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误相逢 >

第21章

误相逢-第21章

小说: 误相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生听了唐瑀的话,知道唐瑀是刚从别的地方来的,便向他解释道:“这位大夫有所不知。这高墙里住的可是京城里的大富豪丁长风啊!”
“丁长风?”
“不错。这丁长风本来就是个商人,常常到边关外做毛皮买卖,渐渐就发了大财。这京城里没有谁不知道他的大名。”
另一个书生插话道:“他家的排场可夸张了。就连一个婢女身上穿的布料,都要比朝廷大官官服上的布料要名贵。他家里的筷子都用象牙做的,还请了各地雕刻大师,将历朝书法大家的书迹刻在筷子杆上。每一双上面的书迹都不相同。”
“对啊对啊!”第三个书生也呼叫着说道:“有一双筷子上面刻的是王献之《鸭头丸》的书迹。据说由于原书迹共有两行,如果分开两根筷子刻字,就会破坏其中的章法,故请了一位技艺超群的刻匠,在这么窄的一根筷子上同时刻上两行字,两根都这样刻。而且描摹极其精致,与王献之原迹丝毫不爽。”
唐瑀听得口瞪目呆。这书生又继续说道:“丁长风曾经出钱请全京城最有名的老师,教他的女儿读书习字,抚琴作画。你听到的琴声就是丁家小姐弹奏的。这里是丁家府邸中一个书斋的后墙。书斋是丁家小姐读书抚琴的地方。起初这墙并没有那么现在高。可因为丁家小姐长得美如天仙,走过的人会听见琴声而爬上墙头看她。后来丁长风命人将墙筑高,以免别人打扰他女儿读书。现在这墙高得要四五个人搭肩踩背才能爬得上墙头,谁有这个本事?不过,往来这里停下来听琴的人,却从来没有少过。”
唐瑀到了京城以后,还没有真真正正游逛过。以前住在密县城,见过的有钱人家没有哪个排场可以和这姓丁的相比。或者京城就是京城,与其它星斗小镇放在一起,相形见绌绝对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书生们个个听琴听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唐瑀没有兴趣继续贪图这份雅兴,悄悄地离开。
两天后,正是元宵佳节。整个北京城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当天晚上,城中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花灯。除了形状各异以外,花灯上所题的字和画都别具一格。说到画工,不得不佩服制作花灯的人,上面所画的有飞禽走兽,有花树虫草,有山水日月,还有许许多多上古名人的画像。特别引人注目的,应该是题在花灯之上、最为文人雅士青睐的谜语。每年元宵,京城都一定会有各种灯谜会,吸引大批读书人到来。唐瑀对京城充满着好奇,元宵佳节当然要到处走走看热闹。他听说丁长风府上也搞灯谜会,便换一套衣装,弄成一个文人的打扮前往丁府。
到了丁府,唐瑀才知道这富人家的住处有何样的大——光是进门后的前园就有四五十丈长宽,这大小已经远远超过以前赵宝棠的整个衙门。这前园种了许多花草树木,四处都有鱼池、假山、小桥和亭子。因为要搞灯谜会,到处都挂满了花灯,上面用端秀的字迹,写上一则则灯谜。唐瑀正欲行近细看,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琴声,正是当日在高墙外所听到的。
顺着琴声的来向,唐瑀挤进一堆围观的人当中去。只见一位衣饰华丽的女子正端坐琴前,纤纤细指往复拨弄着琴弦。乐声缭绕悠扬,宛转纤柔,虽然没有高山流水般的起伏跌宕,却每一个音都能沁人心脾。唐瑀纵使听不出宫商角徵羽,也能深深为之牵动。弹琴的女子脸颊略略朝下,反倒让唐瑀认出那乌黑细长的睫毛和高挑尖挺的鼻梁。
“丁姑娘——”唐瑀一时兴奋,失声叫了出来。周围的人不约而同转过脸望着唐瑀,可唐瑀没有理会,仍然目不转睛地望着弹琴的女子,在等候她的回复。弹琴的女子的头原来伴随着乐曲节奏在略略摇动,一听见唐瑀的叫声,便停止了动作,但手却没有停止拨弦,乐曲也没有因此断续。
唐瑀明明看见,这姑娘发髻上插着的,正是那枝金色的蝴蝶钗。他绝对相信自己没有认错人——这一定是在南阳城给灾民送米的丁姑娘。他拼命地把身子挤到前面。
渐渐地,琴声趋于平复。在旁围观的众文人一同拍手称好。那女子欠身谢过众人,抬起头望见唐瑀,眼神不禁闪烁了一下,又迅速把目光撤走,转身离开。唐瑀的心好像被一杯冰水浇在上面,刚才的热情顿时冷却下来。
这时,一位五十来岁的老人走出来向众人问好。唐瑀见这位老人穿着高贵,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如此气度的人物出现在丁府,不由分说肯定是富豪丁长风。
丁长风对前来丁府赏灯的人道:“方才小女以艰涩的琴音,在大家面前献丑了。现在各位可以尽情地在敝府各园中赏灯。谜虎射中者,赏银十两。”众人听完,随即散开。
大家都急着去赏灯猜谜,恐怕只有唐瑀一个人闷闷不乐,神情沮丧地踱着步,准备离开丁府。他内心思绪烦乱——怎么这京城的人情就如此淡薄,两个多月前还笑容可掬,没想到现在一下子变得形同陌路。
“唉——”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自谓道:“人家是腰缠万贯的千金小姐,能够和我萍水相逢,已经是自己的荣幸了,还能奢求些什么呢?”正踌躇间,肩膀忽然被人轻轻地拍了一下。唐瑀转过头一看,见拍自己肩膀的,是一个长相伶俐的姑娘。他认得这位姑娘正是顾玥。
“是你?”唐瑀愕然道。
“不错!你还记得我呀。”顾玥摆动着发髻俏皮地说道。
“怎么会不记得?你说话不分场合,不留情面。量我再大胆再不敢不记得你!”
“哼!?这是什么话来着?亏我还这般殷勤,给小姐做了一回青鸟。恐怕现在这只青鸟要无功而返啰!”顾玥说完,侧着身翘起头,脸上摆出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
唐瑀一听着急了,拉住顾玥的衣袖问道:“你家小姐还记得我?她都说了些什么?”
顾玥一手推开唐瑀,道:“去去去,别拉拉扯扯的!”
唐瑀不得已放开手。
“那——她有话要你捎来吗?”
顾玥用挑逗的眼神望了唐瑀半晌,失声笑道:“哈哈哈……算了吧,我不耍你了。这儿有封信,是小姐刚刚写好要我交给你的。好在你没有赌气走了,否则嘛……我不说了!”
唐瑀接过信拆开一看,上面写道:
府中郁闷,可到玉门桥处赏灯。勿误!勿误!
唐瑀正想问清楚细节,谁料顾玥已经不知去向了。
唐瑀的心情有如久雨不开的天空,一下子放了晴,当然是百般的舒坦和畅。他急忙赶到玉门桥。只见桥的两岸到处都挂满了花灯。来往的人络绎不绝,接踵摩肩,根本看不清楚她在哪里。等了好长一段时间还不见丁溪的出现,唐瑀又开始心灰意冷。他努力去开脱自己惆怅的心情,走到一盏盏花灯前,去看上面的灯谜。唐瑀读书识字全凭母亲梅氏一手所教,对于猜谜这种文人雅士的爱好,也不至于完全陌生。
有一盏桔黄色的花灯,上面画有一只麒麟。这只麒麟画得笔画精到,神采奕奕。唐瑀暗暗称奇。花灯下面吊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两句话:“一对明月两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
旁边一位负责看守花灯、一身书生打扮的人走过来,问唐瑀道:“这位公子扣中此谜了吗?”唐瑀摇头,道:“敢问此谜所扣何物?”
书生答道:“扣一字。”
“哦!多谢!”唐瑀勉强应了一句,继续猜谜。没过多久,唐瑀应声道:“谜底扣一个‘崩’字。”
书生笑道:“恭喜这位公子,你猜中了。”
“那敢问公子是怎样扣中的呢?”一把清脆的女子声音从唐瑀背后传来。唐瑀一看,竟然就是自己苦苦等候的丁溪。他高兴得不得了,迎上去问道:“丁小姐,不,丁姑娘,你来了!”
丁溪答道:“来是来了。不过你还没有回答我怎样扣中刚才的谜底。”
唐瑀道:“丁姑娘不要为难我了。这则字谜并不难,恐怕这儿走一趟就只有这个谜我能扣中。‘一对明月两不残’,就是说两个月字并在一起,是‘朋’字;把‘朋’字放在山的下面,就是‘崩’字。不知道唐某说得对不对?”
“不错不错。你说得对,这个谜太简单了,我们去找些难一点的。”丁溪没等唐瑀回答,一手扯住他的衣服向玉门桥对岸走。
“唉,等等!等等!”
丁溪的心早就过了对岸,哪有理会唐瑀。刚才那个书生也在后头喊:“两位,这花灯你们不要了吗?”
就这样,丁溪扯住唐瑀一溜烟地跑到桥对岸,果然这里的花灯款式更多、更漂亮。
“瞧,这儿的不错嘛。”
“丁姑娘,有件事儿想问你。”
丁溪看着唐瑀,很不耐烦地说道:“怎么你这人把人家叫得那么生?别叫‘丁姑娘’了,以后……叫……叫溪儿吧。我嘛,就叫你瑀哥。”
“这个……好吧。”丁溪说话直接,有时让唐瑀觉得不太适应。
“走,咱们射虎去。”丁溪又拉起唐瑀的手。
“什么?射虎?”
丁溪连忙解释道:“就是猜谜嘛!”说完,又一个劲儿地朝四处乱窜。唐瑀一边跟着走,心情十分矛盾:刚才自己见不着人家,内心好不舒服,现在见到了,又觉得两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太近了,好像有点别扭。
丁溪走到一盏花灯前,见吊着一则谜语,轻声念道:“东岳、南岳、中岳、北岳。”唐瑀心里也把谜题读了一遍,想不出点子来。丁溪问看管花灯的人,谜底所扣何物。那人答道:“扣一山名。”丁溪眼珠子咕噜咕噜地转了几圈,脸蛋儿露出狡黠了笑容,对唐瑀说道:“你扣中了吗?”唐瑀摇了摇头。
丁溪指着谜题,问看管花灯的人道:“扣中了有何奖赏?”
那人回答:“除了取走花灯,另赏银一两。”
“哦,赏一两银子。我家的谜扣中一条赏十两银子呢!”
那人一听丁溪的口气,定神一看,认出是丁家小姐,连忙道:“在下失觉,原来是丁小姐。我们这儿的花灯和谜题是员外郎许大人设的,当然不能和你家府上的相比。”
丁溪道:“话怎么这么说呢?我又没说嫌赏银少,不来你这儿玩。刚才那句话当我没说过,别放在心里头。”她伸出手板,掌心朝上,把手指并起来一齐向上翘了几下,道:“快拿一两银子来。”
那人笑嘻嘻地说道:“丁小姐,你谜底都还没说出来,在下怎么给你银子呢?”
丁溪仰着头“格格格”笑起来。这时,唐瑀已经想到答案了,便上前一步对那人说道:“让我来说谜底吧。五岳中独缺了西岳,即缺了华山,所以谜底是‘少华山’。”
丁溪听了高兴得拍起手来,对看管灯谜那人说道:“瞧,他是我的徒孙。连他都扣中了,那我这个做师傅的还用说吗?”唐瑀见丁溪捉弄自己,想开口争辩,却教丁溪用手捂住嘴巴。
丁溪拿了银子,连花灯都不要,又拉起唐瑀的手转到别处去。看见一盏花灯下的谜底写着:药丸。又问得谜底乃是扣一前人诗句,便用手摸着下巴冥思苦想。唐瑀偷偷地看丁溪的脸,发现原来严肃认真时的她,一样十分秀气可人。
没过多久,丁溪又想到答案了,开口说道:“药丸的味道又辣又苦,难以入口,所以扣合的诗句应该是唐人李绅的‘粒粒皆辛苦’。”旁边本来也站着几个猜谜的人,一听丁溪说出谜底,而且十分贴切,都连连称善。
丁溪神气十足地回头望着唐瑀,道:“瑀哥,你看我才学如何?”
唐瑀马上应道:“溪儿真是冰雪聪明!”他心想:这个混沌姑娘原来还挺有学问的。
丁溪这时赏银和花灯都不要了,急急忙忙又去别的地方猜谜。唐瑀就像一个下人一样,跟着她东走走,西窜窜。可能是因为和自己心仪的人一起,走了好一阵子都不觉得累。而丁溪这里猜一个,那里猜一个,不觉间也猜中了二三十个。最后,丁溪在两盏造工精巧的走马灯前停了下来。
“哗——好漂亮啊。”她从心底里发出惊叹,两只眼睛连眨也不眨一下。
“丁小姐,你看上这灯了吗?”旁边看管的人冲着丁溪说道。
丁溪一看,嘴角轻轻地挑了起来,道:“原来是你荣百韬这个赖皮鬼。”
唐瑀打量一下这个荣百韬,衣着与别的文人雅士倒没有什么分别,可就是少了一种文人雅士的儒雅之气。就好像把老虎的皮剥下来披在狐狸身上,狐狸的嘴巴还是往外突出来,怎看也成不了老虎。这附近花灯上挂着的谜语,不少是出自荣百韬的手笔。
荣百韬嘻皮笑脸的说道:“丁小姐,你没看见这灯上没有吊着谜题吗?这灯是招人来看的,不能拿走。”
丁溪撅起嘴巴,不服气地说道:“那你出个谜题,我扣中了就让我拿走这灯。扣不中我倒贴你十两银子,如何?”
荣百韬想了一下,态度一转,答道:“好,若你猜出来,这灯让你拿走便是。”他取来一张红纸,寥寥几笔,一则谜语便写好了,把它悬在花灯下方。旁边逐渐也围了一些人,见荣百韬出了谜题,顿时一片哗声。纸上仅写了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