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南明日不落 >

第156章

南明日不落-第156章

小说: 南明日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明修现在本人是占了洪承畴的宅子,他将洪宅进行了一番改造,把里面拆得都差不多了。准备改造成一个颇有现代风格,并结合中式古典汉风的园林。之前白明修曾经考虑过西苑,不过他这人根本就不是享受的性子,宁愿将皇室园林留给老百姓作为观景之地。
    “母后有次念头,儿臣自当为父皇和母后办妥。内城现在还在进行大量的改建,顺天这个城,实在太老旧了,所以儿臣现在正命专业的城市规划人员重新设计。儿臣会命司礼监买下一块南锣鼓巷的地皮或者宅子,与儿臣的家也近一些。虽然这样的宅邸根本算不上什么深宫,但是也算是接地气,出行或者生活也自然方便。”
    王皇后也是眉开眼笑,说道:“都凭煊儿你安排吧。”
    白明修也确有计划在顺天大兴土木,他倒不是要造园子之类的,而是要起一批现代一点的建筑,并且规划出完整的综合城市,包括住宅、办公、商业,乃至一部分工业。他不是守旧思想者,不会抱着不具备可实施性的“梁陈方案”走下去,未来该拆的城墙和民居还是要拆的。更重要的是,他需要顺天变成一个既富有古典韵味和美感,又拥有现代生活方式的新都市。

330 大祭禅让(一)
    时间很快的来到了大祭的这一天,在此之前无数的人都在积极地筹备着相关的事情,白明修也几乎是一日不得清闲。
    并且在大祭之前,唐北庐等理政院高官也都向白明修进行了诸多报告。南明的政治可以说是逆君主集权的展,白明修下放了大部分权力到理政院,理政院又下放事权到地方公署机构,在确保行政高效的同时,监督也必须跟到位,在白明修的改革下,都察院已经从一个弹劾官员的场所,变成了巡视地方施政成果,审视官员操守和风评的机构。
    简单而言,南明是一个开明君主制国家,内阁向君主负责,而确保内阁和地方政权这么做的一个途径,就是一个强有力的都察院。监察体系、行政体系和司法体系成为了南明并行的三套系统,但也绝对不是西方那种三权分立的系统。三大体系是统合在君权和人民利益之下的。
    这一次唐北庐等理政院高层来顺天,也有提前开始布局理政院北迁的事项。尽管这一行动在短期内不会开展,但初步的筹划是要有。都察院、大理院、高检都已经完成了搬迁,直接开始在顺天办公了。
    大祭的这一天,唐北庐非常少见地穿着一身朝服,内阁成员们也没有一位穿着正装便服,清一色都是宽袍大袖。按照前明礼制,官员们的服饰分为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燕服和赐服。不过按照白明修推行的新礼制,日常办公的官员们穿正装,典服只有在重大场合作为礼服使用,那么就没必要分朝服、祭服等等了,所以便汲取了几种服饰的特点,形成了新的朝服。
    乌纱帽、团领衫、束带,胸前金线绣补子,按照品级不同,绣物和服色也不同。倒是以前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现在的军队人员有军礼服,也不穿典服了。所以补子只有飞禽。
    唐北庐见到李定国、郑成功结伴而来,向二人行礼,“晋王、瀛王。”
    两名王爷也不敢怠慢,也向唐北庐还礼“唐相。”
    虽然唐北庐是澳洲人,算是声名不显,但是朝中的人每一个都知道唐北庐的重要作用。太子监国的行政是非常依赖理政院的,唐北庐为人不争不抢,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威压,但是能力极强,南明杀回中原后的两年之中,唐北庐将政务一桩桩一件件处理得极为妥帖,不仅很好地供应了大明复国军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更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时至今日,广大的士人和本土官僚群体,都相当认可唐北庐。有些人甚至还会将他与张居正相提并论,更认为比气焰高、乾纲独断的张居正,温和持重的唐北庐更是绝代名相。
    唐北庐微微笑着说道“二位王爷要不要去另一边进些水食,今日这大祭时间可要很久。”
    李定国道“劳唐相挂心了,我已然吃过。”
    他望着大祭现场忙忙碌碌的各种工作人员,不禁感慨,“昔日可谓料到,真的有这一天,江山得复,每每想起来,仍是如梦似幻般。”
    郑成功没有说话,心里也是极为感叹。他曾经一度对于保卫汉家江山失去了信心,是白明修带领着大明复国军生生将似乎已经得到天下的满清从王座上扯了下来。尽管此时他的郑家基本上已经衰落了,从割据一方的强大势力,变成了现在朝中还算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族,不过所处的环境也生了巨大的变化。
    唐北庐仍温和一笑,说道“按照殿下的话来说,我们掌握大势和民心,一切功成,都是早晚的事情。昨日接到邸报,说苏叔桓上将的大军已攻占甘州,看起来不仅崇祯朝所有的疆土我们要重整,中原王朝历代所触及的西域,也将重归圣天子之下。”
    李定国是6军军中司令,对于这些事了解更清楚,他心中也颇为遗憾。如今那位苏叔桓将军,已经赫然成为大明军中第一战将了,从江南转战湖广,北上夺取河南、山西、陕西,现在又攻入河西走廊,大军丝毫没有迟滞的样子。好像太子告诉他打到什么地方,就能打下什么地方,虽然收尾阶段的战争也没有太多烈度了,但这番功绩,也无人能出其右。
    “苏将军在青海与和硕特部生了几次交战,和硕特部败得很快,苏将军现在正在用谈判的手段,羁縻和硕特部,使我国可兵不血刃地拿下乌斯藏和青海。”
    唐北庐点点头,道“蒙古人跟我们接触还少,并不清楚自己正在对付一个什么样的敌人。和硕特部也不值得信任,最多只是打打停停罢了。这仗终究是还要打的,太子殿下希望在青海和乌斯藏设省,是决不会让和硕特继续以汗国的形式向我们称臣维持中立的,所以恐怕还要劳驾苏将军继续打下去了。”
    苏叔桓的大兵团有人马十万,实际上在西北生的交战规模都非常小,这也减轻了苏叔桓管理自己后勤的麻烦。苏叔桓已经两次向兵部和太子写信,希望尽早加快陇海铁路的修建,一条贯穿东西的铁路线,是保障大明帝国西北疆土平靖的关键所在。
    郑森听着他们讨论这些话题,如同茶余饭后街头巷尾的打架一般云淡风轻,也是叹道“盛世,就要来了啊。”
    唐北庐的眼睛泛着睿智的光,说道“盛世是要来了,不过大明却永远不能收起自己的爪牙,历朝历代完成统一之后,就安于现状了。但世界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大,外部的敌人也在崛起。大明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地缘环境,并且始终让自己的国力领跑世界,甚至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相加的总和。为了保护中原江山的安全和繁荣,我们的军队就必须在更远的地方去战斗。这不是穷兵黩武,而是负重前行罢了。”
    两个王爷其实也隐隐能够明白唐北庐这话是什么意思,如今大明用兵不断,但是却并没有像前明末期一样征收三饷、导致社会不安,而现在国家相当稳定,人民生活正在改善。在反常识的同时,也让人不得不考虑到,这个世道确实已经生了改变。

331 大祭禅让(二)
    “郭阁部,莫要哭了,这大祭就快要开始了。”张煌言十分无奈地不断地给郭之奇递手绢,让这位老人家擦拭眼泪。只是郭之奇已经哭了好一会儿,怎么也劝不过来。
    郭之奇啜泣道“老朽这是高兴,这是高兴啊,张大人,老朽本就是该死的人了,丧乱之后,看着一个个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连子嗣都葬身鱼腹,今日得见大明重光,无憾了,无憾了啊!”
    张煌言扶着郭之奇,是能够体会到他的激动之情的。自己在江浙沿海苦苦支撑的时候,也曾经是无比的绝望的。曾经与他并肩战斗的人,不是成为了亡魂,就是成为了叛逆,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力量越来越薄。张煌言一度已经下定决心,要舍弃一身,做大明忠魂。
    像是他和郭之奇这样的人,从抗击满清开始活到今天的人,屈指可数。一个个显赫的名字就此消散,史可法、阎应元、陈子龙、夏允彝、瞿式耜、堵胤锡,这个名单还可以不断地写下去。他们死了,张煌言、郭之奇还活着,亲眼看到大明皇帝和太子监国祭告宗庙的一幕,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幸运了。
    新落成的国士祠,就在大明皇陵以南,明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这座祠建造了出来。国士祠外面,是一片广场,左右两侧呈环形,设置了许多座汉白玉的巨型石碑,每一座石碑足有一丈多高,上面是遒劲字体所书的名字。
    这里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他们在战争中牺牲。白明修几乎将自己能够找到的所有名字,全部篆刻在了国士祠广场外的丰碑上面。张煌言、郭之奇走过这里,看到石碑上自己曾经熟悉的名字,是不可能不泪如雨下的。
    大祭开始前是祭奠忠烈的仪式,主祭是白明修自己。他来担任这个身份要比朱由榔更加合适,不是因为他是实际的掌权人,而是因为他是真正的三军统帅,是率领军队战斗的人。
    国士祠外,汇聚了许许多多的人。有官也有民,人们按照预设,站在不同的方阵队伍里,看着祭坛上的白明修和当做儿子背景板的永历皇帝,心中情绪起伏。
    “……今天我们在这里,缅先烈之灵冢,托今世之哀思。甲申以来,国家零落,生民涂炭,外夷侵挞,神州6沉。直至今日,已是二十年。二十年来,为大明奔走,为大明献身者,不计其数。甚至此处的石碑,都不足以记述他们全部的名字。但是,大明不会忘记他们。忠烈之献身,为的不是朱明一家一姓的权柄,而是为了我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之火存续,为天下亿万黎民之尊严,为万世未来之希望,今日我们铭记他们,哀悼他们,缅怀他们,不是以君王臣儒感谢和认可,他们为忠君爱国所做的牺牲,而是感激他们为了这个民族的存续,为了华夏的长青,而奉献的一切。自此刻始,中华国民永世当铭记,英烈国士之奋斗,并以之为榜样而奋斗崛起。国之所以为国,乃天下苍生庶民所集合,为民为国所付出,我们绝不遗忘。甲申以来,从今往后,所有为国家为人民付出血汗的忠烈国士,尽皆如此,也永垂不朽!”
    在密密麻麻的英雄灵位之前,白明修双手紧贴裤缝,身姿笔直,9o度弯腰鞠躬三次。所有在场的众人,不论是朱由榔这个皇帝,还是李定国、郑森这样的王爷,或者是张煌言等勋臣,还是普通一兵、寻常百姓,随着白明修三鞠躬。
    有旁边侍从为他取来燃香,白明修将之插入香炉。他的主祭算是就此完成。
    接下来,参加祭礼的人们可以在国士祠的汉白玉石碑前,向英烈们致以哀思。这个活动并不是那么拘谨,人们在这里随意走动,一拨人致哀完,然后换下一拨。
    这其中,许多人都是带着勋章或者爵位的。他们可能抗清半生,此前一文不名,但现在的功绩却得到了承认。南明爵位法之中,并不限于将爵位授予武将,爵位授予任何有重大杰出贡献,值得表彰的人。只不过,南明的爵位是不领俸禄,不享受封地,甚至其中绝大多数爵位都不是世袭的。
    阎尔梅就是万没想到自己还能领个爵位的那种,他昔日曾为复社巨子,擅长诗文。天下大乱之后,毁家纡难,事不成心灰意懒,隐居山野,号蹈东和尚。当南明光复之后,阎尔梅居然被锦衣卫的人寻访到,官方表示认可他所做的贡献,给了他一笔钱,同时阎尔梅还得到了一封赐爵的诏书,堂而皇之地变成了一位大明男爵。
    像是阎尔梅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自从白明修把爵位变成了一个基本上是名誉性的东西,他就根本不吝惜这玩意,公爵以下随便放,到了公爵的程度,他才比较保守一些。
    阎尔梅与顾炎武相熟,在致哀时与顾炎武说道“大明真的变得不一样了啊。”
    顾炎武点头说道“都是太子殿下一手促成的,这座国士祠,几乎便收取天下俊才之心了。”
    阎尔梅又道“不止,不止呢。从早前我便一直在想,现在越来越看得清楚了。太子的心,大到可能古往今来没有人能比得上,这气魄,恐怕也就是古来圣贤可比了。从君位上退下来,以天下万民为君,古时候人们只是说说客气话,他却真个这么做了。”
    阎尔梅说着说着,叹道“不管背后这些举措有什么功利性的原因,但是从此,大明的魂魄都变了!自前明的各种腐朽之气,已经被荡然一空,可以说千百年来,没有哪一个王朝有此时这个朝廷这般有锐气、有朝气。能生在此时,当真是大幸。”
    顾炎武望了一眼远处正立在那里同样致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