灯笼和阮婆子在后面追来。
好吧,现在家人都到齐了,还是别搅局了,樊文俊收回了银针,打算继续旁观,看看自己媳妇怎么收场,看看自己娘亲能忍耐到哪种程度。
“嘿嘿,阮妈真好。哦,对了,有一个故事叫《花为媒》你们听过没?”小菲一行人动身往花园走去,小菲想起来问。
所有人一起摇头。
小菲清清嗓子,就给他们讲起故事来。王氏和阮婆子松了一口气,听着故事好像醉的也不是很厉害。
因为某人的速度,所以到花园走的有点点慢。只见花园里,已经在四周挂上了灯笼,照着满园的花,精致别有一番风韵。
此时,牡丹和芍药早都谢了。院子里,院墙上爬着牵牛,还有一簇簇火红的石榴,开的正艳的月季、大丽花、蝴蝶花等等,虽然品种都不是什么名贵的,却也让人赏心悦目。
正好,小菲故事讲到阮妈引着那可儿进花园的情节。小菲今晚是真的高兴啊,松开了王氏走花园中间,请王氏坐在准备好的椅子上。
“我给大家来一段哈,也是故事里,可儿唱的一段儿,谁也不许笑哦。”小菲说着,身子又晃了晃,吓得紫鹃想上前扶着,迈一步又犹豫着停下。
评剧报花名,小菲在现代偶尔也会唱唱的。兰花指对着阮婆子一指;“阮妈你听,四季开花皆应景,具是天生地造成。”
稍微停顿了一下,小菲开口唱了起来,身子也按照记忆力的印象舞动起来;“春季里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
桃花艳、李花浓。杏花茂盛,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
夏季里端阳五月天,火红的石榴白玉簪。
爱他一阵黄呀黄昏雨,出水的荷花亭亭玉立在晚风前。
秋季里天高气转凉,登高赏菊过重阳。
枫叶流丹就在那秋山上,丹桂飘飘分外香。
冬季里雪纷飞,梅花雪里显精神。
水仙在案头添风韵,迎春花开一片金…
阮妈你送我回绣房。”小菲边唱边舞着,把四周现身的没现身的都给惊呆了,以至于。当小菲唱到阮妈你送我回绣房的时候,阮婆子真的听话的走来,搀扶着小菲要往花园外走。
“哈哈。阮妈妈,咱才来,你还真打算送我回去啊?”小菲没想到阮婆子竟然如此的对号入座了,笑着问。
“嗨,少奶奶。你唱的这也太好了,婆子我都给绕进去了。”阮婆子反应过来,不好意思的说。
王氏他们也在一旁笑了起来,再看小菲时,眼神里又多了些东西在里面。这是什么歌?不对,好像是戏呢。怎么以往从来没听过?还有啊,不是在讲故事么,怎么还能唱起来?
樊文俊隐秘在墙角的几簇盆景后面。拳头放了又捏起来,心里面软软的。没想到她还有这样的一面?唱的不管是戏,还是歌,真好听啊。
小菲唱好了,晃悠着走到茶几边。坐在王氏对面,看见有倒好的茶水。端起来喝了几口,点点头,这东西也比那红酒好喝。
润润嗓子,小菲接着讲故事。
“奶奶啊,婆子斗胆问一句,那故事里真的有个阮妈?不是少奶奶故意打趣婆子,才改了名字?”故事讲完,阮婆子按捺不住的问。
“真的有,没有故意编排你。又不是坏角色,阮妈你生气?”小菲逗着阮婆子。
“没,没,哪有这么巧的事儿啊。”阮婆子笑着摆手说。
“刚刚那段,是什么戏吧?”王氏问关键的。
“恩,好像是叫评戏。”小菲想了一下回答。
“我们怎么好像从来没听说过?”王氏自言自语的嘀咕着。
小菲虽然醉了,却没到太失去理智的地步,一听坏了,露馅了。不过没关系,瞎掰呗;“哦,我小的时候听过的,忘记在哪里听的,好像是在庙会上吧。”
这个解释,王氏就算想纠结都没用,有点遗憾的点点头,怎么自己就没听到过呢。想必是那时因为宅院里的各种烦,哪有心思去逛什么庙会,集市。
“嫂嫂,再讲一个故事好不好?”文慧在一旁撒娇的请求。
“文慧,嫂嫂累了,故事讲了一个就行了,时候还早,要不再唱一段吧,随便什么,你会的就行。”王氏真的很喜欢刚刚那段,教训着文慧,这样对小菲说。
“好啊,既然娘亲想听,那我就唱首歌吧。”小菲起身晃到前面,双手背到身后,看着夜空中的月色,想着自己再也见不到的亲人,唱起了蔡琴唱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夜色茫茫照四周,天边新月如钩。
回忆往事恍如梦,重寻梦境何处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遥问心已仇。
请明月代问候,思念滴人儿泪长流”小菲动情的唱着,把四周听的人情绪也感染了,各自都思念起见不到的亲人。
一曲唱好,四面只有夜鸟啼叫,还有晚风吹动花枝的声音。
“怎么,唱的很难听么?”小菲抱怨着,晃悠着问。
“好听,可是听着心里怎么这样难受呢?”王氏一手捂着心口,一手拿着帕子擦拭着眼泪说。
“哪天给娘唱欢快的,开心的,嗝。”小菲说着,打了一个酒嗝。
“文俊媳妇想必是累了,今个就到这里吧,哪天咱再来赏花。”王氏心里被小菲唱的难受,起身让散场。
“娘,我送你回去吧。”小菲的确累了,却很孝顺的晃悠过去。
“娘没事,紫鹃啊,好好的照顾。”王氏哪敢叫小菲送啊,赶紧招呼紫鹃。
紫鹃应着,把手里的灯笼交给铁蛋儿,然后过来搀扶着小菲。
一行人出了花园,分成两路各回各院儿。
“阮妈,文慧,你们照顾好我娘。”走出好远去,小菲还回身叮嘱着。
“放心吧,少奶奶。”阮婆子赶紧应着,王氏也不放心的叫阮婆子干脆也去送儿媳,阮婆子说不行啊,少奶奶一准不高兴。
回去的路上,小菲推开紫鹃的手,死活不叫她搀扶,坚持说自己没醉。紫鹃不敢反驳,只好和铁蛋儿近身小心的跟着。
好几次,看着这少奶奶都快晃到路边的草窝里去了,结果她还能晃回来。后面暗中跟着的樊文俊,不是碍于紫鹃和铁蛋儿,早就上前抱着自己媳妇回屋了。
一点酒量都没有,竟然还喝成这样子!娘也是的,不过年不过节的,干嘛让她喝酒呢。
暗中除了樊文俊跟着,还有俩人也跟着着急,那就是猛子和风子俩人,因为担心这少夫人,就去了王氏的院子,后来发觉樊文俊也来了,俩人本想离开呢。
但是听见少夫人讲故事,就没舍得走,赖着跟到花园。结果还意外的听到了好听的什么评戏,还有另外一首伤感好听的歌。
哇,收货真大啊!俩人都这么想,跟着这位少夫人,可比跟着自家主子白少爷有趣多了。
现在看见这少奶奶晃悠的样子,俩人都想上前护花,无奈花的主人就在一旁,俩人哪敢找死啊!
小菲终于平安的晃悠回自己的屋子,看见床就往上面一趴。紫鹃赶紧的打水,帮她洗漱。小菲闭着眼睛,懒懒的任由紫鹃折腾自己。
帮小菲脱了鞋子,外面的衣衫后,紫鹃没有立马离开。点了艾叶熏蚊子,然后就叫铁蛋去大厨那边要煮醒酒汤的药草。
樊文俊有心进屋看看那个醉了的人,想趁着她醉酒,问她几句心里话,看看她的心里有没有自己。
可是看见紫鹃精神抖擞的打算整宿在屋子里伺候主子,他就无奈的放弃了打算。毕竟今晚还要赶紧赶回涟水镇去。
到暗处招呼了猛子和风子,交代俩人好好守着这里,就悄然离去了。
小菲早就昏昏睡去。
王氏那边却灯火通明,根本就睡不着,阮婆子在一旁陪着。
“怎么办呢,那孩子真的有改嫁的念头呢。”王氏犯愁的问阮婆子,毕竟这事儿也没别人可以商量,但是她可没敢把儿媳也想让她改嫁的事说出来!
“奶奶她年轻,难免没这念头,咱就当不知道,她也不会提出来的,想着过几年磨练磨练,她也就会打消这个念头的。”阮婆子说着自己的看法。
“说是这个理,但是这样也不好啊。毕竟她嫁进来,俊儿就没了,俩人没有见过面,一点感情都没有,也怨不得她没想法。
倘若嫁来时,俊儿还在,俩人有个一男半女的牵绊着,也说得过去啊。”王氏没有因为儿媳有改嫁的念头而生怨恨,善良的她是站在了儿媳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那太太打算怎么办呢?万一以后她真的提出来,太太真的打算答应?话说回来,你真舍得?”阮婆子也是着急的问。
“哎,不舍得又怎么办?现在跟她亲的当她是女儿,可是天下那个做娘亲的希望自己女儿过这样的日子?
不同意的话,难免她心生怨恨,我不想啊,难道就没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么…

第一百三十八章 巡按与水稻

跟王氏喝酒的第二天,小菲跟往日一样,带上铁蛋和紫鹃去田里转一圈,查看稻秧的长势,仔细的记录着。
就这一次,小菲就长记性了,酒不是好东西,以后再也不沾了。好在这次没捅什么篓子,小菲觉得很幸运,因为她根本就不记得酒后在王氏那都说了些什么。
反正看王氏对她依旧的好,应该是没什么事的。
过了六月雨水没有那么多,稻秧如愿的抽穗,开花的时候,老天爷也额外的照顾,竟然没有下雨捣乱。
小菲仿佛看见了秋后稻穗沉甸甸弯腰的场面,菜地里的菜除了能供应庄子里的一日三餐,还有的多。廖奎安排了人把多的挑到镇上去卖,银子回来都照实交到管家的手上。
管家又把银子支给了厨房,用来买荤菜。
还没到秋收,田地里种的西瓜,香瓜、还有水芋头,加上庄子里养的小鸡下的蛋,吃不了都由廖奎带人弄到镇上去卖。
管家去跟王氏禀告账目,说已经开始有进账了,虽然款项数目不大,却终归算一件好事呢。王氏也高兴,听说稻秧开花,也去看了几次。
王氏现在想的很开,第一年,能有进账就不错了。
小菲也没闲着,稻谷种出来不是就万事大吉了。秋收也是要好好准备的,古代没有现代的收割机,小菲查看过资料到镇上找了卖种子的钱掌柜,叫他帮自己从江南购置稻桶、谷筛、风车、脚踏脱粒机竹扫把、竹柴耙等工具。
这些工具都是要必备的,原本应该到镇上的农具店去采购,但是小菲去过,因为这里没人种植水稻,那铺子里也没有。
最要紧的是,小菲对那卖农具的掌柜。印象不好,说话油嘴滑舌的,一看就是奸商。因为种子铺钱掌柜手下的人四处采购种子,人脉也广,小菲觉得这笔银子不如卖个人情叫他去赚。
钱掌柜今日也到小菲田里转悠过,看见水稻开花,心情比小菲还开心呢。
见小菲信任自己,找自己采购,立马就高兴的答应下来。反正种子铺子这个时节完全就是淡季,伙计闲着也是闲着。
关于碾米的问题。小菲也不担心,在镇上卖了俩大杵臼,稻谷收了也不能都卖掉。要留足庄子里吃的份儿,自己杵米就行了。
而且,小菲打听清楚了,年年秋收时,都有大粮商来这里收购的。朝廷也有收购的部门。倒是不用愁卖不掉。
粮仓庄子里本来就有,管家早就乐不颠的叫人修整打扫出来。
田里面其他的农作物长势也很好,在小菲的指点下,玉米棒子都比旁的人家长出一大截去。
跟着小菲种地的人,都觉得这少夫人哪里是不懂啊,简直是太讲究了。玉米杆子第六张叶子刚展开。就叫他们施肥,还有名堂,叫什么拔节肥。
十到十一张叶子的时候又施肥。然后灌水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行的,得看见玉米见穗上面开小花,种子形成的时候,才可以。
肥也不是从村里收来,就直接放田里的。都是按照她叫的方法,合着泥土草木灰拌均匀。用草帘子盖住,存放着备用的。
这些干活的都能接受,但是只有一样,他们想不通。那就是,这少奶奶很败家啊,竟然要一株玉米上只留一穗棒子。
那棒子不是越多越好么,上面的玉米棒是结子少,但是少也是有的啊。
可是,人家是东家,所以大家都乖乖的按照东家的指示,一株留一穗。等到玉米棒子越长越大的时候,干活的人看出不一样来了,这也太邪乎了吧。
但是最最邪乎的,还不是玉米棒子的事,而是别的。
来干活的都是务农的,看着少夫人把从村里要来的葫芦籽跟西瓜播种到了一起,然后吧,有一天他们就看见这位少夫人拿着一把精致的小刀,就把长的好好的西瓜苗跟葫芦的苗接到一起去了。
大家当时都是一个想法,就是这位少夫人太调皮了,还带这样玩儿的?可是后来吧,他们就偷偷的去看接过的秧苗,没想到居然成活率还不少,居然还能跟别的西瓜秧一样的长藤,开花,结西瓜,西瓜长的还很大!
艾玛,这少夫人真有能耐啊!
小菲看着嫁接好的西瓜,成活率只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也很是无奈,可是在古代要啥没啥,能这样就不错了。
倘若有现代那些先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